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张从兴 男  56岁
  • 注册日期:2021-05-29
  • 最近登录:2024-03-01
  • 粉丝人数:6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从兴诗评】06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中南半岛《身世》读后感

张从兴 发布于2021-06-15 04:26   点击:543   评论:0  
这首诗是中南半岛多年前参观来新加坡展出的青州佛像后写的一首诗。中南半岛原名邹璐,在中国出生长大,成年后旅居新加坡,主要从事文学创作、文本编辑及文史研究工作,也拍摄纪录片,近年来致力于口述历史研究和非虚构文学写作。她是《愿海》、《艺术研究》等杂志的主编,著有《金禧缤纷》、《感动的旅程》等书。
  中南半岛在《身世》的说明中提到,她是在参观青州佛像展览时,看到其中的一尊佛像貌似邻家女孩而感动,浮想联翩,于是写了这首诗。
  诗人在说明中,是这么写的:

  其中有一尊小的佛像,面容姣好,好像邻家女儿模样,我不知道这样说法是不是冒犯了,但她看上去真的温柔美好,还有些娇羞的样子,她的嘴角是一抹神秘的微笑,当下让我感动。
  于是,我就想了一个故事,一个年轻的女子,为爱等待,可是,太年轻的生命或者把誓言看得太重,或者当成是风,后来,那女子转身进到庙里,终日在佛前参拜,她要告别,因为这样可以留一个红尘的美好,可是,她又不要真的撒手人寰,因为眷念曾经的桃红柳绿。

  先逐段分析此诗如下:

  暮春的黄昏/落日归去/归鸟归去/我的心情,却/没有归处

  时间:暮春的一个黄昏
  景色:夕阳西下,倦鸟归巢
  情感:诗中的年轻女子,也就是诗人以第一人称写的“我”,心乱如麻,情无所依

  在此诗开篇的短短五句中,诗人以简炼的笔触,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周围的景色,“我”的情感。虽然诗人写了时、景、情,却没有写出具体的地点,“我”当时可能是在房子里,也可能是在亭子里,还可能是在山崖上,总之是留给了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读之耐人寻味。
  假如这是一首微型诗,其实可以到此为止,不必再写下去了。

  我想你会记得的/去年春天的约定

  朱熹在解释《诗经》的“兴”时指出,“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看来,中南半岛在写这首诗时,用的就是“兴”或“起兴”之法。开篇的五句,就是为了这两句而铺垫的。原来,“我”当时是在赴一个约会,一个在去年春天定下的约会,而她正在等待着情人的到来。  

  抚琴的手停在某处/我想你一定是在/我的琴声中赶路

  当时的“我”,正在抚琴,而“抚琴的手停在某处”说明了“我”的脑海里突然涌现了“他”在“我的琴声中赶路”的影像。唯有如此,才能让“我”暂停抚琴,因为思绪不宁之故。
  诗人这三句,写得细腻,写得深情,把抚琴女子期待情郎赴约那患得患失的情感给写得入木三分。

  为你泡好花的茶/花朵还魂一样/在热的水里绽放/我想,看到了你/我也是这样

  抚琴的女子,当时还泡好了茶,准备迎接赴约情郎的到来。这可不是绿茶或红色,而是花茶。花茶有一大特色,就是被晒干了的花,在被热水冲泡之后,就会膨胀,看起来就像“花朵还魂一样”。诗人是以晒干的花自喻,以热水来比喻情郎,只要情郎准时赴约,那么“我”那朵看来已经毫无生气的“心花”就会重新“怒放”。

  还要做些什么呢/书要读哪一本/衣裳要穿哪一件/除了轻微的焦虑/容颜,还是和/去年初见时一样

  琴已无心再抚,花茶也已泡好,可情郎还没有赴约,“我”开始烦躁,只好找东西做来打发时间,以便继续等待。找一本书 来读吧,可是骚动的心却使“我”无法安下心来决定要读哪一本;找一件更好看的衣裳来穿吧,可是焦虑的心却使“我”无法定下心来决定要穿哪一件。左等右等, 情郎还没按时赴约,此次此刻的“我”,越发忐忑不安,胡思乱想,是不是年华老去了呢?于是,便找来镜子,可镜中日“除了轻微的焦虑/容颜,还是和/去年初见时一样”呀!
  在这六句中,诗人用其精湛凝练的诗歌语言,细腻地描写了抚琴女子等待情郎时的那种复杂心情。

