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 注册日期:2018-04-03
  • 最近登录:2024-01-19
  • 粉丝人数:10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成语入诗,何弊之有?

芙蓉书阁|邓旺林 发布于2022-05-06 21:13   点击:1879   评论:5  
成语入诗,何弊之有?
芙蓉书阁|邓旺林
近日在“诗词吾爱网”上看到《写格律诗的注意九点弊病》一文【注1】。发表者说是“转载”来的,但没有说明该文的作者是谁。该文所说的第一点弊病就是“成语或俚语入诗”。该文说,对于“成语或俚语入诗”,“历来诗家都不推荐。俚语入诗不好,成语入诗不是不可以,偶尔用一次不妨,但不宜经常用。即使用,一首诗中也不要超过一个成语,否则诗变成成语接龙了。”我以为此说值得商榷。
我认为,不但成语可以入诗,便是俚语也是可以入诗的。苏轼有“但寻牛矢觅归路”句,清初诗坛“六大家”之一的查慎行也写过“马粪兼牛矢”。【注2】这便是很好的证明。限于篇幅,本文只谈成语入诗的问题。
一、成语入诗是完全可以的
早在看到《写格律诗的注意九点弊病》一文之前,我就曾经得到过这样的“指导”:写诗不是绝对不能用成语,但最好不用,能避则避。我不知其“最好不用,能避则避”的合理性何在。成语是人们长期习用的、相对定型的短语【注3】。其形式简洁(以四字为主),易读易记;其含义往往深刻丰富,言简意赅,能以一胜多(从用词、用字方面说);与惯用语、谚语等相比较,成语大都显得比较典雅,书面语色彩较强。成语的这些特点正适合古典诗歌的写作。正因为如此,古往今来,很多成语都常常被人引入诗中。这方面的例子可谓不胜枚举。限于篇幅,下面我们仅以四海为家”这一成语为例。
“四海为家”这个词语,早在《汉书·高帝纪》中就出现了:“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 随着后人的经常使用遂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连北齐《元会大飨歌》的乐曲《皇夏》【注4】的配乐歌词中也用到了它:“我应天历,四海为家。”
下面我们从唐代至明清的诗作中选十个例子来看看:
1、千龄人事一朝空,四海为家此路穷。(唐初·李峤\古风《汾阴行》)【李峤(645或646—714或715)。年二十,擢进士第,举制策甲科。】
2、四海为家知德盛,二京有宅卜年长。(唐·鲍溶\七律《洛阳春望》)【鲍溶:字德源。宪宗元和(806—820)进士。与诗人李益(748—829)厚】
3、四海为家宝绪隆,旁求文雅振儒风。(北宋·赵恒\七言排律《又将放榜》首联。共6联)【赵恒(968—1022),即宋真宗,997—1022年在位】
4、幸逢四海为家日,【注5】愿祝皇图亿万春。(明·金幼孜\七律《缅人入贡诗应制》)【金幼孜(1368—1432)明惠帝建文二年(庚辰。1400)进士。曾任翰林检讨,与解缙等同值文渊阁。官至武英殿大学士、礼部尚书】
5、四海为家元不异,泰山之封七十二。(明·马汝骥\七古《邵园行》)【马汝骥,明陕西绥德人,字仲房。明武宗正德十二年(1517)丁丑科进士,选庶吉士。以谏南巡,受杖,出知泽州。世宗嘉靖(1521-1566)初召还为翰林守编修,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
