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帖子
- 诗歌的最初功能是什么?0/134
- 小学生好奇的“白日”是夕阳吗?3/239
- 语文老师普遍理解错误的名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147
- 别误解“水穷处”——谈对“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误解。13/1287
- 别误读“相看两不厌”3/277
第二句空字,是遗憾的语气,只有我自己知道。行到一句你没理解对,水穷处是水流绝迹的地方,这两句不是为了说他在高山上多么超然不俗,而是为了说,他看到了从未理解的道理,只有他自己知道,是空自知的知。河流原来也有穷途的时候,就算这样云还是会那样归来。
行到水穷处,我理解是逆流而上,直到最源头,源头看似有水,其实已经没有水了。追根溯源,是探求真理的法门,就像数学,一直追溯到公理。即溯洄从之。坐看云起时与之我理解为顺承关系,而非互文。因水穷处是溪流的最高处,高到与云相近了,他从容地坐看水的最初形态_云。云起要下雨了,水从穷处而生,有生于无,从数学上看,自然数是从空集开始定义的,从宇宙大爆炸理论看,宇宙万物生于一个没有时空的奇点。我们的古人早就说过,太极生两仪,空集与奇点就是太极。诗人生动地揭示了哲理。顺流而下是看到海洋吗?也许你会水的另一个状态_冰。这是否也是lx穷处?哈哈
“水穷处”就是水源,就像我国黄河、长江的水源都是高山之山,王维前辈写“行到水穷处”意思是要走到在高山之上,才能与天更接近,才能更好的坐下来看观赏山间的云雾。如果实在不了解,那就参考黄山的日出,人们在山顶之山,太阳初照之时,云雾飞舞,起伏变化,恢弘大气。
如果在山底,云就在你的头上,遥不可及,谈何“起时”二字,惟有与天同齐,与云同齐,当云随着风不断攀升时才会看到“云起”的景象。
再者就是“水穷处”如果是水流而去的地方,那就必然是低洼之地,毕竟水往低处流,如果人在低处,看云的时候会被青山、树木等诸多事物挡住,也就为世间众多琐事障目。
最后,“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讲述的是,人生要像登山一样,乐观向上,只有不断向上走,视野就会开阔,等到爬到山顶的时候,坐下来都能俯视那些云雾从山腰处飘起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个人以为,山中的水是曲折迂回的,随时可能被山挡住了视线而消失不见。作者在山中停停走走,水流又被山挡住了,只见天上的云在自由地变幻游走。这两句诗修辞手法应是互文,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互相补充互相转化的,而并非是前后顺承关系。即随时可见云,随时可见水,也可随时而不见水,云随时而消散。看云也并非只能高处才能看,山中仰望一样可见。云从山顶飘过来,似乎是从山的那边生起来的,不一样生动形象吗?至于对这两句诗的延伸理解,个人觉得完全是可以的,每个人读诗能从中悟出心得,便是诗的意义所在。个人拙见,楼主老师勿怪!
我本山中人,坐在地上看云是常事
别误解的本身就是误解。因为一切理解都是基于读者自身经历与认知的。诗之所以美,在乎意境。而意境这东西,那是有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你有你的“水穷处”,他有他的“水穷处”,子非鱼,何来误解不误解?
【已撤回或被删除】2023-04-16 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