清明感事
参与方法:发表作品后在正文下方的标签区添加“清明感事”标签即可。
-
请您点评 (2个月前发表)
《清明寄思》
(七绝)作者:无欲则强
去岁清明诗带雨,而今春祭疫连天。登高且望归乡路,一把衷肠寄杜鹃。阅2538 赞40 点评
- 焚琴煮鹤:前两句比较晓畅,后两句可再打磨一下:登高试望归乡路,且把衷肠寄杜鹃。 (2个月前) 作者:还真想过把“且”放在尾联句首。就是如何和“望”搭配,没有找到特别合适的。另外就是“寄”杜鹃改为“诉”杜鹃,会不会更好些?
- 精朝暮共辰星:去岁陵前雨飞丝,今春遥拜疫连天。
凭栏望断归乡路,且将衷肠寄杜鹃。 (2个月前) 作者:也是一种意境
- 漫过时空:此诗焚琴煮鹤修改的到位,在此我也就不再妄加评论了。赞 (2个月前)
- Joshua86:不说格律与遣词,只说诗意。好的诗词,诗意高远深幽。写诗要道出言外之意,而不做勉强之词。 (2个月前) 作者:嗯,所以呢?恳请指教,愿闻其详。
- 云深鹤闲:去岁清明花带雨,而今春祭疫连天。登高极目家山处,欲诉衷肠倩杜鹃。 (2个月前) 作者:倩?会否有些出题。此情此景,应该无暇去欣赏杜鹃之倩吧。
- 好了堂主人:老天也被感染了吗? (2个月前) 作者:气溶胶了解一下
- 小晴:诗字不妥,看后文,你去岁应是去扫墓,而不是去作诗。 (2个月前) 作者:写在清明的诗数不胜数,去年我刚好也做了一首,事、景、人、情皆可入诗。若只说其中一样,太过具体,又不能真实表达内心感受。
- 如风似水:建议:把“且望”改为“遥望”,把“一把”改为“且把”,可否? 哈哈,班门弄斧,聊供参考,莫要笑话哦。 (2个月前)
- 烽火蓝:往岁清明诗带雨, 今朝疫困祭苍天。 登高望断归乡路, 且把衷肠诉杜鹃。 往昔清明祭祖,今朝清明祭天,表达心忧疫苦,希望疫散国安的良好愿望! (2个月前)
- 阳关风:雾重不见归乡路,苦把衷肠寄杜鹃。 (2个月前)
- 阳关风:雾重不见归乡路,苦把相思寄杜鹃。 (2个月前)
- 阳关风:雾重不见归乡路,何处相思寄杜鹃?苦与雾音近。 (2个月前)
- 新清汇:后二句立意处,杜鹃又名子归,虽老调,此时有此感;前二句铺垫不尽如人意,诗太虚,春祭以实代虚,托不住连天之巨。 (2个月前)
- 白头翁726:最后两句是否可改为"登高伥望归乡路,且把衷肠托杜鹃”?个人愚见。 (15天前)
-
置顶 (2个月前发表)
《清明》
(七绝)作者:周慎
松径深幽蒙野烟,子规声里烬犹旋。酒香正伴清明雨,不晓何时到九泉。阅150 赞54 点评
-
置顶 请您点评 (2个月前发表)
《壬寅清明遥祭祖父母大人》
(七律)作者:清河胜利
壬寅清明遥祭祖父母大人 半坡红雨晓风寒,且向家林仔细看。 往事如潮衔热泪,先茔隔翠缺归鞍。 谁怜征路肠千结,每恨承恩指一弹。 无奈回车心欲碎,余哀袅袅与云漫。阅173 赞43 点评
- 小晴:不应用衔,歧义多,有语病,先茔是指坟周围的地,怎么缺鞍,征路怎么会有结呢,哀是一种看不见的东西,怎么与云漫呢,试改一下供参考:半坡红雨晓风寒,且向家林仔细看。 往事如潮含热泪,先人隔远缺归鞍。 人间征路长连坎,每思承恩指如丸。 无奈回车心欲碎,哀烟袅袅与云漫。 (2个月前)
- 锦天:衔泪,这里是(衔热泪),没有问题。缺归鞍,是指远方游子回不来。关于有结,我看也是可以接受的,既有征路险阻迂回,也有心情上的辗转不宁。至于哀是看不见的东西,诗人往往用云雾暗淡之类的语言表达出来。
只是一管之见哈。 (2个月前) 作者:多谢老师雅评,我所思确如老师所言!