6、四海为家犹是幻,等闲兴废岂须怜。(明·罗洪先\七律《西湖积庆寺观宋理宗皇帝及帝炳闫妃遗像二首》其二)【罗洪先(1504—1564):明世宗嘉靖八年(1529)己丑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7、圣朝雄略弥宇宙,四海为家同在宥。(清初·查慎行\七古《十二日驾幸额勒苏台大猎。召臣等观围。恭纪七言长歌一首》)【查慎行(1650—1728),清浙江海宁人,黄宗羲弟子。清圣祖康熙三十二年(1693)癸酉科举人,康熙四十二年(癸未,1703年)二甲第五名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供职于南书房。查慎行与施闰章、宋琬、朱彝尊、王士禛、赵执信并称“清初六大家”, 继朱彝尊之后被尊为东南诗坛领袖。】
8、四海为家日,鸣銮过旧京。(清·玄烨\五律《驻跸奉天府》)【玄烨:康熙皇帝】
9、四海为家客,闽中又此回。(清·沈德潜\五律《送刘东郊之闽中》其二)【沈德潜(1673-1769)早贫,以授徒教馆为生40余年。乾隆元年(丙辰。1736)举博学鸿词,乾隆四年(己未。1739)中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官至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工诗,主张格调,提倡诗教】。
10、年来四海为家久,高陵宿莽连云平。(清·全祖望\七古《道墟舟中望称山》)【全祖望1705-1755
字绍衣,号谢山等。清鄞县人。乾隆元年1736年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时归进士原班铨选。后绝意仕途。曾先后应聘主讲绍兴蕺山书院、广东端溪书院。】
……
有人还多次将“四海为家”这一成语用于自己所写的诗中。例如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中举,联捷次年1583 癸未科进士的林熙春1552—?,就至少有两首诗使用了该成语:
1、四海为家真此日,闾阎稽首见青天。(七绝《亲郊恭纪三十首》其十三《驾出大明门》】
2、长安依日皆君赐,四海为家若我邻。(七律《辛酉除夕》)
在使用同一成语入诗方面,目前看到的,使用频率最高的乃是乾隆皇帝。就“四海为家”这个成语,他就至少用了12次之多(这还不算像“从知四海永为家”、“四海久为家”这类诗句)
1、清明岂是客中度,四海为家到处家。(七律《清明即景》)
2、七旬开帙庆方始,四海为家养备隆。(七律《新正重华宫恭侍皇太后宴》)
3、四海为家钦养志,万年介祉永承欢。(七律《上元日侍皇太后宴》)
4、南山如寿惬忱愿,四海为家仰德辉。(七律《恭奉皇太后回跸至圆明园之作》)
5、万年祝愿冀如愿,四海为家兹更家。(七律《木兰回跸至避暑山庄,恭请皇太后安喜而成什》)
6、廿朝曰别本非别,四海为家即是家。(七律《回跸至苏州即事有咏》)
7、四海为家宁有别,七驺各室岂无心。(七律《香山旋跸,小憩玉泉山之作》)
8、一心无系于何系,四海为家此即家。(七律《塔湾行宫六依皇祖诗韵》)
9、重华昔日此重华,四海为家兹旧家。(七律《新正重华宫》)
10、青宫歌作仍斯作,四海为家啻此家。(七律《新正千叟宴毕,仍茶宴廷臣于重华宫,得诗二首一韵》其二)
11、四海为家兹外苑,凭临不拟借山游。(七绝《题钱维城借山斋图》)
12、两言畅远圣毫题,四海为家咫尺齐。(七绝《畅远台》)
以上所选诗例的作者,有进士(包括状元),有翰林官,还有帝王。这足以说明,古人是毫不忌讳以成语入诗的。由此也可以看出,《写格律诗的注意九点弊病》一文的作者所谓成语入诗“历来诗家都不推荐”,“偶尔用一次不妨,但不宜经常用。”显然是无稽之谈。
著作《汉语诗律学》的北大教授王力先生,在其晚年写有一首缅怀朱自清先生的七律《怀佩弦》【注6】:
促膝论文在北院,鸡鸣风雨滞南疆。同心惠我金兰谊,知己蒙君琬琰章。
子厚记游清见底,伯夷耻粟永流芳。荷塘月色今犹昔,秋水伊人已渺茫。
这首诗中的“鸡鸣风雨”“秋水伊人”就都是成语。王力教授是现当代最负盛名的古典诗学泰斗,连他写的诗都不以使用成语为忌,我们还有什么必要作茧自缚,特意去回避成语呢?
