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南山翠竹 男  55岁
  • 注册日期:2017-01-12
  • 最近登录:2024-04-09
  • 粉丝人数:161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诗歌中的通感修辞

南山翠竹 发布于2023-03-06 02:57   点击:897   评论:0  
通感又叫“移觉”,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式。比如:“你笑得很甜”,微笑是视觉感受,但是却用味觉的甜来形容,便是通感修辞。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便有这样的描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一句描写的是清香。为了描述清香味很淡,若有若无,朱自运用通感修辞,采用听觉的意象,把它形容为渺茫的歌声,很是传神。同一篇里还有如下的通感:“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恰当的修辞使得描写惟妙惟肖。

王凯传所作的《虾球传》主题歌歌词,《游子吟》,开头唱道:“都说那海水又苦又咸,” 这是象征修辞,随后唱到:“谁知那流浪的悲痛辛酸。”辛酸是味觉,在这里用来形容心理感觉,这是通感。

古诗词中亦多有通感修辞,例如

王维《山中》的“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空翠是视觉,而湿人衣是触觉。这样的形容很别致。

五代时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离愁是一种情绪,用 “剪不断,理还乱” 这种夹杂著触觉与视觉的感觉来形容。后文更是用味觉来形容,按理只有舌头能感觉滋味,这里却说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瑛《谒托马斯·曼墓》是现代诗,诗中写道:

细雨刚停,
细雨刚停,
雨水打湿了墓地的钟声......

打湿是触觉,但是这里用以形容钟声,符合诗人情感逻辑的发展,运用通感修辞,确实使意象变得更为直观。

钱钟书1962年在《文学评论》第1期发表题为《通感》的文章,举中国作家作品30多处,西方外语原著10多处,从古希腊哲人到近代象征主义,详证博引,一举确立了通感在修辞学中的地位。因此说,修辞是正在发展中的语言学学科,还有很多现实中的修辞现象有待被发现,被总结,被公认。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9) 查看   收藏(0)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