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老夫灌灌 男  0岁
  • 注册日期:2017-06-26
  • 最近登录:2024-04-16
  • 粉丝人数:535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怀古诗创作杂谈

老夫灌灌 发布于2022-08-12 19:05   点击:981   评论:2  
怀古诗创作杂谈

     怀古,是诗歌中一个比较常见的题材。怀古诗的创作,既要遵循诗歌创作的一般规律,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好的怀古诗,或情思婉转,或沉郁苍凉,或慷慨激昂,往往深入人心,容易唤起共情共鸣,甚至产生绕梁三日余音不绝的效果。但相较于风花雪月,怀古诗却是易写难工,因为这个题材往往牵涉到宏大的背景,更考验一个人的阅历和识见。
     古人常说,无情莫高咏。《毛诗序》开宗明义: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怀古诗更是不要泛泛而作,除非有特别令自己心有感动的地方,否则诗不如不作。今人作诗,很多都是勉勉强强地凑,自己写着没啥感觉,别人读着也没啥感觉。
     怀古诗与咏史诗,从形式到内容上都比较接近,有时候容易混作一谈。其实二者是有着微妙的差异的。唐代崔融《唐朝新定诗格》中说,诗有览古者,经古人之成败咏之是也。咏史者,读史见古人成败,感而作之。简单地说,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怀古多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就某种意义而言,咏史是破万卷书,怀古是行万里路。咏史可以随时随地,怀古则要亲临其境。明白了这些,我们就知道,写怀古诗,需要知行合一,决不要闭门造甚至闭上眼睛去造。
     对于我们这些诗歌创作者来说,了解怀古诗这一题材的特点是必要的,然而更重要的是掌握其创作规律,写出属于自己的好作品来。下面我就结合前贤的具体作品,谈一谈怀古诗创作需要把握的问题。
     例1: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正纷纷。
     牛渚即谢尚闻袁宏咏史处。李白这首诗非常有名,一是这首诗是典型的盛唐格调。二是这首诗经常被用作律诗体制的代表。盛唐格调就不多说了,需要每个人通过对唐代各个时期的诗人和作品进行广泛的阅读和比较,再结合前人的评价,才能够体会得到。作为律诗体制的代表,是说五律的颔联是可以不对仗的,颈联则要对仗,这个颈联就是宽对的标准格式。
     首联,出句交待地点时间,对句状眼前之景。这两句下笔老老实实,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需要划重点的是,眼前之景,这就是我前面强调的怀古要亲临其境。我有时用日期作为诗题,就有人问,前日后日的景象有什么区别?我的回答是,你的诗写自己当时的感受,前后一天与写的诗已经没有关系了。李白写这首诗的时候是青天无片云,你不能因为自己去的时候看到的是阴天就说李白错了,也不能要求李白把所有可能的天气都写全。颔联紧扣题目中夜泊与怀古,而谢将军就是怀古的焦点所在。颈联笔锋一转,文字极其简洁高古,而作者的孤高已经跃然纸上。李白的诗带有鲜明的选体和楚辞风格,如果有兴趣,不妨把文选和李白的诗对照读,一定会有所启发。诗为心声,一定要代入自己。怀古不是目的,是为了表达自己。有了自己的影子,诗才不会空泛。尾联承结颔联秋月,以事以景作结,诗人的无奈与落寞不必道破,也无需再置一词,正所谓诗要有余味,就是这个样子。
     例2: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沈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刘禹锡被白居易称作诗豪,此诗曾经让元稹、白居易和韦楚客同时束手,事见《鉴诫录》。这首诗堪称怀古诗的集大成者,从中可以窥见怀古诗写作的门径和心法。首先是切入点的选择,西塞山风云千古,可以选取的角度和片段很多,但大家手笔,往往不求面面俱到,而是抓住一点,以点带面,写深写透,写出不同凡响来。其次是谋篇布局,起承转合,自然绵密。第三是由史及身,有无穷身世之感。
