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南方苑   8岁
  • 注册日期:2016-03-01
  • 最近登录:2024-04-17
  • 粉丝人数:331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转载】写景常用方式和诗词意境四元素

南方苑 发布于2022-01-20 07:55   点击:695   评论:3  

写景常用方式和诗词意境四元素

 

一、写景常用方式

1、正与侧的结合

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比如白居易《杨柳枝词》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就是运用正面侧面描写的手法,还有刘禹锡的《石头城》等等。

2、动与静的结合

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往往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的。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前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后面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这种交错互衬,颇具艺术感染力。

3、声与色的结合

这涉及到声音与颜色,是诗人利用感官多角度写景,让读者如临其境,收到了很高的艺术效果。

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

4、虚与实的结合

虚与实是两个极大的概念,具体点说就是无形与有形、抽象与具体,想象回忆与现实。

是虚的,因为它是无形的、抽象的,而“一江春水”、“舴艋舟”、“春草萋萋”“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实的诗词常借助具体、可感的事物来抒发某种感情寄托某种情怀,或借助想象或回忆来写现实的境遇和况味。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像而虚拟的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溢的情思。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诗中一二句实写景 三四句虚写景

5、点与面的结合

这是说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要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是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是属于面的铺陈

6、远与近的结合

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7、白描手法

白描,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声色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

写景是诗词创作的主要内容不能忽视。另外写景状物着色也很重要。色彩可以使诗歌描绘的景象更加鲜明具体,更具画面感,做到诗中有画,诗歌因此往往比绘画更具别样的含蓄美。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色彩还可以表明写作的季节。

绿杨阴里白沙堤,这是早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是仲夏,更重要的是色彩是一种内心世界的外现,寄情于景,色由心生。色彩的描写往往可以表明作者当时的心情,处境。简而言之,色彩入诗,就会使诗歌意美景丰,余韵无穷。景物都不能脱离色彩而存在,人对景物的感知,主要是凭借视觉对色彩的感知,所以写景状物,着色是一个很最重要的手段。什么红、绿、黄的 什么春色、秋色、残月、昏灯的。 司空曙说: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就是运用色彩描写,为诗歌景象笼罩上黯淡凄迷的色彩。仅仅凭借修饰对象来描写诗歌景像还远远不够。还要谋划场景。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夜雨,就是为平明送客营造黯淡冷清的氛围铺设场景。

李白喜用白字,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李贺喜欢运用各种艳丽色彩,成就其独特的冷艳诗风。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新奇浓重的色彩渲染黯然凝重的氛围。

在古诗人笔下,色彩产生了神奇的魔力,成为古诗人的最爱。今人学诗词当合理运用之。写诗就如一幅画,今天说的对于学好诗词非常重要 想学就必须看懂悟透。

二、诗词意境四元素

《辞海》里说:意境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具有虚实相生,意与境谐、深邃幽远的审美物征,能使读者产生想象和联想,如身入其境,在思想情感上受到感染”。我的理解是,如果说意是大脑的话,那么意境就是躯干与血肉,只有大脑的不一定是人,有了躯干与血肉,再加上大脑,这才是真正的人。人们看到了躯干与血肉,就会想到这是一个人。意境就是这样的作用,人们通过对诗的意境的感受,就会与作者产生共鸣,能够读懂作者想要说什么。王国维说:“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 

 王昌龄在《诗格》中说:“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 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身处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于意而思于心,则得其真矣”。他把诗的意境分成三格: 

 ▲言物者为下格。只是简单对事物进行直接描写,没有主题的升华,没有美的提炼,诗品则下矣。如,有首民歌: 

头发梳得光,脸儿擦得香。 

只因不生产,人人说她脏。 

本诗的主题也是不错的,但直接把想说的话都说出来了,没有铺陈,没有联想,让人读起来无味。 

 ▲言情者中格。是将作者自己的身心,投到强烈的感情体验之中,将意象融为一体,即把客观事物理解体验之后,化为个人感情,并经过酝酿加工所形成的境况,如千堆雪的诗《中秋问月》: 

月挂中天酒未干,月圆人缺醉凭栏。 

嫦娥垂问腮前泪,谁锁牛郎又一年? 