二、首诗中并非只能使用一个成语
《写格律诗的注意九点弊病》的作者说在一首诗中“不要超过一个成语,否则诗变成成语接龙了。”这也是无稽之谈。
我们看到很多不止用一个成语的诗歌。这方面的例子,也是不胜枚举的。下面我们以明末清初的钱谦益1582-1664的七律诗为例。
钱谦益是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庚戌科的探花(第三名进士),历官礼部侍郎。他是明清之际文坛宗主。在诗坛上,他与吴伟业、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在其创作的七律诗中,有不少用了两个以上的成语,甚至还有用了四个成语的。例如《狱中杂诗三十首》其十二:
漫漫长夜旦何期,无复平分辨四时。苦雨凄风差耐得,薄寒小病亦相宜。
天荒地老馀圜土,鬼烂神焦见积尸。坐断波吒真地狱,不繇罗刹不慈悲。
这首诗中的“漫漫长夜”“苦雨凄风”“天荒地老”和“鬼烂神焦”都是在钱谦益之前早已有多人使用过的。下面我们逐一举例加以说明。
1、漫漫长夜(长夜漫漫)【注7】
(1)冥冥九泉室,漫漫长夜台。(东汉末·阮瑀\古诗《七哀诗》)
(2)狂流滚滚去不返,长夜漫漫未遽央。(北宋·苏辙\七古《次韵刘泾见寄》)
(3)长夜漫漫发浩歌,生民涂炭果如何。(南宋末·郑思肖\七律《自题大义集后》)【按:此联中“生民涂炭”也是成语。】
(4)说到漫漫长夜处,南山白石也攒眉。(南宋末·郑思肖\七绝《宁戚饭牛图》)
(5)漫漫长夜浩歌起,清涕晓枕留馀潸。(金末元初·元好问\七古《南冠行》)
(6)为报南山空扣角,漫漫长夜为谁醒。(明·林鸿\七绝《牧牛睡意》)
……
2、苦雨凄风(凄风苦雨)
这一成语可能是出自《左传·昭公四年》的“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1)古来感慨今朝甚,苦雨凄风助我赊。(宋·晁说之\七律《九日》)
(2)苦雨凄风莫为祟,与君同乐亦同忧。(宋·曾几\七律《谒灵康庙》)
(3)赤日黄尘势已穷,凄风苦雨却匆匆。(南宋·陆游\七律《秋雨三首》其二)
(4)重别西楼肠断否。多少凄风苦雨。(南宋·范成大\词《惜分飞》
(5)鸣鸠乳燕空多思,苦雨凄风不贷春。(南宋·陈造\七绝《新林小憩见花二首》其二)
(6)凄风苦雨总堪伤,况复抽丁戍海旁。(明·陶益\七绝《和诸父老喜晴四首》其三)
……
3、天荒地老(地老天荒)
据说这一成语出自中唐·李贺的“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见李贺的七古《致酒行》)
(1)鲲鹏未化忽拓翼,地老天荒云海幽。(北宋·郭祥正\七古《谢馀干陆宰惠李廷圭墨》)
(2)天荒地老英雄尽,落日长江万古愁。(宋· 曹𨙅\七律《南徐怀古呈吴履斋》)
(3)地老天荒无处问,松声滩响替人愁。(南宋·杨万里\七律《和傅景仁游清凉寺》)
(4)天荒地老不可诘,秋风满树凄寒蝉。(南宋·刘志行\七言古律《《舜洞秋风》)
(5)空山十日雪塞门,天荒地老无行人。南宋·方岳\古风《合纸屏为小阁画卧袁访戴其上,名之曰听雪。各与长句》其一)【按:除这一首外,方岳还有两首古风《陶倅母夫人挽诗》和《又和诸公作雪月歌》也使用了“天荒地老”这一成语】
(6)国破家亡双泪暗,天荒地老一身轻。(宋末元初·文天祥\七律《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其二)【按:“国破家亡”也是成语】
……
4、鬼烂神焦(神焦鬼烂)
(1)截然高周烧四垣,神焦鬼烂无逃门。(中唐·韩愈\七古《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
