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磋交流
参与方法:发表作品后在正文下方的标签区添加“切磋交流”标签即可(需要在切磋栏目发满五条评论)。
-
请您点评 (21小时前发表)
《雾夜京都念渝州》
(一剪梅 周邦彦体)作者:夜青书
夜漫东楼雾锁窗。独坐苍茫,遥念家乡。城依山筑户临江,月满桥长,渡尽春岗。却把离愁付玉觞。和泪流襟,半落尘霜。此心惟愿聚寻常,一世温柔,满院飘香。点评 自动笺注
-
请您点评 (3天前发表)
《良夜》
(七绝)作者:夜青书
青夜青灯青玉案,邀来明月度轩窗。人无纷扰清闲在,茶煮光阴泼墨香。点评 自动笺注
- 汉家烟尘:“茶煮光阴”可读,余珠不成串。 (3天前) 作者:青夜青灯青玉案,
邀来明月度山庄。
人无纷扰清闲在,
茶煮光阴泼墨香。
请烟尘兄再斧正批评
- 文者:闲而无己,空做叹。 (3天前) 作者:青夜青灯青玉案,
邀来明月度山庄。
人无纷扰清闲在,
茶煮光阴泼墨香。
请文者兄再斧正批评
- 白水欸乃:清夜,青灯,素窗,白月怎么与春风共了一个时空?春风一词显得特别突兀。 (3天前) 作者:我原以为用三个青字叠加夜的静,再用素和白渲染背景的简约,以此把了无纷杂的夜晚描绘一下。不想,还是会给您这样突兀的感觉。我再琢磨琢磨,也请您给出更具体的修改意见
- 香象渡河:茶煮光阴泼墨香,此句有意韵。 (3天前) 作者:感谢您的肯定
- 百合吟吟:感觉没有情感在里头,仅做一文字游戏耳,读完没啥感觉。 (2天前) 作者:愿意希望表现夜来清闲的个人状态,不想给您如此无味的感受。对不住了,还请给出更具体的批评指正
- 天火流云:很清爽的诗句。 邀来明月度山庄。邀来明月 有雅趣,但 度山庄 略显平淡无味,建议 净梳妆(对月梳妆) 或者 焕山妆(为山焕银妆) 之类,添些许 趣味。 (1天前) 作者:感谢您的指点,我再琢磨琢磨
- 麻城自然:作者早上好。这首七绝是在写寂寞。笔墨明朗,一看便知。尤其是第一句连续用“青夜青灯青玉案”词加重寂寞感,“邀来明月度轩窗”进一步感叹内心的孤独。此联称得上神来之笔。第三,四句写的是作者面对孤独的自我慰藉:没有烦恼,清闲自在,以煮茶饮酒作诗来打发光阴。诗到是首好诗。给人以超凡脱俗的印象。就是这诗的题目:良夜与内容有点矛盾。 (1天前) 作者:感谢您的宝贵意见和鼓励,我再琢磨着改改
- 夕阳照云海:平仄完美,,诗意清幽,书案墨香,窗外明月,炉火茗茶🍵人生难有心海一叶扁舟时刻。 (1天前) 作者:感谢您的认同
- 可以改:茶🍵煮光阴,光阴煮茶,妙 (1天前) 作者:您夸奖了
- 0ldtalk:无关,为什么我总觉得别人的七绝扣成五个字的意境更高,比如夜灯青玉案,明月度轩窗。无扰清闲在,茶煮光阴香... (1天前) 作者:也许您批评的是我写的还不够凝炼,我会再努力。谢谢您的宝贵意见
但是没有明白您说的“别人的七绝扣成五个字”是指什么意思?您是指五绝吗?
- 天天快乐、张宗发:青灯,是原来的油灯,应不存在了,现在应该是电灯。假如这首诗会留给后人看,他们会认为我们还是点“油灯”。邀来明月“进”轩窗,更合适,度轩窗,没有意义。轩窗无须用“度”字。这两处改掉,是好诗。个解。谢谢! (13小时前) 作者:有道理,感谢宝贵意见,我再改改
- 汉家烟尘:“茶煮光阴”可读,余珠不成串。 (3天前) 作者:青夜青灯青玉案,
邀来明月度山庄。
人无纷扰清闲在,
茶煮光阴泼墨香。
请烟尘兄再斧正批评
-
请您点评 (4天前发表)
《朝游仰天》
(五律/新韵)作者:跹足
青冥浩海涛,紫气众帆飘。点评 自动笺注
棹起千层浪,舟划万丈霄。
流光织锦绣,墨雨绘仙桥。
燕鹊出云唱,余音绕美朝。 -
请您点评 (6天前发表)
《无题》
(七律/平水韵)作者:跹足
纤纤细手拭梨花,点评 自动笺注
淡抹鹅黄点素纱。
撚瓣飖飖飘碧宇,
携英繠繠落琵琶。
清湫镜影凝霜雪,
古道残砖缀玉珈。
引袖藏芳怀满馥,
怜馨难盼子归家。- 戏谑诗派:好玩。想学周邦彦《汴都赋》?生僻字不少。 (6天前) 作者:不敢……只略效有一二……(汗颜)
- 还是无可奈何:前六句的第五字皆作动词,摞眼不算大病,读来总觉呆板。 (6天前) 作者:诗家大忌,初学即犯,小生惭愧。幸有先生指出,小生领教,多谢先生!
