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风韵 申请加入
2354
成员
1481
粉丝
3149148
人气

《岭南风韵诗词周评期刊》(第138期)

絮雪飞花 发布于 2022-05-14 22:04   点击:563   评论:2

《岭南风韵周评138》(点评作品11)各位诗友:本周社群周评将于5月14日周六晚20:00-21:40进行,点评作品11首,9首从5月5日至5月11日论坛首页推荐作品的21首中选出,2首为同期微刊三群首推作品(重复时选优秀的,上周参评诗友本周作品同为诗或同为词时不参评)。老面孔30%,新人70%,请各位点评诗友准备书面评语,届时逐首发社群。热烈欢迎社内诗词好手主动参加点评,也可就诗或词分别点评。
注:本次周评将四群通播,主场设在社三群。

百花时序开,无事不闲来。
点出门中道,弹飞玉上埃。
              ————江湖一剑飘

这里是岭南风韵周末诗词点评会,我是絮雪飞花。

      五千年的浩瀚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源远流长的中华古诗词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人类的文学艺术星空中熠熠生辉。
     它短小精悍,节奏鲜明,和美动听,易读易记。它汇聚了音乐和美学等为一体,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和强大的生命力,自古以来堪数世界最精美的韵文。
      诗词吾爱,今生有缘和各位诗友聚到岭南风韵。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梦想,就是对中华古诗词的热爱,就是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为己任。
    在这里,来自于五湖四海的朋友,汇聚了很多当今诗坛大家和名流。佳作经典,屡屡问世,甚至有不输古人而成为千古绝唱的。有豪放、有潇洒、有禅意、有多情。一首首无不是与时俱进,积极向上,无不体现了诗人讴歌盛世、赞美祖国的壮丽河山和美好生活的无限情怀,为我们伟大的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摇旗呐喊。
   周末诗词点评是与大家一周一度的相约,它让我们收获了知识和进步的同时,更收获友谊和快乐。今天是第138期。我们携手走过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周末,一起看,大江南北风光好;一起叹,岭南风韵诗社翘;一起听,踏雪寻梅玉笛声;一起赞,诗坛谁敢将风骚。“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让我们在一起,每个周末,来感受中华文化的璀璨辉煌吧、来欣赏和点评传承中华文化的精品佳作吧。


1、七律·茶园暮色    
作者:易念之间
盈池碧水沐残阳,屏息蔷薇野草香。
将老暗丛凝墨绿,才苏新叶点柔黄。
八方木屋凌空起,五月山村入夜凉。
东面鸟啼西面和,一声更比一声长。

【絮雪飞花点评】
       该诗是写茶园傍晚的景色,满池清水映着傍晚的太阳,周围传来让人不得不屏着呼吸去闻蔷薇和野草的香味,首先描写大的环境。
      将要变老,颜色变暗,一丛丛茶林凝缩墨绿色。而刚刚发出新芽嫩叶呈现出淡黄色。颔联进入主园,讲到茶叶,描写茶叶新老叶同株,体现了茶叶的生机勃勃的景象,这茶园首先要看的是茶林。
      颈联,又把镜头向四周扫视,又看到八方的木屋,凌空而起,又感受这里,即使在五月,山村入夜还是凉爽的。这里的入夜渐微凉,来呼应了主题。
     在看完了茶叶四周的美景之后,尾联,不再看了,因为天黑了,看不了,只有听了,东面鸟啼西面和,一声更比一声长,结句轻松自如,入画画画的最后一笔,富有神韵。整体画面清晰,色彩斑斓,时空变幻,富有立体感,文笔细腻考究。艺术手法运用的炉火纯青。不错,点赞!

【江湖一剑飘点评】
    诗立意对乡村美好生活的赞美。起承转合均好。亮点在尾联,用回还往复的鸟声,结出了诗的空间,余音袅袅。首联摹景,从池水到蔷薇,“残”和“屏息”可酌,或者可用“斜阳”,不伤诗意。颔联承接,继续摹景,为保持诗意一贯性,“将老”也不合,可用“已茂”。颈联小转到山村,这里的“凉”,因有“五月”,不伤诗意,说明气候宜人了。尾联以小喻大,寄情于景,虽是鸟声长,去掩盖不住心中喜悦:山村悠居的日子一年更比一年长。

