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 注册日期:2019-09-27
  • 最近登录:2024-04-19
  • 粉丝人数:69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李白的《赠孟浩然》一诗只是一篇祭文

Chapter丫 发布于2021-07-30 13:41   点击:917   评论:0  

李白的《赠孟浩然》一诗只是一篇祭文    

李白曾有诗《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说我敬爱的孟夫子呀,你卓著的声誉、潇洒的风度天下闻名。又说孟夫子“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年轻的时候就放弃了官帽子和车子,不去侍奉帝君,到老了又隐居山林,陪伴松树和白云。李白对他评价极高。诗中说他“高山安可仰,徙此揖清芬”,真是清高得让他这晚辈不敢企仰,唯有以这五言诗一首,恭揖其高风亮节了。读这首诗,你便会觉得这孟夫子真是亮节一生,悟透了官场,悟透了人生,不汲汲于功名,是一个价真货实的山水诗人。其实并非如此。如果说四十以前孟夫子在侍亲读书,早年徒有用世之志,那么到了四十岁后,眷念成为官宦就成了他一抹挥之不去的向往。而且总想找个很有权势地位的显贵帮他一把。

他曾写过一首诗《留别王维》 :

寂寂竟何待, 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  还掩故园扉

在这首诗里,孟浩然说自已寂寞潦倒,我到底在企盼什么?天天出门奔走,日日一无所获。我真想长住山林,去寻觅那幽幽芳草,又不忍与老朋友从此分离。隐居的生活寂寞无聊,只有当官从政才不落拓,他叹息说“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在朝廷掌权的有谁能帮助我呀?本来世上的真正的知己就实在太少了。看来,上面没有人,我命中注定要一辈子默默守常。不如归去!与世隔绝,掩上那家里的柴扉。

这首诗语言平淡,写出了诗人去留之际的矛盾心理。其实,像孟浩然这样诗赋作得很好的,在当时就有可能考中进士做官。孟夫子在官场中也不乏好朋友。像与他同时齐名于诗坛的王维、张九龄就是。前者曾任太乐丞、右拾遗、尚书右丞;后者官至中书侍郎,都是皇帝身边的命臣。他们都为孟夫子提供过一些极好的机遇。 只是后来求官时,出了状态,丢了机会。

第一次是山南采访使韩朝宗约他入朝为之扬名。没想到约日那天,老孟正与僚友酒会,有人提醒他勿忘韩公之约,他却大骂道:“仆已饮矣,身行乐尔,遑恤其他!”故此因醉酒而失去了一次极佳的入仕机会。唐代以诗赋取士,如果当时孟浩然抓住机会做了进士,就能一下子改变地位,光宗耀祖,封妻荫子,其待遇绝不比现代公务员差。这大概就是“红颜弃官冕”吧。

第二次,孟夫子在长安时,王维就曾在自己的办公厅接待他,那天恰逢玄宗来到,孟慌忙躲到床下,当时王维想让玄宗亲自考察孟的才学,就将这事告诉了玄宗,玄宗即命孟夫子出来,并询问他近来有何新作。但这位孟夫子却迂气十足,颟顸地向皇帝朗诵他的那首牢骚满腹的《岁暮归终南山》,诗云: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人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这首诗既没有体现作者的政治抱负,也没有表达自己经国济世的愿望,却充满了对皇帝不重视他这个人才的艾怨和自暴自弃。尤其首联,以“北阙”和“南山”并起,“阙”、“山”之高峻,“北”、

“南”之广远,使人感到浩气逼人,孤高耿介,有点摆显的味道。这首诗在圈子里传传可以,但读给皇帝听,就显得不识时务了,在皇帝面前使性子,诗句写得再好,当然也不会得到皇上的垂青。所以当玄宗闻其诗中有“不才明主弃”时,禁不住勃然色动,说:“卿不求士,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结果孟夫子被放归南山,灰溜溜地离开了王维的官署,终身不仕。如果说真有其事的话,那么他就是因为自已孤高的性格被皇上赶出了官场。

实际上孟夫子在这方面倒是有杰作,如他向张九龄求官的那首《临洞庭书张丞相》。这首诗中说: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是一首写景、祈荐的诗;写景是幌子,祈荐是目的。祈荐,就是请求人家推荐或任用自己。这个劲儿很难拿。如果自负过甚,达不到祈荐的目的;如若自卑太过,又显得下作、失了自家身份。要不卑不亢才是。这个分寸孟掌握得极好,表现了孟浩然的骨气。

