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
参与方法:发表作品后在正文下方的标签区添加“夏至”标签即可。
-
请您点评 (5天前发表)
《满庭芳·夏至》
(词林正韵(晏体))作者:高振耘
夏至缤纷,彩云绚丽,逸情炽烈人间。 花丛木槿,惊艳一方天。 村后小溪流过,有磐石、露出沿边。 却忘了,那时记忆,早点缀多年。 黄昏几炫耀,小桥流水,故作欢喧。 僻荫处,阳光多了缠绵。 知了柔情更是,声声地、渗透心田。 风吹过,瓜田李下,是细语甜言。阅194 赞61 点评
- 泥和:爱情一词,坏了词味。 (5天前)
- 王仲初:正应了瓜田李下 (5天前)
- 柳舞东风:千万不能乱用词,“瓜田李下”不是主观臆断滴滴滴滴滴滴。 (4天前)
- 司空萧涯:宴词:几处歌云梦雨,可怜便、流水西东。 作品:村后小溪流过,有磐石、露出沿边。 音律:351253,3252311。角调 平仄:153125,3265621。无调 若调整作品音律: 平仄:351153,3262311 雨后欢溪过岭,有磐石、频闪窗边。 (3天前)
- 静复观2021:首句就败笔,啥也没有就来了个缤纷,绚丽,之后也没承接。却忘了,出现的忽然。黄昏用炫耀,流水用欢喧,与常规意境不合,黄昏之后再写阳光,僻荫,章法乱了,知了柔情这句句好,但与之前的情绪意境不合拍,瓜田李下这词下的,你是认真的么。。。。。个感,勿怪! (1天前)
-
请您点评 (6天前发表)
《夏至》
(鹊桥仙)作者:藤原姝子
风寒初愈,夏时已至,静赏芙蕖初绽。池中浮叶有鱼嬉,锦鲤跃,薄红菡萏。牡丹锦簇,杜鹃娇媚,偶见低飞小燕。阴阳昏晓日光长,骄阳顷,蝉鸣为伴。阅161 赞65 点评
-
请您点评 (7天前发表)
《夏至》
(七律(押侵韻))作者:泥和
夏至 夏至新来阳极今,短长一线助微阴。 池莲叶语何妨起,木槿花开正可寻。 蝉唱高风无俗韵,鸡鸣初日有佳音。 林钟角调缤纷出,流火西天将莅临。阅193 赞62 点评
- 泥和:欲抛砖以引玉尔。 (7天前)
- 为而不语:蝉唱高风无俗韵,次句雅 (6天前) 作者:
- 史晓:不太明白第一联讲的什么。 (6天前) 作者:长至新来阳极今,时惊一线短光阴。 长至-夏至,新来-初初到来,阳极今-阳气于今天达到了极至。时惊-常常惊讶,一线-细微的长度,短光阴-短少了白日。连起来就是:夏至初到已是阳气到了极至,(从此以后)每每都会惊讶白天会一丝丝地短下去。
- 王仲初:物景堆砌,少缺人味 (5天前) 作者:首先感谢先生置评。时惊一线短光阴,林钟角调缤纷出,无俗韵,有佳音——此处莫非无人嘛?
- 文雲閣主:光阴:明亮与阴暗,白昼与黑夜。指日月(时间)的推移。作者说:短光阴--短少白日?牵强了吧? (3天前) 作者:汉字多义,光,本义:光芒,光亮;阴,不只是指阴暗,也可指日影;阴影(如:堂下之阴。——《吕氏春秋·察今》;绿杨阴里白沙堤。——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联系上句的“阳极今”,若这光阴(即所指的时间,而时间也可以说成是时日,似乎不可以说成时夜)一定要说成是白昼与黑夜,那在下只好无语。
- 静复观2021:首联费字,新来与今略重,阳极今不太通顺。何妨为了对仗还可练字,蝉唱高风,唱字下的随意了些,为了对仗鸡鸣。尾联没收住,于景于情不显,只是个人读感,不喜勿怪! (2天前) 作者:首先感谢费时置评!
评中之言,在下或有不同之处,兹述如下:新来与今略重,新来说的是夏至,阳极在“今”这个时点,即便重复也是刻意而为。阳极今不大通顺,不知据何而言?用白话来说,就是阳气在今天到了极至,个感还比较通顺啊。至于说到颈联的“蝉唱”,唱字下得随意了些,又有何说法?而且此处对仗也是必须的么。至于尾联,倒是在下这一首中,最费心思的,不为先生所喜,也是没奈何之事。说上这些,纯谓有切有磋,作者与评者,同等而已。
- 朝暮辰星:起句“阳”字可平可仄建议用仄,以“昼”之类可替。结句的“将”作“即将”解出律。起句新来似乎不应解读为初初到来,夏至毕竟只有一天。理解为新的一年夏至来临合理一些。第二句修改成现在的短长一线助微阴,揣度半天不大好懂。从颈联起蝉唱无俗韵、鸡鸣有佳音到林钟角调缤纷出这各种不凡之音意有所指,怎么落在了流火西天将莅临呢?
个人浅见,不当之处请见谅! (1天前) 作者:多谢诗友置评
此处“阳”字指阳气,用“昼”字语境有违,此处可评可仄,不妨如此。结句的“将”处第五字位,亦是可平可仄,所以不论“将”读平还是读仄,应该都无碍格律吧?说到“新来”一词的解读,因是即兴发挥,可能有不甚合理处,但解读为今年的夏至刚到,应该不算问题吧。至于第二句的修改,因有诗友质疑,虽然在下自认原句语境还算通顺,但为免岐义(亦即在下一贯创导之言,诗中几乎没有不可易字之说)故作是改。“短长一线助微阴”,译成白话就是“(自此以后无论)是白昼短一线还是黑夜长一线,都是助长了初生的阴气。”关于结句落在西天流火,是因为前一句之“林钟”据《礼记·月令》:“﹝季夏之月﹞……其音徵,律中林钟。”所谓“林钟者,黄钟之所生,三分去一,律长六寸,季夏气至,则林钟之律应。”由此觉得既然夏日已到,秋天料亦不远矣。再次表示感谢!
1
当前1/1页,每页20条,共3条
当前1/1页,每页20条,共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