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开云 男  
  • 注册日期:2021-07-23
  • 最近登录:2024-04-19
  • 粉丝人数:65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解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见山是山的三层境界

开云 发布于2022-03-02 19:39   点击:2863   评论:3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元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数日前,与诗友林月山人解读李商隐的这首无题诗,剖其典故,明其心声,知《无题》之所以为《无题》,典故之所以为典故,晦涩之所以为晦涩。

 

写下这篇文章用意何在?解释一个用心作诗的人,是如何运用诗的技巧和语言。

 

唐代禅宗的行思僧人在《五灯会元》一书中语录:“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体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这三层境界,恰似笔者解读此无题诗时的一番过程。

 

第一层:见山是山

 

后来的人如何看待唐宋的诗?

高山仰止,赞誉不绝。

当人能看到高山的高时,这就是见山是山的第一层境界,见山的外表。

 

无题诗在人们的第一层视角下是什么样呢?

 

重重帷幕垂下,我在莫愁堂中;夜深独卧难眠,更觉静夜漫长。

神女艳遇楚王的事,原是梦幻;青溪小姑的住所,本就独处无郎。

我是菱枝,偏遭风波摧残;我是桂叶,却无月露芳香。

虽然深知相思无益;我却痴情到底,甘愿沦为别人眼中的轻狂之人。

 

诗意读完,于是思索,这诗好在哪儿?

角度一:好在痴情,坚守理想,历经人世间的挫折和磨难,却不改心中的痴情和志向。他是一个为爱甘愿受苦,坚守自我追求的人。于是,李商隐的这首无题成为了深情诗的象征。
——年少的人喜欢
“情”这个字,因此喜欢深情的事物。

角度二:好在用典,手法高超。华丽的技巧教人叹为观止,天马行空的想象溢于篇幅,在群星璀璨的盛唐诗域,李商隐凭借自己独具一格的才华确立了用典诗的地位和体系,还成为了杜甫的“杜”字继承者。
——惯于拥立旗帜的人,不论是自觉或不自觉,总会将旗帜树于身前,“抵御”流言蜚语。

角度三:好在志向,用爱情寄喻政治生涯,虽失意却坚而不悔,虽潦倒却不附污浊。仕途深陷牛李党争,心中一腔抱负,却终落得潦倒生涯。但他经历苦难却坚持自我,虽失意而不自甘堕落,以诗明志,在潦倒中超脱世俗。
——旁观者善于痛击卑劣者的卑劣,赞扬高尚者的高尚,比如民众对于马走日,文学爱好者对于文学。

这便是第一层视角中的诗,诗之为诗所存在的价值。山的外表高大、威严、华丽而神圣;山的内在空洞、轻浮、虚伪而廉价。

 

第二层:见山不是山

 

什么是见山不是山?

看见山,看到祖国,看到积蓄的力量,看到伟大的灵魂,看到不可超脱的愁苦,看到难以言说的孤独。这个时候,这个人看到的不是山,是自己。

见山是山的第二层境界,是看到山的隐喻。

作诗的人,能理解到这一层的,才能算入门。无题诗也只有在第二层解读里,才能看到李商隐所想表达的内容

 

为什么要把意思藏在里面,让人都读不明白?

因为李商隐不想让人读明白,更准确的说,是不能让人读明白。

 

为什么?因为在第一层解读里的角度三,结论是正确的。无题诗的确是用女子相思在寄喻自己的政治生涯。为什么不能让人读明白,因为会涉及到官场中的政治利益。

现在来解读这首无题诗。

 

首联,写情景,是引入思考。女子深夜难眠,感受长夜寂寞。

颔联,用典故,巫山神女,清溪小姑(不注解,自行百度)。神女一样的生涯如同梦幻,小姑所在的居所本来就没有男人。什么意思呢?过往的生涯遥不可及,心中的理想,如同神女一般高不可攀;纯粹的理想本就只是空谈,如同小姑居所一般,只存在于传说之中,不容企及。

