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 注册日期:2015-01-07
  • 最近登录:2024-04-19
  • 粉丝人数:45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唐诗三百首》赏析-106(蝉)

碧海青天a 发布于2023-02-04 07:54   点击:192   评论:1  

(备注:原稿来自于古诗文网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赏析。为了手机阅读方便,在不影响准确理解原作品和完整精要对原作进行品赏的基础上,我对原文稿做了大幅度的压缩;此外,对原作字、词、句理解上不一致时,本人在压缩、整理过程中坚持了自己的意见。个人认为,这样整理后的赏析文章重点突出、语言精炼、理解准确、赏析兼备,更主要的是能手机展开,阅读方便。可以说虽算不上精品,但网上不会搜索到第二。希望能给热爱诗词文化的初学者提供点帮助,这便是我不辞辛苦,坚持整理的初衷。图片来自网络。)


《唐诗三百首》赏析- 106

作者/李商隐〔唐代〕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译文
  你栖身高枝之上才难以饱腹,虽悲鸣寄恨而实徒耗其声。
  五更以后疏落之声几近断绝,可满树碧绿依然毫不动情。
  我官职卑下象桃梗飘流不定,家园难返田园早荒芜没净。
  烦劳你的鸣叫让我能够警醒,我也家徒四壁而高洁不佞。

  注释
  高难饱:古人认为蝉栖于高处,餐风饮露,故说“高难饱”。费:徒然。薄宦:官职卑微。梗犹泛:典出《战国策·齐策》:土偶人对桃梗说:“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后以梗泛比喻漂泊不定,孤苦无依。君:指蝉。警:提醒。

  创作背景
  具体创作不详。李平生不得志,处境每况愈下。该诗表达了他虽仕途不顺,却坚守清高之志。

 赏析
  此诗先写蝉的境遇,后直接跳到自身的遭遇上来,直抒胸臆,感情强烈,最后又自然而然地回到蝉身上,首尾圆融,意脉连贯。全诗以蝉起,以蝉结,章法紧密,对蝉的刻画与诗人的情意婉转表达到了浑然交融与统一,是托物咏怀之佳作。
  首联以蝉的生活习性起兴。“高”以蝉栖高树暗喻自己的清高;“难饱”又与作者身世感受暗合。由“难饱”而引出“声”来,所以哀中又有“恨”。但这样的鸣声却是徒劳,并不能使它摆脱难饱的困境。这是说,作者由于为人清高,所以生活清贫,虽然向有力者陈情,希望得到帮助,最终却是徒劳。
  颔联是说,五更以后疏落之声几近断绝,可满树碧绿的叶子并不因为蝉的憔悴而感动,显得冷漠无情。这既是对蝉遭遇的描写,也是作者的主观感受,寄托他的身世遭遇,以此抒发郁郁不得志的情怀。这两句字字咏蝉,却字字自况。
  颈联由蝉及人,直抒胸臆。我官小身微,就像桃梗一样漂流不定,于是便产生了思念故园之情。想到故乡田园长期荒芜杂草和野地里的杂草已经连成一片了。这看似与咏蝉无关,暗中还是有联系的。“薄宦”同“高难饱”“恨费声”联系,小官微禄,所以“难饱”“费声”。经这一转折,上文咏蝉的抒情意味就更明白了。
  尾联又回到咏蝉上来,用拟人法写蝉。“君”与“我”对举,把咏物和抒情密切结合,而又呼应开头,首尾圆合。蝉的难饱正与我也举家清贫相应;蝉的鸣叫声,又提醒我这个与蝉境遇相似的小官,想到“故园芜已平”,不免勾起赋归之念。
  这首咏蝉诗借蝉栖高饮露的个性来表现自己高洁的品格,可谓借物咏怀的典型。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4) 查看   收藏(0)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