驛邊橋词社 (管理员邀请方可加入)
38
成员
102
粉丝
393601
人气

一咏三叹——我读乘风【青门引】

绛雪生凉 发布于 2016-05-20 12:35   点击:1352   评论:5

 

      为何说一咏三叹呢。【青门引】一题三唱。乘风此可谓三唱尽得风流。手手俱佳。给我们送来了饕餮大餐。

其一:

独坐江亭雨,梅子渐黄如许。
残山剩水又人烟,楼头紫燕,总向柳梢舞。

泥中竹马寻何处?欲问花无语。
满枝百种心结,更随旧梦风吹去。
             ——乘风

   
独坐江亭雨,梅子渐黄如许】。起句自然。非是泛泛写景。毫无作的痕迹。是一种情绪的自然流露。绝非为诗词而搜索枯肠。这是乘风一贯的写作风格。在梅雨时节,诗人独上江亭,对雨独坐,雨中紫燕蹁跹,青梅渐黄,薰风扑面,翠柳如画。如此美景,在词人眼里何至于是残山剩水?这里就留下了一个伏笔。叫人欲罢不能。

      转头换片。词人笔锋一转,【泥中竹马寻何处?欲问花无语。】看到这句【泥中竹马寻何处】,我们才明白原来词人眼中的残山剩水是词人心中的故山故水。因伊人不见,而染上了千愁百绪。至此,我们方恍然大悟。词的深碗便是这样的笔法。同时,这句【泥中竹马寻何处?欲问花无语】。还很好地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转合作用。既是是对残山剩水的慨叹的注释,也巧妙地引出丁香花。按照时序,梅子黄时,也是丁香开时。
      这样巧妙的安排。可谓匠心独运。至此,对于蕙风词话中所说的,作词要句中有意方为佳。从乘风的安排中我们得到了一个较为直观的认识。这是乘风给我做的最好的示范作用。
       结句的满枝百种心结,更随旧梦风吹去。更是对上片残山剩水的挽写。起到了前后呼应的效果。全词气脉盈贯。明线、暗线相互交织。语言朴实、自然。语浅情深。


其二
暗觉残春短,风驻柳垂云卷。
萧斋独卧近黄昏,衰躯厌冷,却恨夕烟暖。


中酲不解丁香怨,直把娥唤
别来几度圆缺,为何总伴离人转。
  
              ——乘风

再来欣赏其二。

先看起句的【暗觉残春短,风驻柳垂云卷】。

我读了很久。之前有诗友说到这句,似有歧义。我以为,残春短。是伤春。更是对感伤韶华易逝,好景不长的人生慨叹。我曾经试图换掉“暗觉“这个词。也试图换掉残春短。终难自圆其说。原来机巧在这里。暗觉对应的风驻。清照的名句有风驻尘香花已尽。这时,回头再看暗觉残春短,自然而熨帖了。词人在谋篇布局炼字炼意中之深意,方见端倪。我们读词,要学会读心。读词人的想法。也就是将心比心之意。否则,那只是雾里看花。   
       【萧斋独卧近黄昏,衰躯厌冷,却恨夕烟暖】。先写窗外远景。再写书斋。顺写。一句萧斋独卧近黄昏,很有嚼头。这里的黄昏既是写时序,也是写人。当然不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了。反之,是不是也暗含有伤怀不能再现人约黄昏后的美妙呢?此萧斋独卧近黄昏就有了多层含义。更加觉得此词的丰沛了。

接下来的【衰躯厌冷,却恨夕烟暖。】是这首词的精华部分。前面说了那么多,诗友们大致知道了乘风用笔的深碗。而这里的厌冷和恨暖。包含了多少爱恨缠绵。在枯石先生的帖子里,我提过这句。那是想提出来,希望得到诗友们的关注。今天我再次说道这句。此处用的这种对照的笔法,值得我们学习。这里的恨,我还是坚持是爱怜的成分要多。就好比,你想用你的玉齿去咬你的爱人,你是否狠心、是否真咬,我们要查看齿痕,由齿痕的深浅走向,看清楚自然就知道了。这是乘风给我留下的一道齿痕。(嘿嘿。乘风,姐姐玩笑一下。莫怪哦。)

下片的【中酲不解丁香怨,直把娥唤
别来几度圆缺,为何总伴离人转】。情绪如泄洪的闸水,一泻千里。

这里的中酲,我的理解是微醺。读到这里,我的心里一直是颤颤地,一种无法排解的孤寂弥散开来。是对人生的,与自身的安乐无关的大孤寂。更加奇妙的是词人最后的结句,为何总伴离人转。又将奔涌的心潮轻轻挽回。却让读者心潮难平。句不见奇,却收到了奇妙的效果。至此,乘风用笔深碗不是我的虚言。乘风作词,谋篇布局,面面俱到。收放自如。其严谨的学风值得赞赏。

这首词。很美。恻恻地、引人深思.

  



午睡以后,接着写。友友们,午安!不妥之处。请友友们砸砖。

 其三

目送云中鸟,音讯往来飘渺。
平芜尽处问斜阳,浮生滋味,总念旧时好。

无聊最是春光老,寂寞无人晓。
可怜百结枝上,为谁瘦得幽香少。

                ——乘风

前面说了很多。这首请诗友们静静欣赏。絳雪的画外音依旧:
      在丁香丛中徘徊已久。乘风借花寄情托鸟传情。感花木之摇落,感人事之渺茫。花香薰薰。往昔的美好如在眼前………

礼物 打赏 赞(5) 收藏(1)
诗词吾爱网推出超级会员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请先 登录 再发表评论)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