颈联,言隐喻,以枝叶来述说自身经历。风波摧残菱枝,因为不信,是质疑;月露欺压桂叶,是因为“谁教你香”,是嫉妒。官场的丑陋,在李商隐笔下,两句笔墨尽显。

尾联,明志向。何为志向,对心中问题的是非、对错、应行和应止的判定。这些事告诉我,相思是无益于事的,但为当时的年少轻狂而感到惆怅又有何妨?李商隐认为,他的轻狂里包含着对理想的真挚追求,这是他对自我肯定的一种态度表达。他的志向便是要坚守那份轻狂中的些许正确。

 

开篇的时候曾提到,“典故之所以为典故”,这里不作系统性解析。对于这首无题诗而言,典故的用意在遮掩,在不能直言而言。这对于我们学诗、写诗的人来说,是值得深思和警惕的。

 

第三层:见山还是山

 

现在,我们理解这首诗了吗?

看到山表面下的内容,看到典故里隐藏的含义。

当我这么想的时候,我恍然间觉得,李商隐应该会为此而露出一个得意的笑来。如同一个浅薄的人,为些许浅薄的事而忘却不高兴的事。


第三层境界,见山还是山,是从山的隐喻里走出来,看到山的价值。

山之为山,在其客观存在。

你热爱太阳,把它比作信仰,你认为它伟大、无私、永恒,那么你知道吗。太阳在其伟大、无私、永恒的同时,还残暴、无情和自大。当你又自以为理解时,太阳还盲目、虚伪和无知;当你又把这些理解,许多新的宏观物理、黑子、耀斑、日珥、日冕等等事物,还会等候着你的自以为是。

 

无题诗的第三层解读,见山还是山,是在典故上的用意回归。

这首诗真正要表达不是第一层意思里女子相思的情意,也不是第二层意思里流露身世的自我坚持,是它的第三层意思——反省和释怀,这才是这无题诗真正核心表达出来的思想。

反省在哪?从哪冒出来的?胡说?

不必去再读一遍,只需要看几个细节就能懂。

神女生涯元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什么叫
“典故的用意回归”?典故的意思不是背后的隐喻,是典故自身的价值。
神女一样的生涯原本就如同梦幻。想说什么?想说省略了的话。
现实里没有神女,只有独自寂寞的莫愁女;
小姑的居所本就不该有男人的存在:为什么这个女人要为此而感到遗憾?

如果难以理解,就去掉“元”字和“本”字读一读,思考一下这两个字所存在的用意。

神女的生涯是谁的生涯?李商隐的政治生涯,李商隐自我标榜为“神女“的同时,暗地里却又怀着“不甘寂寞”的私心,孤高纯净的理想,只是他谋求欲望的借口。为何官场中会有人“不信”他的“娇小可怜”?因为那本就是虚伪的;为什么自己的“芳香”会引来“月露”的嫉妒?因为那些芳香的用意本就不单纯。

李商隐写这首无题诗的用意,是要告诉人们,这些在理想面前出现的“动摇”和“虚妄”,本就是年少的轻狂。
年少成名,不知城府;棱角分明,不懂隐忍,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授人以把柄,最终落得如此潦倒境地,只是因为自己的年少轻狂。

 


现在追思这些对事情本身有意义吗?

相思是无益于事的,但我为当时的年少轻狂而感到惆怅,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这份自我的宽慰里,包含着对往事的释怀,对自我过错的谅解。知时之不复,事之难追,诗之无益,生之所存。


诗,为什么是诗?

疾苦的诗,思念的诗,渺小的诗,宏阔的诗,作这些诗对你心心念念的事情有任何帮助吗?

如果诗是为了达到某种利益目的而作的,诗是否还属于诗,自己的言语是否还属于自己,言语中的誓言是否还属于誓言?

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也是做这篇文章的用意之一。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28) 查看   收藏(2)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