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客服 | 发表作品 | 诗词工具 | 以后自动登录

绛雪生凉

绛雪生凉
选择系统默认背景图


上传自定义背景图片

(建议尺寸1200x260像素)
关闭
夷陵九凤听莺语。谷中飞瀑携春去。 岩挂紫藤花,风牵溪石斜。 倚岚寻古道,山色随崖老。 冷翠已千年,流光只一斑。(原创诗词 请勿转载)
一年内只能修改7次,您已修改0
紫桐归 [锁窗寒]   作者:绛雪生凉    简体 繁体

锁窗寒·紫桐归(癸卯三月十三)

岸芷连汀,鹃声破梦,紫桐将去。长春半垒,欲挽一程烟雨。掩清阶、千蝶竟飞,倩谁管竹伤金缕。似子期无復,伯牙难再,不堪孤旅。       凝伫。当如暮。正甃井参差,怅然平楚。年年折柳,燕子殷勤无语。想昔时、携手偎依,古园翠阁今在否。待明朝、揖了蔷薇,渐没芙蓉浦。

月鸣轩谈清空兼评绛雪锁窗寒:

咏物词的“清空”
前言
诗有六义,其中赋、比、兴指的是表现手法。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通过听到了雎鸠的叫声,而引发了联想,这是“兴”。
《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 女,莫我肯顾”
借硕鼠的形象来讽刺那些剥削者的,是“比”。
这两篇的共同处是“物”,因物起兴,借物比拟。这是比兴的特点,无物兴不起,无物不成比。

而赋,是叙述,不必借助于外物,直接去写就可以带着感发。
《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后来,楚辞拓展了赋这种“叙述”功能,从而使赋衍变为一种文体,所以,辞赋已不再是诗之六义中的一种表现手法了。
《文心雕龙·诠赋》上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这个“赋”不是六义中的赋比兴的“赋”,而是辞赋的“赋”。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一种抒情小赋,其特点:在手法上既有大赋的铺排叙述;而形式上又篇幅短小,以四言为主,有的四、六言兼用;在内容上侧重于托物抒写个人的心志,增加了抒情性。柳永就是把这种抒情小赋,运用于慢词中,从而形成了自己的慢词风格,是谓“赋笔”。所以,赋笔的“赋”,指的是魏晋小赋。一定不要以为赋笔就是叙述,是直言其事,这是错误的理解。诗是感物言志,是直接的感发。赋是体物写志,是要透过对物的体察、观察、描摹来表现你自己的情志。关键是怎样描摹你体察、观察后的景物,才能契合你想表达的情志呢。

《文心雕龙·诠赋》曰:“荀结隐语,事数自环,宋发巧谈,实始淫丽。”
荀子的赋,多用比兴喻托的隐语,是取物之神理;而宋玉,则用刻画描绘的巧谈,是取物之外观。这是赋的两种写作方式,一是隐语,二是巧谈。

1.先说巧谈取物之外观:
赋笔,其包含语言的凝练、意象的营造和结构的层次。
月亮,只是一个名词。而素月、霜月、烟月,会给人三种不同的感受,是因为加了修饰词,便呈现出月亮不同意象。
如果是孤月、寂月,则成了带有情绪感的意象词。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
——主谓+偏正结构。少游因在这个“抹”字上极享盛名,盖因他的炼字精细。这是通过描摹“物”的外观,铺陈出的景色。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 一个“直”字,便写出了一排柳阴的效果。“弄碧”是描摹其姿态。

