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 注册日期:2018-04-03
  • 最近登录:2024-01-19
  • 粉丝人数:10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智者千虑,难免一失——汪师韩《律诗通韵》指瑕

芙蓉书阁|邓旺林 发布于2023-06-01 11:28   点击:275   评论:0  
智者千虑,难免一失
——汪师韩《律诗通韵》指瑕
芙蓉书阁|邓旺林
   清代翰林汪师韩【注1】的《律诗通韵》一文(载其《诗学纂闻》【注2】,见附录)对于我们了解近体诗可以通韵,并非如王力教授《汉语诗律学》(增订本)【注3】中所谓“近体诗不得通韵,仅首句可用邻韵”【注4】大有帮助。遗憾的是,《律诗通韵》中亦有误判之处。
   汪翰林说:“宋若昭《麟德殿》【注5】长律乃东韵,四联用‘浓’字,五联用‘宗’字,‘浓’‘宗’皆冬韵也。……其东韵之有‘宗’字,鱼韵之有‘胥’字【注6】,必是唐韵原是如此,非属通韵。如耿湋《诣顺公问道》五律之末联,王维《和晋公扈从温汤》长律之第八联,杨巨源《圣寿无疆词》长律其八【注7】之末联,司空曙《和常舍人集贤殿》长律之第三联,俱用东韵而有‘宗’字。【注8】”
汪翰林说“东韵之有宗字”“必是唐韵原是如此,非属通韵”。从“非属通韵”这一判断可知汪师韩所谓“东韵之有宗字”并非说用东韵的诗中有“宗”字作韵脚,而是说“宗”字在唐韵中本来就属于东韵。这是汪的一大误判。
   汪翰林所谓“唐韵”可能不是指成书于唐玄宗开元(713—741)、天宝(742—756)年间,得到官方认可的韵书《唐韵》【注9】,而是指唐人作诗所押之韵。因为汪师韩不可能不知道“宗”字在《唐韵》中属冬韵。《康熙字典》【注10】记“宗”字“《唐韵》作冬切,《集韵》【注11】《韵会》【注12】祖賨切,《正韻》【注13】祖冬切,并音㚇。冬韵”。《康熙字典》并无关于“宗”字属东韵的记录。汪师韩是乾隆朝的翰林官,即使《唐韵》这部韵书已经失传,但他应该能够看到《康熙字典》这部官修的大型辞书,从而得知《唐韵》关于“宗”字的记述。
   且不说《唐韵》及其后几部韵书都明确记录“宗”字属于冬韵,就从唐宋时人以“宗”字为韵脚的近体诗也可以看出“宗”字属于冬韵这一点。
   唐代有多首用冬韵而韵脚中有“宗”字的律诗。张说【注14】的五律《广州萧都督入朝过岳州宴饯,得冬字》是目前所看到的较早的一首:
     孤城抱大江,节使往朝宗。果是台中旧,依然水上逢。
     京华遥比日,疲老飒如冬。窃羡能言鸟,衔恩向九重。
从诗题中“得冬字”看,这是一首限用冬韵的诗,首句不入韵【注15】,四个韵字中就有“宗”字。“宗逢冬重”四字按《唐韵》所记均属于冬韵。
    张说的这首五律说明,在《唐韵》问世之前,“宗”字便已属于冬韵(可能是《切韵》等早于《唐韵》的韵书中有记录)。在张说之后,皎然的七律《送演上人之抚州觐使君叔》(“宗逢峰踪”),卢纶的五律《送黎兵曹往陕府结亲》(“龙逢松重宗”),张祜的七律《送郑灊判官归冬宁》(“悰冬宗农恭”),邢允中的五律《洗钵潭》(“△供龙重宗”。△表示仄声。下同),许棠的五律《赠志空上人》(“中宗容松峰”。带下划线者属东韵。下同),齐己的五律《送乾康禅师入山过夏》(“△踪峰松宗”)等,这些诗中,仅许棠五律首字“中”属东韵,其余各平声韵字,包括“宗”字在内均属冬韵(以《唐韵》或《广韵》【注16】《集韵》所记为依据)。。
