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笨诗词 发布于2023-03-18 09:09
点击:179
评论:5
无论写诗还是填词,都要说人话
张小笨
我写诗填词从来不标什么“词林正韵”或“平水韵”因为我一直在用。至于什么“中华新韵”和“中华通韵”我很少用,甚至几乎不用。因为我很小的时候跟外公学诗,所背诵的韵表就是平水韵。上平声的十五部是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下平声的十五韵是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 、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 十四盐、十五咸。
写诗基本上是首句定韵,比如:
干红瘦韵早蒙尘,瘦骨嶙峋落魄身。
往事无从寻旧迹,不知谁是送花人。
(张小笨,偶见一束干花)
首句尘字定韵十一真韵部。
当然也有首句不入韵的格式,比如: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二句升字定韵十蒸韵部。
而词也分首句入韵和尾句入韵,但词韵依照的是词林正韵,相对平水韵来说,词林正韵的韵脚比较宽泛,比如在词林正韵中三江,七阳合用,九青十蒸合用,一冬二东合用。填词应当比写诗来得容易些。
词的首句入韵的比如:
睡起流莺语。掩青苔、房栊向晚,乱红无数。吹尽残花无人见,惟有垂杨自舞。渐暖霭、初回轻暑。宝扇重寻明月影,暗尘侵、尚有乘鸾女。惊旧恨,遽如许。
江南梦断横江渚。浪黏天、葡萄涨绿,半空烟雨。无限楼前沧波意,谁采萍花寄取。但怅望、兰舟容与。万里云帆何时到,送孤鸿、目断千山阻。谁为我,唱金缕。(叶梦得,贺新郎),
尾句入韵的,比如: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苏轼,卜算子)
写诗填词虽是文雅之事,但当不了正业,生存的根本还是要靠工作,诗词只是业余的调剂,偶尔为之,抒发一下心情罢了,没必要做过多的纠缠,更没必要立什么誓言。
看到头条上有好多人喜欢每天都写一首诗,我觉得大可不必,诗是灵感的升华,灵感的闪现是转瞬即逝的,没有灵感强行写来的东西往往会大失水准,形成文字垃圾。看起来是每天一首诗,但很多东西已经失去了诗的精神,只能是毫无韵味的顺口溜而已。
更有甚者,一首28字的七言绝句或者是56字的七言律诗,却要用一千多字来自我解读。我觉得这种人是一种无聊,甚至于说是一种显摆。想想你何必呢?你的诗都没人读,大家更懒得去看你那些无聊的解释。这种文章在头条上往往是零阅读,零评论,零转发,零赞。
所以说写诗填词要亲近读者,让读者读得懂,读得明白,知道你想表达的意象,和读者产生共情,这样阅读量才会提高。如果你的作品诘屈聱牙,故作高雅,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孤芳自赏,却无人问津。所以我说,无论是写诗和填词要说人话,要让人能读得懂,否则就算你写一万首诗,也存不下来什么。比如乾隆皇帝一生写了四万多首诗,那么请问现在有谁知道哪首诗是乾隆皇帝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