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 注册日期:2023-04-05
  • 最近登录:2023-04-05
  • 粉丝人数:1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质疑“每转一韵,第一句总以入韵为原则”(上)

诗友0405-4984 发布于2023-04-05 21:48   点击:1412   评论:3  
质疑“每转一韵,第一句总以入韵为原则”(上)
——古风诗写作探析(三)

       王力教授在其《汉语诗律学》(增订本)【注1】的第二章第二十七节《奇句韵和柏梁体》中说:“在转韵的古风里,每转一韵,第一句总以入韵为原则。非但七古大多数如此,连五古也有一部分如此。”但他后面又说:“五古转韵第一句的入韵还算是随意的,所以初盛唐的五古还有一些没有依照这个原则”。刚读到王力教授的这些论述时,便觉得其有些自相矛盾——既然“五古转韵第一句的入韵还算是随意的”,又怎么能把“转韵第一句”(下称“转韵首句”)的“入韵”作为转韵古风写作方面的一个“原则”呢?而随着读的转韵式古风多了,更认识到王力教授关于转韵古风“每转一韵,第一句总以入韵为原则”这一论断实在不足采信。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转韵五古的情况。王力教授曾举李白的《妾薄命》、李贺的《平城下》和韦应物的《拟古诗》为例说明“初盛唐的五古还有一些没有依照这个原则”。其实,唐代转韵首句不“入韵”的五古诗远不止王力教授所列举的3首。单就李白名下便有不少,有些还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例如: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裴回,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此诗韵字中“亲人身春”属平声“真韵”,“乱、散、汉”属去声“翰韵”(“邈云汉”一作“碧岩畔”。“畔”亦属“翰韵”)。“我歌月裴回”就是此诗转韵首句。“回”在《唐韵》中属平声“灰韵”。在古体诗通韵系统中,平声“灰韵”在“6.佳部”,而去声“翰韵”在“13.真部”(按:本文所记古体诗通韵系统的分部,均见王力《汉语诗律学》增订本的第二章第二十五节《古体诗的用韵(中)——通韵》),二韵相距甚远,不能通押。
    李白还有多首不止一处“转韵的第一句”不入韵的五古。试举二例如下:
      《赠韦侍御黄裳二首》(其一)
    太华生长松,亭亭凌霜雪。天与百尺高,岂为微飙折。
       桃李卖阳艳,路人行且迷。春光扫地尽,碧叶成黄泥。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
       (“扫”一作“拂”)
此首12句,四句一转韵,先用“13.真部”入声“屑韵”(“雪折”),然后两次转韵,转韵首句均不入韵:“桃李卖阳艳”的“艳”属“15.咸部”去声“艳韵”,与“5.齐部”的平声“齐韵”(“迷泥”)不肠溶片押;“愿君学长松”的“松”属“12.东部”的平声“冬韵”,与“4.支部”上声“纸韵”(“李子”)也不通押。 
      《自梁园至敬亭山见会公,谈陵阳山水,兼期同游,因有此赠》
          我随秋风来,瑶草恐衰歇。中途寡名山,安得弄云月。
      渡江如昨日,黄叶向人飞。敬亭惬素尚,弭棹流清辉。
      冰谷明且秀,陵峦抱江城。粲粲吴与史,衣冠耀天京。
      水国饶英奇,潜光卧幽草。会公真名僧,所在即为宝。
      开堂振白拂,高论横青云。雪山扫粉壁,墨客多新文。
      为余话幽栖,且述陵阳美。天开白龙潭,月映清秋水。
      黄山望石柱,突兀谁开张。黄鹤久不来,子安在苍茫。
      东南焉可穷,山鸟飞绝处。稠叠千万峰,相连入云去。
      闻此期振策,归来空闭关。相思如明月,可望不可攀。