     今人写怀古诗,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一首诗里想表达的东西太多。为了显示自己的博学多闻,网上度来一堆史实,不加选择裁剪地往诗里面塞,这样做的一个好处是容易成篇,典故多也能够充起门面。但非常容易造成方方面面林林总总,似乎啥都说了,仔细一品,其实啥也没说,就是一个堆砌罗列大杂烩。张开五指,不如握作一拳,这样才会有分量,有冲击力。写诗也是这样,为了大而全,容易假大空,就滑向老干体的泥潭了。所以不能把一首诗当作百宝箱,什么都想一下子装进去。我们要始终牢牢把握一点,那就是过犹不及。与其拼凑填塞,不若删繁就简,一首诗只要表达清楚自己的一种情感思绪就可以了。
     谋篇布局,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事实上,即使是中等水平的作者,也经常是谋句凑对子多,谋篇就很难照顾到。这个问题在例4里面重点讲。律诗也好,绝句也好,都有起承转合。有人抬杠不同意,拿老杜“两个黄鹂”那首绝句为例。孤例不作为证据,这是很浅显的道理。如果有意识地尝试一下就会发现,用起承转合去检验谋篇,是一个很有效的办法。如果做到了,诗的脉络层次就非常清楚明白,全篇的骨架就稳了。今人在律诗创作中,把太多的精力用在了中二联上,对首联尾联重视不够。谢榛《四溟诗话》讲: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馀。我们在平时读古人诗的时候,也要重点思考学习古人是如何起如何结的,这方面我尤其建议一定要读读晚清诗。
     起句王濬一作西晋,我认为前者远远好于后者,用王濬恰如曹雪芹所谓的草蛇灰线,一路伏笔到结句。明代陆时雍《唐诗镜》认为三、四似少琢炼。其实这一联看似轻描淡写,实则以铁锁沉降幡出之对照,寓万般沉痛于其中。颈联与杜牧“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同一机杼,千言万语,也只是点到为止,任由读者去想象。明代顾璘《批点唐音》认为“结欠开阔”,实在是没有悟到尾联的用心。如果说写怀古诗最重要的是要怀古及身,读最重要的则是知人论诗。尾联出句就是孟浩然“不才明主弃”的另一种说法,对句用自身的飘泊悲秋,与首句对照写来,用前人的建功立业反衬自己的老大无成。能把家国情怀与个人际遇如此完美地融合在短短的八句之中,难怪元白为之心折。
     说到知人论诗,我们对刘禹锡的“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和“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耳熟能详,但这两首都伤刻露,写的并不算好。只是这两首诗的背后隐藏着“永贞革新”失败后,“二王八司马”的悲剧命运。实际上,以柳宗元、刘禹锡为代表的八司马,都是一时的青年才俊,有心匡正唐王室,却败在了宦官集团手中,皇帝成了傀儡,八司马被流放。相比之下,“二十三年弃置身”的刘禹锡还是幸运的,他活到了71岁,最终归老东都洛阳——一个“称意那劳问,请钱不早朝”的养老天堂,整天与裴度、白居易等人诗酒唱和,而他一生的好友柳宗元,则在47岁病逝于柳州——一个“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的蛮荒之地。
     例3:刘禹锡《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此首是刘梦得《金陵五题》之二,其自序云:“白乐天……且曰石头诗云‘潮打空城寂寞回’,吾知后之诗人不复措词矣!余四咏虽不及此,亦不孤乐天之言尔”。由此可以看出,刘梦得对这一组诗的自信自负。我这里选择了《乌衣巷》而不是《石头城》来举例,是因为前者对于写诗的最重要的一个法门——意象,有更强的代表性。
    意象是一个大课题,几天几夜讲不完。因意兴象,以象表意,就是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达到含蓄朦胧、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诗贵曲,不尚直,尤其不能喊口号。意象的作用就是让诗意婉曲摇曳,最有代表性的诗人就是李义山。刘禹锡这首诗,没有一句直接去讲道理、发感慨,只是巧妙地剪裁选取了几个人尽皆知的场地景物,就把成败兴衰的大题目写得淋漓尽致。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宜乎众口传诵,千年不衰。
     明代张震《唐音》称,按此诗亦有刺风,非偶然之作也。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古人写怀古诗,绝不会凭空而发,今天我们可能已经无法确解,但当时的人一定是知道诗之所指的。如果能够做到有意识而又恰当地使用意象,在今天那一定是一个顶尖高手了。
