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 注册日期:2013-05-19
  • 最近登录:2024-04-18
  • 粉丝人数:196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转载】李白这首律诗,全篇不对仗,凭什么成了千古名篇?

塞外异客 发布于2021-04-26 12:43   点击:1373   评论:0  


2020
01/15
11:34
评论
21

中国古代的诗歌,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变和完善的过程。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以四言诗为主,汉代的《乐府诗》,大都是五言诗,但并不讲究对仗、平仄,到了唐代,律诗开始兴盛起来。律诗区别于古体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讲究平仄、对仗、押韵。

律诗属于近体诗的一种,一般为八句(排律不受此限),律诗可以分为七言律诗和五言律诗,无论是哪一种,都讲究中间四句一般要两两相对。这种讲究平仄、对仗、押韵的诗体,读起来声调铿锵,更富有音乐的美感,故而在唐代以后,极为流行。

杜甫的《登高》,就是一首非常经典的律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首律诗,不仅中间四句两两相对,而且是从头对仗到最后,一山一水,两两交写,勾勒出一幅空阔无边,悲壮苍凉的秋江秋山画面,又隐藏着诗人的忧时悲世之情,内容丰富,格律严谨。

杜甫的这首诗极其讲究格律,他的偶像李白,却写了一首极其不讲究格律的诗,却也成了流传千古的不朽之作。李白的这首诗,就是《夜泊牛渚怀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因为这首诗全篇不对仗,有的读者认为这首诗并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律诗,只能算是古体诗。然而,在《唐诗三百首》中,却毫不犹豫地将这首《夜泊牛渚怀古》,列到了“五言律诗”的行列中。

为什么李白这首不对仗的诗,能成为一首经典的千古佳作?难道仅仅因为他是李白?其实,这首诗的意境非常有韵味。

牛渚,是一座山的名字,位于今天的安徽当涂县西北,其北部为采石矶,突出江中,与北岸的横江浦隔江对峙,形势险要,是舟行险地。怀古,其实并非仅仅是怀古,还有一层意思是以古喻今。李白在这首诗的题目下,还写了一个小注:此地即谢尚闻袁宏咏史处。

据《晋书》中的《谢尚传》、《袁宏传》记载,谢尚,字仁祖,曾多次为将军;袁宏,字彦伯,有逸才,曾作《咏史》诗。谢尚镇守牛渚的时候,在一个月夜,与部下乘舟游江,听见有人在江上吟咏,“声既清朗,辞又藻拔”,便将此人邀请到自己的船上,两人谈论到天亮。这个吟咏的人,就是袁宏。因为谢尚的举荐,袁宏“自此名誉日茂”。

李白的这首怀古诗,其实是在感叹自己的怀才不遇,没有碰上像谢尚那样的知音。李白还有一首《劳劳亭歌》,也提到了这一个典故,“昔闻牛渚吟五章,今来何谢袁家郎”。清江月夜,空灵缥缈,在这样的处境中,李白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落魄无着,抱负不能施展,于是就写下了这首千古佳作,他将天、江、月、舟、古人、今人,溶于一首诗中,江天空阔,古人已去,今人空叹。

全诗不加雕饰,行文流畅自然,虽没有对仗,却音韵铿锵,余味不尽,成了不讲究格律的经典律诗。就像《红楼梦》中,林黛玉教香菱写诗时,说的那番话一样:“……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幅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14) 查看   收藏(1)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