- 锦天:往事如潮的确是现代人写诗词的表述,但不是不可以。叶嘉莹先生的诗词作品里就用到过。当然也还有一些诗人用于格律诗。 (2个月前) 作者:因为在练习七律的章法,所以我用古语写的145分句,相对口语写的236分句,也算是一种尝试吧。多谢先生。
- 空山乌霞:居然还有人强调“现代人的表述”!难道白话文就不可以入诗?诗词是给人唱的,来自于生活,服务于大众,这才是诗词的根本意义。这种理论也太教条了。另一方面我们用词用字准确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意境。推敲词句是为了更好滴表达主题,意境是诗词的灵魂。这首诗问题在于,没办法引导人去体会那种情切切的悲思。平铺直叙本身没毛病,但是缺乏调动情绪低落场景描述,感觉就是为了写诗而写诗。只有跳出圈外,刻画**场景,衬托主题思想,那才叫完美。 (1个月前) 作者:我达不到老师说的那么高的水平,只是拿我笔写我心。谢谢老师雅赏,顺祝夏祺!
- 凝是堂主人:佳作🙏 (1个月前)
- 凝是堂主人:近来,能够入我眼的,百不存一,你算是一个。 (1个月前)
-
置顶 (2个月前发表)
《壬寅清明梦为祖母烧纸钱。》
(七绝)作者:悠然紫堇
客中每忆欠多陪,此夜音容入梦来。似未别离言笑晏,身边飞舞纸钱灰。阅908 赞118 点评
-
(2个月前发表)
《思远人》
(思远人)作者:雨诞
清雨长亭春意迫,折柳遇新燕。 觉桐花落尽,啼鴂哭寂,何至疫灾散。 待终有日康平盼。共伴友观畔。 慢赏草色香,此芳春媚,疏云沁不厌。阅101 赞25 点评
- 司空萧涯:新词古调,新景古意,新韵杀声。
切磋“啼鴂哭寂”一句。
从句意,一鸟一声一哭皆寂,原玉此处是思远人词中的“远”。
从新韵,1214声,啼、哭很近,鴂、寂又远,听不出“远”意或近意。从平水,平入入入,一听就是“近”意。
(2个月前) 作者:谢谢老师指点,我第一次写词所以很多规矩不是非常懂,我会细心研究的,想问一下老师要怎么学习诗词,我感觉学习的途径很少
- 司空萧涯:新词古调,新景古意,新韵杀声。
切磋“啼鴂哭寂”一句。
从句意,一鸟一声一哭皆寂,原玉此处是思远人词中的“远”。
从新韵,1214声,啼、哭很近,鴂、寂又远,听不出“远”意或近意。从平水,平入入入,一听就是“近”意。
(2个月前) 作者:谢谢老师指点,我第一次写词所以很多规矩不是非常懂,我会细心研究的,想问一下老师要怎么学习诗词,我感觉学习的途径很少
-
请您点评 (3个月前发表)
《清明》
(七律)作者:逸园主人(银章)
窗外雪松发嫩芽,茶梅落地湿成渣。庭前蜜桔吐花蕾,院角芭蕉着绿裟。犬吠鸟啼迎丽日,机鸣牛唤铺朝霞。登高远望田如镜,沃野清明盛世嘉。阅160 赞33 点评
- 焚琴煮鹤:景物有点密集。 (3个月前)
- 司空萧涯:律诗的句式,与号子的句式,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句式。 号子句式,是律诗句式的源头之一,基本是前四字由摇撸的船头唱出,后三字是划浆的船工或拉纤的纤夫和出,一问一应,十分壮观。 在当代,号子句式,已经没人讲究了,因为这种句式十分宜于写景,一景一句,后景呼应前景,很适合现代语言句式,已为写景律诗的常用句式。 (3个月前)
- 漫过时空:你的七律貌似写的和清明扫墓祭祖无关,有着歌功颂德的意思,我就想问你,你是写人间盛世,还是阴间盛世呢?诗写的好坏就不说了,标题立意就是个错误。还有“湿成渣”“盛世嘉”都过于牵强。只是拙见,望见谅! (2个月前)
- 好了堂主人: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一下也打不到点子上。 (2个月前)