   用冬韵而韵字中有“宗”字的近体诗在唐代尚不多见,而到了宋代则可说是不胜枚举了。例如:王禹偁的七律《扬州道中感事兼简史馆丁学士》(“逢重龙宗峰”)和《顷年谪宦解梁……作四韵以还之》【注17】(“童逢踪封宗”),宋庠的七律《送集贤盛谏议出牧维扬》(“熊宗浓龙封”),赵抃的七律《忆松溪三兄县尉》(“中冬重宗封”),司马光的五律《英宗皇帝挽歌辞三首》其一(“△宗容封龙”),刘敞的五律《挽仁宗皇帝歌四首》其一(“△宗封龙容”),苏颂的五律《彭城县太君挽辞二首》其二(“△宗松容封”),强至的五律《寄题郭明府寺丞颍上西斋》(“△浓峰重宗”),刘攽的七律《伤孙曼叔尚书》(“公宗容封重”),韦骧的五律《大行皇帝挽辞二首》其一(“△封重龙宗”)和七律《附郭照邻舟还乡一首》(“葱浓从锋宗”),苏轼的七绝《春帖子词:太皇太后阁六首》其四(“风农宗”),陈舜俞的七律《凤凰台》(“浓踪重宗逢”),金君卿的七律《挽仁宗皇帝词》其二(“雍容宗钟龙”),范祖禹的五律《太皇太后挽词三首》其三(“△从宗龙峰”),黄庭坚的五律《韩献肃公挽词三首》其二(“△冲农宗舂”)和七律《次韵文少激祈雨有感》(“同农峰龙宗”),刘弇的五律《莆田杂诗二十首》其十三(“△宗胸龙从”),邹浩的七绝《次韵和李馀庆》(“空钟宗”),孔平仲的七律《呈陆农师》(“穷农容宗庸”),孙觌的五律《朝议胡公挽词二首》其一(“雄宗重龙钟”),李纲的七律《题仁义驿岁寒堂范文正公所植六松》(“松龙浓封宗”),赵鼎的五律《赠普照监院》(“△从侬峰宗”),王洋的七律《万席仰之许酒以诗戏之》(“醲钟宗容逢”),李弥逊的五律《晋康郡侯硕人曾氏挽诗》其二(“△宗踪封松”)。这些诗的作者都是北宋人(部分人主要生活在北宋时期)。若不限于起码须有进士身份(不含皇帝恩赏的进士身份),诗例会更多。限于篇幅,南宋的就不列举了。南宋这方面的诗例更多。著名诗人陆游、杨万里、刘克庄等人都各有多首这一类近体诗。
   由此可见,汪翰林仅以宋若昭的五言排律《麟德殿》(“△通功凶浓宗同”)【注18】、耿湋的五律《诣顺公问道》(“△公中丛宗”)、王维的五言排律《和晋公扈从温汤》(“丰东中宫熊同红功宗工风”)、杨巨源的五言排律《圣寿无疆词》其五【汪师韩记为“其八”】(“△同风空功聪宗”)、司空曙的五言排律《奉和常舍人衮晚秋集贤院即事,寄徐薛二侍郎》(“宫通风宗聪中公红丛同枫东工”)这五首“俱用东韵而有‘宗’字”,便断定“宗”字在“唐韵”中属于东韵,实在难以令人信服。
   唐人“俱用东韵而有‘宗’字”的近体诗,除了汪翰林提到的这五首以外,我们不限作者身份,将“搜韵网”上能找到的均记下来,共有十五首。我们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宗”字在首句作韵脚的:
   (1)宋之问的五言排律《伤王七秘书监寄呈扬州陆长史通简府僚广陵以广好事》(“宗风穷同雄公宫充中通东空”)
   (2)元阳子的七绝《金液还丹歌》其十九(“宗中功”)
   (3)王丘的五言排律《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宗通戎公衷融中雄风”)
   (4)周昙的七绝《春秋战国门·祭足》(“宗攻戎”)
   (5)罗隐的七律《魏博罗令公附卷有回》(“宗同风通雄”)
   (6)罗隐的七律《寄酬邺王罗令公五首》其三(韵字同前)
   (7)陆龟蒙的七律《和袭美腊后送内大德从勖游天台》(“宗通东风公”)
   (8)杜荀鹤的七律《投从叔补阙》(“宗风中同公”)
   2、“宗”字在末句作韵脚的:
   (1)王维的五言排律《奉和圣制上巳于望春亭观禊饮应制》(“△东中公风宫宗”)
   (2)元稹的五绝《故行宫》(“宫红宗”)
   3、“宗”字在中间(指既非首句亦非末句)某句中作韵脚的:
   (1)李商隐的四十韵五言排律《今月二日不自量度……》【注19】(“△功风嵩东中穹聋桐躬熊工昽通农童戎聪同弓东笼公宗空融终红恭衷烘蒙虫雄砻枫鸿蓬翁宫穷”)
   (2)齐己的五律《送中观进公归巴陵》(“空中宗红丛”)
   (3)道溥的七绝《三种病人颂》(“聋宗通”)
   (4)良价的七律《王子颂五首》其一《诞生》(“功隆宗同笼”)
   (5)常察的七律《祖意》(“空功宗笼东”)。
   在这十五首中,“宗”字在首句作韵脚的只有八首,占一半多一些。汪翰林说过:“唐律第一句多用通韵字。盖此韵原不在四韵之数,谓之‘孤雁入群’”(见汪师韩《律诗通韵》)。显然这八首诗均无力支持汪师韩所谓“东韵之有‘宗’字”“非属通韵”这一观点。如果把这八首诗除外的话,可以提供给汪师韩作为例证的就只剩下七首了。加上汪翰林自己找到的五首,也才十二首。而其中两首都是除“宗”字外还用了别的冬韵字作韵脚(宋若昭的《麟德殿》中的“浓”字,李商隐的五言排律中的“农”字和“恭”字)。