(2)绛狗鸣空朱虎攫,神焦鬼烂不堪虐。(宋·邓肃\七古《和明远喜雨作》)
(3)神焦鬼烂陆浑山,皇甫与韩吟其间。曲突徙薪城市事,可怜焦土是咸关。(南宋·韩淲\七绝《读唐韩文公和皇甫持正陆浑山火诗》)【按:“曲突徙薪”也是成语】
(4)鬼烂神焦不救燃,岂知此柱固依然。(南宋末·陈岩\七绝《天柱峰》其二)
(5)神焦鬼烂救不得,桐乡自此无光彩。(元末明初·谢应芳\古风《独孤公桧诗》)
(6)神焦鬼烂愁镆铘,精魂夜语吴钩血。(元末明初·杨维桢\七古《自题铁笛道人像》)
……
一首律诗用了四个成语的,在钱谦益的七律中至少还有《彭城道中,寄怀里中游好,次坡公在徐寄邦直、子繇之韵四首》中的第一首。该诗中的“少小论交”“十年漂泊”“飒飒秋风”和“萧萧暮雨”都是钱氏之前的许多诗人用过的成语。
以上举的都是律诗的例子。绝句中也有一首诗所用成语“超过一个”的。前面关于“鬼烂神焦”的例3便是。下面再举十首七绝为例。
1、猿惊鹤怨不知处,虎据龙蟠空见山。芳草路随流水远,老僧心共白云闲。(宋·杨蟠《杂题》)【杨蟠:章安人,字公济。宋仁宗庆历六年(丙戌。1046)进士。诗为欧阳修所称,与苏轼唱酬甚多】
2、春韭夏菘谁复种,绿葵红蓼尚堪羹。山存虎踞龙盘势,谷隐猿惊鹤怨名。(南宋·苏泂《金陵杂兴二百首》其四十二)【苏泂(1170~?)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
按:此首中“春韭夏菘”是对成语“春韭秋菘”【注8】的“改造”。若作“春韭秋菘”,此诗所用的成语便有三个之多了。我们不排除是苏泂一时误将“秋”写作“夏”的可能性。
3、交游零落叶辞柯,岁月峥嵘马注坡。燕子不来寒食过,满城风雨落红多。(金·侯册\七绝《寒食》)【侯册:诗人,与散曲家杜仁杰等有交游。平生诗作甚多,喜效西昆体,同名士王郁、太学生刘祁多有唱和。此诗被列为其代表作】
4、千门万户易桃符,东舍西邻送历书。二十五年如水去,人生消得几番除。(明·文徵明\七绝《甲寅除夜杂书》其一)【文徵明(1470—1559):明苏州府长洲人,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明武宗正德(1505-1521)末以岁贡生荐试吏部,授翰林待诏。】
5、归来兀兀坐空山,藕断丝连意未闲。夜半天风吹铁瓦,千门万户破重关。(明·邹元标\七绝《别无念禅师》其四)【邹元标(1551—1624):明神宗万历五年(1577)丁丑科进士】
6、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清·卢道悦\七绝《迎春》)【卢道悦(1640-1726):清圣祖康熙九年(1670)庚戌科进士】
7、贝阙珠宫不可寻,六鳌风浪正阴森。桑田沧海寻常事,罢钓何须叹陆沉。(明末清初·钱谦益《丁亥夏题海客钓鳌图四首》其二)【钱谦益:见前】
8、欲顾曾无一字讹,子弦徐引曼声歌。青衫憔悴无如我,酒绿灯红奈尔何。(清初·查慎行《乔侍读席上赠歌者六郎》)【查慎行:见前】
9、祖篆宗题都好在,徙薪曲突竟忘几。肯堂仍旧观而止,万户千门敢遂非。(清·弘历《端阳日作》其二)【弘历:乾隆帝】
10、灯红酒绿画楼东,此夕飞花遇断蓬。沧海桑田多少泪,慇勤弹入四弦中。(晚清·林朝崧《赠林月香校书二首》其一)【林朝崧(1875~1915):台湾台中人,晚清秀才出身,日治时期台湾最富盛名的传统诗社“栎社”创始人】
那些提出成语不能入诗或一首诗中不能用两个以上成语的人,很可能没有读过钱谦益的这些诗,也没有看到其他诗人以成语入诗,更没有看到很多诗人在一首诗中所用成语不止一个。但毛泽东主席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不会没有读过吧?该诗不是用了“百万雄师”、“虎踞龙盘”、“天翻地覆”这三个成语吗?
