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山人 男 99岁

每凭山水意自有古今情——《泥和格律诗钞》引言

每凭山水意  自有古今情  ——《泥和格律诗钞》引言       诗人高张荣,笔名泥和,是地道的绍兴本土人士,而绍兴则是一座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名城,越国建都于此,是吴越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文化厚重得非同一般,在这个人文荟萃之地,舀一瓢水,捧一抔土,似乎都能从中闻嗅出一丝文化气息。就在这文化氛围异常浓郁的名士之乡,作为生长于斯的泥和君,当然受其熏陶,浸润了一身的文士气息。读《泥和格律诗钞》,有如徜徉在文化长廊,一股股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浓郁的墨香和书卷气让人神清气爽。
   《泥和格律诗钞》,题材广泛,或咏史抒怀,用独特的视角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寄情山水,表达一种闲适恬淡的心情;或咏物明志,表达一种乐观旷达的态度;或歌颂家乡,以灵动的笔调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深情。泥和君对诗词的敬畏可以说到了痴情的程度,在律诗四要素的平仄、对仗、粘连、押韵上无不严遵律例,在语法节奏、声调律动上讲究和谐协调,音韵铿锵,一丝不苟到近乎痴迷。
   在读到《泥和格律诗钞》中大量的仄韵律诗时,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法古而不泥古,承前不忘启后。一般认为,格律诗(近体诗)只能用平声韵,只要是押仄韵,就应归类于古体诗。不过,在律诗规则完备的唐朝,就有诗人按照律诗的规则作仄韵诗。例如刘长卿的《湘中纪行》五律十首中就有五首是平韵,五首是仄韵,基于大量史例,泥和君顶着“文字游戏”的骂名创作了大量的仄韵律诗,请读下面这首仄韵诗:
芦花飘拂似秋霰,一地飞飞犹可羡。
忽忽时来催落红,萧萧风起收团扇。
悲歌旷野暮烟稀,远望长天归雁倦。
岁月弥年何奈人,青山白发两如面。
这首《秋霰》,写透了秋景秋情,堪为悲秋佳作,尤其是颈联这一流水对,就如一幅秋景长图,让人置身其中,难以忘怀。此作除了押仄韵外,平仄、对仗、粘连无不与律例相合,可以肯定地说,这就是一首完全、完整的七言格律。就是这样,泥和君在仄韵律诗备受质疑的形势下,创作了大量的仄韵律诗,为当下仄韵律诗的蓬勃发展开了先河,为后来者留下了大量的范例。
   翻开《泥和格律诗钞》,粗粗浏览之下,不免有生涩古奥之感,只有细细咀嚼,方能品出其中之味,感受和体会出诗篇中对生活的赞美和追求,以及对诗词的敬畏和知爱。这些诗句无不给人以文雅,厚重,乐观,灵动之感。不妨从这几个方面来解读泥和的诗作。

    一是文雅。诗歌是文学之冠,而格律诗则是这冠上最耀眼的明珠,文雅则是这颗明珠的核心。记得在我去绍兴拜访泥和君时,我们坐在咸亨酒店的酒桌上,一边嚼着茴香豆,一边闲论起诗词的前世今生。在谈到某些作品的糙句粗语时,泥和感概道:中华文字博大精深,常用词语凡数十万个,总能找到一个合适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感情,那些所谓的诗人为什么就不去用用心呢?诚如是,泥和君就是这样一个用心的诗人,其诗作真可谓字斟句酌,属对工稳,音韵和谐,处处讲究,我们不妨读读《文史三十韵其二十九》:
菊天向晚即明蟾,薄暮分涂孰视瞻。
三径枯藤丛棘阻,孤居修竹茂英淹。
赋归来去多安善,醉伴云山亦静恬。
彭泽高人武陵客,得知有汉不幽潜。
从诗中可以看到,通篇无一词无出处,无一典不恰切,把陶渊明的隐士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处处彰显出诗人不一样的笔力与学养。可以说,泥和君的诗作无处不透出文雅,哪怕是应时应制之作也是如此。一般认为,写时事类题材的应制之作,难免落入标语口号的窠臼,但在泥和君的这类诗作中却找不到半句标语口号式的字词,再读一下《虎威三十韵其二》,我们就可深切体会到泥和君在诗作中追求文雅,拒绝浅白的良苦用心:
金砖集聚已连踪,利益面前群动容。
下国经纶还捋虎,中原际会悉从龙。
鸥盟雨露江湖穆,雁序阳和翼轸雍。
偶发邪辞何所惧,耸然屹立是霄峰。
此作是作者闻知2017年第九次金砖国家峰会将在厦门召开的应时之作,为表达赞颂之情,作者写下了这首诗。诗中没有概念化语句和标语式口号,只有文雅的字词,完美的诠释了此次金砖会议将由我国主导,利益共同的核心精神,彰显出大国的从容和自信。从其行章组句上,足见渊博的学识和精湛的文字驾驭能力,堪为时事诗范。