   汪翰林为说明“律诗亦有通韵,自唐已然”举了许多例子:“如明皇《饯王晙巡边》长律乃鱼韵,次联用‘符’字, 十联用‘敷’字,‘符、敷’皆虞韵也;苏颋《出塞》五律乃微韵,次联用‘麾’字,则支韵也;杜陵《寄贾严两阁老五十韵》乃先韵,末句用‘骞’字,则元韵也;又《崔氏玉山草堂》七律乃真韵,三联用‘芹’字,则文韵也;刘长卿《登思禅寺》五律乃东韵,三联用‘松’字,则冬韵也;戴叔伦《江乡故人集客舍》五律乃冬韵,三联用‘虫’字,则东韵也;闾邱晓《夜渡淮》五律乃覃韵,次联用‘帆’字,则咸韵也;魏兼恕《送张兵曹》五律乃东韵,首联用‘农’字,则冬韵也。”可见汪翰林不但认可“律诗亦有通韵”,而且认可律诗的多种通韵方式(不限于首句)。
“浓”“松”“农”“宗”四字都属“唐韵”中的冬韵(其中“松”“农”“宗”见于《唐韵》,“浓”见于《广韵》《集韵》)。汪翰林在前面也说过“‘浓’‘宗’皆冬韵也”。不知何故,到了后面,汪翰林却只认可“浓”“松”“农”三字属于冬韵,而将“宗”字划归东韵。很可能是接连看到好几首押东韵的诗都用了“宗”字为韵脚,一时不慎遂作出了误判吧。
   此外,汪翰林说:“杜陵《寄贾严两阁老五十韵》乃先韵,末句用‘骞’字,则元韵也。”这也是值得商榷的。作为平声的“骞”字,《康熙字典》没有记其在《唐韵》中属于何韵,只记其在《广韵》《集韵》《韵会》和《正韵》中均属先韵。《康熙字典》中亦无关于“骞”字属于元韵的记录。
   杜甫的五律《有感五首》其一(“△年天边骞”)和五言排律《赠比部萧郎中十兄》(“△门孙尊骞论昆存奔村坤”)、《寄岳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韵》(“△边然偏悬筵骞船千瀍坚天前巅燕川旋鞭仙烟湲鲜钱绵肩眠笺贤翩全怜虔先穿莲篇传弦拳泉年捐田玄焉弦迁联邅便骞)【注20】、《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审)李宾客(之芳)一百韵》(“边年船然迁篇圆天偏川悬钱怜泉穿肩员缘便烟前仙传湲煎膻筵鹯悛鋋权挛蠲畋全宣贤千先翩弦筌焉旋玄田连鲜舷笺牵邅捐涟瀍阡鞭娟蝉绵毡钿椽巅痊莲拳鳣鞯涓壖缠眠坚妍翾旃躔虔甄骈编专弦禅诠燕骞延涎鹃旋佺褰鸢愆镌芊孱铨”)、《哭李尚书(之芳)》(“△年船泉然骞传悬偏天边”),沈亚之的七律《题海榴树呈八叔大人》(“仙边前烟骞”。“边”一作“鲜”),张祜的五言排律《戊午年感事书怀二百韵,谨寄献太原裴令公、淮南李相公、汉南李仆射、宣武李尚书》(“△壖年钱颠篇弦牵鹯迁镌诠毡便筌船偏穿怜鞭烟笺编燕虔仙骞员鋋前肩连邅权全然埏愆眠悛甄先砖悬延宣畋蠲躔传边专煎坚旃捐乾颠铅圆鼘鞯骈笺然檀笾玄跹然钿蝉旋挛弦嫣娟鳣船研筵痊涟田川焉湲鹃贤廛天鲜阡禅拳土贞【注21】筌缘连”)【注22】,韩愈五言排律《和侯协律咏笋》(“轩烦孙盆昏温骞存垠(一作痕)言根藩奔园恩垣荪番论繁飧门掀髡魂暾”。“垠”一作“痕”)。在“搜韵网”上所能找到的有“骞”字作韵字的这八首近体诗中,七首都是押先韵,仅韩愈的一首是押元韵的。看来说“骞”字属于先韵比较可靠些。“骞”字在韩愈押元韵的诗中作韵字,把它作为“骞”字属于元韵的实证,似不如将其视为通韵之例。
   古人云:“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律诗通韵》中存在些少值得商榷之处实在不足为奇。我们质疑汪翰林《律诗通韵》中的两个说法,并非有意与古人较劲,只是希望于今人了解近体诗的通韵稍有裨益而已。
    【注】
     1.汪师韩(1707—1774?):清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字韩门,又字抒怀,号上湖。雍正十一年(1733)癸丑科二甲进士,入选清书庶吉士。乾隆元年(丙辰。1736)授翰林院编修。曾任湖南学政、日讲起居注官;曾主讲有“全国书院之冠,京南第一学府”之称的莲池书院(又称“直隶书院”)。
