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心在高原点评《谒韩王庙两首》(22小时前)
见古迹、思古人、辨贤愚,深谙怀古之法。诗从老杜,自不羸弱,于中二联见之。究其意脉,其二好过其一,在于承转有序。其一首联俗熟,坏在“历经沧桑”四字,“噪”亦可酌;颔联“仰止”,尾联“高山”刻意。其二颈联作者:谢先生!写作时都有点感觉,经先生指点就更加明朗了,
还有押韵也有问题,“宫”和后面的“迎”等韵不押!也不是邻韵,错了! 初改: 拜谒韩琦
- 精矜松点评《夜》(4天前)
全诗趋于平淡,无跌宕云云。七绝前二句当如挽弓满月,意韵高足,令人知其气力。且夫用笔之道,应有千金惜墨之觉。如此,方能深得好句。作者:老师高见,感谢指点,拜读学习!
- 精戏谑诗派点评《赋得油菜花赠山村支教老师》(13天前)
不知南亩、上林的,多多读古诗文,欠缺的太多了。万,少了,或为亿、亿万。株,可省之。饱,太实也。肯,宜作向。全诗立意还行,但没描写出油菜花的绚烂。油菜花也不是为了蜂蝶之饱。
- 精天火流云点评《探梅二首》(13天前)
这两首 立意 不错。点评的人也多,也来凑一份热闹。 1、这个句式,是典型的的诗词套路,提问回答。为报什么,如何。这种写法,见多了,几成定式。若是没有出彩的言辞,很难引起读者兴趣,脱颖而出。 2、用词不作者:感谢您的点评,辛苦了!
- 精微灯点评《七律 苻鉴》(23天前)
浅谈一下看法,首联奠定基调,但浮世悲欢似乎不大适合此类场景,可替换为更能渲染气氛的其它词,可参考李贺诗;二联用固安、阜城与流寇作比,用意可,手法略弱而施展未开,固安大可不必取其固安侯意,直接取意固安这作者:谢谢精彩点评,很到位,我再改改
- 精锦天点评《過山門寺》(25天前)
感觉作者笔力不错,但除了景象与时序有某些不协调外,最大的问题是,立意不明,也就是说,作者在感受外部环境时,自己当时的感受比较模糊。整首诗缺乏虚实对照,景象多而抒情少,文势未能起伏跌宕。作者:谢先生指点迷津
- 精二缘斋主点评《苏东坡》(27天前)
怀人之作,尤其名人,不大好写,很容易写成罗列功绩,歌功颂德的口号式。读了原作及大家评析,觉得大家在肯定作品同时,也指出了一些诸如格律,对仗,谋篇等方面存在一些小毛病,我亦有同感,如文章,词赋两词,确实作者:非常感谢您提出的意见,还望多多指教!
- 精心在高原点评《咏草二首》(28天前)
两首各有千秋,相较而言:其一托题寄寓,深婉蕴藉,“星稀月淡”句或可催泪,结“试新蹄”,乃见昂扬生气。惜具象描摹不足,致“如此春光”稍嫌空泛;其二胜在咏草形态物性丰满,虚实兼顾,然情致发抒不出常人意表,作者:多谢贤弟赏评,所评合情合理,容我再酌。
敬酒
- 精li840101点评《過山門寺》(28天前)
用词不错,也很流畅,需要字字推敲,好诗是磨出来的。改后颈联 役重山门闭,石青人径开。字面看对仗没问题,但意境也应对才好。上半联因果关系对,下半联没有因果关系,像是凑上去的。 曲岸衰秋草,孤鴻嘹唳哀。 作者:谢谢
说的是,我还得琢磨琢磨。
- 精子平韵语点评《元宵节九日后访少陵草堂》(1个月前)
先生既然要拍砖,就不客气了。“声名高比扬雄赋,风月清于谢脁诗”到下一句的“下笔有神难一饱”花了太多笔墨说杜甫的才华。下笔有神太熟,难一饱太白。杜甫的才华尽人皆知,还是建议您颈联转到杜甫的悲惨晚景。最开作者:本来想以悲情收,笔力不逮。顺势而为。梅妆柳线共芳时,万里桥西访竹篱。黄鸟喈喈歌暖树,锦鳞泼泼漾晴漪。傍檐遥对邻翁酒,当檻暗催小谢诗。月白风清千载范,犹加青眼草堂碑。
- 精来去一飞鸿点评《元宵节九日后访少陵草堂》(1个月前)
前四句很好,时间地点交待的干净明白,景色写的也很活泼有特色,有老杜“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感觉。后四句则差一些,这也是作者一直修改的原因吧,颈联思路没问题,只是句子没有前面好,尾联则作者作者:谢谢,我会认真考虑,但暂时冷却一段时间。