这首诗先从洞庭湖的壮丽雄伟写起,以洞庭湖的波澜壮阔象征开元时代的政治局面,“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字千钧,震撼人心,是千古传诵名句,其艺术力量,几乎抵消了作者求官不得的平庸之意。后半以自己的落拓不堪与雄伟的湖景和兴盛的时代相比,以示太不相称,希望走上政坛施展抱负,又苦于无人援引,所以有才有庄重典雅的“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的慨叹。凡为官者,多其行腆腆,其言呵呵;欲官者,必其行勾勾,其言诺诺。这首诗虽表达了作者急于求荐的心情,但又不露这些痕迹。在思想性、艺术性上都很高。在清幽散寂的孟诗中,实在是齐鲁之泰山,鸡群之孤鹤。说孟浩然的清淡不错,但他的清淡中常挟着萧散狷介之气,本诗可称为“偶尔露峥嵘”。所以皮日休说孟诗“大得建安之体,涵涵然有干霄之气”。

唐朝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开放、最宽容的政治环境,而且又重视以文章诗词取士,即以诗歌选拔人才,无论是科举考试或推荐都是如此。因此有诗才的人最易入仕途,也最受人尊敬。玄宗皇帝是一个开明的政治家和诗人,如果孟浩然当时朗诵了上面的那首诗,我想诗中的“波撼岳阳城”的千古绝唱说不定能使皇帝为之动心,说不准玄宗也会即席和诗写出“莫道洞庭无舟楫”这类的句子,使孟浩然参与协商国事,成为柳亚子的老前辈。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晚年的布衣孟浩然,在田园山水里过滤掉了许多空想,他的眼里,多见美妙怡人的风光。而他在这无边的风物里,体会到了生活于民间的快乐。这是与其他好友迥然不同之处。

田园收留的是那些心里面真正放下纠结的人。孟浩然求仕失意地回来了,好在这个人悟性不错,终于回来寻找一份安顿。孟浩然真正意义上的田园诗是《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首诗里面的那种朴素天然,和陶渊明的诗已经相去不远。老朋友备了点好饭菜,饭是刚打的小米,菜是刚宰的鸡。诗人邀到故人家。远远看去,近处绿树绕着村落,远方隐着一带青山。走进小院,窗户一开,外面就是场院。大家端着酒杯闲聊,就聊聊今年谁家庄稼长得怎么样了,明年谁家的收成会不会好,这就叫“话桑麻”。这一餐饭总有吃完的时候,那下回咱俩什么时候约?就约重阳节吧,到那个时候菊花就该开了,把酒在菊花旁边,我们再来聊一聊这一年的时光。这一把散淡文字,才是真正意义上归来。孟浩然在求仕失意而归之后,终于放下了他的挣扎。

孟浩然以他的质朴性情,赢得了比以往更高的境界。

孟浩然也并非终身不仕。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贬官荆州,他便做了张的幕僚,当时的荆州只管七个县,比现在的荆州市还小,这个幕僚,相当于荆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的一个小公务员,时间不长,这是他唯一的一次做官。归隐之后,除了田园春色,不能舍弃的还有朋友。有一年与他相交甚厚的王昌龄从岭南北归,到襄阳来访,此时孟浩然背上生疮,已经快痊愈了,按医嘱是忌食鱼虾等物的。可是老朋友来了,相聚的欢乐与激情如同热焰般蒸腾,饮酒论诗,谈天说地。不知不觉间,孟浩然将箸筷伸向了致命的一盘鲜鱼。结果,毒发身亡。孟浩然在隐居生活中,热爱劳动,内心淡泊,吃的是绿色食品,住行都很简单,身体也很好,物貌淑清,丰神疏朗,他的死完全是一个意外。

孟夫子的一生,徘徊于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之中,直到碰了钉子, 才了结了求官的愿望。他虽然隐居林下但仍然与当时的达官显贵如张九龄等有往还,和诗人王维、李白王昌龄也有酬唱。孟浩然的诗当时已摆脱了初唐应制,咏物的窄境界,更多的抒写了诗人个人的怀抱,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并得到时人的倾慕。他死后不到十年,诗集便两经编定,并送上“秘府”保存。

本文开头引用的李白的《赠孟浩然》一诗,李对孟的歌颂虽有言过其实的地方,(如“红颜弃轩冕”就把事情说倒了,应是“轩冕弃红颜”。)但这首诗我觉得如用作纪念他的悼词或者祭文却是再好不过的。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10) 查看   收藏(0)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