- 茗茶:渣字太渣了! (2个月前)
- 云深鹤闲:承句:茶梅落地失芳华。“渣”太俗了。 (2个月前)
- 精追逐梦之翼:有景语无情语。写景不是不可以,但必须要映衬作者心绪。比如同一个月亮,有离愁的人说:何事长向别时圆?狂放的人说:又疑青铜镜,飞在白云间。心绪不同,眼中的景物也不同的。都有取舍,而不是一面镜子,所有景物逗映射出来。 (2个月前)
-
置顶 (3个月前发表)
《都江堰放水日游鳖灵峡感事》
(七律)作者:锦天
节遇清明古堰开,岷江春雪走惊雷。 平芜绿涨千村合,远浦鱼翻百鹭回。 玉垒岩边群拜水,金堂峡口独登台。 鳖灵名与沧桑共,不尽涛声拍岸来。阅664 赞118 点评
- 锦天:这是一首尾联点题的七律,也即本诗感事的题意。就是对比都江堰拜水的热闹非凡,鳖灵峡这个治水遗迹就很冷落。其实,尾联名题的律诗,最出名的是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之五的尾联,“庾信平生最萧瑟 ,暮年诗赋动江关。” 可以看出写诗法无定法,作为后学者,我们不可不察也。 (3个月前)
- 精陈迪:“岷山春雪顺潮来”,视野开阔磅礴。颔联顺接“绿涨”“鱼翻”,对仗工整。颈联“拜水”“登台”是提起一笔,厚重蕴藉。尾联“时人不识”照应颈联的“独”字,转意明显,收束有力。整体佳。“唯有鹃声夜夜哀”略觉下笔过重,“时人虽不识”但并不影响“有识之士”前来拜谒,大禹、李冰的英名也早已名垂千古,“哀”字尚可,“鹃声”就有些重了。 (3个月前) 作者:谢谢你的点评。对于鹃声的使用和理解,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大致是春归之悲,人生之悲,家国兴亡之悲。而我所取,不在这些范围内,我只取其原始本义,即在四川许多地方,特别是夜晚,杜鹃的声音给人以哀苦鸣不息的感觉,又特别是我少年时代,那时城市人口少,贴近自然环境,更容易听到,其实那时,懵懂少年,哪里有悲痛的情怀。但听到那个声音,就是感到有挥之不去的悲苦情绪。 当然,也可以把结句改成“唯有空阶映石苔。不过感到张力不够。
- 云深鹤闲:时人不识三王庙,漫道鹃声不好猜。 (3个月前) 作者:时人不识鳖灵事,对此鹃声莫浪猜。为此,前面也加以调整。这样,鹃声和鳖灵逻辑上的联系也就顺理成章了。
- 司空萧涯:对仗求工,功于唱和。颈联必工,若唱和不随,功夫就失去了。皇朝对仗,黄钟沉和。 作品颈联,几近字字工对,却从气势磅礴的颌联,转出句喊不醒杜鹃的登台拜水?何因?或许是对仗工深,唱和力弱所致。“群拜水”“独登台”的唱和,没拖托住峡口放雪的岩堂金玉。 (3个月前) 作者:比较起都江堰拜水的盛大仪式场面,鳖灵峡这个宏大的水利工程遗迹,十分冷清,两相对照,感觉世人对鳖灵的贡献理解不深,这也是如我这样一辈子土生土长的成都人以前认知上的空白。 倒是,民间传说中,望帝禅位于鳖灵后来又后悔这样的话题更是对先贤的不敬,须知,杜宇,鳖灵都做了许多对人民有利的事情,所以最后,才有“对此鹃声莫浪猜”的感慨。 当然修改前的尾联不是这样,在其他诗友的评议中有全首引用的,可以看到。同时,我也承认,收得乏力了一些。谢谢。
- 云深鹤闲:水漫都江堰闸开,岷山春雪涌潮来。如何? (3个月前) 作者:开堰是放翻杩槎以及相关的竹笼卵石形成的岁修工程临时围堰,恢复水道。 顺潮来,从高山到平原,顺势而下。
- 云深鹤闲:不好意思,吾想的是开闸泻洪(分流泻洪)就景象。可供参考。 (3个月前) 作者:所以,写诗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不可只凭想象。