- 精焚琴煮鹤点评《元宵节九日后访少陵草堂》(1个月前)
品读此类咏怀人文古迹的诗需要下不少工夫,因为诗中往往涉及到地名、人物,需要了解一些历史背景。 起句点明造访时间,“梅妆柳线共芳时”写得很美。“万里桥”是地名,杜甫《狂夫》诗:“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作者:谢谢站长赐评,我那天去草堂,和夫人一起的。我向她解释杜甫一生不得意o,文人,又直率(得罪严武差点丢命,在职场又很难与人搞好关系,干其他又没有谋生手段。最后严武一死,不得不离开草堂。我们去工部祠拜了他老
- 精老象点评《退休感言》(1个月前)
敬业应包括了勤诚,此句因此显得有些单薄。风吹浪打句显得有些空洞。他和敬业并无直接联系,也和后面的披星月和写锦篇也无因果关系,后面的两袖清风比他更不搭界。所以说,从整个来讲,首联显得有些平淡与空洞,写锦
- 精阳关风点评《探梅二首》(1个月前)
句一, 其一:最关情提出问题,是作者最关心感兴趣的事,并试图引起共鸣。 其二:人人皆知的一般春天景象,平淡无味。 句二, 其一,不用思考,信步去寻,去访。什么最关情呢,还沒说,却如此肯定。这情感会不会作者:感谢先生逐句对比点评两首拙作。第一首结尾的“慰劳生”确实不美,主要是笔力有限,这个韵脚尝试了很多一直没有想到好的词。第二首是急就章,是我水平有限,不能怪诗友提意见
- 精快乐180530点评《五绝.雨水》(1个月前)
合律,但用词欠妥。东风珠玉飞,东风,珠玉 主语不明。锦绣绿春闱。锦绣包含了绿, 重意。 一树桃花笑,千山照月归。怎么就只见一树桃花笑呢?怎么就千山照月归了?表达失妥。 切磋交流,个见,勿恼!作者:在诗歌里的各种词性是可以变 化的,本来名词也会变化成形容词,名词也能变成动词,拉伸语言的张力
- 精(半山居士)吴弃之点评《退休感言》(1个月前)
“浪”不如“雨”有着落点。诗若是写他人退休还好些,写自己的话,像锦篇、清风等落笔多少给人自夸的感觉。颔联“星月”对“锦篇”应是偏枯了,颈联似是合掌。作者:受教深深!
- 精持节牧羊点评《过开封》(1个月前)
诗言志,其实是言情,诗词作为史论的载体,大体只能是发下感慨。因为容量过少,极难思辨,而史论又是思辨的范畴。因此个人,史论中的诗词,大体只能取一点,或一人,或一事,或一论,考的只是起承转合的功夫,用词造
- 精子平韵语点评《上元夜吟》(1个月前)
老先生的诗益发精进了,赞语就不多说了。颔联“三盏酒”不知是否有典故?“此夜共君千盏酒”以夸张手法铺垫一下可否?尾联已有“人去庭空”,“怕对”二字已不需要直陈,“中宵徐步月娟娟”或许含蓄一点。作者:三盏酒没有用典,三盏酒,礼仪如此,圆满之意,“三杯通大道,一醉解千愁”,不用千杯,有它的道理,当然,用夸张写法也可以,但要看情景需要。这里,老人之间三杯够了,况且别人明天还要在旅途奔波。在古诗中,用三
- 精(半山居士)吴弃之点评《上元夜》(1个月前)
五绝,自然而然就好,不必要太过于修饰。你前面都说了“寒云厚”,那月亮肯定是被遮住了,跟褪装不褪装没关系。既然“他”藏起来了,直接问就是了。 元夜寒云厚,冰轮何处藏。 与君难共赏,念念别离长。作者:
- 精子平韵语点评《探梅》(1个月前)
名家八句的诗:岱宗夫如何?四句的诗:君家居何处?设问开头是寻常的诗家起句手法。生活就是普通的,诗写寻常事,表寻常情太正常不过了。此作的问题在于交代不清,无法让人共情。如不能激发共情,就应留想象空间,但作者:感谢点评,确实有改进的空间。又做了一首其二,欢迎欢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