【蓑羽鹤点评】
       “盈池碧水沐残阳,屏息蔷薇野草香。”作者的眼睛从远景的碧水残阳到近景的蔷薇野草,观察细致入微。
     “将老暗丛凝墨绿,才苏新叶点柔黄。”在观察的同时,融入了作者的心理活动,“老”、“新”的区别,既是观察到的,更是分析出来的。
      “八方木屋凌空起,五月山村入夜凉。”作者的眼睛,再次远眺,着眼于“木屋”,感受到“夜凉”。
     前三联的观察,是静态的,而尾联“东面鸟啼西面和,一声更比一声长。”转入动态描写,给读者展现出一幅动静相宜,画面生动的茶园暮色图画。
     从音律节奏上来讲,此律前两联缓缓入境,颔联首句“八方木屋凌空起”节奏加快、音律高亢;而“五月山村入夜凉”句,音律转入轻缓;尾联将大自然的声音融入音律。
      此律起承转合皆好,合声律、乐律。符合格律诗词的吟咏特性。是一首难得的好作品。

【白云无尽点评】
       诗写五月茶园暮色。首联写碧水残阳,蔷薇野草。屏息可酌。颔联近镜头写茶树老叶墨绿,新叶柔黄。颈联写茶乡风貌和气候。二联工整,生动形象。没到过这个茶乡,不知何为八方木屋。尾联巧用重字,音韵回旋优美。

【阿荣行者点评】
       这首七律《茶园暮色》平起首押平水之下平七阳韵。
       本律篇章结构采用平衡造景式。即首、颔二联描述茶园的现行状态:残阳下,在盈池碧水、天然薇香的包围下,茶园里那墨绿色老丛茶树长出了新的叶子,(在夕阳下)柔柔的、黄黄的。颈、尾二联描述茶园里及周边村庄的环境,“八方木屋凌空起,五月山村入夜凉”;东面传来乌鸦啼叫,西面马上回应(乌鸦啼叫),那声音“一声更比一声长”。这是多么肃杀的景象!很不像是五月份啊,但偏偏是。想来个中原因,评者估摸有三:山区太阳即将落山、天色将暗;满山茶树本色是墨绿的;空无一人!这最后一个原因才是是主要的。
       这是一首很成功的白描美律,五月春夏之交大山里冷肃、空旷、乌啼的情景令人印象深刻。这就不能不想起王维《鸟鸣涧》里的描述: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情景很具可比性。冷肃中,评者仿佛猜到了作者的下一首将是:《朝阳采茶曲》。
      这首七律遣词平实、用字凝练,中二联对仗工整,造景独到,佳律不可多得。

【煇煇輝輝点评】
        题诗为茶园暮色,水映夕阳,花草泛香,幽丛墨绿,新叶嫩黄,八方木屋,是八角亭么?随着暮夜降临,五月初夏也是凉的,鸟啼处,鸟声悦,风声缦,百声忙。首联到尾联全景图,分别写味、色、温、声,逻辑清晰,画面清新,诗情画意富有感染力,写法娴熟,对仗非常工稳,颇见功力。尾联的重字使用,挺有意思。
        另外,由于四联写景,也没有明显的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由景入心,使四联没有明显的起承转合结构,结构缺少变化,但已从味、色、温、声等方面补充变化了。全联写景的前提下,如何写好律诗,是我们值得深思的。

【风古尖上白云多赏评】
        写景佳作!碧水夕阳,蔷薇熏香,暗丛新叶,山村夜凉。好一幅初夏农家秀色图。前三联写景,美则美矣,可读至后来,渐趋平淡,幸有尾联,拗救全诗,生动活泼,为全诗平添一份生机。
窃以为不足之处有三:
      一者题为“茶园暮色”,文中似乎未见到与茶园有关的描述,并且颈联也与文题无关。然改题容易改诗难,不如干脆改题为“山村暮色”,一了百了。
      其二,写景忌杂乱,文中的景物符号有“残阳”、“蔷薇”、“暗丛”“新叶”、“木屋”、“凉夜”、“啼鸟”,很明显“残阳”与其他意境格格不入,胡不改为“斜阳”?
其三,颈联“凌空起”与“入夜凉”对仗不工。另外“八方”用词似欠妥。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

