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翠竹 发布于2023-05-24 10:40
点击:170
评论:0
为了不让语句局促,对于一件事物,诗歌要充分运用其多种表达方法,其中包括各种同义词、近义词。有很多字,我们很熟悉,常说,但是却很少写,甚至别人写了也不认得。这也是造成诗歌语句局促的一部分原因。许多人以为这些字是方言俚语,以为很“土”,其实不然。在此,我们讨论一些这样的字。
抻敨,本意是舒展。引申为整洁、漂亮。抻是拉长的意思,引申为拉直。把床单、桌布、沙发垫子拉平整,也叫做抻。敨是把拧干的衣服、毛巾等展开,或者把卷起的东西打开。将肥皂搓洗锤打以后的衣服、床单用清水除去肥皂,也叫敨。
䱗(can,第一声),一种鲤科的鱼,虽然是鲤鱼的近亲,但是个头却不像鲤鱼,平常所见大约10厘米长,很细,有银白色的鳞。䱗鱼,俗称白条。实际应为白鲦。鲦,亦是这类常说但不常写的文字。
搊(长江流域的人读cou,第一声。普通话读chou,第一声),推的意思。比如“他们一起搊这个墙,把墙搊倒了。” “他就是不参加,也没有人搊他一下。”
耖(chao,普通话读第一声,南方读cao第四声),一种农具,用牛拉,人在后边同手提拉耖的手柄,调整高低。用于把田里高处的土弄到低处,把田弄平。又指使用耖的动作,比如,“你莫乱耖我的东西!”说这句话的时候,虽然不涉及耖这种大型农具,但是很形象,说话人怕人家动了他摊在办公桌上的许多东西。
皴(cun,第一声),皮肤因干燥或寒冷而变干。
幞(fu,第三声),毛巾,帕子,头巾。
佮(ge,第三声),相处,相合,通力合作。例如,“要善于佮邻居。” “她佮不得嫂嫂。” “她们三个妯娌不佮。”
悭(普通话读qian,长江流域读jian),吝啬,小气。宋代范成大《催租行》有诗句:“床头悭囊大如拳,扑破正有三百钱。” 唐代韩愈 《辞唱歌》:“复遣悭恡者,赠金不皱眉。”另有一个不恰当的例子,湖北一部分地域调侃另一部分地域的民谣:“悭黄陂,狡孝感,又悭又狡是汉川。” 后来有人为了化解地域歧视,将其解释成“尖黄陂,绞孝感,又尖又绞是汉川”。描述斗笠的形状。黄陂的斗笠,尖顶但是不绞边,编织比较随便。孝感的斗笠,绞边,但是圆顶。汉川的斗笠既是尖顶又绞边。
刉(普通话念:jī,长江流域念ge,第四声),锯,锯断,切割。
渠,通常表示人工水道。也常用来表示第三人称单数,例如朱熹的《观书有感》:“问渠哪得清如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