      何当移白足,早晚凌苍山。且寄一书札,令予解愁颜。
       “黄山望石柱,突兀谁开张”一作“白柱撞星汉,西厓谁开张”,“山鸟飞绝处”一作“猿狖绝行处”)
此诗20联,共换韵8次(前16联均是四句一换韵):
  (1)开篇2联押“13.真部”入声“月韵”,第3、4二联转押“4.支部”平声“微韵”,其首句“渡江如昨日”不入韵(“日”字属入声“质韵”,也在“13.真部”)。
  (2)第5、6两联转用平声“庚韵”(又属平声“阳韵”。此据《康熙字典》所记。按:后面所记某字“还属”“又属”某某韵部,均是据《康熙字典》的记述),其首句“冰谷明且秀”不入韵(“秀”字属去声“宥韵”)。【注2】
  (3)第7、8两联转押“7.萧部”的上声“皓韵”,其首句“水国饶英奇”不入韵(“奇”字属“4.支部”平声“支韵”或“1.歌部”的平声“歌韵”)。
  (4)第9、10两联押平声“文韵”或“先韵”,转韵首句“开堂振白拂”不入韵(“拂”属入声“物韵”或“质韵”)。
  (5)第11、12两联押上声“纸韵”或去声“寘韵”,首句“为余话幽栖”的“栖”属平声“齐韵”;此处转韵首句或可视为入韵。【注3】
  (6)第13、14两联转平声“阳韵”,其首句“黄山望石柱”不入韵。“柱”属“3.鱼部”的上声“麌韵”或去声“遇韵”,而“阳韵”在“9.阳部”,二部相距较远,无通韵关系。若“黄山望石柱”作“白柱撞星汉”,亦不入韵。“汉”属“13.真部”f系列的去声“翰韵”,与“阳韵”亦不相通。据《韵补》记,“汉”又“叶诗建切,音扇。”查“扇”属去声“霰韵”和平声“先韵”。“霰韵”和“先韵”均在“13.真部”d系列,同样与“阳韵”不相通。
  (7)第15、16二联押“3.鱼部”的上声“语韵”或去声“御韵”。首句“东南焉可穷”不入韵。“穷”属“12.东部”的平声“东韵”。“鱼”“东”二部相距较远,无通韵关系。
  (8)最后四联押平声“删韵”或“先韵”,转韵首句“闻此期振策”也不入韵(“策”属入声“陌韵”)。
   由以上分析可见,此诗换韵8次,除第5次换韵时的转韵首句可能是入韵外,其他7次换韵的转韵首句均不入韵。我们仅从这首诗就可以看出,所谓“在转韵的古风里,每转一韵,第一句总以入韵为原则”是经不起前人古风创作实践的检验的。
    至于唐以后的转韵首句不入韵的五古那就更多了。下面拿清代乾嘉时期著名诗人、诗论家袁枚【注4】的组诗《偶成》(共三首)来看看。
       
    神仙居空中,日见他人死。对之不断肠,其人非君子。
    冥然但一气,来去徒清风。山河既已改,妻孥复已空。
    惆怅不能已,翻身归寰中。借此锻炼术,巧作逢迎功。
    以彼枯槁后,极此贪恋胸。所以偃月堂,昏然李相公。
此诗16句,前4句押上声“纸韵”,后12句押平声“东韵”“冬韵”(“风空中功公”属“东韵”,“胸”属“冬韵”)。在由仄声韵转平声韵时,首句“冥然但一气”不入韵(“气”属“4.支部”的去声“未韵”,“东韵”“冬韵”在“12.东部”。)  
       
    同为天上云,近日黄金色。同为地上水,朝东冰不结。
    万物贵有恃,丈夫重独行。千秋万岁中,吾岂无性情。
此诗4句一转韵。前4句押入声韵(“色”属“11.蒸部”入声“职韵”,“结”属“13.真部”入声“屑韵”或“质韵”。可通押)【注5】,后4句转押“10.庚部”的平声“庚韵”。转韵首句“万物贵有恃”不入韵(“恃”属“4.支部”的上声纸韵)。
       
    春蚕一窠茧,贤人一尺书。精华留人间,蝉蜕归太虚。
    鲁叟何皇皇,暮年心不已。退而纂六经,亦赖有此耳。
此诗也是4句一转韵。前4句押平声“鱼韵”,后4句押“4.支部”的上声“纸韵”。转韵首句不入韵:“皇”属“9.阳部”的平声“阳韵”,与上声“纸韵”不通押。
   在杂言古风中的五言部分,也多有转韵首句不入韵的例子。例如:
     催试官考较戏作》[北宋]苏轼
   八月十五夜,月色随处好。不择茅檐与市楼,况我官居似蓬岛。凤咮堂前野橘香,剑潭桥 畔秋荷老。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红旗青盖互明灭,黑沙白浪相吞屠。