【曾经沧海点评】
            此诗写的是茶园日暮时的景色,抓住了茶园景色的特点来写,起承转合均好,对仗工整。但尾联所写似乎是早晨的景色,因为我这里日暮时鸟都是很安静的栖息,断无见过“东啼西和”的现象,如果作者那里跟我这里绝然不同又是另一回事。实话实说,评错莫怪。

【陶然赏读】
      写景之作。立意初夏暮色,点多而面广,逻辑关系松散。颔联对仗工整。

【梁日生点评】
       首联交待时间,颔联暮中茶颜色,型状,颈联从转到茶园木屋,所处环境气候,犹赞尾联出彩,景语作结,有诗味。然有两点商榷地方:一:屏息,是否暮色就会屏蔽蔷薇和野草香味?如果理解为倒装句,蔷薇屏息野草香,不如替换屏息二字,如“风送”之类;二:起,动词,义耸立,建造意,凉,形容词,义寒,欠工,个见。

2、七律·观峨眉山月图有感
作者:無隱一江
秋毫挥洒势千斤,妙手丹青气不群。
雾薄林花岩滴露,风斜野径夜连云。
嵯峨石走龙蛇迹,跌宕泉生碧水纹。
太白何言思不得,此间月色正三分。

【絮雪飞花点评】
       该诗是题图诗,一幅峨眉山月图是什么样子,在诗人的笔下出神入化描写出来。让我们慢慢推敲一下,看看该诗是如何立意构思的。
       秋毫,是指鸟兽在秋天里新生的细毛,比喻极细微的事物:明察秋毫。细毫挥洒势气山,重达千斤,首句如画家的一支大笔一挥,气势磅礴,诗人的文笔和画家秋毫相得益彰。第二句来一句感叹!其实首句笔力已足,第二的妙手丹青气不群是用的白描手法,这是诗人采用的一种文学手法,随着其构思进展的。
      首联开篇粗放,只是讲气势。中二联就是细致描写这副画,使得读者如临其境之感,这样构思非常合理,文笔细腻。
      太白又为何说明月有时思不得时,来到这里,此间月色正有三分好。
      结句新颖高雅,又引出太白来,整体来说,诗人观察入微,文笔细腻,语言流畅尚可,总之创作成功,点赞!

【江湖一剑飘点评】
     诗立意观图有感,所感者何?当是:峨眉这三分夜月朦朦之美,太白也当留下一起欣赏呀。起承转均好,合可做少许调整以更合理趣。首联赞美图画,大气高开。
     中二联摹图中之景,细致优美,颔联最佳。“野径”或可改“秋径”,为秋月打下伏笔,也让对仗更工整。“碧水”可酌改以工对“龙蛇”。尾联跳出图画,进行提升总结,也就是观图所感,让人想起李白的“峨眉山月半轮秋”,若尾联从此而出,建议“思”改“停”更合李白的“朝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不是“思不得”峨眉,是思不得人,是离开峨眉去远游,故要问的可能是“停不得”。

【蓑羽鹤点评】
      “秋毫挥洒势千斤,妙手丹青气不群。”首联写出对《峨眉山月图》的总体印象,极赞美的口吻不禁让读者想到这样高度评价,结句将如何承接呢?给读者留下一个思考的空间。
     “雾薄林花岩滴露,风斜野径夜连云。嵯峨石走龙蛇迹,跌宕泉生碧水纹。”颔联、颈联从大自然里的动植物及自然现象着笔,从静态到动态描绘出《峨眉山月图》画中景的生动和谐。
      “太白何言思不得,此间月色正三分。”尾联转合,令读者毛瑟顿开。读首联时产生的疑问,顿时释然。
     此律的不足在化用李白“太白何言思不得”句转折略显牵强。

【阿荣行者点评】
       这首七律《观峨眉山月图有感》平起首押平水之上平十二文韵。
     在评者看来,这首律作相当奇特:面对着一幅水墨图来描述实际的峨眉山月亮,辨析李白《峨眉山月歌》中的“君”是何许人?是的,作者在尝试寻找“两景合一生内象,既是实来亦还虚”的感觉,其成功一否,在结句给出了答案:此间月色正三分。
     有人说,中国诗人有三个月亮:第一个是李白的峨眉山月,高冷但可歌可泣;第二个是张若虚的春江夜月,朦胧中可望不可及;第三个是徐凝的“扬州月”,怀乡又怀人。作者诗意却选择了第三个月相:扬州月。此评当否?望作者复之。
     本律中二联遣词形象、造景生动,眼前视图、笔下有实体的山与月,层次感丰富。不足是第2句、第7句“不”重复,可酌改。

【白云无尽点评】
      观图题诗,首联赞画家笔力雄健,画技超群。中二联描写画中之景。虽是月夜,画面感很强。尤喜雾薄林花岩滴露。夜连云,似语意不通,岭连云,树连云还说得过去。尾联,月色三分,是否指月光不太强,相当昏暗?