- 莲的情音:纤纤细手拭梨花, 淡抹鹅黄点素纱。 👍️ (5天前)
- 已将初心寄红尘: 淡抹鹅黄点素纱,好句。 (5天前)
- 竹林细细听:叠字过多,不具体 (5天前)
- 南乡原子:三四句感觉有点过于词藻堆砌。 (4天前)
- 潇然令:总体上很精彩,但是我也建议在生僻字上加些注释,便于理解和阅读 (4天前)
- 山后山:好诗!生僻字较多,可加点注解。 (4天前)
- 山后山:好诗!只是边看边查,好多字不认识。 (4天前)
- 周州:诗贵能使人有感同身受。你这样拼死命用生抝字,除了显示你搬弄文词,没任何意义! (1天前)
- 诗酒田园:主线不够明朗,中二两联音步同且摞眼,小问题。 撚瓣/飖飖/飘/碧宇, 携英/繠繠/落/琵琶。 清湫/镜影/凝/霜雪, 古道/残砖/缀/玉珈。 (1天前)
-
请您点评 (6天前发表)
《游子念》
(唐多令)作者:夜青书
春水白沙汀。遥遥碧落青。起相思,风远香轻。望尽西窗人影瘦,语未寄,泪先生。点评 自动笺注
幽夜度芳庭,沧沧缺月明。意难平,犹念亲情。鬓雪深深深落寞,灯昏倦,老山城。- 现童:情真意切,很感人! (6天前) 作者:谢谢您的认同。向您问好
- 北京老太:下难却的起始两句写得好。上半阙起始两句修改几字 ,春水漾沙汀,遥遥落碧青。作者觉得是不是更好些呢? (6天前)
- 北京老太:北京老太:下半阕的起始两句写得好。上半阕起始两句修改几字 ,春水漾沙汀,遥遥落碧青。作者觉得是不是更好些呢? (刚刚) (6天前) 作者:感谢您的宝贵意见。我原以为用“白”字可以跟后句的“青”呼应起来,形成更直观清晰的静态图。可能设计得还不够得到您的认同,我再琢磨琢磨
- 潇然令:上佳!不过'幽夜度芳庭'一句有点不理解,尤其不解度于其中作用,能否解释一二 (4天前) 作者:我的原意是想把此句跟上阕中的“起相思,风远香轻”相呼应。可能有些词不达意,我再琢磨琢磨。感谢您的宝贵意见
- 南乡原子:春水白沙汀。遥遥碧落青。感觉意思不是很明了,有可能是我理解不到位。 (4天前)
- 山后山:言工意远,长词不易,学习! (4天前) 作者:您的夸奖,是我前行的动力。
- 二月十九: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推荐的佳作还没有不经意看到的好,好像说话一样,能够感受到的心情跃然纸上,修饰越多,越感到隐晦油腻,心情最重要,画面最重要,能够感受一种期望,一种承受,一个画面,一种感受就是好诗。至于修饰与词藻的华丽,有为更能够的可能,而不刻意失去本来玩一玩而故作深邃的摆弄。表达清楚就会引起共鸣的情感,这就是诗对于自我的目的。 (3天前) 作者:感谢您的耐心与细心
更感谢您把诗词的感悟与我分享。受益颇多,惶恐学习。还望多提意见,多指导。
- 丘行子:先生填词胜过绝句 (3天前) 作者:感谢您的鼓励,诗词都在学习中,以后更努力
还望多提批评意见
- 汉家烟尘:题上可知为思念父母,感恩双亲,若文中添一两句能反映父母之恩的典型事例,感动他人,或许会有共鸣。 (3天前) 作者:您说的有道理,容我再琢磨琢磨
- 香象渡河:鬓雪深深深落寞,灯昏倦,老山城。好句🌹 (3天前) 作者:感谢您的鼓励,我继续努力
- 现童:情真意切,很感人! (6天前) 作者:谢谢您的认同。向您问好
-
请您点评 (14天前发表)
《春夜无眠》
(临江仙—词林正韵)作者:夜青书
临江仙——春夜无眠点评 自动笺注
文/夜青书
韵/词林正韵春风又引梨花雨,晴时独赏庭芳。玉兰还染晚昏黄。旧园添锦色,总岁岁如常。
多少深情皆落寞,空余长夜苍茫。闲来痴看月流光。无心坐忘语,愁困不知凉。- 残笛声:一点拙见,末二句更需雕琢才能配上如此佳作 (10天前) 作者:“无心坐忘语,愁困不知凉” 您看可好?
- 牵黄翁:题目与词文似无“瓜葛”,上阕与下阕亦无“来往”。拙见。 (10天前) 作者:取名一直让我头疼,既怕犯题,又怕这样无瓜葛。还得多练练,多思考,也请多指点。 上阕与下阕之间,我自以为是有往来的。 上阕的园子里春天添新景,本属喜庆,却觉得岁岁如常。如常的,是独赏,是离思,是梨花雨如泪,是玉兰的坚贞,也是落寞。所以,下阕首句直接上了深情和寂寞。而末两句,无言无心睡眠,也是呼应上阕的如常。
- 老象:题目是离别为主题。但看不出是离别前正离别或离别后。上阕是否可以看成是离别前的眷恋?但下半门哭阕似乎毫无呼应。其实要改起来也很简单,只需要把后下阙的第一句稍微改一改,后边就顺理成章了。例如,可以改成自古深情眷故土,如果你是渝州人的话。如果你不是宜州人的话,可以改成自古多情常念旧。注意,我这里只是为了说明问题,并不是说一定应该这样改或者这样改才好。题目和内容不太相干,可能是这首词的最大硬伤。吃的基调本来还是与这个主题是吻合的,而且应该说基本上还算不错。但就是没有点睛。说的不对,还请你谅解。至于说有的地方还可以更加精炼,用词也可以更为清雅,那是另外一回事儿了!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了。作者的底蕴和基调还是有可以称道的地方的。 (10天前) 作者:取名一直是我的短板