     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景此行那两得。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
此诗前6句押“7.萧部”上声“皓韵”,随后6句用“3.鱼部”平声“虞韵”,“人生”2句押入声韵(“必”属“13.真部”的“质韵”,“得”为“11.蒸部”之“职韵”。可通押),最后2句也用入声韵,“烛”与“鹄”同属“12.东部”的“沃韵”。此诗由上声“皓韵”转平声“虞韵”时,转韵首句“八月十八潮”不入韵:“潮”属“7.萧部”平声“萧韵”。
    《四友图为安成刘进士秩之父作》[明]丘濬【注6】
   三友松竹梅,其间一友我。万物于人同一理,意契神交无不可。  
   君不见明月在天光在尊,李白对影成三人。
     又不见书酒琴棋集古录,醉翁与之合成六。
     古人将身混物中,游心太古窥鸿濛。
     此翁妙得古人意,白首山林无物累。每将富贵等浮云,却与幽贞结深契。
     左挹大夫袂,右拍君子肩。罗浮美人相后先。翁居其间吟且啸,一笑相看同岁寒。市道岂所论,金石未为坚。耐久且莫逆,忘形更忘年。
此诗含6个相对独立的用韵“单元”:
  (1)开头4句,押“1.歌部”上声“哿韵”(“我可”)。其中“三友”两个五言句和“万物”两个七言句均非“句句入韵”:“梅”属“6.佳部”平声“灰韵”,与“我”不押韵;“理”属“4.支部”上声“纸韵”,与“可”不相通韵。
  (2)“君不见”两句押“13.真部”平声韵。“尊”属“元韵”,“人”属“真韵”,二韵不但同部,而且相距不远,可以通押。“句句入韵”。
  (3)“又不见”两句“句句入韵”,押“12.东部”入声“屋韵”(“录六”)。
  (4)“古人”两句也是“句句入韵”,押“12.东部”平声“东韵”(“中濛”)。
  (5)“此翁”句至“却与”句共4句,押去声韵:“意累”属“4.支部”去声“寘韵”,“契”属“5.齐部”去声“霁韵”;属邻韵通押。其中“此翁”两句“句句入韵”,“每将”两句则不然(“云”属“13.真部”平声“文韵”,与“契”不通押)。
  (6)“左挹”句至结尾共9句用“13.真部”平声韵,以“先韵”为主(“肩先坚年”属“先韵”,“寒”属“寒韵”,二韵相距不远,可通押),转韵首句“左挹大夫袂”不入韵(“袂”属“5.齐部”的去声“霁韵”或“13.真部”的入声“屑韵”)。其中只有“市道岂所论,金石未为坚”这两句是“句句入韵”(“论”属平声“元韵”或“先韵”,与“坚”或通韵或同韵)。
    《行路难》其十八 [明末清初]吴伟业【注7】
  吾将老焉惟糟邱,裸身大笑轻王侯。礼法之士憎如雠,此中未得逍遥游。
   不如饮一斗,颓然便就醉,执法在前无所畏。君不见嵇生幽愤阮生哭,箕踞狂呼不得意。
此诗前4句用平声“尤韵”句句入韵),后5句用去声韵(“醉意”属去声“寘韵”,“畏”属“未韵”,同在“4.支部”,可通押)。转韵首句“不如饮一斗”不入韵(“斗”属“8.尤部”上声“有韵”。“斗争”“战斗”的“斗”才属去声“宥韵”)。
   《老将行》[清]袁枚
  黑弰将军骑白马,年年独猎阴山下。拔剑时同霹雳争,挥鞭惯把旋风打。
   手中辟地一千里,麾下偏裨半金紫。刮骨堂前召伎歌,论功殿上挥拳起。酒气时熏甲帐中,名王擒出烟尘里。
   于今萧萧两鬓霜,日饵云母弹《清商》。朝廷数遣问边事,《素书》几卷存金箱。
   朝听禅白社,暮种瓜青门。图形不去涅面痕,血甲血裳示子孙。
此诗共4个用韵“单元”。(1)开头4句押上声“马韵”(“马下打”)。(2)“手中”句至“名王”句共6句,用“4.支部”上声“纸韵”(“里紫起里”)。转韵首句入韵。(3)“于今”句起4句,用“9.阳部”平声“阳韵”(“霜商箱”),转韵首句入韵。(4)最后4句,押“13.真部”平声“元韵”或“先韵”(“门孙”),转韵首句不入韵(“社”属“2.麻部”上声“马韵”或“3.鱼部”上声“麌韵”)。