  梨花如雪,渐渐忧伤/月光洒满眺望的山岗/这一夜真的真的漫长

  梨花色白如雪,是在暮春时节开的花,自古以来就为诗人所爱,常常用来入诗。如“梨花如静女,寂寞出春暮”(金代诗人元好问《梨花》)中的梨花是写人,以梨花比喻静女,即娴静的姑娘。诗人此处所写的梨花,应非写人,亦非写景,而是写“我”的那张从夕阳西下等到“月光洒满眺望的山岗/这一夜真的真的漫长”的等待过程中,“渐渐忧伤”以致苍白的脸庞。

  我已经放下我的矜持/放不下,越来越重,/是忧伤,我想,/这一夜将因为等待/不会醒来,除非你来

  这段不难理解。长夜漫漫的等待,已经使得娴静的姑娘放下的矜持,恨不得情郎马上出现,然而希望却越来越渺茫,“我”也越来越忧伤,更是痴心幻想长夜不会过去,明天不会到来,直到情郎出现为止。

  大地还是出现第一缕晨光/最后一次望向窗外/张望竹林深处纤细小径/竹林的青翠逼得人落泪成愁

  可是,自然界的规律是不会随着人类的意志而改变的。朝阳终于从东边升起,女子最后一次“张望竹林深处纤细小径”,可是情郎还是没有出现,以致“竹林的青翠逼得人落泪成愁”。写到这里,诗人终于交代了“我”是在房子里等待,否则是不可能“最后一次望向窗外”的。
  不过,我觉得此诗不写具体地点,会比写出具体地点来得好,因为那会比较含蓄,更能给予读者更大的想象空间。

  你知道吗,流水温柔/也会勇敢跌断山崖/了断的是一截青春/留下彻底的憾恨/延续的是一盏生命/忘却不能的忘却

  长夜已逝,天已明亮,情郎却没有出现,女子也从盼望变成失望再变成绝望了。于是,她在心中对失约的情郎怒吼“你知道吗,流水温柔/也会勇敢跌断山崖”,毅然慧剑斩情丝,果断地把这段恋情做一了断。从此,女子生命中的这一截青春所带给她的彻底的憾恨,就因为了断而留下,不再影响今后的生活,而她的生命将随着“忘却不能的忘却”而延续下去。

  我要让你记得最好的我/我还有不能忘记的桃红/那年春天,那片竹林/那一朵微笑呢,然后/一转身我已走进山门/从此,黄卷青灯/不去想,红尘已远/你是天涯

  尽管决定把恋情做个彻底了断,女子仍然希望自己能给对方留下最美好的印象,目的可能是要让对方因遗弃她而悔恨终身,而她在告别恋情所带来的痛苦时,却也希望能保留这段恋情的美好回忆,即“我还有不能忘记的桃红/那年春天,那片竹林/那一朵微笑呢”。写到这里,诗人突然笔锋一转,让那女子遁入空门,“一转身我已走进山门/从此,黄卷青灯”,而那位曾经让她魂萦梦绕的情郎,在她心中已能“不去想,红尘已远/你是天涯”,形同陌路。
  也许诗人对佛门的情况还不是很清楚,一个尘缘未尽的女子,是不大可能出家的。即使是尘缘已了的女子,也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带发修行的考验,才能正式剃度,所以“一转身我已走进山门”的情形,在客观上是不存在的。
  这是题外话,可以不提。即便如此,诗人在最后一段对抚琴女子心理变化的描写,写得过于突兀,有点不合情理。
  诗人果真是在写一个与她毫不相干的年轻女子吗?对此,我是颇为怀疑的,因为诗歌语言是一种很个人的语言,没有投入相当程度的个人感情,是写不好一首诗的,即使勉强写成,也只是辞藻的堆砌,不大可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因为没有感情。
  尽管诗人自己说,这是她所想的“一个故事”,诗中的那个女子也是她所杜撰的,但“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的可能性也是有的。换言之,诗中女子未必没有诗人本身的一些影子。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3) 查看   收藏(0)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