   其次是厚重:厚重是泥和诗作的骨干,表现在怀古诗(咏史诗)的创作上尤其突出,这类题材的诗作也是泥和君最为拿手的题材。读泥和的这类诗作,给人的第一感观就是言辞含蓄隽永,耐人寻味,无论是对典事的引用还是文字的运用,无不给人以厚重之感,可经史实考证。如《赢政篇》:
鞭石观初日,连环玉碎形。
焚坑火方止,渡浙水无宁。
九夏铸锋镝,五株封禅经。
蓬瀛求不老,可笑鲍鱼腥。
此作叙史简约,史观辩证,从秦始皇的功过、兴衰入手,揭示出历史发展是一种必然潮流,是不以统治者的意志为转移这一辩证史观,其历史韵味细细推敲,慢慢咀嚼,无不给人以厚重的感觉。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泥和君的史学功底。又如这首《胕肿》:
当年时势多胕肿,众志吹牛比肩勇。
万亩荒田物产丰,千门野草风流汹。
向天黄土已无情,落日青山更失宠。
争斗家常又奈何,一方热地暗潮涌。
沉甸甸的文字,简述了建国初期,我们国家所经受的困难和挫折,可谓字字泣血,句句锥心。细细读来,历史的沧桑感油然而生。

   第三是乐观。乐观一词既可解读为“善于观察”,又可解读为“精神愉快,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而这两者在泥和君的诗中都有上佳的表现,可以说乐观是泥和诗作的灵魂。尽管作者的命途坎坷,上苍给了他种种不公。加之异于常人生活的重重压力,把诗人从一个向往文学的理想境界拉回了为“稻粱谋”而挣扎的现实中,但我们从《泥和格律诗钞》里却看不到丝毫的颓废和哀怨,有的只是忧国忧民的情绪和对现状的沉着思考,我们读《五律·老街况味之三》就是这样的感觉:
乡村有幽意,里巷乏人游。
傍路经商铺,临河吊脚楼。
门前可罗雀,岭上未鞭牛。
此际皆孺弱,壮年何处求?
在诗中,我们看到了善于观察的诗人对小镇的辉煌不再和时代带来的衰落现状而生的深深的忧虑及思考,在这思考和忧虑中,没有半点悲观恶世的情绪,更没有情郁于中的笔调和忧怨。充分展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对社会无比热爱的感情。其运笔深邃沉着,观察深入细致,心系天下之情跃然纸上。愉悦豁达始终贯穿着泥和的诗心,且读这首《茅屋》:
桃源洞里筑茅屋,密布四围无不竹。
迷路阮刘息古松,缘溪陶谢醉秋菊。
千年仙迹等闲求,一日客愁何处逐。
且喜新来已托幽,全身老去自知福。
此作中,诗人虚拟了一个生活环境,表达了一种恬淡安闲的生活诉求,隐世心态毕现。沿着诗行,我们间接地走近诗人的内心深处,去感受挣扎在充满喧嚣与纷扰的世界中的那份不易。但是,有了这样的心态,有什么样的生活压力又会扛不住呢?这就是乐观的魅力。

   第四是灵动。泥和君的连珠体灵动可人,其文辞美伦美奂,读之赏心悦目,具有较高的文学欣赏价值。连珠体,前人多有佳作,有唐寅的《花月吟》十二首为人称道。泥和君则以“云、水”为主题,写连珠体《云水谣》共五十二首,请看这首《云水谣其二十八》:
云积平湖向水西,晚来风起水云低。
水光荡漾承云雨,云色氤氲绕水溪。
流水人家云树活,行云村郭水花迷。
远游小憇云和水,云水闲居共犬鸡。
此作以“云”“水”两字叠出,上递下接,如明珠贯连,恰行云流水,音韵和谐,属对工整,句句有“云”有“水”,却无烦冗累赘之嫌,读来明快酣畅。犹可贵者,此作富有诗情画意,水光荡漾,流水人家,尽显江南水乡特质,把一幅江南水乡的优美画图活灵活现的展现在读者面前,读之如身临其境,引人入胜,令人陶醉,诗人通过作品尽情的展示了对家乡的深情厚爱,其深厚的文学功底更令人叹服。

   我和泥和君相识于网络,相交于诗词,意气相投,情谊笃厚,可谓亦师亦友。记得是2015年初,当时的我刚喜爱上诗词不久,兴致正浓,成天泡在吾爱诗词网上,写作欲望异常强烈,但始终不得其法。因我刚去北京恭王府游览不久,准备写一首感怀类诗作,正苦苦构思,几易其稿而无一成章。忽一日在网上看到一首《五律·恭王府小憩感怀》,当读到“清业早无斑,王侯去不还。龙蟠眠细月,虎踞枕香山。”时,我的灵感一下子被触发,苦思不得法处,忽然明悟:原来诗是这样写的。于是将原来的草稿全部删去,决定暂时不去碰这个题材了。于是乎,怀着敬佩的心情,与泥和君建立了诗词联系,由此相与日深,情谊日笃。后在泥和君的倡导引领下,砥砺前行,同题同韵,先后以“赋尽秋声”为题,用一百零六部平水韵赋写凡106首五律;以诗经为题,用隐括体翻赋全本凡311首五律;以《无双谱》图册提及人物为题,诗咏古人凡40首七律。通过这一番写作历练,我对诗的领悟和写作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勉强算得入门了。这部分同题作品大都选入了《泥和格律诗钞》,值得我们去好好的回味和品鉴。
最后,用一首七律来表达对《泥和格律诗钞》付梓的祝贺:
淳博书香味九投,晚成大集寄春秋。
行吟未必乘时有,付梓方将与世留。
笔底荒疏何太息,胸中痴绝自精修。
忽如一石千重浪,惊起江湖万里鸥。

 陈星海壬寅中秋于赤水天岛湖望湖苑
诗词吾爱
4412
赞(51)
评论(10)
阅读原文(19899)

随机 上一篇 下一篇
  • 茗香
  • 荷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末页
当前1/710页,每页10条,共7096条+774条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