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海珠儿 男  
  • 注册日期:2019-01-20
  • 最近登录:2024-04-21
  • 粉丝人数:1203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关于律诗中的摞眼问题

海珠儿 发布于2020-05-11 15:18   点击:4364   评论:23  

关于律诗中的摞眼问题

——/海珠儿

 

关于律诗中的摞眼问题我想谈谈下面五点认识。

一、要弄清摞眼,就必须先弄清下面几个问题:

    1、首先就要弄清什么是诗眼?

       汉典对诗眼的解释是:诗句音节的扼要处或诗意的关键处。一般指五言第三字或七言第五字。诗眼,也即炼字,也就是指,作品中具有点睛传神作用的关键词语。

    2、第二步要弄清的是,诗眼的位置究竟在哪?

      汉典中指的是,一般指五言第三字或七言第五字,这一般二字就说明,眼字出现在五言第三字或七言第五字的可能性最大,频率最多,但还是有例外。因此,我的认识是,位置并不全固定在五言第三字或七言第五字上。

我们先看五言例:

//月下门,为眼字。(在第二字上,动词)

过桥//野色,为眼字。(在第三字上, 动词)

江动月//石,为眼字。(在第四字上,动词)

千枝松柏//为眼字。(在第五字上,形容词)

    万树腊梅//为眼字。(在第五字上,形容词)

人间半世//为眼字。(在第五字上,名   词)

 

下面我们再看一首整体的五言律诗:

衔月骚坛拥,诗舟载雅音。词//秋菊韵,赋//雁乡心。

//苍生苦,情//宝砚深。叠珠成史册,妙笔胜黄金。

拈、慕、系、牵四字皆为眼字,都在第二字上。(动词)

 

我们再看七言例:

/尽心头多少事。 为眼字。(在第一字,动词)

//门柳千枝绿,为眼字。(在第二字,动词)

//山桃几处红。 为眼字。(在第二字,动词)

//汉水千秋月,为眼字。(在第二字,动词)

//衡阳万里云。 为眼字。(在第二字,动词)

春风又/绿/江南岸。绿为眼字。(在第四字,动词)

鸣蝉更//行人耳。为眼字。(在第四字,动词)

柳条藤蔓//离情。为眼字。(在第五字,动词)

数九严寒初//蕊,为眼字。(在第六字,动词)

春华豆蔻始//枝。为眼字。(在第六字,动词)

燕子天涯一剪/还。 为眼字。(在第七字,动词)

万里风云花共/谢。 为眼字。(在第七字,动词)

腊月纷纷雨雪/飞,为眼字。(在第七字,动词)

寒天寂寂风尘/锁。为眼字。(在第七字,动词)

        由此可见,诗的眼字的位置并不全固定在五言第三字或七言第五字上,可能在诗句的每一个位置上。

 

二、什么叫摞眼

    摞眼,摞即叠的意思,就是一般指诗的中二联四句中的眼字在同一位置像物体一样(如砖头)向上叠起来了。(一般动词或形容词充当)

请看上面举过的一首五言例:

//秋菊韵,(拈)

//雁乡心。(慕)

//苍生苦,(系)

//宝砚深。(牵)

    看,这四个动词(拈、慕、系、牵)在同一位置(第二字处)像砖头一样向上叠起来了,即诗的眼字在同一位置叠起来。这就是摞眼。

 

我们再举一首七言例:(刘禹锡的《麻姑山》)中二联

云盖青山龙//处,(卧)

日临丹洞鹤//时。(归)

霜凝上界花//晚,(开)

月冷中天果//迟。(熟)

这一首诗的中二联是在第六字处,四个动词叠起来了。即诗的眼字在同一位置叠起来。同样属于摞眼。

 

三、辨别摞眼时的难点:

    记住一个要点,那就是分清这个动词或形容词是不是在句子中充当了眼字。没有充当诗眼,就是不能判定为摞眼。

举例如下:

牛背横笛悠嫩草,(眼为

溪边稚女掩羞腮。(眼为

几只白鹭闻声起,(眼为

一道清莲破浪开。(眼为

    这四句的后一联,把句子缩短便是:白鹭起,清莲开。句中的虽然也是动词,但在句中占不了主导地位,所以这两句的眼分别是,而不是,而且其语法结构与音步结构也不相同,悠/嫩草(动宾、12),掩/羞腮(动宾、12)闻声/起(承接、21),破浪/开(承接、21),所以,这两联便构不成摞眼之病。

 

四、律诗中为什么要规避摞眼

    1、摞眼其实就是指句式重复之病,(每一句的语法结构都一样,即同构)这样便显得呆板而没有变化,不灵动,在这方面,与四平头是一样的;(皆指句式结构重复)

    2、由于摞眼的形成,就很有可能出现音步相同的连锁反应,(特别是后三字)这样,就形成了诵读时的同一节奏,(即快板、顺口溜节奏)大大削弱了诗句的音乐美感;

    3、既然同样是和平头一样,属于句子结构问题,那么我们就是要把房子修得像苏州园林一样错落有致,不能修得像小区房子那样整齐划一。

      说白了,这就是诗的结构美,形式美,随之而形成音乐美。这便是为什么要规避摞眼的根本原因。这也是自古以来诗人写诗时的大忌。

 

五、怎样规避摞病

    其实,想明白了,就是和规避平头病同理,上一联用过的句子结构形式,在写下一联时必须马上更换为另外的句子结构形式;特别是后三字,上联如果是12的音步结构,那么,下联的后三字就马上变更为21的音步结构;上一联用过的构词方式,在写下一联时马上更换为另外一种构词方式,这样就不会出现摞眼病了。

    另,有人认为律诗的前二联、后二联均有可能出现摞眼病,这个观点有点过严,有些人更接受不了,暂且不谈。我的认识是采取自愿,如果自己喜欢这样严格要求,是完全可以的,也是可贵的。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139) 查看   收藏(97)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