     2.《诗学纂闻》是汪师韩的诗论文集。共一卷。网上有“世揩堂藏板”的电子本。网址:https://www.docin.com/p-603425560.html
     3.王力《汉语诗律学》增订本: 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11月新2版,1982年5月第7次印刷
     4.见王力《汉语诗律学》增订本第五节《首句用韵问题》(属第一章《近体诗》)。《汉语诗律学》共五章六十五节,章断节连(从第一节到第六十五节连续编号)。
     5.此诗是一首应制诗。完整的诗题为“奉和御制麟德殿宴百僚应制”。
     6.“胥”似当作“符”或“敷”。因为“胥”本来就属鱼韵,且前面也没有提到“胥”字。前面提到鱼韵时,只说“明皇《饯王晙巡边》长律乃鱼韵,次联用‘符’字, 十联用‘敷’字,‘符’‘敷’皆虞韵也。”
     7.“搜韵网”上作“其五”。
     8.“用东韵而有‘宗’字”是说在押东韵的诗里有“宗”字作韵字(韵脚字)。
     9.《唐韵》由唐代音韵学家孙愐编著,是《切韵》的一个增修本。王仁昫的《刊谬补缺切韵》也是《切韵》的一个增修本,较《唐韵》更早。但孙愐曾利用朝廷扩大《唐韵》的影响,所以《唐韵》虽是孙愐的私人著述,命名却带有官方的性质,比起较它早出的《刊谬补缺切韵》更有名气。《东斋记事》上说:“自孙愐集为《唐韵》,诸书遂废”。——见“百度百科”之《唐韵》。网址: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4%90%E9%9F%B5/2268243?fr=aladdin
     10.《康熙字典》是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帝喻旨编撰的一部大型的汉字辞书。从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开始编撰,至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完成。总收四万七千零三十五字。
     11.《集韵》是宋代编纂的按照汉字字音分韵编排的韵书。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宋祁、郑戬上书批评宋真宗年间编纂的《广韵》多用旧文;贾昌朝也上书批评宋真宗景德年间编纂的《韵略》“多无训释,疑混声、重叠字 ,举人误用”。宋仁宗乃令丁度等人重修这两部韵书。《集韵》在仁宗宝元二年(1039)完稿,庆历三年(1043)刊行。(详见“360百科”网。网址:https://upimg.baike.so.com/doc/5604636-5817245.html
     12.《韵会》亦称《古今韵会举要》。元代熊忠撰,全书30卷,分为106韵。
     13.《正韻》为《洪武正韵》的简称。是明初乐韶凤、宋濂等11人奉诏编纂的一部官方韵书,共16卷。于明太祖洪武八年(1375)成书。(详见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705009781516646660.html)
     14.张说(667-730),字道济,一字说之,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前后三次为相,执掌文坛三十年,成为开元前期一代文宗,与许国公苏颋齐名,号称“燕许大手笔”。
     15.《唐韵》《集韵》《韵会》均记“江”字属江韵。而《韵补》以《楚辞·九章》“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遙而來东東”为例说“江”字“叶古红切,音公”,属东韵。还说“今滇语呼江为公。又名江鱼为公鱼。”若“江”字属东韵,则此诗首句为借韵。
