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泰山日月集 男  63岁
  • 注册日期:2016-05-02
  • 最近登录:2024-04-16
  • 粉丝人数:3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关于《平水韵》中同韵不同音现象之我见

泰山日月集 发布于2021-04-18 19:28   点击:1266   评论:1  

关于《平水韵》中同韵不同音现象之我见

泰山日月

我们在欣赏古人的律诗绝句中,或者是我们自己在使用《平水韵》写作律绝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同韵不同音的现象,如:

陆游的《思蜀 四支

白帝城边八阵碛,青城山下丈人祠。

英雄不生僊又去,零落草间多折碑。

 

    李商隐《赠司勋杜十三员外 四支

杜牧司勋字牧之,清秋一首杜秋诗。

前身应是梁江总,名总还曾字总持。

心铁已从干镆利,鬓丝休叹雪霜垂。

汉江远吊西江水,羊祜韦丹尽有碑。

 

    王安石的《梅》十灰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十灰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杨万里《桂源铺 十三元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苏辙《寄题陈宪郎中竹轩 十三元

家有修篁绿满轩,趋庭诗礼旧忘言。

凌霜自得良朋友,过雨时添好子孙。

试翦轻筠扶野步,旋收凉叶煮清樽。

风流共道胜桑梓,邻里何妨种百根。
在《平水韵》的四支、十灰、十三元韵部中这种同韵不同音的字比较多见,其他韵部也有类似情况。

这种同韵不同音的现象在唐宋之前也许读音比较接近,所以宋人刘渊在《平水韵》中把它们归纳到了一个韵部。但经过了上千年语音不断的演化,特别是在推广普通话的今天,显然我们已经不能适应古代的语音了。

欣赏一首律诗或绝句,不仅仅单从视觉上去体会那种文字、意境的美,更需要从听觉上去享受那种抑扬顿挫和韵律的美,律绝的韵脚正是我们在吟诵过程中最直接的体验。

我们在以上所列举的律绝中,韵母是不同的。原因就是现代语音和古音的差别,本来读起很顺口,突然中间读音变了(韵母变化了),读起来就很拗口,顿时就会有一种煞风景的印象。这种印象在视觉上反应的不是很明显,但在听觉上就完全是另外一种味道了。

其实我们从古代律绝中似乎也感觉到了古人对这种同韵不同音现象的一些变化,如:

杜甫的《白帝》 十三元

白帝城中云出门 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 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 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  恸哭秋原何处村?

 

张藉.《横吹曲辞.出塞》四支

秋塞雪初下,将军远出

分营长记火,放马不收

月冷边帐湿,沙昏夜探

征人皆白首,谁见灭胡

显然诗人已经注意到了这种读音的些许变化。

    我们在律绝的创作中尤其应该重视这种现象,不应去生套硬搬平水韵中的同韵不同音的字。就绝句而言,本来就两三个韵脚,却非要去压不同音的字。或许有人会说,平水韵是诗词界公认的韵书,同韵不同音也是正常现象。我本人并不否认同韵部里不同音的字,但我们也应该与时俱进,要适合当代的语言环境,尽量去避免平水韵中的多音字,做到视觉与听觉的完美统一。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10) 查看   收藏(5)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