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 注册日期:2012-03-13
  • 最近登录:2023-01-05
  • 粉丝人数:293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谈知之与写诗十九

huge(远山绿叶) 发布于2022-06-25 11:06   点击:282   评论:0  

谈知之与写诗十九
——在拙文《谈知之与写诗二》下复诗友

一百三十三
  在学与教的关系中,对学习者,凡不知道的东西,都意味有必须如饥似渴般,接受灌输的性质,都意味有必须像吮吸营养一样,做到充分吸收的要求,否则就不可能变不知道为彻底知道,也不可能学会学习。
  何况,在未知面前,不想着老老实实,恭恭敬敬赶快吸收,待吸收完了才什么都好说,反而想着立马要独立思考权,这种情况会不会独立思考不说,使什么独立思考?是用旧的东西思考新的,还是用新的审视旧的?不然,是不是用安于现状之落后意识,给新学习掣肘?
  我在龙家小院身上,看到了不会学习的一面,不过两年来,他已经一点点在改进,而且效果很好,在朋友身上,也发现了不会学习,甚至拒绝学习的一面。
  所以,一直在通过观察,通过对朋友一句句话语的分析,以求深入考证这样的情况与写诗的联系如何,解决办法如何,前途如何,否则没有这样的求真意义,给朋友写回复同样没有如此连篇累牍跟进的必要。
一百三十四
  这既是在进行我的实践论,也是在以娓娓道来,循循善诱的方式,与人为善地为朋友提供一些不知道的知识和道理,并借此具体感受对各种情况的促进意义,以便运用举一反三法,来实际调查和体验普遍现状。
  之所以明明知道,朋友不愿去看我的诗论,我还屡屡说这么多,这对丰富实践论仅仅是一个方面,毕竟我们是直接碰撞,还是期望朋友有所触动,要不然,没有一定有用的发现,或曰没有坏事变好事的可能,哪个人会付出白白的无效劳动?
  也是这样,我的话语虽一如既往坚持一针见血,但仍保持的是该介绍的介绍,该打出问号就打出问号,不允许任何情绪化言语出现。在这点上,朋友问问自己好吗?
  要想有真学问,要想懂得学术探讨和研究,首先要学会控制情绪,讽刺和面红耳赤都无妨,但只能提高八度,再八度,甚至使什么比喻都可以,唯不可用不实之词,搞奚落挖苦,进行人身攻击,这不仅对理性的人不起作用,恰恰只会反诸自己。
一百三十五
  凡不知道的东西,除了主观猜断,都没法从事实上进行看不惯、怀疑、否认,乃至否定,更没法说三道四,只有老老实实要么听着,要么走人的份,这就是对待学习应有的最起码态度,所谓基本常识和资格,是必须懂得的规矩。
  学习不是没有规矩。一个尚处于不知道的人,却以为说了“老师说的是,我明白了”,就违背了个人意愿,老想要“独立思考能力”,这不仅又是在偷换学习的概念,也是对教者的不尊重,更是犯了对师道尊严这一常识的无知,实际还是意味丢了学习的资格。
  至于朋友说“你的文章后的几句,可是标准的文章体:拿写诗当文章来写,缺形象、没意象,没形象思维,没有想象力。你认为是诗是就诗吧。”
  如此执拗得老在自己的见识和思维小圈子转悠,却不懂得对我在前面提出的诸多分析和建议,做到开卷有益,也没这习惯,难怪主观得一直暴露的是不懂得学习,更不是个把学习当做如饥似渴的人。
一百三十六
  这方面的性质,都属于我一再谈过的修养问题,哪篇诗论里都有涉及,故不再做知识和方法普及,也不再做相关论述,就以朋友之矛,来验证朋友之盾,不妨看看朋友在自己空间写的《登高感赋》:
  “只因宦海盼登科,廿载牢笼困做鹅。壮丽山川今在此,虚无境界又如何。
  从来利禄闲情少,淡去功名惬意多。莫把青春空感叹,人生苦短若飞蛾。”
  “登高”这个主题,总应该符合朋友说的不该“拿写诗当文章来写”,总应该有“形象”、“意象”、“形象思维”、“想象力”吧?先看杜甫之《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比较一下,显然“登高”这个主题怎么写,照猫画虎总不难,尤其对说着“你的文章后的几句,可是标准的文章体:拿写诗当文章来写,缺形象、没意象,没形象思维,没有想象力。你认为是诗是就诗吧”,有这么强烈主张的一个人,就更应该不难。
一百三十七
  事实怎么样呢?登了高,却看不到任何具体“形象”、“意象”、“形象思维”、“想象力”,除了“壮丽山川”,这个笼统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四个字,完全看不出哪里说的是“登高”,倒像是一边批着“拿写诗当文章来写”,一边犯着“拿写诗当文章来写”的,这么一个典型自相矛盾案例。
  事实胜于雄辩,又难怪朋友写不出自己要的东西来,不得不加“感赋”二字,自报了三百两,还因为这跟“登高”没什么联系,也证明,这就是一首自编自导出来,因热衷就诗论诗,而只顾玩语言壳子,最终不得不扭曲实际的负面教材。
  换个角度看,把“登高”写成了说理,也没什么不好,王之涣《登鹳雀楼》,苏轼《题西林壁》,朱熹《观书有感二首·其一》,不都有说理吗?不同的是,人家再怎么想说理,在景就得言景,不能搞得有景而面对千姿百态,却依然冷冰冰,熟视无睹,无动于衷。
一百三十八
  这是可以用常理常情常识之“就事论事”来解释的,既然与事有关系,就不能逃避,比如,先在事中,然后再说其它,一点不晚,可惜就诗论诗则是没有事而无端生事,挂羊头卖狗肉,想怎么来就怎么来,成了单纯的为写诗而写诗。
  俗话讲,哪个人背后不说人,哪个人背后不被人说?这说明,发发议论,说说理,是自然而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既然生活中有,文章中有,为什么诗里不可有?
  或者说,既然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就没什么可行不可行的,那么为什么不见客观,总要抱着个人主观好恶,自己跟自己较劲呢?如此太歇斯底里,且不知趣了,一个不知趣的人,又怎么有正常的趣味对待写诗?
  就朋友这首诗看,既然写成了说理,就不得不承认,规律就是规律,即使谁想绕开,也不一定绕得开,再怎么犯主观,再怎么以好恶看事,终究还是逃不出渴了就得喝水,饿了就得吃饭,赌气、斗嘴、闹情绪都没有用。
一百三十九
  几句,--
  自说自圆圆不全,反求诸己罕新鲜。主观世界空欢喜,实践情形总变迁。
  口若悬河无大用,脚能落地有长天。皮毛本领应休矣,生活当中出壮篇。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3) 查看   收藏(0)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