《韵补》是北宋音韵学家、训诂学家吴棫(约1100-1154)的一部研究古韵的著作。吴棫是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一说是宣和六年(1124)]进士。
     16.《广韵》是北宋陈彭年、丘雍编纂的韵书,成书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它是《切韵》最重要的增订本,是研究中古汉语语音的重要资料。
     17.完整诗题为“顷年谪宦解梁收得令狐补阙毛诗音义其本乃会昌三年所写数行残缺后人添之其笔迹乃工部毕侍郎所补也昨因问之乃云亡失多年矣作四韵以还之”
     18.“通”一作“雍”。“雍”属冬韵。
     19.完整诗题为“今月二日不自量度辄以诗一首四十韵干渎尊严伏蒙仁恩俯赐披览奖踰其实情溢于辞顾惟疏芜曷用酬戴辄复五言四十韵诗献上亦诗人咏叹不足之义也”。
      20.此诗两个“骞”字,分别出自“奉使待张骞”句和“志在必腾骞”句。两个“骞”字形同义不同。末联“如公尽雄俊,志在必腾骞”一作“公如尽忧患,何事负陶甄”,那么后一“骞”字应作“甄”字。
      21.此字左“土”右“贞”。
      22.此诗残缺,仅98韵。两个“然”字,属同形字,分别出自“苍黄古亦然”句和“重茵睡猓然”句。“猓然”即长尾猿。
2023.05.31
    【附录】汪师韩《律诗通韵》
      律诗亦有通韵,自唐已然,而在东、冬,鱼、虞为尤多。如明皇《饯王晙巡边》长律乃鱼韵,次联用“符”字, 十联用 “敷”字,“符”“敷”皆虞韵也;苏颋《出塞》五律乃微韵,次联用 “麾”字,则支韵也;杜陵《寄贾严两阁老五十韵》乃先韵,末句用“骞”字,则元韵也;又《崔氏玉山草堂》七律乃真韵,三联用“芹”字,则文韵也;刘长卿《登思禅寺》五律乃东韵,三联用“松”字,则冬韵也;戴叔伦《江乡故人集客舍》五律乃冬韵,三联用“虫”字,则东韵也;闾邱晓《夜渡淮》五律乃覃韵,次联用“帆”字,则咸韵也;魏兼恕《送张兵曹》五律乃东韵,首联用“农”字,则冬韵也;宋若昭《麟德殿》长律乃东韵, 四联用“浓”字,五联用“宗”字,“浓”“宗”皆冬韵也;耿湋《紫芝观》五律乃冬韵,首联用“风”字,则东韵也;释澹交《望樊川》五律乃冬韵,首联用“中”字,则东韵也。至于李贺《追赋画江潭苑》五律杂用“红”“龙”“空”“中”四字,则开后人辘轳、进退之格,诗中另为一体矣。其东韵之有“宗”字,鱼韵之有“胥”字,必是唐韵原是如此,非属通韵。如耿湋《诣顺公问道》五律之末联,王维《和晋公扈从温汤》长律之第八联,杨巨源《圣寿无疆词》长律其八之末联,司空曙《和常舍人集贤殿》长律之第三联,俱用东韵而有“宗”字。李白《鹦鹉洲》一章乃庚韵而押“青”字,此诗《唐文粹》编入七古,后人编入七律,其体亦可古可今,要皆出韵也。元人律诗通韵尤多。名家之集,如元遗山《望王李归程》乃虞韵,中联用“徐”字;《寄杨飞卿》乃冬韵,中联用“虫”字;《华不注山》乃删韵,末联用“寒”字。虞伯生《还乡》乃支韵,末联用“如”字。萨天锡五言如《寄石民瞻》之用庚青,七言如《酌桂花庭》之用青蒸,皆是进退格。至五言《寄王御史》乃真韵而首联用“垠”字,七言《病中夜坐》乃文韵而末联用“喧”字。又如杨廉夫《益府白兔》用寒删,《出都》其二用支微,《乔夫人鼓琴》用庚青,亦皆进退格。至《如嬉春体杨子休官》一章,前四句用删韵“还”“山”二字,后四句用寒韵“弹”“残”二字,直是转韵律诗矣。是则通体通韵者,唐以后人尤多。或是古韵,或是误记,或另一体,非可概论也。唐律第一句多用通韵字。盖此韵原不在四韵之数,谓之“孤雁入群”。然不可通者亦不用也。进退格乃是两韵相间而成,亦必韵本相通,非可任意也。(见汪师韩《诗学纂闻》第19~21页)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4) 查看   收藏(0)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