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留名千古的文人,之所以可以在文学史上有一席之地,都是有其独特的地位的。比如周邦彦以音律为上,张先以华美为上,李清照以白描为上,苏东坡以格调为上,姜夔以清丽为上,辛弃疾以境界为上。那使用哪个标准来评判词的高下呢。周邦彦倒是把词的音乐性和格律性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题材狭窄,思想单薄。辛弃疾倒是空前扩大了词的内容和境界,但是他的词又做不到韵律和谐。那鼓吹词中之王的高人们,是站在怎样一个角度去说这样的无稽之谈呢。
再说所谓帝王之气,拿封建帝王的气魄安到人民领袖毛泽东头上,不觉得太搞笑了吗。
而毛泽东呢,他的诗词更多是一种革命进程中的语言载体。毛也不是职业文人出身,拿他的作品和古人比,甚至提出所谓词中之王,简直不可理喻。毛泽东就算在世,也不会吹自己作品千古第一。另外,毛泽东诗词也应该被修改过无数次了。
还有,我很赞同你说的,教员肯定是不会自诩第一的,全是当今宵小之辈胡乱捧杀,败坏风气,这才是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词至周邦彦,宋词艺术标志着成熟。我之前看龙榆生先生《词曲概论》,词坛殿军周邦彦真正把词的音乐性发展到了高峰。辛弃疾词合不合律,我倒确实不好乱说,但是他们这一派的词,确实是尽量和韵,实在做不到就不和。不过我还想说一点,词发展到辛弃疾渐渐与音乐脱离,但是保持着音乐性,完全成为了一种新体格律诗。这一点应该没啥问题。另外,毛泽东诗词一百多首作品,把他所有作品都看完,好不好,自己知道。
回应谪仙祭酒:我想请教,为什么都喊毛泽东教员
回应innocent:因为,毛主席投入革命前,上的学是师范,毕业后就是教员、校长。网上有关毛的都被禁言,无奈只好称呼教员。毛主席也说过,四个伟大(导师、领袖、舵手、统帅)的称号,只保留一个导师,其他统统去掉。最近开始松起来了,但习惯已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