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 注册日期:2016-04-26
  • 最近登录:2024-04-20
  • 粉丝人数:1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论诗人的修养”初探

巡山虎 发布于2023-05-19 01:32   点击:413   评论:3  


                  (王来宾)

        修养一词源于道家,指修炼养性等。它最早出自唐代吕岩(吕洞宾)《忆江南》中:“学道客,修养莫迟迟,光景斯须如梦里。” 后来被道家、佛家等诸家引伸运用,逐步扩展到作为提高人的自身素养、品味的一种手段和过程。

        虽然“修养”一词由唐代吕岩提出,实际上在他之前,人们早已有了这种自觉行为。孔子是很注重修养的人,他鼓励人们从仁、智等多方面进行修养。可以说,他的教育理念和主张就是中国人两千多年来修养楷模及准绳。

        一九三九年,刘少奇根据毛泽东的命题,结合当时历史形势和环境写出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是一部系统的论修养专著,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论修养的专著。

        因此也可以说,修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早有的传统的概念,它集中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根本要求。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不仅源远流长、影响深广,而且本身就具有博大精深的思想理论体系。几千年来,它与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生活及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密切相关。而今天我想谈的修养,是关于诗人的修养。

        诗歌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早的文学形式,它包括古风体(其中又含多种体)、格律诗、词、曲、现代诗歌等。而从事这类创作的人,都可以被称为诗人,这是一个宏观概念。而狭隘概念的诗人,是指在诗词上有些建树,在语言上有所贡献,作品能经得起社会和历史考验的人。无论从哪方面讲,这些人都是“了不起”人,都是有很高品味和文学造诣的人,古今中外无不高看这些人。即然如此,我为什么还倡议提出这些人进行“修养”?这是因为今天的诗人已处于不同于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它要求诗人要自觉地担负起历史所赋予的文化复兴重任。习近平《在中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时代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广大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重任在肩、大有作为。”       

        习近平的这番讲话是从大局讲的,同时也是给每位诗歌创作者讲的,指出了诗人的责任。一个人的创作是个人行为,但是他所创作的作品是这个时代的产物,无论你是抒发个人情感,或是赞美或是鞭笞生活,都将必然地打上这个时代的烙印。所以说个人的创作就不说是“个人“的事了。而是如习近平所指出的那样,是有“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广大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重任在肩、大有作为”的大事了。

        前面讲过,能进行诗歌创作的人们都是“了不起的人们”和“有很高品味和文学造诣的人们” , 之所以再提出“论诗人修养”,这是因为,修养是提高自己素质和品味的唯一途径。

        所谓修养,就是对自己的内心思想和行为的改造,通过修养来表现出来一种内在的和外观的状态。若想把自己的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达到更高水平,必须有主观意识的进行修养。

        现代中国诗人所处的年代是一个不同与历史上任何时代,经过三十多年的经济社会洗礼和西方文化的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 创作意图发生了变化, 甚至人的思维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所以说当下进行个人修养是很有必须的。习近平《在中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说:“文艺工作者的自身修养不只是个人私事,文艺行风的好坏会影响整个文化领域乃至社会生活的生态。文学家、艺术家是有社会影响力的,一举一动都会对社会产生影响。“

        那么,诗人应该进行哪方面的修养,又该如何进行修养?我想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进行探索。

一、诗人为什么写诗

      这个问题好像是不该问的问题,就和为什么吃饭、为什么睡觉、为什么干这干那一样。然而,诗人若不搞清为什么写诗,永远无法把诗写的越来越精彩。

        诗歌是最古的文学形式,诞生在文字之前,远古的人们在狩猎、劳动中便产生了诗歌。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孩子们一出生就被诗歌包围着,所以诗人原始写诗的冲动是出于爱文化曛陶和个人爱好。但是,随着一个人的创作逐渐成熟和走向社会,诗人为什么写诗,也就不那么简单了。

