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天华诗社 加入社团
630
成员
390
粉丝
1047209
人气

湘天华油茶花诗社诗词讲座第七期

莫雨涵 发布于 2017-07-03 10:23   点击:4103   评论:0
授课人:天许
授课内容:二物比况。


今天我来介绍一种诗词技法。叫二物比况。
比喻,对写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不讲了。直接说什么是二物比况。
一物比一物,是普通的比喻,多物比一物叫博喻。比如东坡的百步洪,读孟郊诗。两物比两物,就叫二物比况。这个名字的来历,大家可以查百度,我也不讲了。
为了有一个直观印象,我们来举例说明。我们多数人都看过《还珠格格》它的主题歌“你是风儿我是沙,缠缠绵绵到天涯”。这就是二物比况。还有就是“你是天鹅天上飞,我是癞蛤蟆在地上追”。
古诗中,这样的二物比况手法很多。举个非常有名的例子。清代大名鼎鼎的王士祯的《蝶恋花·和漱玉词》
凉夜沉沉花漏冻,欹枕无眠,渐觉荒鸡动。此际闲愁郎不共,月移窗罅春寒重。
忆共锦衾无半缝,郎似桐花,妾似桐花凤。往事迢迢徒入梦,银筝断续连珠弄。
“郎似桐花,妾似桐花凤。”就是二物比况。这首词下阙的“忆共锦衾无半缝”,有人解释化用《九张机》的“七张机,春蚕吐尽一生丝,莫教容易裁罗绮。无端剪破,仙鸾彩凤,分作两边衣。”。意思是说我们是一床被面上的桐花和桐花凤,没有被分开。但也有人解释为两个人睡一个被子里挨得很紧。令人想起王实甫的《西厢记》崔莺莺送张生时唱的“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日别离,此恨谁知?全不念腿儿相压,脸儿相偎,手儿相携!怎割舍得须臾轻别离,霎时便抛掷!”我这种纯良单纯的少年,自然取第二种解释。我真觉得自己很流氓,《西厢记》里那么多名段记不住,这段居然过目不忘。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惭愧惭愧。
这些二物比况,还是比较简单。只是提出一个比喻。没有紧接着对喻体进行生发。
我们再举个例子:李白的《古意》
君为女萝草 ,妾作菟丝花。
轻条不自引 ,为逐春风斜。
百丈托远松 ,缠绵成一家。
谁言会面易 ,各在青山崖。
女萝发馨香 ,菟丝断人肠。
枝枝相纠结 ,叶叶竞飘扬。
生子不知根 ,因谁共芬芳。
中巢双翡翠 ,上宿紫鸳鸯。
若识二草心 ,海潮易可量。
我们看,这个二物比况与上面的例子不一样。他这里就不只是设出一个比喻,而是从喻体的特征进行生发,描写,写出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再看曹子健的《七哀诗》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这也是二物比况。下一句他再进一步根据喻体的不同特征进行生发。“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这样的例子很多。因为时间关系,大家自己读书时留意一下。我就不举例了。下面简单说说这种技巧的用处。
这样写的好处是能把一些不好实写,也不好表达的情感,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中产生的情感,表达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但又含蓄蕴籍。
特别是在表达相互关系中的哀怨情绪时,这是非常好的方法。因为不是直接说出来,而是运用了比喻,就利用了比喻的“隔一层”“言此即彼”的效果,容易做到“哀而不伤,怨而不怒”。而“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正是诗学提倡的。
最后,再举几个复杂二物比况的例子。傅玄的《豫章行苦相篇》“玉颜随年便,丈夫多新好。昔为形与影,今为胡与秦,胡秦时相见,一绝逾参辰”。上面这个例子,其所谓的复杂性,具体的大家自己去分析了。这个二物比况,只是一种写作的技法,技法无所谓好坏,只有怎么运用的问题。运用的好,就好。运用的不好,跟技法本身无关。


湘天华油茶花诗社
2017年6月28日
礼物 打赏 赞(8) 收藏(10)
诗词吾爱网推出超级会员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