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茶馆闲话 > 帖子
笨熊201704 男  75岁
  • 注册日期:2017-04-10
  • 最近登录:2024-04-13
  • 粉丝人数:29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海飘随笔

笨熊201704 发布于2017-06-25 20:23   点击:2852   评论:4  
湖北省沙市三中67届毕业生高中、初中一共10个班的校友将于今年(2017)10月7号为纪念毕业50周年聚会。消息传来我们上海圈的学友们高兴坏了,好多年来久未谋面的老同学们呐,真想死你们了!想说的话儿很多,等到金秋十月都象来不及了,就先用此文向老同学们做个汇报吧!

哎!老同学!在你的记忆里有着什么样的上海印象?

或许是在文革大串联时,你初识黄浦江外滩、十里洋场;或许是你出差到过或路过大上海,见识了它的经济发达、商业兴旺;也可能是2010年你到上海世博会参观,领略到了改革开放带给它腾飞的蛮力,大厦林立、交通便利、时尚前卫,一派国际大都市的景象。

未曾想到,我们一帮老三届的学友,曾经一起读过书、一起下过乡、一起进过工厂;时代的大潮和各自的工作使命曾使我们渐行渐远、天各一方;却在退休以后又都因为子女工作、生活在上海的原因,不约而同地又集聚到了浦江两岸。

当不住上海的时候时常向往,当常住上海以后却又平添了几分无奈与迷茫。在浮光掠影、魅力张扬的都市景象背后,是高物价、高房价、高消费、高学费,是快节奏、高压力、高压强。出行路上怎么这么堵车,地铁上人流如潮怎么这么挤,春运抢票怎么就会这么难?与内地相比,多了一些浮华与精明;少了一些人情与温暖。与北京相比,多了一些世俗与现实;少了一些特权与端庄。与深圳相比,又少了一些热情与宽容;多了一些历史的厚重与雪藏。

我们不是达官显贵、我们也不是富贾巨商,我们却有着知青的宿命。年轻时我们是农村知青------下乡;年迈了我们又成了都市老知青,以微薄的退休金和衰老之躯,却在大上海闯荡。

平时的生活那么简单、又那么繁忙,买菜做饭、一日三餐,殚精竭虑、变换花样,接送孙儿上学下学、风雨无阻、阴晴照常,做保洁、窗明几净,洗衣服、衬衣还包烫……哪里是船到码头车到站,我们是身兼数职、一人多岗。不过话说转来,孙辈常绕膝、童趣长相伴,看着孙辈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长,忙也罢、累也罢,当我们以有趣之心面对无趣之事,每天却也都是阳光灿烂。

如果说天伦之乐是一种氛围,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则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期盼。我们忙里偷闲,千方百计找乐子,在周末挤时间搞聚会,打打麻将聊聊天。共同的故乡,一样的嗓音响亮;共同的经历,一样的热情奔放;共同的喜好,一样的饮食习惯。互通信息、共享资讯、交流经验,在大上海构建起一道楚乡的亮丽风光。

为了提高生活质量,我们更多的是学习和适应。学习以前不曾熟悉的新环境、新知识。学养生,练八段锦、练书法、练乐器、练合唱;学烹调,练厨艺、做糖果、做糕点、做罗宋汤。熟悉环境,融入上海,在街道社区义工自愿搞服务,担当人民调解员;在高校学府返聘执教鞭,发挥余热作贡献。在老年人运动场上,有我们矫健的身影争先夺冠;在上海音乐厅的汇演中,有我们参与放声歌唱。如果说在农村有我们的第二故乡的话,那么上海正在逐渐成为我们的第三故乡。

饮水思源,我们之所以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永远的童心,好奇敏锐、豁达乐观;永远的好学,求知不倦、奋发向上;都得益于母校沙市三中“习坎”学风的熏陶和承传,砥砺德行,上善若水,克难履险,自强不息使我们不论在什么年龄段、也不论在什么地方,都能永保朝气,生生不息,终身受用、终身成长。

我们虽常年人在上海,但会时常怀念母校、思念可敬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我们殷切地期盼十月金秋回家乡和同学们相聚,感恩母校!感恩师长!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15) 查看   收藏(0)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