      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兴",是起兴,就是联想和想象,诗里面可以表现一个人的形象和想象。"观"就是观察、观赏、观点,就是可以表现一个人对世界的看法。"群",在现代语言来讲,就是有某种沟通的作用,通过诗歌,增加人和人之间相互的沟通。“怨”有小“怨”和大“怨”之分,小“怨”即个人之“怨”,和大“怨”即国家之怨、民族之怨、社会之怨。需要讲明的是,这里的“怨”既不是埋怨,

也不是发牢骚,更不是怨恨,而是诗人对自己所爱的另样抒发,或是抽恶现象的讽喻甚至是鞭笞。

        如此看来,“兴”、“观”、“群”、“怨”都是诗歌的基本功能,一旦作品面世,都会对读者或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诗人为什么写诗的问题也就得到了回答。



二、诗人为谁写诗

        诗人为谁写诗?有的人回答在为自己抒发写诗,因为他写的所有东西都是给自己看的;有的人回答是为朋友写诗,因为他写的东西是发在朋友圈的;有的人为娱乐写诗,因为因此丰富自己的生活。也有的人为了体现自己的才华、价值写诗,尔后最大量的撒帖子,以便让自己“闻名于天下”。

只有写诗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且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才会意识到自己作品的影响力,才会感到自己的责任,才会意识到自己在为他人写诗,在为社会写诗。

        而实际上,无论你为谁写诗,只要写成了作品,哪怕是让一个人读了,它就会产生影响。你的每一首诗、每一句诗,都会产生想不到的效果,只是范围大小罢了。所以说,写诗既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他人,为了社会。



三、诗人的修养

思想道德修养:

理论修养,包括政治理论和文艺理论:

语言修养。

一)诗人为什么要修养

        既然写诗是为了自己、为了他人、为了社会,那么诗人就应该感觉肩上是沉甸甸的。为了完成这一使命,单凭自己的创作热情、创作执着、创作才华、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进行个人修养。所谓所谓修养,也就是佛家所讲的修行。 虽然是指佛家的修行(养),也是符合诗人修养的,只是把内容和目的改变了而已。

(二)诗人修养的内容

        总的说来,人的修养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活动,包括:思维活动、心理活动、行为活动、社会活动,旨在达到与现阶段相比境界更高、胸怀更广、视野更宽的个人修养水平。

1.德性修养

        诗人也需要讲德性?当然,这里讲的是诗德。在中国,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及千百年来的做人原则,首放第一位的就德。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这里的“礼”就是徳。几千年来,以德树人的理念一直贯穿各行各业以及社会的各个阶层,“以德行事”成了人们行为的准绳。德行影响自己在社会和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好的德行将受人尊敬,差的德行受人鄙视。

       常话说“文如其人”,这是从风格上所论,而德性差的人一样出好作品,这只是从作品的艺术部分、某句诗或是一首甚是是几首诗,而不是整体诗意或他所有作品。因为艺术,学问德性好的人能得到,德性差(包括极差)的人一样可以得到,它属人类共有,如果学问一样是人类共有的东西,每一个人只要努力学习都可以得到。况且,德性差(包括极差)的人并不是差的一无是处,在他身上还是有人性存在的亮点,假若他没有一点一丝人性,早就被碎尸万段了。所以说只凭借文化的高低、作品的艺术成就高低来鉴定一个人的品行是不严谨的。但是,德性差的人所作“好作品”是不被人们广泛赞赏或流传的。唐朝的宋之问便是此类人的代表。由此肯定,只有德艺双馨、德才并重的文坛大师才真正被人们仰慕,证明了诗人修养的必要性。

        尽管如此,诗人的德性修养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是非常有必要的。诗人的德性修养主要体在三个方面:一个是诗作,一个是诗人间的交流,一个是对荣誉和自豪感的态度。

         前面说“ 只凭借文化知识的高低、作品艺术成就的高低来鉴定一个人的品行是不严谨的”,但就“诗如其人”这一概念来说并没有错误。读一个人的诗,读一首或许没有发现什心,当你读了他的数首或所有诗时,才真正会发现“诗如其人”。