由月挂中天之景与醉凭栏之活动,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可以想象的画面:在中秋的明月之下,主人翁醉依栏杆,抬头望月。这个人在中秋万家团圆之日,却一个人孤独地以酒自醉,为何?很容易就会联想到,他在相思之中,在思念远方的什么人。这就是将个人的感情“相思”与中天挂月、醉依栏杆联系到一起,情与景相融。 

 ▲意境者上格,偏于言志。即作者将物境、情境都融为自己的意识、感情,使之升华到最美好的境界。如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以衰老多病之身,尚想为国戍边,不忘抗战报国,将梦境和现实相结合,表现诗人报效祖国忠心不衰之情,读来悲壮苍凉!三境相互融合,在抒情中表意,在明意中言情。 

诗歌创造意境的过程,就是对所反映的对象素材加以取舍的过程。这种过程,是我们在创作中必须掌握的。主要有:

1、以少总多

诗歌所要反映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不能把生活中的所有现象都罗列进诗中,所以需要有一个选取、删简的过程。李东阳题的《墨竹》诗中说: 

莫将画竹论难易,刚道繁难简更难。 

君看萧萧只数叶,满堂风雨不胜寒。 

他所说的画法与诗法相通,都要讲究简洁,尤其是绝句,更要简洁。画竹不是把所有的竹叶都画出来,而是只简要地画上几片竹叶,疏朗自然,却能使人从中体会出竹子萧萧作响,满堂风雨的韵味。王安石说:“浓要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也是这个意思,从“红一点”,就可以使读者感受到万紫千红的景色。这就是“以一总万”。 

2、以小见大

以小景传达大景大情,以小事写大内容,以小物写大主题。通过典型和象征,借助于人们的生活体验,达到以小见大的目的。如杜牧的诗《赤壁》: 

折戳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二乔只是两个美女,但她们却代表着东吴政权的尊严,两个妇女如果被俘,这在战争中实在是小事,但在这里却意味着东吴政权的灭亡。这种小中见大的手法,是我们在诗中经常使用的。《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花在什么时候开放,似乎并不是什么大事,但这里作者却要把在秋天开的菊花放到春天来开,体现作者改变现实的思想,这也是以小见大。 

3、即物寓意

即言在此而意在彼。如苏轼《花影》: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诗中对花影描给得很形象,而其真正的用意,却是历来小人得志,挥之不去,却之又来。又如曾巩《咏柳》: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诗中说是严冬刚刚过,柳条还没有变黄,可是它却凭春风一吹,马上就猖狂起来。柳条乱舞,柳花乱飞,只知道一时蒙天蔽日,好象整个世界都是它的,哪里知道秋后还有清霜,那是它叶落枝枯的时候。这里诗人以柳作比,描画出一些善于逢迎拍、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形象。诗中有鄙视、嘲弄、劝喻、警告,这才是作者“咏柳”的真实目的和寓意所在。 

4、虚实相生

虚是主观思想感情,实是客观景物形象。诗中如果只有虚,就会抽象说教,没有诗味;如果只有实,就会现象罗列,没有生气、情趣。古人云:“虚者枯,实在塞”,所以要虚实相生,情景交融。如圈圈的《七绝自嘲》: 

中庭柳影自风移,独倚窗前浑不知。 

堪笑他朝谁似我,未成功业便吟诗! 

中庭柳影移是写实,独倚窗前是写实,然后展开联想,“堪笑他朝谁似我”是一种想象,是虚。这种虚实结合,给人的感觉既言之有物,也诗意盎然,灵气与情趣俱现。这是前实后虚的写法。再如空影漠的《闲情》: 

半世多风雨,前尘老姓名。

云中千岭暮,江上一苇轻。

前两句是写虚,感叹半世的风风雨雨,连姓名也感觉经历了苍桑。后两句写实,写千岭暮,写江上苇,其实是写闲情。这是前虚后实的写法。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19) 查看   收藏(10)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