,不管诗还是词。 感谢您的指出
,意见很中肯。我正在学词中,还望多多指点
- 任重道远0315-2:很有宋词的韵味! (9天前) 作者:您夸奖了,我是初学者,感谢您的鼓励。
- 残笛声:“无心坐忘语,空眷晚山凉”如何?末句答别情,“眷”字若突兀可再换,拙见 (9天前) 作者:感谢您的耐心和指点
不过,我个人很想表达因为沉于思念,坐忘凉寒的情形与情感。所以,“不觉凉”之语虽然白话,却也不忍丢去。很纠结,一时半会还想不出推敲的具体办法
- 子平:大部分古词原本无题,首句做题即可。此作词句比较优美,上结的“总”字可改“叹”字铺垫一下。过片太俗,而且未能有效承转。整体尚可。 (8天前) 作者:感谢子平兄指点
我一向不会取名,受教了。在过片的承转上,还麻烦您给出更具体的建议
- 天火流云:用意颇佳,文字上美。
挑些毛病
1、上阙 孤芳独赏,听风看雨,岁月如常,下阙:情深难释,自怨自艾
感觉是 在 自家小院,伤春悲秋,看不出与 离别渝州 何干
2、旧园添锦色,总岁岁如常。 既然 是 添 就有变化,就不会是 如常。用 复、又 这类 字 为佳
3、自古深情多落寞,空余长夜苍茫。 空泛了些,自古 用词 太大,与通篇 格调不搭, 由来 或 想来 或许好些。这两句要多斟酌一下
4、无心坐忘语,无睡不知凉。 类似 重字,要么排比,要么不要用。无心坐无语,无睡知无凉。或者 无心坐忘语,辗转不知凉。
愚见 (7天前) 作者:自古改为“多少深情都落寞”
末两句改为“无心坐忘语,愁困不知凉”
还请继续批评斧正
- 山后山:好词!玉兰还染晚昏黄句不甚理解。 (7天前) 作者:玉兰有白有黄,其花语之一爱情坚贞。到晚昏表述光阴流逝。两者相加,即寓意任岁月荏苒,爱在思念中芬芳常驻。
- 竹林细细听:好词,带感。自古一词可以换一下,婉约小清新,自古一下整沉重了。 (7天前) 作者:多少深情都落寞
- 锦天:美则美矣,却和渝州没有关系,和再别就更没有关系了。说到犯题,这是伪命题。古人经典作品中有大把所谓犯题的,而且,就诗而言,明起中带题目字或词是判断明起的标识之一。 (5天前) 作者:打错字了
是《春夜无眠》
- 南乡原子:“旧园添锦色,总岁岁如常。”既然是“添锦色”,又说“岁岁如常”似乎有些不和谐,不知理解对否。 (4天前) 作者:旧园的旧字已对整体基调作了铺垫,“添锦色”是新春添新景,但每一年春都会有新变化,这本身就是惯常之事。
当然,一般来说,人们对春的关注会在添新上。我在此用岁岁如常一句,是希望体现上阕中那个“独”。梨花有雨,多离泪,这是如常,玉兰从早香(相思)到晚,这是如常,岁岁“独赏”,这是伤春的如常。
个人认为正是新旧的不和谐,却又对立统一,才能把纠结的情感表现得更妥帖一点。当然,以上仅仅是个人的设想,限于水平,可能有词不达意之处。我再多琢磨,感谢您的宝贵意见。
- 云深鹤闲:春来三月梨花雨,离人别泪他乡。东风一夜满庭芳。故园添锦色,旧岁却如常。
远隔天涯多落寞,倩谁能解迷茫。玉兰帘卷有余香。无杯然自醉,入梦慰心凉。 (4天前) 作者:先生高才,感谢斧正,诚心学习,望多指导
- 香象渡河:自古深情多落寞,空余长夜苍茫。闲来痴看月流光。无心坐忘语,无睡不知凉。欣赏佳作🌹 (3天前) 作者:您的鼓励是我学习的动力,感谢
- 夕阳照云海:春风吹落梨花雨,一股惆怅然若失 (1天前)
- 禹治夏:总岁岁如常有点突兀,前句是二一二句式,后边就成了一二二句式。 (1天前)
- 信马由缰(青岛):总岁岁如常,读起来有点别,改成岁岁总如常,如何?个见哈 (1天前)
- 白了孑:意境很好啊👏🏻 (3小时前)
-
请您点评 (11天前发表)
《学诗(二)》
(七律)作者:生生不息201912
卸甲无求只扮呆,夕阳西下几时回。千钧神力君扛鼎,半寸春心我做苔。寄调还吟金缕曲,漫游须上凤凰台。澹然拾得天真味,会有清泠踏浪来。点评 自动笺注
-
请您点评 (24天前发表)
《学诗》
(七律)作者:生生不息201912
拢捻相宜起做声,学诗意得几分成。常因昨日迷今日,暂把无情唤有情。稚子求真援拗救,老妻持正辨幽明。琴歌酒赋皆殊趣,不信千锤语不惊。点评 自动笺注
- 碧山松:用词需要再精练再提升,有些口语化,如幸有,面对等等。 (24天前) 作者:谢谢您!口语化不好吗?
- 夏之忆:挺生动的,不过第一句用弹拔乐器的动作词汇来描写作诗是不是不太贴切?个人愚见 (24天前) 作者:谢谢您!这只能说是一个比喻。
- 暮亭:颈联将字是否不妥,貌似没有合适含义于此处应用 (23天前) 作者:谢谢点评."将"有多个意思,这里是:与、共介词。 共;与。 ▶ 北周 庾信 《春赋》: “眉将柳而爭绿, 面共桃而竞红。” ▶ 宋 杨万里 《月夜观雪》诗: “月色还将雪色同, 雪光却与月光通。”
- 古风今韵(骄盘):颔联“面对惊”对仗“日高举”,感觉不太严谨,略显牵强。可否改为“晓吟不觉日高举,夜读犹疑语不惊”,可否请酌。 (23天前) 作者:您的意见很好!谢谢🙏
- 古风今韵(骄盘):颔联“日高举”对仗“面对惊”,有点牵强,可否改为“晓吟不觉日高举,夜读犹疑语不惊”? (23天前) 作者:我想把颔、颈两联都调理一下,您看如何?