        “诗如其人”包括:人生价值观、艺术观、艺术风格、语言风格、诗歌创作习惯等等,这些也均在诗人的德性修养之列。

         诗人间的正常交流行为,是促进诗人艺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渠道,是不可缺少的活动。形式有个人面对面交流、个人书面交流、演讲交流、研讨交流、媒体交流等。在这诸形式多交流中,无不映出诗德。有些人清高自傲,秉承“文人相轻”这一僻症,让交流环境不那么和谐。这不属诗德范畴,不值得指责。山有千峰,人有万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好、优劣、这就是人的差异,这些都不能成为交流的障碍。而作为有这种僻症的人,则要对自己的这种僻症有所克制、克服。

      在交流中,要允许别人发表个人观点,允许有不同观点,允许别人保留自己观点。对不同观点的探讨与争议,应在“文质彬彬”的“和风细雨”中进行,把不同观点和争议让时间去解决。

      每一个人都应该树立荣誉感和自豪感,没有荣誉感的人是没有进取心的,他的诗歌水平也不会有大的提高。若是把握不好,它会成一个出尽风头人的劣质高度白酒。

2、谦卑修养

        何谓谦卑?即“谦虚待人待事﹐不狂妄、不自高、不自大、不炫耀、不骄横”。中国人有一股祖先传下来的骨子里的谦卑,所以可以说,谦卑是中国的传统美德。虽然是传统的,也是必须要学习的,要修养的。说浅白了,谦卑是是一种胸怀,一种美德,一种风度,一种智慧,它是一种适合大家的素养,更是一种修养。一个人具备了谦卑,会感觉轻松,可以更好的经营自己的人生;谦卑就是甘愿让对方处在重要的位置,让自己处在次要的位置。因此谦卑作为一种品格也非常重要。

        而诗人的谦卑,是对诗歌的敬畏。诗歌是神圣的,应当恭恭敬敬地对待她。每一次创作都要认真对待,不能有丝毫马虎。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为诗人树立了榜样,而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则是诗人的坚韧追求。

        诗人的谦卑,是对大自然的谦卑。大自然中的万物都是上天赐予我们的朋友和宝贝。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乃至一只小鸟一条昆虫,无不如此。有了它们,人类的生活才会丰富多彩,才能得到智慧的启迪,诗歌才有了灵感、灵性、源泉、趣味。

       诗人的谦卑是对国家、对社会、对团队的谦卑。国家对每一个来说都是至上的,一个人拥有国家与拥有父母一样,是自己生存和灵魂的根本保障。而社会和自己的团队,则是自己的生活、工作、生存、交际、愉快的“万能圈”,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彻底地脱离这个“万能圈”。而诗人在这个“万能圈”里表演地更加优秀 。

        诗人的谦卑,是诗人间的谦卑。一个甘愿处于次要位置的人,一个懂得谦卑的人,最后会赢得大家的尊重和爱戴。而一个骄傲的人,一个锋芒毕露的人,常常炫耀自己的作品,因为无法接纳他人的意见,又瞧不起任何人,只在领导面前俯首听从,最终常常被降到卑贱的地步。人与人之间能够相互谦卑、互相尊重,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很好。所以说,谦卑对一个人很重要。

      诗人这几种谦卑只是诗人“德”的主要方面,是诗人修养的首要条件,只有做到谦卑,才进行诸多方面的修养,包括诗德修养、诗歌修养等。

        3、良心修养        

       良心同样需要修养。良心是一个人的行为规范,也是一个人的道德标准,但它的形成和定型则需要环境的影响和个人的标立。人之初,无恶善。无论一个人从幼年或到中年、晚年,道德标准既然会形成,也会发生改变,这在古今中外的人生经历是屡见不鲜的。中国人历来做事是讲良心的,人们常常讲不能昧着良心做事。什么是良心?良心就是被现实社会普遍认可并被自己所认同的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良心是道德情感的基本形式,是个人自律的突出体现。也是对道德行为主要原则的先天知识。是个人内心的是非感;对自己行为、意图或性格的好坏的认识;同时具有一种做好人好事的责任感,常被认为能引起对于做坏事的内疚和悔恨。