芳莲坠粉,疏桐吹绿。——偏正+动宾结构
——这句“物”的铺陈,则是色、香、态俱全。

2.再说隐语取物之神理
绀缕堆云,清腮润玉,汜人初见。
——这是以玉兰喻人,仍恐别人看不出来,便用“汜人”点醒。

惊旧梦、绿鬓轻凋,诉新恨、绛唇微注。
——这是写红叶的词,把红叶比作点绛唇,而且又似诉说着什么,妙思。用了拟人+比兴手法。

以上归类了几种赋笔写物咏物的特点,但无论那种,形容词和动词的妙用,是其斟字酌句的重点。
而隐语类,则如蔡嵩云《柯亭词论》中说:“咏物词,贵有寓意,方合比兴之义。”下面就说说隐语和巧谈,在词中的实际应用。
词例:
柳永《玉蝴蝶》截取
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赋的本意就是铺陈,柳永的景物铺的井然有序,水边蘋花,月下梧叶,分别被轻、渐、冷、飘修饰后,形成两个意象单元:
“水风轻”虚景或说背景,“蘋花渐老”实景。
“月露冷”虚景,“梧叶飘黄”实景。这句的光色晕染有点梦幻。
他的重点在蘋花和梧叶两个物上。然后,“渐老”和“飘黄”像是慢镜头,喻示时光的流淌。蘋花渐渐老了,梧叶逐渐黄了,这么长时间,可“故人何在?”,所以才抒发伤情遣情伤。
见景生情,这是柳永的铺陈特点。注意的是,柳永是物与人分离的关系,物是引子,“遣情伤”句一出,物的作用就消失了。清真的咏物,是物与人的交织关系。
词例:
周邦彦《解蹀躞》上片
候馆丹枫吹尽,面旋随风舞。夜寒霜月,飞来伴孤旅。还是独拥秋衾,梦馀酒困都醒,满怀离苦。
——这是首写红叶的词。
柳永是先写“月露冷”,再写落叶“梧叶飘黄”。
清真是先写落叶,“丹枫吹尽,面旋随风舞”。“尽”字下的极好,你可以想象这是被风吹落的最后一片红叶,在徘徊飞舞。
后写“夜寒霜月”,然后突然又勾回来,再写落叶“飞来伴孤旅”。“伴”字拟人,“孤旅”是把自我代入。
前面咏此物,突然煞住,换一境,再咏此物。此为“提空”,提空后的红叶已经不是“物”,而是意人。

接下来又“提空”一笔,写梦醒。
“还是独拥秋衾,梦馀酒困都醒,满怀离苦”。
“还是”和“梦馀”两句倒装,梦醒之后,我还是孤独一人,原来,那片飞来陪伴我的落叶,只是一场梦。
传统的行文方式一般是“二维”思维,而梦境、回忆等是时空变化,是“三维”思维。在词意上起一波三折的效果,丰富了层次感。

清真词若有前后不相蒙着,正是转折顿挫之妙,“提空”只是其顿挫之法一而已。
第一处提空后写“飞来伴孤旅”,是把“物”清掉,物已拟人化。
第二处提空后抒“满怀离苦”之情,是把“物和人”都清掉,只有离情。那么此拍是不是就不是咏物了呢。
非也。北宋时期写景物,大多是触物而生情,物只是“引子”。从清真开始到之后南宋的咏物词,多是带着情绪写物。
如,我心中有所念之人,就取一物的神理,此神理若能与我想表达的情感相契合,我就咏之。
像清真这首,是取红叶旋舞之姿,飞入梦中,喻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所以,此篇的上片都是围绕“离苦”两字而写,先着一“尽”字写落叶,由落叶之飞舞引出梦境意“合”,梦醒后是“离”,此离合之情尽在“苦”处,故“满怀离苦”。到最后你怀疑他不是在咏物,其实也正常,因为只有人的伤情离苦在涌动;但他是在思人吗,却分明只是一片落叶在飞舞。人乎,叶乎,情乎,此深长意味,含蓄曲折,便是“清空”。
物,是抒发情感的一个载体,而不是引子。换句话说,若没有真情实感,是写不好咏物词的,清真,白石,梦窗都是把自我代入词中,以吾之心抒己之情。但南宋后期有本《乐府补遗》收录咏物词,则基本上是为了咏物而咏物,失了咏物词的真味。再看一首比兴用法的例子:
周邦彦《兰陵王》柳 第一叠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拂水飘绵”,是写柳枝和柳絮的姿态,似是挥手道别,以此比喻送行的人;“行色”,是行人出发前的景象。
看着送别场景,接下来起兴:“谁识京华倦客”,我才应该是“形色”中的一员,这又有谁知得。清真早就厌倦了京城的生活,心向故土,所以说是“倦客”。
到这里的写法和柳永一样,都是触物伤情。
接下来,再写柳,“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这次的一去一回不是提空,而是“勾勒”。
先“拂水飘绵送行色”铺陈惜别场景;再“倦客”勾“行色”起兴,生归乡之心;再“柔条千尺”勾“倦客”,意归乡心切。
“应折柔条过千尺”,比喻送别的人多。而自己却只能“登临望故国”而兴叹。
《海绡说词》评这首词的第一叠说:“全为〔京华倦客〕四字出力”。
“倦客”之心因柳之“拂水飘绵”而起,又落于“柔条千尺”之无奈。“物”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使柳丝的不同形态与人的情绪交织一起,这是“勾勒”妙处。
勾勒过程中,“比”的作用使“柳”被逐渐淡化,但物的神理还在,所以,最终你看到的是惜别场景和登高望乡的孤独倦客。