- 鱼何荼相,吕林:拢捻敲弹起做声,
学诗幸得几分成。
晓吟不觉日高举,
夜观犹思月缺盈。
时与老妻争曲意,
还请稚子辨词楹。
琴歌酒赋皆殊趣,
莫笑颐年总忘情。 (22天前) 作者:谢谢诗友
- 风影无痕:晓吟不觉日高举,疑孤平。 (21天前) 作者:谢谢!好,修改一下。
- 落枕:常因昨日误今日,暂把无情唤有情。喜欢这句,读起来也很有韵律。 (20天前) 作者:谢谢🙏
- 花飞玥:写的有点像我,语不惊人死不休 (20天前) 作者:谢谢🙏
- 【笑笑生】:好诗! (20天前) 作者:谢谢🙏
- 黄了[黄春生]:这是全家一起学诗啊。把枯燥写成生动,不错。尾句是所有有追求的诗者的共同愿望。 (17天前) 作者:谢谢🙏
- 警营戏子:推敲之后佳作已成。赞颔联。 (17天前) 作者:谢谢🙏
- 鸟鸣涧:颈联平仄有误。 (17天前) 作者:谢谢🙏
- 云坡仙人:常因昨日迷今日,挺妙!暂把无情唤有情,对的似乎牵强些。颈联有些搞不懂,尾联不错! (16天前) 作者:谢谢🙏
- 军歌嘹亮202002:似有老杜江村遗风, (15天前) 作者:谢谢🙏
- 漫思茶:不信千锤语不惊挺不错,就是第一句的动作词太多了 (13天前) 作者:谢谢🙏
- 凤邪:三四句不错 (11天前) 作者:谢谢🙏
- 马陵山翁:“争”字挤韵,是否考虑换个字。 (11天前) 作者:好,我考虑一下
- 汉家烟尘:题为学诗,从起句拢捻二字可推测是学写了一首咏琴之诗,尾联出句呼应此意。 (3天前) 作者:谢谢🙏琴诗难分呵!
- 白水欸乃:拗救与幽明不能对仗。拗顺(自创词)与幽明可对。 (3天前) 作者:谢谢🙏请您说说为什么拗救不能对而拗顺能对呢。
- 香象渡河:不信千锤语不惊。语不惊人死不休,🌹 (3天前)
-
请您点评 (29天前发表)
《苏东坡》
(七律(新韵))作者:生生不息201912
绝世风流贯古今,华年得许第一人。宽施嘉祐峨冠显,争构元丰歇马沉。海内才识讥贾谊,眼前山水伴朝云。此身千转更无怨,鸿踏尘泥处处痕。嘉祐:宋仁宗年号.元丰宋哲宗年号高呈二缘斋先生大作
奉和生生不息七律苏东坡点评 自动笺注 - 碧山松:最后两句与前面有些脱节,前后不搭意 (24天前) 作者:谢谢您。个人觉得,尾联是对苏轼一生宦海浮沉总结。
- 夏之忆:颔联合掌了,最后一句没意思。供参考。 (24天前) 作者:谢谢您!颔联仅从字面意思看合掌,但这写的是苏东坡的两件事情。最后一句取自 苏诗《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我想在古代诗人里,苏轼留下的文化地理痕迹是最多最丰富的。
- li840101:韵对律不对。海内才识什么意思不清,颈下联与全诗无关,属废句。尾联要表达的意思清楚,应直接点,此生屡贬多无奈。至于颔联合掌,那时肯定的。还有就是得许一词,虽然宋元都有人用过,如“义逊得许从乡闾”但用在此处并不十分贴切。 (24天前) 作者:谢谢您的批评。但有几点意思与您探讨:1本诗已注用"新韵"。看来对于律、韵您也并不十分清楚。2. 关于"得许"的意思,在苏轼中进士之后,宋仁宗曾经惊叹苏轼、苏辙兄弟的文采和见识,评价道:“我又为我的子孙得了两个太平宰相啊”。3. 苏轼曾作《贾谊论》,讥讽贾谊"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建议您通篇读一下,会不至于这么不解文。4. 尾句如您所作这样直白,那诗的意境和蕴藉是什么?
- 古风今韵(骄盘):盛赞苏东坡,诗句铿锵。尾联凸写苏轼人格,虽几经贬谪,但仍诗情豪放,流芳朝野,真乃“鸿踏尘泥处处痕"。 (23天前) 作者:谢谢您!
- 古风今韵(骄盘):此诗盛赞苏东坡,字词铿锵。尾联更是凸赞苏东坡的人品,虽几经贬谪,但仍矢志不移,所写诗词,更是豪放旷达,香溢四方。真可调“鸿踏尘泥处处痕"。 (23天前) 作者:谢谢您的点评!苏轼几经贬谪,然"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 风影无痕:是否可以解释下颔联的平仄,是拗救?颈联对句确实感觉牵强,可调。另,中二联音步不协调。首联音步也不协调。 (21天前) 作者:谢谢您的点评!颔联是拗救。颈联我个人并不觉得牵强。贾谊是公认的古代有才有识的名士之一,歌咏之很多。这里为什么写贾谊?希望您读一下苏轼年轻时期写的《贾谊论》,雄文滔滔!却不想贾谊的一生正好与自己的遭际形成了鲜明的映照,同乎异乎,感之叹之!出句是写苏轼在屡遭贬谪之后有平生红颜知己朝云女士相伴,给他暗淡的生活增添了一丝明丽色彩。关于您提出的音步协调问题,看来对格律的研究比较深入了。个人认为,包括"八病"、"孤平"等诸多问题,只是近代才由一些研究者提出来的,争议颇多,以此类推不少唐诗也出律,这其实就有点过了。而且写诗不是训诂,对于一些平水韵的文字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发声了怎么还能做为准则遵照?是食古不化的表现。当我们读毛主席写的"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时候,有几个人考虑这句是否音步协调?当然既然是写律就尽量依照规则而为,不能太随意了。个人一点浅见,不妥望谅!