几年前,我在《以诗养心,用心写诗》小文的开篇写道:“以诗养心、用心写诗,是一种修养方法,是一种写作态度,也是一种写作理念。 它有两个涵意,一是以诗养心;二是用心写诗。”现在把它更加细化地提高,无疑是诗人良心修养的需要。

         什么是诗人的良心?简而言之即,写的诗要对得起社会、对得别人、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社会,就是不给社会带来消极的、负面的作品;对得起别人,就是读者不骂你这个诗人;对得起自己,就是自己问心无愧,永远没有负罪感。



4、诗歌兴趣修养

    兴趣是一个人喜欢一件事情的原始动力,也是强劲驱使动力,只有对某件事情产生兴了,才会去努力地做,这样即成了一种爱好和追求。

        兴趣的产生和形成来源于环境。

         一个人若是青少年时期遇到了诗歌爱好者(当然,遇到诗人更好),或者读当了自己最喜欢的诗文、诗句,就很有可能让他成为诗人。其实一个人不论到了何等年龄,只要是身边有一个或几个喜欢诗歌的人,都有可能把他“传染”成一个新的诗歌爱好者。

        由于自己早期或后期受到诗人,或者诗歌爱好者,或者自己喜欢的作品,也就萌发了写诗的念头和行为,对诗歌的兴趣也就愈发浓厚了。若是此刻自己用心、用勤、用力,再进行诗歌修养,水平自然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也可以称为诗人了。



5、诗人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知识修养。

        当一个人能写诗时,并不一定称得起诗人,离诗歌大家更是遥不可及。这时候,诗人唯一可做的是进行专业知识修养。

        中国是个诗的国度,中国诗歌的诗体繁多,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不能相比的。现代诗泊来中国一百年了,与中国本土诗歌相比,它只是个婴儿。要知道,中国出现最晚的诗体(散曲)也是五百多年了。所以在中国做诗人,一定要知道几千年来的一些事和人,要懂得什么是诗语,什么是古风,什么是格律诗;什么是词,什么是曲;懂得格律、懂得作诗、填词、制曲有什么不同,等等。中国诗歌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它不单是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更含有丰富的历史知识、人生哲理、山水景色、人物趣事、历史典故等,是诗、史、理、趣合一的诗歌。总之,在中国作诗人比在外国作诗人要难得许多。



6、心境修养

        一个人无论是平民还是高官、是学术界知名人士或社会名流,都有有着利欲所望,诗人也是如此。这是因为是官也罢,是名人也罢,都是人间凡人,不可能高尚到无私无欲的地步,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诱惑他们做一些与自己“地位不相称之事”。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也就是这个道理。这些表现反应到诗人,也就是在许多场合无适度的表现自己,或拿着自己的作品去炫耀。

        炫耀行为是人的一种本能,目的是证明自己在现实中的存在,希望自己的形象能够被众人知悉。因为只有我们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给别人看到,我们才能从中获取更多的赞同与支持,而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得到一定的认同,如此才能更好地明确自己的目标。那么,从这一方面来讲,“炫耀”本身其实不能算是一个贬义词。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来看看“炫耀”,有些人在进行“炫耀”的时候,通常也会有特定的对象,并且心存恶意。那么,这类人的心理状态通常是自大,且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来侮辱或是奚落某个人或某些人。而这种心理背景其实还有另外一种表现,即通过贬低一个人来达到自我成就感。而这种表现恰恰会引起人们反感,甚至是厌恶。一个诗人的成就不在于写了多少首诗,而是要看所写的诗是否有可读性。贪大、贪多是虚浮的表现 ,是诗人的大忌。



7、诗歌理论的修养

        列宁讲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成功。这句话说明,理论意识对人的实践活动具有指导作用。 革命的行动是在革命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那么同理,诗歌的创作也是在诗歌理论指导下进行的。

        写诗必须懂得或研究诗歌理论。试想,不懂诗歌理论的人是很难写好诗的。但是,懂得诗歌理论的人并不一定能写出好的诗歌。这是因为研究诗歌理论与写诗是两个不同的文学体裁。要想写好诗,需把两者结合起来,并加以灵活运用,也就是常说的“理论联系实际”。

