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斋 发布于2023-05-26 13:18
点击:22
评论:0
当时流行一句顺口溜:想吃饭到曹庵、想加油到土山、要想操蛋你来吴山。
《西瓜的记忆·五》
九二年,吴山的西瓜更是出了名,不但吴山本地的人种西瓜,连周边的乡村都开始种西瓜了,而且,都是要拉到吴山来**。这样一来,吴山就自然而然地,成了一个天然的西瓜大卖场。
卖瓜的人多了,买瓜的也多了,一时间,吴山从四墩村沿合淮路,一直延伸到桥冲村约十公里的路段,全部是西瓜市场。每天都堵车,每天都是人山人海,届时吴山饭店生意,也是空前的繁荣。吃贡鹅、喝啤酒当时是标配。最流行的啤酒还是合肥本地生产的廉泉啤酒。(就是刘世强厂长笑了的廉泉啤酒)。
卖瓜买瓜的多了,滋生的行业也多了起来。看到如此商机,吴山本地人,就自发地组织起来维持秩序,撮合生意,从中拿取一定的费用(我们管他们叫“行”,他们给交易双方讲价钱,约重量)一开始还好,都是规规矩矩的,到后来因为缺乏引导与管理,逐渐就变了味。变成了本地收瓜贩子的帮凶,欺行霸市。一不如意,对外来收瓜的和远乡下来卖瓜的,经常就是拳打脚踢,严重的被打得头破血流。自那时起,吴山的西瓜是出了名,可吴山的恶名也随之远扬。这种影响,直到现在都不能完全消除,着实给吴山以后的发展埋下了不小的负面的种子。当时流行一句顺口溜:想吃饭到曹庵、想加油到土山、要想操蛋你来吴山。可想而知当时的情形是怎样的严重。
西瓜多了,一时间公路两旁堆积如山。我们本村几家的西瓜,也停滞在路边,外地收瓜的又不敢过来了,不能眼睁睁看着西瓜烂在路边。于是我们几家一合计,干脆把自家的西瓜约一约,再带上附近的几家,找了一辆大货车,装满一车开往杭州!
当时给我们拉西瓜的师傅,是杭州娃哈哈厂的专运车辆司机,因为是回头货,又是老乡,所以车费还是比较便宜的。
一路无话,快到杭州时,在郊外遇到了修路,车辆又多,车速一点也起不来。这时路边有几个骑摩托车的,看我们拉着满满的一车西瓜。就嚷嚷着说口渴了,要几个西瓜解解。我们也没有多想,就拿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西瓜给了他们。谁知这下惹了麻烦:一下子涌上来好几十人,都来讨要,不给他们就跳上车来抢,我们一下就慌了。赶紧拉好雨布,抱起西瓜做出攻击的姿势。幸好来了一位骑警,我们才顺利地逃脱。
刚刚进了杭州城,外面就下起了瓢泼大雨,说来也奇怪,在家里没有下,一路上也没有下,刚刚到这里(艮山门),就下个不停。这一下啊,就是一个星期,西瓜放在篓子里,一个也没有卖出去,这下我们的心里都没底了,只能天天打牌打发时间。
到了第七天早上,天放晴了,一上班,果品公司的人,就告诉我们,天晴了,今天可以出货了。 我们一听喜出望外,就连连感谢。说来也快,从开磅到结束没到八点半,我们的西瓜就全部卖完了。果品公司很是维护我们外地来卖瓜的,他们销售西瓜是按篓子来上磅的。小贩看上哪几篓,就标记上,中途绝不允许调换的,而且篓子里有烂的西瓜,也不许调换,一律按顺序搬运。
这使我们很是感动,对比我们家里的做派,不觉心中甚感惭愧。这次西瓜除了车费,还赚了点钱,虽然不多,也够我们几人游西湖了,生平第一次来西湖,还是以这种方式。
后来在2012年又专程来了一次西湖,也算是故地重游吧。
简斋·于吴王故里 2023.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