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笑看客 男  
  • 注册日期:2020-03-24
  • 最近登录:2024-04-19
  • 粉丝人数:269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写作旧体诗的难和易——读王力《诗词格律》

笑看客 发布于2021-02-28 14:17   点击:1926   评论:8  


这本书于1977年初版。出版之前十多年,汉语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自毁,旧体诗词写作已经断代。作为华夏文化精神灵魂的唐诗宋词,已从中国(内地)的中、小学课本消失。

这本书适合零基础读者,正文仅150页,相当易读的篇幅。




学写律诗至关重要的一个概念,是“粘对”,它是理解平仄规则的关键。

这里粘对的“对”是音律意义上的对,不考虑字符内容,仅考虑字符读音相对。即:律诗的 “出句”(指同联上句)与“对句”(指同联下句)的每个字位,平仄声必须相对,平对仄,仄对平。例如:仄仄平平仄(出句),平平仄仄平(对句)。出句每个字位与对句对应每个字位,平仄音律全部对立。

理解音律“对”的基础上,才可以进一步理解音律“粘”: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要跟前联对句第二字相一致。例如律诗,要使第三句跟第二句相粘,第五句跟第四句相粘,第七句跟第六句相粘。举例“平起首句入韵式”七律: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请留意二、四、六句,各句第二字的平仄,分别对应三、五、七句各句第二字的平仄,必须完全一致,即平粘平,仄粘仄。

粘对的作用很明显,“对”使本联以内各字音调多样化,“粘”使上下联之间各字调性错落。如果不“对”,上下两句的平仄就雷同了;如果不“粘”,前后两联的平仄又雷同了。必须运用“粘对”,才能能增加全诗抑扬顿挫的语音效果。

读者懂得粘对,能轻松地背出律诗各式平仄规则,很容易理解为何每句第二字平仄绝对不能变通。违反了粘的规则叫做失粘;违反了对的规则叫做失对。总之粘对是格律诗最严格、最不可逾越的规则,学律诗者必须恪守。王力认为,只有初唐以前,格律规则未成熟,诗人才会写失对、失粘的作品,“到了后代,失粘的情形非常罕见。至于失对,就更是诗人们所留心避免的了。”(30页)




读完《诗词格律》发现,除了“粘对”、“孤平避忌”、“用平声韵”等甚少量规则,必须严格遵守、没有变通余地之外,其他大部分格律规则,都是可以变通、有相当灵活性的。

例如,全诗各句除第二字、最后一字平仄必须固定(不能“可平可仄”),其余字位的声调都有变通机会。通俗说法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在不犯孤平避忌的前提下,就是对的。“孤平”是指在平脚(最后一字是平声)诗句中,除押韵字之外不允许仅有一个字是平声。

王力甚至论证:五言诗句第四字位、七言诗句第六字位,都可以“不论”(39页)。诗句超出平仄规则称为“拗句”,相当大部分的拗句可以通过“拗救”措施扳回。通俗口诀讲五言诗可以“三拗四救”、七言诗可以“五拗六救”,符合王力此项论证。

又如对“对仗”,一般人知道律诗的三至六句,各两句(依顺序称为“颔联”、“颈联”)内容必须是词性的对偶句(平仄当然也要符合粘对),但联中对偶不一定要工整。工整的对偶称“工对”,相对不工整的称为“宽对”,王力说:“宽对形式服从于内容,诗人不应该为了追求工对而损害了思想内容。”当代诗词大家毛泽东就是运用宽对的高手,例句有“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等,甚至半句对偶半句不对偶,也是规则允许的。(51页)

按笔者理解,书中解说对仗中的“借对”法,也是宽对的体现:“借对一个词有两个意义,诗人在诗中用的是甲义,但是同时借用它的乙义来与另一词相为对仗,这叫借对”(52页)。意思是:作对时可忽略某字词在诗句语境中的含义,仅仅“借”取字形中某种含义的对偶性、或仅“借”取字音(谐音)的对偶性,也算合律。例如杜甫诗句:“行李淹吾舅/诛茅问老翁”、“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字形借对,“李”对“茅”、“寻常”对“七十”),“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东郭沧江合/西山白雪高”(字音借对,“清”谐音“青”对“白”、“沧”谐音“苍”对“白”)。

书中还举例,律诗对仗可少于二联,古人也有此写法:“律诗固然以中两联对仗为原则,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对仗可以少于两联。这样,就只剩下一联对仗了。这种单联对仗,比较常见的是用于颈联”(47页),例如李白名作五律《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书中还有许多规则解说,读后感觉是:格律诗词写作规则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古板,灵活运用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唐诗宋词是汉语文化传统的重要基因之一。作为中国人,诗词格律一窍不通,对唐诗宋词的鉴赏能力必然大打折扣,更遑论赋诗填词。

王力主张,诗词格律与作品思想、意境之间的关系,读者必须弄清楚。他写道:

“任何规则都有它的灵活性,诗词的格律也不能是例外。处处拘泥格律,反而损害了诗的意境,同时也降低了艺术。格律是为我们服务的;我们不能反过来成为格律的奴隶,我们不能让思想内容去迁就格律。杜甫的律诗总算是严格遵照格律的了,但是他的七律《白帝》开头两句是:‘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第二句第一二两字本该用‘平平’的,现在用了‘仄仄’。诗人有意把白帝城中跟白帝城下(城外)迥不相同的天气作一个对比,比喻城中的老爷们是享福的,城外的老百姓是受灾受难的。我们试想想看:诗人能把第二句的‘白帝’换成别的字眼来损害这个诗意吗?”(149页)

无规矩不能说是承传文化,写诗抛开格律不成其为律诗。但是格律绝对不是诗的全部,作品最重要的是其思想、灵魂。例如,家喻户晓、传诵最广的古诗,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就不用格律。(60页)

此书大量运用毛泽东的作品作为示范。证明:诗家必须精通格律,但当格律规条与意境、思想发生冲突、不能两全时,那就不妨突破格式。


【附录】著作和著者简介

《诗词格律》,中华书局2000新1版,有些学者称这本书为“激活中国人文化基因的三本入门书”之一。著者王力(1900~1986),平生著译94种共1400多万字,被尊为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最后一位全能型大师,翻译家、教育家、散文家、诗人。□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87) 查看   收藏(18)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