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本色山人 男  0岁
  • 注册日期:2016-07-31
  • 最近登录:2024-04-20
  • 粉丝人数:323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转载】写诗要用诗家语(二)

本色山人 发布于2021-03-15 21:33   点击:1374   评论:6  
写诗要用诗家语(二)
文/雪岭

三.语言跳跃

       诗家语具有跳跃性。由于诗词篇幅短小,必须精炼含蓄,以最少的语言概括最深广的内容。因受字数、韵律、立意、意象等因素限制,在语法结构和句式上,往往省略主语、谓语、宾语等句子成分,句与句之间允许有较大跨度的跳跃,抛开诗词内容的表层联系,把过去和现在、开头和结尾、原因和结果、现象和本质等直接联系在一起。诗家言的跳跃性能在有限的篇幅里概括深广的内容,突出诗人的情感、思维的流动状态,更好地表达主题。诗家语除常用式句外,主要有省略句、倒装句、意象组合句、和互文句等形式。
        (一)省略句:诗家语句式的构成方式与现代汉语之表达差异甚大。往往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关联词等成分,使句子在语法上显得不那么完整,好似国画中的留白,给人留下艺术的想象空间,产生一种形象感人、回味无穷的艺术效果。例如: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贾岛《寻隐者不遇》)
       
此诗明明是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的对话,诗人把一连串的问答过程压缩在短短的二十个字里,完全省去了问的内容。不只使语言特别精炼,尤其是突出了“云深不知处”的隐者形象。这是典型的诗家语,它是跳跃式的,压缩性的,留下大量的空白,让读者根据生活的逻辑、经验的积累、自身的修养对它进行补充与扩展。
        又如:
        昨夜雨疏风聚,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这首小令共六句话,通篇没有一个动词,全用表示事物的名词巧妙地排列而成,却似一幅图。内容曲折而含蓄,语言优美而自然,笔调跌宕而有致。其中“绿肥红瘦”一语最为清新,反映了小女子的伤春之思。从叙事的角度来看,这首词只是记叙词人与卷帘人的一番问答,但是只写出卷帘人的答语,词人问什么?故意留下一个空白让读者补充。诗词中的省略,不只是为了语言更精粹,也是为了形象更生动。
        又如,陆游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全联大多由名词构成,省去了表方位、处所、关系的虚词和人物活动的动词,省略了不必要的文字,做到没有一个“闲”字。
        诗家语的跳跃性还表现在句式上,往往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关联词等。
        (1)省略主语: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张九龄《望月怀远》
        (2)省略谓语: 一家千里外,百舌五更头。顾况《洛阳早春》
        上句省略了(流落);下句省略了(争鸣) 。
        再如: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上句省略了(成);下句省略了(传)。
        (3)省略宾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原是:野火烧不尽(草),春风吹(草)又生,上一句草作为宾语省略了,下句草作为兼语(吹的宾语、生的主语)也省略了。
        (4)省略虚词成分
        ①省略介词。
     比如:江流(于)天地外,山色(在)有无中。(王维《汉江临泛》)
        ②省略连词。 比如:(虽然)身无彩凤双飞翼,(但是)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省略了表示转折的连词。
        ③省略助词。  比如:无边(的)落木萧萧(地)下,不尽(的)长江滚滚(地)来。(杜甫《登高》)
        ④名物语式,就是整个句子都是由相关联的一些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构成。
        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此句从意象组合的角度看,也可以理解为意象组合句式。
        (二)倒装句清人洪亮吉说:“诗家例用倒句法,方觉奇峭生动。”倒错,或者说倒装,是诗家语的一个重要表现手法。不仅表现在词语的错位,而且也常常表现在句子和篇章。
        例如:“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秋兴八首》之八)
        按照一般的说法应是“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作者把“香稻”“碧梧”提到前面,香稻是被鹦鹉啄后余剩的香稻,碧梧是被凤凰长年栖息的碧梧,通过稻粒的富足、梧叶的茂盛来反映盛世气象。这就是“诗家语”。如果按一般顺序描写,重心落在“鹦鹉”“凤凰”,就显得很平淡,不能把极盛的景象突现出来。又如: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枫桥夜泊》)
        这首诗描写诗人的客船停泊于姑苏寒山寺下,夜半时分传来了钟声,面对枫桥下的渔火诗人难以入眠,就在这“对愁”之中,不知不觉“月落乌啼”拂晓来临了。此诗全篇的时序完全倒置,只要倒过来吟读,其意才明白晓畅。这种语序倒置的写法,在叙事文学中是难以成立的,因为它不符合叙事的逻辑性和顺序性,但诗歌语言的特殊性,却决定了它不但可以,而且用得好还是一种技巧的表达。
            为使句子产生摇曳生姿之美,诗人往往故意错列一些句子成分,有时候亦是为了格律表达的需要(包括对仗和平仄)或需要强调某一句子成分。
        (1)主语置谓语后
        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正常的语序应该是: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正常的语序应该是:旧时社林边茅店,路转忽见溪桥。
        (2)宾语前置:
        如: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孟浩然《岁末归南山》)原序应是:明主弃不才,故人疏多病。
        (3)定语后置:
        如: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崔颢《行经华阳》)原序应是:河山北枕险秦关,驿路西连平汉畤。
(4)特殊的错列:
        例如: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杜甫《日暮》)
        本来的语序应该是:暗泉流石壁,秋露滴草根。
又如: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李白《听蜀僧浚弹琴》)
        本来的语序是:流水洗客心,霜钟入馀响。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错列,从正常的语序去看,一般都不符合逻辑。解读时不能用习以为常的生活逻辑和思维逻辑去理解,需要正确地推理。这种特殊的错列,是构成诗之奇趣的的艺术手法,能使人获得一种别有洞天的美学感受。例如,贾岛《题李凝幽居》颈联,“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移石如何会动云根呢?其实,诗人是说李凝的“幽居”在很高的山上,云雾缭绕,那云好象是从石上生出来的,搬动石头,岂不动摇了云的根子吗?所谓“反常合道”,即“无理而妙”的意思。
           至于疑问句,也很常见。一般来说表现的是作者肯定性的语气,或者是讽刺性的发问,以增强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也使得诗句不至于太呆板。
  (5)互文句式:
           就是“参互成文,合而见义。” 具体地说,它是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它需要前后参照理解才能得出正确的意思。如:“秦时明月汉时关”,应该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边关"。古代诗家运用互文句式的修辞手法,在于能以简炼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容,并形成一定的节奏感和错综美。
        例如:“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
        此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主人下马”和“客在船”在文义上互文见义,相互应和、补充。并非只有主人下马,也不是只有客人在船上,而是主人和客人都下马到了船上。
        又如,“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
        这也是互文修辞手法,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
        又如:“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辞》)
          这两句应这样理解为:开我东阁的门西阁的门,坐我东阁的床西阁的床。

(老圃先生2021.3.10.轉載于《诗苑》,未完待續。原作者:雪嶺,特此致謝!)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24) 查看   收藏(19)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