- 道量:通达流畅,值得一读。但还有改进提升的空间。1,冠,有两种读音:一种作名词,是一声读平声。一种作动词,属四声,读仄声。峨冠。即高冠。在这里的读音:[é guān]。而不能读成:(é guàn)。所以,此处平仄出律。
2,颔联,“文章足以教日月
词赋堪能动乾坤。”首先,“日”拗,“动”字应救而未救,所以不合拗救规则。其次,在这里用用“教日月”,“动乾坤”来称赞苏东坡,似有过度夸张之嫌。因为苏东坡是一个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都比较发达的人才,他的艺术作品的飘逸度,率意率都是无法与李太白相提并论的。杜甫诗云:“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里为什么让人不感觉到“惊风雨”,“泣鬼神”有夸张过度之嫌?因为李白好饮酒,狂放不羁,号谪仙人,所以,“惊风雨”,“泣鬼神”就水到渠成,恰如其分。而苏东坡则是一个比较理性的一个艺术家,如果他在世,你赞誉他“教日月”,“动乾坤”,他也断然不会接受!3,颔联,颈联,教日月,动乾坤,讥贾谊,伴朝云。句式单调,缺少变化。4,句句赞扬,缺少矛盾对比,所以缺少跌宕起伏的节奏和旋律。道量歪改,不妥之处,还请作者、方家赐教! (21天前) 作者:谢谢先生点评!1. 冠字这里出律,容我改之。2. 颔联"日"与"乾"不是互救吗?
关于您对李白与苏东坡的比较,我可能与您意见不一致:李白诗仙也!其才冠绝于世,这是不可否认的。而苏轼之才亦如江河奔腾,诗词歌赋、题奏文章和佛学、书法、绘画、餐饮等,就文化成就而言应该是更加丰厚。这里写其"教日月"与"动乾坤"是李白没有达到的高度。其实事有二,1. 对苏轼的才学仁宗皇帝不仅如玄宗对李白那样只是欣赏而已,更多的是赞叹和敬佩。在苏家兄弟考取进士后曾经言道"今天我已经给我的后代选了两个宰相。"而且此后的哲宗初期,任命苏轼为翰林学士知制并诰畀以侍读之职,每逢单日给年轻的皇帝上课,实为帝师。"教日月"也。2. 苏轼因诗曾引发了震惊朝野的"乌台诗案","动乾坤"。朝廷也曾几度禁止苏轼作品的流传,但是禁愈严而传愈广。苏轼就这两点而言是李白远不能及的。李白赐金还山,实际上是被放逐了。而苏轼即使到了暮年仍收到了皇帝启用的召书。
对于诗我实后学之人,就教于方家,知无不言,不妥之处尽请海涵
- 精二缘斋主:怀人之作,尤其名人,不大好写,很容易写成罗列功绩,歌功颂德的口号式。读了原作及大家评析,觉得大家在肯定作品同时,也指出了一些诸如格律,对仗,谋篇等方面存在一些小毛病,我亦有同感,如文章,词赋两词,确实是一奶同胞,不宜用来对仗。再有贯古今,第一人,这些词还是少用为好,都是些过头的话,也可以说用在谁身上都是不实之词。伟人生前就反对用这些类似词语赞颂他。还是抓住他们平生大事和生活中点滴细节,写出他们的人格魅力!您觉得那?纯属拙见,见凉! (21天前) 作者:非常感谢您提出的意见,还望多多指教!
- 落枕:文章足以教日月,教日月,感觉可以再想一个意像,似乎教日月不大好听。个人愚见哈! (20天前) 作者:好 !谢谢您.
- 蜀道闲人:教日月改下换新天,最后一句说东坡的颠沛流离说的有点平淡了,可以写的狂放和宏大点,不然有种高起低落的感觉 (20天前) 作者:谢谢
- 且换酒去:颔联出句大拗,对句补救位置似乎不对啊。 (20天前) 作者:谢谢您!我也想就教于方家,"乾"字对"日"是否可做拗救。
- 【笑笑生】:贾谊与朝云对仗还须斟酌。若有人名典故相对可能更好。 (20天前) 作者:谢谢您!"朝云"是苏轼的红颜知己。
- 壑攸:《几去湖畔》
少闲茂舟话醉翁,皋岚倒徐划明辰。
晓步华光风,覆舟望梦。
天行有常天无梦,人间炊烟敬烛声。落月停云问,叶舟再逢。 (20天前) 作者:
- 沃原:平仄存在2个问题。第20字 日 应平第27字 乾 应仄。这个位置是不能补救的。还需再斟酌或干脆不冠七律之名。总体看是一首不错的诗。 (19天前) 作者:谢谢您!请说说为什么说'这个位置是不能补救的'依据和道理。🙏
- 沃原: 为解决颔联平仄不符问题及使对仗更工,对该联试做以下修改,供参考:诗词日月足同耀,文赋山川(或地天)堪共存。
文赋,是赋体的一类。“文”指古文。即相对骈文而言的用古文写的赋,也即相对俳赋而言的不拘骈偶的赋。北宋以欧阳修为代表的古文运动,继承韩、柳革新的传统,反对宋初盛行的西□派骈偶文风,进一步巩固了古文取代骈文的文学语言地位,扩大了古文的文学功能。其成就之一便是使文赋这一赋体发展得更为成熟而富有特色。其代表作即欧阳修《秋声赋》和苏轼前、后《赤壁赋》。从体裁形式看,《秋声赋》和《前赤壁赋》都还保持“设论”一类汉赋的体制,既有主客答难的结构形式,又吸取韩愈《进学解》的叙事性质,但扩大了叙事部分,增加了写景抒情部分。而《后赤壁赋》则几乎完全摆脱汉赋体制的影响,独创地构思了夜游赤壁、攀登峰顶、泛舟长江及遇鹤梦鹤的情节。以这三篇为代表的宋代文赋的共同特点是,融写景、抒情、叙事、议论于一体,用相当整饬的古文语言写作铿锵和谐的韵文。宋代文赋的实质是采用古文语言写作的具有赋的结构的韵文,所以按照古代传统文论观念来看,一方面肯定赋体至“宋人又再变而为文”,是赋的一种变体;另一方面又认为“文赋尚理,而失于辞,故读之者无咏歌之遗音,不可以言俪矣”(《文体明辨》),觉得既不符合“古诗之流”的要求,又不符合骈偶声律的“俪辞”的标准,实则已不属赋体。但从文学体裁的发展规律看,宋代文赋正是赋体发展的终极阶段,前、后《赤壁赋》即为临界的标志作品。 (19天前) 作者:
- 请您点评 (7个月前发表) 《和寄旅星洲施博士》 (七律)作者:五云山人
海外谁寻甘榜家?笑携美眷醉携霞。点评 自动笺注
风徐天际摇珠树,浪动云津上客槎。
八斗倾心泮宫铎,十年种慧祝馀芽。
几时跨鹤归桑梓,应有旧题笼碧纱。- 程道恒:海外谁寻甘榜家?笑携美眷醉携霞。设问领起,叠字“携”字的运用,生动活泼。 (1个月前)
- 程道恒:风徐天际摇珠树,浪动云津上客槎。拟人手法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1个月前)
- 五云山人:注:祝馀,仙草名,与珠树(亦喻俊才)同出山海经 (1个月前)
- 老象:作者大概是一个饱学之士,用典太多而过于冷僻,已经近乎于掉书袋了。现在的古典诗词界中,是乎有这样一种倾向:是否写进题诗和词,用典用的越多越好,别冷僻越好。而不太管这个典故是否用的恰当或贴切。甚至到了不用点师傅就不能旗大雅之堂。中国历史上吊书袋最厉害的人大概是星期几吧!其实这也极大的限制了他写的词的流传。苏东坡也有钓蔬菜的毛病,不过他真正流传的是其实掉书袋很少。其实辛弃疾的词除了他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以外,其他流行较广的词也掉书袋很少。他的云娱乐应该是属于他最出名的,也算是他最好的词之一,用电也用的很少,而且这几个典故也用的非常恰当。而不是为用点而用点。 (1个月前)
- 山外:跨鹤一般指仙去吧,此处似不宜。 (1个月前) 作者:跨鹤下扬州也是仙去吗?丁令威化鹤鹤归故里……
- 望江主人:看了其他诗友的评论,如若您加上一些典故注释,会让读者读起来更好理解。 (28天前) 作者:考虑到是些常见典故,或可百度,故只注了一个较少见的"祝馀"
- 杨凌泉:拜读佳作,情景交融,动态画面感很强 (26天前) 作者:谢赏评!
- 想追蝴蝶的猫:有清人气 (26天前) 作者:感谢批评!
- 一粒微尘0127:涵盖了不少典故啊 (25天前) 作者:😓😓😓
- 碧山松:有些自造词,含意不清如甘榜家?上客槎? (24天前) 作者:客槎让度娘告诉你。甘榜是指甘榜精神,亦称为甘榜人家,为马来新加坡等东南亚一带乡村邻里间相守相助的人情风俗
- 阳关风:跨鹤并无不妥,如同买舟,驾长风,抒情而已。 (22天前) 作者:从新加坡回国都是坐飞机,最自然让人想到跨鹤这一形象贴切的典故,谢谢理解!
- li840101:浅见:颈联对仗字面很工整,如果意境也对映才是好联,上联可缩为倾心(于)铎,下联种慧()芽,实在想不出括号中可填个什么字。如果理解不错的话,这位施博士应该是个教师,颔联是否有些与全诗偏离。 (22天前) 作者:谢谢
!新加坡大学教授算不算珠树(俊才)?远涉南洋算不算上客槎致天涯?我想应该是衔接的
- 青山无墨:用典多,读起来吃力。不过写的确实很好,用典贴切,围绕中心。 (21天前) 作者:谢临帖!
- 落枕:笑携美眷醉携霞。喜欢这句,写出了人物风流不羁、豪放自由的感觉。 (20天前) 作者:谢临帖!
- 二缘斋主:溜弯至此,顺便点—句,垮鹤就是不指仙逝,当代人写诗也不宜用,信息社会飞机三五小时,一梦到了。垮什么鹤?用典要准,活,巧,隐,妙!这个典生僻,古人也很少用! (20天前) 作者:谢评!跨鹤就是坐飞机的传统表达方,修辞上叫比喻
- 云坡仙人:才疏学浅啊,完全读不明白写的啥 (16天前)
- 马陵山翁:先生高才,语出典故多,意境甚佳,只是“跨鹤”一词是有待商榷。 (11天前)
- 月墨倾风:你好,起句以问开头,后面紧开篇面不错,笑携美眷醉携霞,携字换成挽字是否更有味道? 综合而言,个人感觉这首诗还是非常不错的,不过用典太多了,失去了自然之美。 个人愚见,还请见谅。 (9天前)
- 请您点评 (1个月前发表) 《有感于蜻蜓坠落》 (七绝)作者:岸上柑子
有感于蜻蜓坠落点评 自动笺注
文/岸上柑子
无由坠地欲翻身,怎奈借风余力贫。
曾忆莲塘何快意,如今落迫自吟呻。
- 还是无可奈何:落泊是否落魄? (1个月前) 作者:两个均指穷困失意!差不多吧?谢谢指正!
- (半山居士)吴弃之:无缘,为什么不直接用无由?来得清楚明白。雄风不再神,神字有些凑了,雄风和神在字意上很难联系一起。当然,作者是说不再有如神助的意思是明白的。但在字面上,这一句很别扭。转句是想用“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诗意,但问题在于那是不是一种快意,很难说清。“曾忆”二字定了前三句的主语基调,既蜻蜓——“我”是主语,那么尾句的平民就需要在斟酌了。因为前三句的我和蜻蜓是一体的,而蜻蜓用“平民”来比显然不切。 (1个月前) 作者:诗友分析很到位,不错,谢谢雅正!又改了一下!