    与袁枚并称“乾隆三大家”的赵翼【注8】、蒋士铨【注9】也均有类似的诗例。如赵翼《题管道明南北读雪山房图》的“何哉读雪房”和蒋士铨【注9】《采芝曲应王健庵大令》的“灵芝是何物”便都是转韵首句不入韵的。
    五古诗及杂言诗中的五言部分,转韵首句不入韵的诗例可说是不胜枚举。这足以说明,转韵首句的入韵,实在不能作为转韵五古诗写作的一个“原则”性要求。
     【注】
       1.《汉语诗律学》:最早于1958年1月由新知识出版社出版,是“第1版”;1962年改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称为“新一版”;1979年11月出版该书增订本,称为“新2版”仍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后面的引文即录自《汉语诗律学》(增订本)。
    2.去声“宥韵”在“8.尤部”。“庚韵”在“10.庚部”,“阳韵”在“9.阳部”。“阳部”与“尤部”相邻,“庚部”与“尤部”亦相距不远,但从平声“尤韵”不与其他平韵通押看来,去声“宥韵”应该也不与“庚韵”“阳韵”相通。
    3.上声“纸韵”与去声“寘韵”均在“4.支部”,“齐韵”在“5.齐部”,两部相邻,可能有通押关系。
    4.袁枚(1716—1797):清浙江钱塘人。少负才名,乾隆四年(1739)己未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知县。在清代诗坛与赵翼、蒋士铨并称“乾隆三大家”之一,又与赵翼、张问陶并称“性灵派三大家”。
    5.“色”属“蒸部”入声“职韵,“结”属“真部”入声“屑韵”或“质韵”。有偶通关系(王力:“庚蒸部不与真部通。宋人此三部入声偶然相通。”见《汉语诗律学》增订本第二章第二十五节《古体诗的用韵(中)——通韵》)
    6.丘濬(1418—1495):明琼州琼山人,字仲深,号琼台。景泰五年(1454)甲戌科二四第一名进士(即第4句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编修由翰林院编修累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
    7.吴伟业(1609—1671):江苏太仓人。字骏公,号梅村等。明崇祯元年(1628)考中秀才,崇祯三年(1630)中举人,崇祯四年1631辛未科贡元(会试第一名)、榜眼(殿试第二名,即进士第二名)。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又为娄东诗派开创者。
     8.赵翼(1729—1814):清中期史学家、诗人。字云崧(一作耘崧),号瓯北等。常州府阳湖县(今江苏省常州市)人。乾隆十五年(1750)中举,十九年(1754)考授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二十六年(1761)考取辛巳科“探花”(进士第三名)。所著《廿二史札记》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合称“清代三大史学名著”。诗坛上为“乾隆三大家”之一,又名列“性灵派三大家”(可参看注4)。
     9.蒋士铨(1725—1785):字心余、苕生等,号藏园等。出生于江西南昌。老家江西铅(yán)山。祖籍浙江长兴。清代戏曲家、文学家。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少与汪轫、杨垕、赵由仪并称“江西四才子”,诗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
2023.04.05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12) 查看   收藏(1)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