【风古尖上白云多赏评】 
       眼观佳画,口齿噙香,殊为雅事!一开篇,读者似乎便见到丹青妙手在泼墨挥毫,笔走龙蛇,挥挥洒洒,醉墨淋漓。中二联直接入画,雾薄林花滴露,风斜野径连云,已经让人目不暇接,更有嵯峨石、跌宕泉埋伏在后,种种奇景、异彩纷呈、琳琅满目,偏又自成一体,毫无违和之感,让人大饱眼福(注意眼福二字)。至此,似乎还缺点啥?大片的主角云中月千呼万唤始出来,“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此时,月色正好,戛然而止。
窃以为不足之处有三:
     其一,尾联有隔。“太白思不得”不知出自何典故,莫非是“思君不见下渝州”?与本题及山月似乎无关,希望作者解惑。另外“此间月色正三分”不知何意?太白诗中尚有“半轮秋”,而作者此处才三分,为何反而问李白“思不得”呢?有点费解。
      其二,既是峨眉山月图,则何为图画灵魂,不言而喻。中二联对于奇石野径,述尽风流,偏偏对云中明月,却不着一墨,是否有失偏颇呢?
     三者,“嵯峨石走龙蛇迹”,在中国画中,画石之技法,宜苍劲老到、骨力遒劲,与此处“龙蛇迹”之飘逸灵动不吻合。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

【曾经沧海点评】
            此诗描摹细腻传神,使人未见其画,如临其境,确实好诗好画!

【陶然赏读】
        写景之作。前六句观画,入画深。后两句感怀,含蓄。颔联工稳。

【梁日生点评】
       一幅画能使作者感慨,必定有心灵感触,故首联“势千斤”,“气不群”,起首擒题;中二联通过摹写画面,在原有内容中通过空间拓展,细致生动,将画面巧妙勾勒,化静为动;前六句铺垫,尾联生感,据实虚构,起句言李白思不得,提出疑问,引起读者共鸣,对句景语作结。观全诗,立意明,布局井然,一首好的题图诗。

3、七律·丁香凝结句难成
作者:铁卷沉香
数日居家始出来,清馨涌动满园开。
别嫌一树花枝小,竟使三千客旅呆。
春借湿香添锦色,风将寓意荡尘埃。
提毫难以寻佳句,瘦了思人二指腮。

【絮雪飞花点评】
       因疫情数日居家,突然解封,大家都争着出门,能赶上春末,没有令人失望,清香满园,依然涌动青春的脉动,首联向读者交代疫情解封,出外踏青,这样设计非常好,一是居家隔离,二是无人践踏而绿园繁华。
       再看看颔联,因为在家憋得时间太长了,咋一出门,一切都是那么新鲜,也不嫌一树花枝小,即使没有往年去远处风景看到的花儿多和大,也使三千客旅呆。显然承接首联,并透露出人们渴望自由和大自然的急切心情。
      颈联描写春风的魅力,反映对未来充满憧憬,这样构思特别也巧妙。
      对于解封出外后,对一切都是那么兴奋和美好,提毫难以找到令人满意佳句,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头和脑,不停转动着笔,瘦了思索人二指头的腮帮子。结句新颖生动。
      总之,这首诗创作非常成功。

【煇煇輝輝点评】
      诗题似是化用南唐中主李璟的《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丁花香凝结,寻句难成。正文写道,居家数日,花香满园,纵是小花枝,也使众客惊,春借雨中花香更添秀色,风有意去尘埃,难写佳句,相思成灾。
         本作起承转合皆好,对仗工整,笔法凝炼,尾联甚是出彩,音律也丰富,读起来朗朗上口,没有任何滞气,颇为成功之作,可见作者有深厚的功底。“手托腮,似笑非笑的你,看着他期期艾艾。”相思沉迷,如无缘,自是成灾,人亦消瘦。风荡尘埃,但内心可积尘埃?