- 周州:雄风不再神几字不妥。蜻蜓哪来雄风?后面不是说一平民吗?既便雄风,又何必神字?神有凑韵之嫌。何快意太抽象,宜实描。 (1个月前) 作者:谢谢诗友点评雅正!又改了一下!
- 大许:有点意思,但句与句和最后一句主题关联不大。 (1个月前) 作者:尾句是联想到某一类人
- 云深鹤闲:一朝坠地欲翻身,快意雄风下俗尘。
曾向尖尖莲上立,池塘碧叶正荷新。 (1个月前) 作者:这样改就脱离了诗的本意了!谢谢才友交流!
- 彩虹云天:不改初衷,末句试改为:江湖落泊岂由人。献丑哈 (1个月前) 作者:不错,谢谢雅正!又改了一下!
- 北斗星:一点个人感觉。
曾忆莲塘多少乐,江湖落泊一平民。
与诗友交流。 (1个月前) 作者:不错,谢谢雅正!又改了一下!
- 你我矛盾:【无缘坠地欲翻身,怎奈雄风不再神。
曾忆莲塘何快意,江湖落泊一平民。】
起句,想借蜻蜓坠地来说明曾经的经历,(坠地是有原因的,与有缘无缘没有逻辑关系);接句,应是条理的不应是主观的抽象,“雄风”写成自然风入理易懂,如:“有翼衡风也不神”。一个有翼的飞行者自身的翅膀都平衡不了风力“雄风”能吗,抽象到无理;承句,莲塘是蜻蜓生活和繁殖的生息地,不仅是闹着快意的,曾忆,用忆往不好吗,写成:“忆往莲塘轻点水”,物象、意象都有,用客观比主观臆断好点吧;结句,改:“如今落泊不如民”。改句什么说呢,也就是说主人翁落泊前不是民落泊后还是比做民的好。如果主人翁是真正为民者或是安于于民者就不会有这诗的感怀,出现在读者面前。
个见综合试改如下:
无由坠地欲翻身,有翼衡风也不神。
忆往莲塘轻点水,如今落泊不如民。
注:原诗“江湖落泊”湿身会严重些。
(1个月前) 作者:不错,谢谢分析拙作并点评雅正!又改了一下!
- 竹林细细听:有点意思,但不够精好。平民一般呼应可以是老虎之类的,蜻蜓本身没啥王者之风,所以结的就不好。无由用的不好,贪赃枉法要给人因果警示,难在神有的说凑韵,其实把大俗转化成大雅了,挺好。转的没高度,最多是亲爱的,你跟我飞,穿过丛林去看小溪水,没辉煌,谈何落泊 (1个月前) 作者:不错,谢谢雅正!又改了一下!
- 竹林细细听:蜻蜓不是王者,就谈不上平民,这个构思选个老虎可以。无由用的不好,借风用的好,莲塘再次体现蜻蜓统治力底下局限,难在神却将大俗转化大雅,好! (1个月前) 作者:不错,谢谢雅正!又改了一下!
- ABC吴沐瑶:曾忆莲塘何快意,如今落泊一平民,哈哈,为什么 (1个月前) 作者:读者自由想象!谢谢雅正!又改了一下!
- 王祥鹏:借蜻蜓喻人生,角度还是比较新颖的,个见句子可以再精炼一些。 (1个月前) 作者:好的,谢谢雅正!又改了一下!
- 冷三:在兴与比之间处理的还欠稳妥,所以蜻蜓与民谁是真身很难定位。欣赏起来就会有偏差。如果蜻蜓是一借体,那诗的境界内含高了,结句才有力。不然转到人上来就突兀。 (1个月前) 作者:谢谢雅正!又改了一下!
- 恒沙:末句不妨改:如今潦倒拜车尘 (1个月前) 作者:这样就离了本意了,谢谢雅正!又改了一下!
- 草民0215-2:“无由”改成“无心”比较好。无心坠地不翻身,怎奈驭风好通神。不忆莲塘何快意,空无一物做禅民。 (1个月前) 作者:不错,谢谢雅正!又改了一下!
- 视助:神换伸 (1个月前) 作者:伸连韵了,谢谢雅正!又改了一下!
- 视助:迎风打落力正身,怎奈姿残再难伸。
稀忆莲塘曾快意,至今仍志不甘泯。 (1个月前) 作者:不错,谢谢雅正!又改了一下!
- 林江舸:神字确实有点强凑的意味,平民二字也突兀,不合题, (1个月前) 作者:谢谢雅正!又改了一下!
- goofegg:抻懒腰的抻代替神会不会好些?第二句改成借风无奈艰难抻 (1个月前) 作者:不错,谢谢雅正!又改了一下!
- goofegg:最后的平民改一下,有种像蜻蜓体型的但感觉很纤弱的虫,但不知两个字怎么念和打出来,也不知是否合韵,作者可查一下 (1个月前) 作者:谢谢雅正!又改了一下!
- 秋空杳杳(轩辕诗社):末句略唐突 (1个月前) 作者:谢谢雅正!又改了一下!
- 胡玉贵·:难再神,不通。 (1个月前) 作者:谢谢雅正!又改了一下!
- 对酒当歌邀明月🥂:身遭压迫欲翻身,梦想赊风不拜神。
曾忆莲塘何快意,而今落魄一流民。 根据文章大意直白理顺思路修改交流心得不雅处望诗友海涵🌞 (1个月前) 作者:不错,谢谢雅正!又改了一下!
- 未山又:坠地孱躯欲振身,旁风争奈力正辛。
翻翔时得元阳伴,鲜少关垂空五神。 (1个月前) 作者:有深度
谢谢斧正!!!