        需要提醒的是,不要迷信任何“大家”和他的理论文章,他们的理论文章都是探讨性的文章,都是个人观点,并不是写作指南或法则,包括历史上的名人大作也是如此。学习者应从中汲取有用的东西。写诗填词的人都有自己对诗词的看法和理论探讨,而其正确与否,则要看他的大部分作品的水平,看别人学习了他的理论后是否有进提高。



三、诗人的风骨和精神修养

       人无精神不立,诗人也是要有精神,这种精神就是诗人的风骨。

        中国的古人,尤其是古代的诗人,总是把自己的性格和品德操守投射到其他事物的身上,比如,从屈原开始,香草美人就象征君子或者高尚的情操,而后世诗人更是发扬了这种风气,如把“梅、兰、竹、菊”称为“四君子”,又把“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这些例子都可以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中国古诗人的看待自然事物的心理。他们往往用画或诗展现了自己内心世界的境界和追求。仅以咏梅花为题的诗为例,数量便不计数,皆是赋予了梅花的特殊精。如北宋王安石的诗歌《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首诗把梅花凌寒盛开,香气扑鼻的特点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了出来。

        再如元代的著名画家王冕在《墨梅》这首诗中这样写道:

“吾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首诗继承了前人对梅花的一贯态度,高度赞扬了梅花的不爱慕虚荣、只注重自身品格的精神。但是,要说中国古代诗人对梅花的喜爱,而且能够把诗人的这种精神风貌展现得淋漓尽致的人,不是王安石,也不是王冕,而是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的陆游。他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但他好像并不是很推崇“词”这种文学作品,他晚年回忆起自己年轻时创作的词,他说自己年轻时年少无知。但是,陆放翁有一首词不得不提,即他的《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首词表面写梅花,实际却是书写自己的情操,甚至可以说是书写中国诗人的情操。

        而真正把中国诗人的情操和精神推向极致的是毛泽东。他读陆游咏梅词,反其义而用之,从而梅之精神更加升华。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这首词借用陆游的原调原题,但整首词所反映出来的意境却截然不同,故作者说:“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词前小序说明这首词是逆向思维,反向立论。毛泽东是充分肯定陆游咏梅词的爱国主义主题的。“反其意”“主要是反忧伤、悲观之意为积极乐观、奋发有为的革命情怀;反寂寞、无出路之意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战斗精神;反孤芳自赏、个人奋斗之意为同春共乐、大公无私的集体主义高贵品质。”全词运用逆向思维来立意,融合象征、拟人、衬托、比喻、夸张、对仗、顶针等手法,较完美地实现了托物言志的目的。毛泽东这首词虽然借用陆游的原调原题,更让梅之精神和风骨向更高处升华,真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中国诗人精神和风骨的继承和光大。

        读罢这几首富有代表意义的诗,便可知道中国诗人的精神是什么。那么,这风骨从哪里來?只能从诗人的信仰修养中来。只有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才会有高远的气格。

  四、关于以诗养心和用心写作。

        这是我前些年提出的一个名题,并拟短文论术,现代在看来用它作为诗人修养一个章节甚是合适。

(一)以诗养心。

        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意思是说《诗经》里的三百零五首诗所讲都是真诚不虚假、都是没有邪念的。 事实上,《诗经》作为《五经》之首,两千多年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这就是儒家风范。虽然如此说,但以诗养心并非高不可攀、深不可及的事,只要走进诗歌,坚持不懈,以其为乐,就会从中得到实惠,自己的水平和个人修养得到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写格律诗、填词、作散曲、应当遵守格律,但不要在格律上费太多心思,不要以花拳绣腿抢占读者眼球,所追求的是谋篇布局,创造、化用出优秀的诗句,用意象说话,最终制造诗的好意境,也营造出自己的好心境。