【蓑羽鹤点评】
     词浅意深、郎朗上口之佳律。起承转合皆好,结句以夸张的手法渲染,使诗意情趣倍增。

【阿荣行者点评】
        这首七律《丁香凝结句难成》仄起首押平水之上平十灰韵。这首是作者两首“丁香园”七律其中的一首。
这首律作首联描述游丁香园的由来(困疫解封),中二联展开丁香园之“人多园小花枝单”的情境,但困疫归来还能见到春风、闻到湿香,所以作者倍觉荡涤尘埃、满眼锦绣的留恋。于是,尾联就感慨如此美景却“提毫难以寻佳句”、从而“瘦了思人二指腮”。--------很有水到渠成的感觉。妙!
       评者认为,本律体现出作有如静水行舟,无波无澜,情境与心境一致。律作起承转合恰到好处,结句升华。
       不妨,评者在作者空间抄录得另一首《七律.丁香园览胜》,合并共赏,更能完整理解作者的写作构思:
步入园中眼乍醒,连绵紫浪叶呈青。 
无须花海藏沉醉,得此枝头冶性灵。
春意深衔香自韵,温风轻抚恋其形。 
数番倾倒缤纷色,装点冰城锦绣庭。

【江湖一剑飘点评】
      诗立意以“句难成”赞美丁香花。“瘦了思人二指腮”巧出新意,值得玩味。起承转合均好。首联从居家,也许是居家隔离结来起兴,引到满园开放的丁香,自然。“清馨”是邻韵,挨着读起来终究拗口。颔联承接叙议丁香,“花枝小”可酌,枝也许不小,或可用“花团小”。颈联转到抒情,很有创意,尤其是对句。“湿”和“锦”可酌。尾联结到无法寻句赞美,想到腮都瘦了,见新意。

【风古尖上白云多赏评】
       因疫情故,苦闷宅居,乍出,即见满园春色,惊喜!感动!当赋诗一首!起句,平淡中有不平淡的意味。颔联的“三千客旅”略显夸张,实际上是诗人独自一人。承接尚可。颈联让人眼前一亮,尤以“春借湿香添锦色”为佳,诗味十足,可惜对句“风将寓意荡尘埃”欠工。
       窃以为不足之处有二:
其一,尾联没有收好。前三联写“丁香凝结”,尾联写“句难成”,句难成的目的还是从侧面反衬丁香之美难以尽述,故本文的主题还是丁香,不是“句难成”。“提毫难以寻佳句”,倒也罢了,“瘦了思人二指腮”,似有点偏了,没合上。
        其二,颈联对仗不工,并且辞藻可再斟酌。我建议改三个字,“锦”改为“秀”,“将”改为“持”,“寓”改为“素” 。“春借湿香添秀色,风持素意荡尘埃。”不知可否?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

【曾经沧海点评】
           此诗意境很美,诗句空灵,起承转合均好。但颔联:一树,三千,不够工整,中二联有摞眼的嫌疑。

【月朗莲馨点评】
        首联“涌动”用得好,形象,有动感。颔联夸张,竟使许多客旅都看呆了。“三千”是概数,或许“客旅”前后加起来有上千。丁香4——6月开花,有湿润的香味,为春天增添了锦绣色彩。丁香花蕾称丁香结,诗人常以之比喻愁思郁结;而其花语寓勤奋美好。此处或借此寄寓避疫宅家的愁绪和荡涤霾瘴、奋追美好的愿望。春、风的拟人手法也增生动。
       尾联结于咏花觅句,苦思人瘦,很夸张,但有趣。不过这与丁香花本身及其寓意关联已经不太紧密了。若把丁香花蕾的喻意与宅家愁思致瘦相联系,作为颈联,尾联再将丁香花语含意与扫毒疫、添锦色、荡尘埃相联系,或更密切、顺畅一些。(个见。)

【陶然赏读】
       写景佳作。中二联虚实结合,写丁香之神采。尾联妙喻妙结。

【白云无尽点评】
       诗写因为疫情,居家太久,终于可以外出,观赏丁香花。颔联写虽然才一树花枝,却有很多游客来观赏。花枝小,是否应为花枝少?颈联,湿香添色,寓意荡尘。尾联,不知为何难以寻佳句,转合似不太顺畅。