比兴是清空笔法中最重要的修辞手段,而“勾勒”属于思力作法。
周济在《介存斋论词杂著》中评清真“钩勒之妙,无如清真 ;他人一钩勒便薄,清真愈钩勒,愈浑厚”。
以后有机会再说勾勒作法,咱不讲理论型的东西,纯从实际应用出发,直观而易学,此不赘言先。
前面说了提空和比兴,清空笔法其实还包含很多,如对比、着笔对方、潜气内转等等。限于篇幅,也不赘言了。
下面再看看绛雪的《锁窗寒》·紫桐归
岸芷连汀,鹃声破梦,紫桐将去。长春半垒,欲挽一程烟雨。掩清阶、千蝶竟飞,倩谁管竹伤金缕。似子期无復,伯牙难再,不堪孤旅。       凝伫。当如暮。正甃井参差,怅然平楚。年年折柳,燕子殷勤无语。想昔时、携手偎依,古园翠阁今在否。待明朝、揖了蔷薇,渐没芙蓉浦。

——起拍惜春,说惜花也可以,毕竟着了“紫铜”两字。
第二拍是留春。用了比喻。“长春半垒,欲挽一程烟雨”,说古城“欲挽”实是人欲留春。“长春半垒”是隐喻,“挽”字拟人。这拍把自身切入。
再看这两拍的关联,
半垒—连汀,一程—破梦,欲挽—将去,都是对仗词,其意相反。赋笔勾勒的痕迹十分明显。

第三拍是伤春。“掩清阶、千蝶竟飞”。人欲留春,然春终离去。“竟”字下的好,春比想象中去的快。
这三拍的表达就像清真《六丑》中的一句:“愿春暂留 ,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

但是,真的是在写春吗。
“倩谁管竹伤金缕。似子期无復,伯牙难再,不堪孤旅。”
此处用了比+典。伯牙子期是知音,若把“春”比作知音,显然不合理。所以,前面所谓的惜春,留春,伤春,皆是喻人。
现在回头看起拍的“紫铜”,看似是点题,实则是掩映,紫铜将去——知音将去。
上片的布局和清真的“梦境”效果是一样的,不在春的景色着过多的笔墨,通过比拟把对知音的思情,附于惜春伤春之上。

结拍反吊“紫铜”,则又回到“春”。
“待明朝、揖了蔷薇,渐没芙蓉浦”。
紫铜谢了,还有蔷薇,还有芙蓉。春天无处不在,好花无时不开,人也总有重逢之时。

清真的咏物还是涉及到了物的形态,他是通过比兴喻托和其他手法相结合,达到咏物而不粘于物的效果。若从咏物词的发展角度说,白石的清空,是建立在清真的清空基础之上。要想把白石的清空骚雅搞清楚,须从清真起步。



标签:
本文发表于 2023-05-07 20:17 ,被阅读过 1021 次。    [举报] 自动注释
推到展厅 礼物 赞(98) 查看   收藏(5)    
最近读者
发表评论
请勿大段复制原文、请勿千篇一律、请勿过分溢美。(发纯表情不用审核)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政治\敏感\领导人相关内容。《用户条例》

诗友评论 (19) [我要评论]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作品...
将作品移到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