        所谓“以诗养心“,就是从古今中外名篇名句中得到人生启迪,开阔眼界,做豁达贤人。同时,要从诗歌中欣赏诗歌的语言美、节奏美、音乐美、景色美、意境美提高自己的雅趣,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所以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纵观历史,哪一位文官将、千古名人不都是读诗达礼、博学多才?其主因就是有极深的诗歌修养。而作为普通人的我们,诗歌同样能带来无限乐趣。当你读到“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时候;当你读到“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的时候;当你读到“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的时候;当你读到“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的时候; 当你读到《春江花月夜》的时候,你一定会联想到诗歌中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一定会让你陶醉其中。

        专心致意阅读朗诵诗歌可以养心。闲暇之余背诵几句或几首诗歌,高兴之时背诵几句或几首诗歌,会使你的兴趣达到极点。即使你心情不好,背诵几句山水诗便会让你忘了苦恼。至于你把朗诵当作一种锻炼身体的方法,每天练发声、练运气、练吐字归音,既练了身体又增加了对名作的理解,提高了写作水平,那又是另外的收获,而此时,你的个人素养在不觉中得到了升华。

(二)用心写诗。所谓用心写诗包涵两层含义:一是专心致意地写诗;二是用良心写诗。俗话说一心不可二用,写诗也是如此。这首先要求创作者要专心致意地观察,善于发现现实生活的浪花,以激起创作灵感。写诗是离不开现实的,即使浪漫作品也是源于现实,浪漫主义只是一种写作手法,不食人间烟火的虚无作品是对诗歌的糟蹋。所以创作诗歌不可以有杂念,要专心致意地读一些诗歌理论,读一些古典和当代的优秀诗作,不断探讨如何作诗,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

        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而一个时期以来,有一部分写诗的人,把写诗当作发泻自己情绪和对社不满的工具,更有甚者借“怨”咒骂现实社会,扇动人们对社会的仇视,这与“用良心写诗”的态度和理念是相背的。虽然孔子说诗“可怨”,但这种“怨”必须是“大众”之怨,替大众说话,对社会的丑恶有鞭笞力,而不能成为人们抱怨社会、仇视社会的妖风穴点和魔力推助器。所以,诗人在创作时,应当思考如何处理宏大叙事与个人命运书写、情感与理智等问题。

        这些年来 ,文艺界过分追求娱乐,诗歌也是如此。作者不肯深入生活和社会,所创作的作品多是极端释放或标榜自我,内容多是卿卿我我,或是只有少数几个人能读懂的“天诗”。他们打着追求“纯艺术”的幌子,只玩文字游戏,大搞“新、奇、怪”之类诗,不但读之乏味无聊,还会误导涉世不深或头脑简单的读者无所事事,因此毁了他们的前程。作为诗人,所写的作品是给别人看的,因此要对读者负责。诗歌应对社会、对生命、对苦难、对良知、对人性等的深刻揭示与深度的追问,要使作品保持一定水准和精神质地。那么,约束作品内容的除了法律,最重要的一项例律就是良心。良心属于道德范畴,实在说来,一个人的作品无论他怎样艺术掩饰,创作技巧多么高明,总是把作者的个人爱好、创作目的寓意其中,内容恰好反映了一个的道德水准,都会对读者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作品的影响力,是由作者的名气大小决定的。在网络社会的今天,任何一个人的作品一经论坛、微信等新媒体发表、传播,它的影响力便无量估计,所以“用良心写诗”是每一个作者应该遵循的。

五、跋后语

       诗人的修养是综合性的,全面性的,长期性的,不可能用这几千字便可囊裹其中。况且我的认识和实践也是有局限性的。必须讲明,诗人的修养是必然的、必须的,但是究竟该如何去修行,则是应该认真对待、认真思考、应该探索的。

诗人要自省、自重、自律、自觉地进行修养,要讲诗德、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我相信,只要诗人能主动地作自我修养,无论是诗作水平、还是诗德,都会得到质的飞跃和升华。让自己通过修养拥有完美的人格,深刻的认知,高深的智慧,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最后以绝句相赠:

知浅知深知自己,

修养学习须努力。

莫道诗人太富足,

谦卑方可行千里。

                          2022.1.22初稿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5) 查看   收藏(2)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