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芦苇片语 男  
  • 注册日期:2017-11-09
  • 最近登录:2024-04-09
  • 粉丝人数:130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诗词零拾:也说诗词句式结构的变化

芦苇片语 发布于2020-04-16 10:40   点击:1420   评论:0  

也说诗词句式结构的变化

我曾经写过一首名为《青苇》的七律:

青苇高丘片片林,昂头远望韵悠吟,

风摇翠浪回波舞,鸟蹴芦梢倒影寻。

叶吮夕阳霞透骨,花呼孤雁羽弹琴。

曾经少小离家老,梦想归来更茂深。

我在创作这首诗时,只是考虑了诗词内容的审美,用了一些形容词、动词以及比兴的手法,开始读起来还是挺美的,有声响、雄浑、和高远之感。(自我感觉)但是我后来反复吟诵,发现中间两联诗句结构缺乏变化,音乐之美和节奏感不强!

其实中间两联不仅讲究对仗,合辙押韵,还要注重句式或者四字节,或者两字节,需要血脉贯通,音韵相应,上下联有变化,方能匀称。一下子做到确实不易,并无秘法可循,只有反复修改!

七律·青苇(改后)

青色成丘似竹林,昂头远望韵悠吟,

风摇苇浪回波舞,鸟落芦梢倒影寻。

新叶层层呼水畔,烟霞细细抚翔禽。

曾经少小离家老,期待归来更茂深。

主要修改了颈联,字节中用名词、叠词、动词和名词调配,和颔联的名词、动词、名词和动词相粘,而且形成字节及词性错位;颔联状景,颈联写人之喜爱之情,并用了比兴手法,这样读起来有节奏感,句式富于变化。

现在有人提出“联间最忌讳同律”的说法,这个“同律”不一定是平仄同律,这个提法主要说的是句式雷同也是同律。这个说法不单指中间两联,基本上相邻的联,其句式就要有变化,就像相邻两联就要相粘,以造成平仄句式不同一样。我们看杜甫的《土山植慈竹》

一匮功盈尺,三峰意出群。

望中疑在野,幽处欲生云。

慈竹春阴复,香炉晓势分。

惟南将献寿,佳气日氤氳。

杜甫的这首五言诗绝对不同律,富于变化,经典!前二字力求变化,越相异越好,最重要的是后三字一定要讲究。看杜甫这首诗的颔联是一二结构,颈联是二一结构。而且词性也不同。实际上要用活实词,像“春风又绿江南岸”的那个“绿”字,或是“僧敲月下门”的那个“敲”字,多用名词、形容词和动词,形成传神而具体的描写,而不是概括的泛泛的熟语。

七言也是如此,以此类推。七言的空间感比较大,舒缓宽阔,尤其七言律诗更要注意中间两联要上下有变化,对偶又要匀称,每联都要有意蕴,一联讲求共意,另一联则讲求各意,千万不要两联都是共意或者都是各意。想让句式结构有变化,则需要运用“错综”手法。错综注重句式内的词位排列,交错次序,不相统一,突破呆板的整齐对称,造成句式的变化。

再往深处想一步,句式多变的目的就是使得诗句灵动,读来音韵、节奏朗朗上口,给人更加审美的享受。如果做到这一点,非下苦功不可,王夫之在《古诗评选》中说:“通首只一句,于一句中又止半句,如何起,如何止,非有道韵、有雅度者,如中流失舵,更觅栖泊不得。”这句话的意思是比拟句式锤炼的重要性。可见创作诗词,光有美好的意思还不行,光有漂亮的词藻也不行,还要有富于变化的句式来显现其栩栩如生的审美意识,形成天然灵动而耐人寻味的诗词!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33) 查看   收藏(4)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