- 锦天:节遇清明古堰开,岷江春雪走惊雷。 平芜绿涨千村合,远浦鱼翻百鹭回。 玉垒岩边群拜水,金堂峡口独登台。 鳖灵名与沧桑共,不尽涛声拍岸来。 根据几位诗友的意见,原诗收束乏力。现己将尾联全部改写,首联对句也因用韵关系作了相应修改。至此,了我一桩心病,也是我在同题切磋中的巨大收获。 (2个月前)
-
请您点评 (3个月前发表)
《清明寄怀》
(贺新郎)作者:文景
惊醒清明雨。洗梧桐、声声淅沥,海棠垂露。残梦无痕寻无著,唯有茫然四顾。懒洗漱、轻开帘户。楼影重重深似海,待春风、指引归家路。传尺素,寄何处?连天碧浪沧波怒。大桥边、龙蟠虎踞,乱云飞渡。漂泊扁舟江湖里,抖落一身愁苦。且不管、前程如雾。万里关山平常事,笑谈间、心意无需煮。谁共我,叙衷素。阅225 赞41 点评
- 司空萧涯:贺新郎,是苏轼依调自填的词牌,原调不知,后人也较随意填作,变体极多,仅北宋作品就达1200多首。 可与作者切磋的是六个领字,好像作者没有发现,故领字多有实词。 (3个月前) 作者:我用的是叶梦得体。苏轼毕竟境界不同,所以他可以随心所欲。
- 司空萧涯:看来我没说清楚。贺词,应该是有词调的词牌,可是谁也没看到,只发现有苏轼的填词。以填词的旋律看,好像是苏轼依了某个曲谱,但又不是自度曲,于是以有有贺新郎句,叫其为牌。后来,广传开去。该牌,词作千余,牌名十余,音韵各异。后人可依严填词,也可依韵变调。 (3个月前)
- 精朝暮共辰星:全篇以平实的文字填词颇见功底,没有扎实的底蕴写不出来。只是看不明白要表达什么感情,有家难回?清明思亲还是知音难求? (3个月前) 作者:或许都有吧,一个人远离家人过清明。受困疫情,公事又纷杂。我是用词来宣泄情绪的,平时不能带进工作,所以很多复杂的情绪交织,只能用含混的文字倾吐一下。尺素寄何处?不是没地址而是不知给谁寄。
- 独背夕阳上小楼:终于看到,有些意味的词作了,作者,遣词造句,自然平实,意顺音和,喜欢。至于,此篇作品的主旨啥的,确实飘忽不定。但说到底,词为心声,作者这一刻就是心潮起伏,杂念纷至,作品也就会呈现这样了。词么,就该如同朦胧诗一样,你写你的,我读我的。 (2个月前) 作者:多点性情少些匠气,今人五十、六十、七十还在拘泥句式。何时能有创作?
- 漫过时空:待春风、指引归家路。此句用的非常好。刘章代表作有一句“山中无向导,一路问黄花。” 你的这句有着异曲同工的妙思构想。整首词写的比较有力度,暂时没挑出什么毛病,只有一个赞👍!学习了 (2个月前) 作者:谢谢
- 兵临城下202107:笑谈间,心意无需煮。懂你的人,无须解释,不懂的人,也不可能叙衷素。 (2个月前) 作者:
- 好了堂主人:早点想一想归家的路和将尺素寄往何处就好了。清明,有点晚了。 (2个月前) 作者:这是永恒的矛盾
- 柳舞东风:“惊醒”起调不够警目,缺少词牌郁赿之气氛。别的我也不敢多说,”大家”特多。😅 (2个月前)
-
(2个月前发表)
《壬寅 踏青节》
(七律)作者:mrsun
祭春三月探花迟,夕照风和短玉诗。薄雾塔白斜暮曲,清波柳翠径幽枝。牵孙望子流连履,吐艳留青挂佰实。去日含苞披雪夜,回眸总有忘情痴。阅108 赞40 点评
-
(2个月前发表)
《忆父》
(七绝)作者:变电
冷雨纷飞润满池,故容依旧梦回时。毒魔围困村乡路,跪拜东南泪忆思。阅79 赞32 点评
-
(2个月前发表)
《疫情2022》
(七绝·仄入新韵)作者:猫家老鼠
三月因瘟锁住行 春深疫恶困城倾 希祈鬼日清碑墓 望断清明四月瞑阅113 赞31 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