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 注册日期:2019-10-23
  • 最近登录:2024-04-24
  • 粉丝人数:28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转载】诗联好手借对技法和无情对创作速成

潇水湖歌 发布于2021-09-25 08:03   点击:668   评论:2  
刘可亮‖诗联好手借对技法和无情对创作速成
原创 楹联之家 联斋 今天

更多精彩,请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联斋天地 第1448期








诗联好手借对技法和无情对创作速成



刘可亮



借对是对仗的常见手段之一,不仅是创作无情对的主要手法,亦是诗联作品凸现特色的有力武器。古之诗联好手,比较善于应用借对。今人使用借对的频率却远低于古人。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长久以来,由于了解不深以及“授受”不当,人们对于借对手法和无情对创作形成了“手法掌握难度大”“借对资源非常有限” “需要很机智方能为之”的错误印象。这是很不利于传统格律文体发展的。

根据这一潜在“需求”,特为诗联好手设计一个学习掌握借对手法和创作无情对的速成之法。此法将证明的确难度小,资源丰富,且容易上手。



一.识别出句“字词之多义”,明确“可借用的资源”

一个汉字,在某一出句中,通常只“沉淀”1个含义。它的其他含义并未“落地”,而是搁置于字典中。这些“闲置”的含义就是可以利用的资源,能被借用。比如:

月下听松风过耳

2334333

这个出句的7个汉字,在字典上均有多个明显不同的含义。可是,落实在此句子中的“甲义”只有1个。

如,“松”字的含义有:

1、松树(名词);2、松散的(形容词);3、放开(动词);4、碎末型食品,如肉松

显然,在这个出句中,“松”字被沉淀于句子中的含义是“1”,那就意味着:“2”“3”“4”可以借用。

分析其他的汉字,也是同样的道理。



二.准确找到能对仗的“小类汉字”

寻找“小类”,要从含义出发,与知识面和阅历有关。这个所谓的“小类”,自然不是普通对联的“工对”标准,而是要求精致的工对,即有一组含义相同、相反、相对或相类。

上面,我们发现了“松”字有4个含义,肯定能找到它分属4个小类。

1.松==李、柳、杏、稻、竹……

2.松==紧、脆、硬、密、软……

3.松==放、绑、捆、解、憋……

4.松==末、粉、粒、块、饼……

在出句中,“松”的甲义是“松树”。如果我们应对普通对联,会选择第“1”组汉字去应对。那么,我们只要改变思路,故意避开第一组,选择“2”“3”“4”组去应对,就是成功的借对。

从该出句其他6个汉字入手,也可以这样操作。



三.尝试组词进行借对实践

借对,就是利用汉字闲置的含义对应的“小类字”去组词,同时追求该词每个汉字都是小类对仗。

我们尝**“松”字的“2”“3”“4”含义所对应的“小类字”组词,可得一批借对:

听松==

吃紧

干脆

告密

服软

和解

讲解

期末

……



松风==

泄露

放水

放浪

脆骨

硬水

软水

密电

憋气

……

当然,“松”字的第1个含义“松树”,还是有利用价值的。

松=李、柳、杏、稻、竹、艾、柏、麦、葛、栗、桂……这些汉字,我们只要故意不选择其“植物”之义来组词,且保证小类,得到的也是借对。

李、柳、杏、稻、竹、艾、柏、麦、葛、栗、桂……这些汉字哪些不止1个含义呢?显然,我们很容易找到“李、柳、艾、麦、葛、栗、桂”至少有2个明显不同的含义。

我们只要避开“李、柳、艾、麦、葛、栗、桂”的植物之义,组词,可以得到:

听松=

问柳

怨艾

纠葛

战栗

……

当然,这仅仅是从“松”字入手,挖掘的还只是一小部分。

一般来说,一个五言、七言的出句,其中的二言词,用以上明确的思路和正确的方法,得到几十个“借对辞藻”是不成问题的。那么,我们要构建一个对句,也就不难了。

所以,借对和无情对,并不是首先想着“内容的俏皮搞笑”,而是“依据借对的原理去操作”。得到的作品,个个都肯定搞笑(有些是冷幽默)。



四.灵活利用“借对辞藻”创作无情对

由词而句,如何保证句子的通顺及质量,是诗联好手的强项,这里就不赘述。

一般来说,可以采用“首字入手法”“尾字入手法”“亮点入手法”“难点入手法”“新意入手法”等方法来构句。各人都容易摸索出自己的套路。

值得强调的是,一个五言-七言出句,有了1-2个精彩的借对或“深度指数”高的借对做支撑,其他部位“以意为先”,何妨恰当运用直对(普通对仗),来保证作品的整体质量。

以上文的出句为例,容易得到一批不错的无情对。

月下听松风过耳==

星驰抓紧操功夫



月下听松风过耳==

日前吃紧尚开心



月下听松风过耳==

时迁怕泄露功夫



月下听松风过耳==

日中和解气通乎?



月下听松风过耳==

周边白鹤露出头



月下听松风过耳==

云中歌荡气回肠

依照此法,稍加尝试,相信诗联好手们成为借对和无情对高手是旦夕之事。当借对使用娴熟之后,普通对联和诗赋中应用借对也就多了作品出彩之利器。深入应用和探索,将发现继往圣之绝学的无限可能。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11) 查看   收藏(4)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