有很多成语与典故相关。我们不妨好好读一读下面这段话:
“民初,胡适等倡导文学革命,提出八不主义,其中一条即是‘不用典’,然招至许多人之反对,其友江亢致书云:‘所谓用典者,亦有广狹之义,饾饤獭祭,古人早悬为厉禁,若並成语与故事而屏之,则非唯文字之品格全失,即文字之作用亦亡……文字最妙之意味,在于用字简而涵义多,此断非用典不为功……’因而使胡适修正其主张。盖如咏史、怀古、讽谏之作,须引故实以为立论之根据,而咏物之什,若只是描写其外表之构造、形态、功用等,则不但情感无法表达,亦且难以成为生动之文学创作。故用典有其不可磨灭之功能,然亦须知道要领,方能恰到好处,而不至勉强凑合堆砌,或过于晦涩而令人难懂。”
这段话引自台湾学者林正三《诗学概要》第十一章《用典》。它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与把握成语入诗是会有帮助的。
那些将成语入诗悬为厉禁之人,往往是些少见多怪却好为人师者。清代学者钱曾写过题为《悲秋》的一组七律,一共二十首,其中第五首的末联写道:“蚍蜉撼树休相讶,狂瞽如今尽论文。”此联简直就是为那些自以为是、好为人师者而写的。
【注】
1.网址:https://www.52shici.com/posts.php?id=379764
该文在“即使用,一首诗中也不要超过一个成语,否则诗变成成语接龙了”之后举例说明:“诸如:大器晚成终有日,老骥伏枥待飞时。短短两句用了‘大器晚成’和‘老骥伏枥’两个成语,没有留给人足够的想象空间,诗意辗转腾挪受限,意境大打折扣。”我以为,这一联诗,前句说所咏对象成才成名等较晚;后句则说其年纪虽老,但仍怀千里之志。这两句并不矛盾,也不会“没有留给人足够的想象空间”。即使存在《写格律诗的注意九点弊病》一文所指出的问题,其原因也不是在于连用两个成语,而是所用成语不够合适而已。
2.苏轼句见于其七绝《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其一),查慎行句见于其《又五言绝句四十首》(其二十二) 。
苏轼诗:半醒半醉问诸黎,竹刺藤梢步步迷。但寻牛矢觅归路,家在牛栏西复西。
查慎行诗:马粪兼牛矢,麻䕸及豆萁。最怜羊豕骨,亦可当薪炊。
3.或称“词组”。有人说它是一种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
4.据《隋书·乐志》所记,《皇夏》是皇帝出入时演奏的乐曲。“皇帝出閤奏《皇夏》;皇帝当扆,群臣奉贺,奏《皇夏》;皇帝入宁变服,黄钟、太蔟二厢奏《皇夏》;皇帝变服,移幄坐於西厢,帝出升御坐,沽洗厢奏《皇夏》;……皇帝入,钟鼓奏《皇夏》。”】
5.此句后被永乐十二年(1414)甲午科举人、授崇阳县学训导的江西浮梁人戴弁(1390—1454)引用于其七律《肃州八景》之《玉关来远》的末联中:幸逢四海为家日,独坐藩垣愧乏才。
6.见《王力:怀念朱自清先生》(摘录于《龙虫并雕斋琐语》,王力全集 第二十三卷)网址:https://www.sohu.com/a/113384085_115854】参见山西省作协会员夏明亮《王力与朱自清交往点滴》一文(2021年2月25日发表于人民政协网)。网址:http://www.rmzxb.com.cn/c/2021-02-25/2792538.shtml
7.此括号中所记与括号外的是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成语。为了合平仄的需要,或用括号外所记,或用括号内所记。例如,在钱谦益七律《再次茂之他字韵》(其五)中就用“长夜漫漫”。以下几个成语的情况同此。例如,在钱谦益七律《次韵那子偶成之作》中,“鬼烂神焦”作“神焦鬼烂”,“天荒地老”作“地老天荒”。
8.“春韭秋菘”出自《南齐书·周颙传》:“文惠太子问颙:‘菜食何味最胜?’颙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五代至清都有人以“春韭秋菘”入诗。如陆游七律中的“平章春韭秋菘味,拆补天吴紫凤图。”(《自笑》第二联)、“同尝春韭秋菘味,共听朝猿夜鹤声。”(《示邻曲》第二联)。
2022.05.06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13) 查看   收藏(3)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