     例4:许浑《金陵怀古》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画楼空。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英雄一去豪华尽,唯有青山似洛中。
     许用晦此作,历史上赞之者上天,贬之者入地,争议比较大。“许浑千首湿”,这其中的褒贬就已经很明显了。不独是这一首,许浑的诗在明代被贬得一无是处,甚至被王夫之直斥为“恶诗”。就因为王夫之,我把《丁卯集》反复读过好几遍,就想自己搞清楚许浑的诗到底是好还是差。
     总体上看,许浑的律诗沉郁顿挫,中二联对仗大开大阖,非常华丽,到了尾联就是屋下架屋,草草收场的时候居多。前面架的太高,放得太开,后面就很难收住,这也是今人写诗的一个通病。尤其是中等偏上水平的人,往往喜欢这么端着架子写,又没有特别的识见,所以诗到最后就散了。诗是这样,倒吃甘蔗,渐入佳境还好,如例1李白那首,如果虎头蛇尾,就没法读了。
     回到这一首诗上,首联起的还是很有气势的。中二联就有点凑对子了,如果不考虑格律粘对,把两联调换一下顺序,还稍稍好一些,现在这个样子,后半基本上就离题了。所以谢榛《四溟诗话》评论说:许用晦《金陵怀古》,颔联简,板对尔;颈联当赠远游者,似有成慎意。若删其两联,则气象雄浑,不下太白绝句。
    曾经我在天涯社区诗词比兴论坛上发现有人扒谢惠连和阮籍的诗,一读就知道那不是今人的手笔。许浑的这首,如果有人告诉我是今人写的,我都不会有太多的怀疑。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我这里只是说,许浑诗不够完美,并不否认他是晚唐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例5: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李商隐《华清宫》
     华清恩幸古无伦,犹恐蛾眉不胜人。未免被他褒女笑,只教天子暂蒙尘。
     崔橹《华清宫三首》 其一
     草遮回磴绝鸣銮,云树深深碧殿寒。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栏干。
     罗隐《华清宫》
     楼殿层层佳气多,开元时节好笙歌。也知道德胜尧舜,争奈杨妃解笑何。
     张齐贤《华清宫》
     当时不是不穷奢,民乐升平少叹嗟。姚宋未亡妃子在,尘埃那得到中华。
     陈尧佐《题华清宫》
     百首新诗百意精,不尤妃子只尤兵。争如一句伤时事,只为明皇恃太平。
     杜常《过华清宫》
     行尽江南数十程,晓风残月入华清。朝元阁上西风急,都入长杨作雨声。
     杨正伦《华清宫》
     休罪明皇与贵妃,大都衰盛两相随。惟怜一派温泉水,不逐人心冷暖移。
     王云凤《华清宫》
     偶来一浴浑无害,何事频游天宝年。爱浴不知心有垢,宫中犹赐洗儿钱。
     唐冕《过华清宫》
     塞风吹雨杂鸣鸾,日影西沉树色寒。歌舞不来春又尽,飞花无语过阑干。
     以上十首是唐宋明三朝同题选录,大家可以自行判断优劣,算是一个思考题吧。如果说判断不出来,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去读书。这也是我今天要谈的最后一个话题。
     我们今天写诗的人,大抵都是个人爱好,自学成才,即使有些人拜师学艺,但也没有几个受过严格的基本功训练,加之世务繁忙,能静下心来读书的人少之又少。曾经有人问过我,为什么自己有的题材不敢写、不会写、写写就没词了,我只有一个回答,书读少了。郑孝胥说过,案头要常备几本古人的集子,不时地翻看。有人疑惑,读再多,又能记住几首。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几乎一首也记不住。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沉浸式地读,会快速提高语感,也会不断积累词汇量,到了一定时候,一切就会豁然开朗。机会从来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写诗也一样,除了读书,没有捷径。
     总结一下,怀古诗创作应该把握的重点:
     1. 有感而发,诗不虚作。
     2. 以点代面,剪裁得体。
     3. 妙用意象,含蓄蕴藉。
     4. 精心谋篇,融入自我。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27) 查看   收藏(10)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