- 窗含雪:弱弱滴问句:怎么知道是无由? (1个月前) 作者:猜的
- 窗含雪:何由坠地欲翻身,无奈因风力弱贫。
曾也荷间时快意,如今落魄倍怜人。 (1个月前) 作者:改得好!谢谢诗友!曾忆荷间时快意,
- 郑冯虚:有托物言志的意味,但是流于诉苦水了,有些不够深刻 (1个月前) 作者:何谓苦水,才能深刻?恳请赐教!谢谢诗友雅赏!祝新春笔耕快乐、万事顺意!
- 窗含雪:唔知何谓深刻?何谓苦水? (1个月前) 作者:诗兄问得好!谢谢诗友雅赏!祝新春笔耕快乐、万事顺意!
- 片语翩言:这几乎是代蜻蜓拟了啊。想到了濠梁之辩,子非鱼...
步韵开个玩笑
孤蜓折翅病中身,晕倒原因是血贫。
别去莲塘寻快意,躺平之后莫吟呻。 (1个月前) 作者:步韵不错,谢谢诗友雅赏!祝新春笔耕快乐、万事顺意!
- 秋枫(1116):选材不错,主要是要立意。如果调整改动一下,就能达到目的。 蜻蜓坠地有成因, 再借风扶翅已贫。 莫道荷尖随意事, 要防晴后雨生云。 (1个月前) 作者:改得好!谢谢诗友雅赏!祝新春笔耕快乐、万事顺意!
- 老象:曾忆者是观察者还是坠地的蜻蜓?若是后者则坠地前就不曾,回忆,若是前者就是现在在想,所以曾忆不太贴切。用曾几(何时)似乎更为妥帖。这明显就是观察者的想法与标题也较为吻合。另外莲塘有些抝口,不如用莲池 (1个月前) 作者:忆的主语是蜻蜓!谢谢斧正,祝春祺!
- 小瀑无名:以物喻人,作者的代入感很强。个人觉得曾忆二字有待商榷。拙见,且一笑了之吧。 (1个月前) 作者:谢谢,诗友认为哪个词较好?
- 被梦追的二哈:那日荷塘多畅快,今朝坠地怎无由?
攒拳怒目将飞翼,会向青湖落粉头!
“蜻蜓”即“我”即“你”亦是“某类人”,蜻蜓本应奋力而起,不应是呻吟自唉,怨风述己,甘落魄。 (29天前) 作者:那样就太直白了!谢谢雅赏鼓励!迟复为歉!祝春祺笔耕快乐!
- 鹤千乘:诗所选的题材和角度还是比较有新意的,就是尾句读来略有气韵不畅达之感,有凑韵之嫌。 (26天前) 作者:谢谢雅赏鼓励!迟复为歉!祝春祺笔耕快乐!
- 想追蝴蝶的猫:炼字不佳,立意可更高 (26天前) 作者:谢谢雅赏鼓励!迟复为歉!祝春祺笔耕快乐!
- 天天快乐、张宗发:句子不通 (26天前) 作者:谢谢雅赏鼓励!迟复为歉!祝春祺笔耕快乐!
- 老蠹。:无由坠地欲翻身,怎奈借风余力贫。
曾忆莲塘何快意,如今落迫自吟呻。
看了上面这首诗,我觉得写得没毛病!无论用词,立意,都很适合作者要表达的′不如当年风采`的感怀。
但翻看了下面多条评点,才知道这已非原作。我想问:这还是你的诗吗!还是你要表达的? (25天前) 作者:谢谢雅赏鼓励!迟复为歉!祝春祺笔耕快乐!
- 碧山松:用词需精,何字,落迫,白吟呻,!有些平谈,凑合之疑,无新奇 (24天前) 作者:何为新奇?谢谢雅赏鼓励!迟复为歉!祝春祺笔耕快乐!
- 夏之忆:蜻蜓呻吟?怕不太合乎逻辑…… (24天前) 作者:谢谢雅赏鼓励!迟复为歉!祝春祺笔耕快乐!
- 二缘斋主:作者意欲借蜻蜓坠地感悟世人落魂。虽觉牵强但也尚可。但行文造句略显生吞,读着觉韵律不畅,且意脉不联。首句“无由”二字用的清新准确有味,说无由实有由,反语也,无理由,活的好好的怎会坠地躺平。所以下几句就要交待点出无由之由,也就是坠地原由。二句似说欲借助风力重返兰天菏池,无奈没有余力,这余力应理解是心有余力不足足,说明是自身出了问题。实际借风本身也尚推敲,蜻蜓是小昆虫,在无风或小风时飞行自由,风一大就吹翻,真的坠地了!三句是写无力借风的无奈之下的心态,曾忆,曾字不妥,曾是表示过去的行为,改空忆意脉就顺畅多了。尾句作结蒼白无力,没写出应自强振奋疗好内伤重上兰天的志趣!
就诗论诗,说过了别生气,不满意删掉! (24天前) 作者:谢谢雅赏鼓励!迟复为歉!祝春祺笔耕快乐!
- 落枕:蜻蜓被拟人化了,吟呻,是不是“呻吟”? (20天前) 作者:是的,谢谢雅赏鼓励!迟复为歉!祝春祺笔耕快乐!
- 九非:吟呻那有呻吟真 (11天前) 作者:吟与呻不同韵!谢谢老师赏读鼓励!
- 马陵山翁:个人觉得将“自”该为“苦”如何? (11天前) 作者:苦过于低沉了!谢谢老师赏读鼓励!
- 月墨倾风:你好,前两句生动形象,尾句的话,写俗了,个见 (9天前) 作者:谢谢老师赏读鼓励!
- 香象渡河:曾忆莲塘何快意,如今落迫自吟呻。有嚼头儿,🌹 (3天前) 作者:谢谢老师赏读鼓励!
1
当前1/1页,每页30条,共1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