4、七律·与廖生、Wilson、Hayley诸友
作者:云生
得逢知己乐开筵,美馔真如趣味鲜。
天下风云离乱世,人间眷爱太平年。
关心惠政非酬酢,驻耳仁声胜管弦。
意会神交成一醉,清风吹袂水云边。

【絮雪飞花点评】
        人生难得一知己,得到知己难相遇,相遇自然乐开筵。首句旗帜鲜明开门见山,单刀直入话题。什么话题,知己相遇开筵乐这条主线。美馔真馐如趣味鲜。首联的第二句,是第一句的补充,把知己相遇能有美味佳肴相待的情节补齐。首联这个头道菜,是开胃菜,也确实开胃开味了。
      颔联,天下风云变幻,已远离纷纷扰扰的乱世,进入太平盛世年代,人间最眷爱就是太平之年。颔联本来是承接首联,引领下文的,这是常见结构。而这首诗似乎另辟蹊径,颔联就开始跳跃,似乎知己相遇乐筵与天平年扯不到一起来。其实万事万物也存在着必然联系的,一,能安心与朋友把酒开怀,不是天平年,哪有这样的社会环境?二,大家聊的话题。
     颈联又一转,转到当前国内形式,一派祥和景象,大家关心是惠政策,而不是一味相互敬酒,充耳听到同仁志同道合声音,胜过美妙音乐声。当然这里仁声也可以理解为仁政之好的消息。
     尾联,大家相互之间能意会彼此之间的意思,哪怕眼神一交就能会意,酒遇知己千杯少,不醉不归,清风一吹飘袂,又如在水云边,悠悠然。
      总之,该诗立意新颖,构思特别,文笔隽永,意境深远,佳作赞。

关心惠政非酬酢,驻耳仁声胜管弦。
意会神交成一醉,清风吹袂水云边。

【蓑羽鹤点评】
       传统的感怀诗在步入老年社会的今天比比皆是。所以,如何写出“个性”是此类诗歌之重点。此律首联叙述场景,颔联、颈联叙述、描绘聚会感怀的内容。转句“一醉”道出此次聚会是一次愉快的聚会。结句“清风吹袂水云边。”以景抒情,妙不可言。
     此律突破了传统聚会感怀诗结在尾句的写法。在尾联首句做结,尾句已景抒情渲染,令人耳目一新。

【阿荣行者点评】
      这首七律全名是《与廖生、Wilson、Hayley诸友相聚紫荆盛宴有记》,其平起首押平水之下平一先韵。
这是作者描述与诸位友人相聚饮宴的应景之作。平淡中直抒胸臆,大胆描述酒席中的时事政治,关心民生太平问题,抨击官场酬酢之风、歌舞升平表象。所有这些现象各自“意会”并“成一醉”、抛却云霄随水去(清风吹袂水云边)。哈哈,洒脱至斯!
     本律作起承转合朴实无华。不足是“风”、“云”二字在结句重复,可酌改换。

【风古尖上白云多赏评】
       茫茫人海之中,有故友相逢,不亦乐乎。先以佳肴作饵,接着引出感叹,世道变幻,迁流不息,幸有友情常伴此生。前面七句,诗意较直白浅显。全诗亮点在尾联对句“清风吹袂水云边”,有几分飘逸状,为本诗增色不少。
窃以为不足之处主要有二:
      一是遣词用字稍欠,如“趣味鲜”不知何意,颔联之“天下风云”对“人间眷爱”不工整,颈联之“关心”对“驻耳”不工整,“风”“云”二字乃是可避免的重复用字。
其二,“驻耳仁声胜管弦”,仁声亦属音乐,说其胜过管弦,逻辑似乎不通。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

【江湖一剑飘点评】
     诗立意与友畅饮而乐。亮点在尾联,“清风吹袂水云边”,用一个小景结出美美的惬意。首联点题,“趣味”可酌,或可用“梦寐”虚景相比。颔联未能承接相逢或美味或这个场景,转到叙议天下了。“眷爱”更象动词,未对上“风云”。颈联在颔联承接的前提下,完全可以做为议论抒情的一转。对句巧比。尾联用景语结出欢乐。或可除了中二联,成一七绝更好。

【陶然赏读】
      感怀之作。家事、国事,事事要关心。

5、七绝·水云身
作者:一朵白云
车到江南别有春,清风赐得水云身。
画阑曲径贪欢处,说与流莺解笑人。

【絮雪飞花点评】
       该诗记述到江南,游得水云身,一种惬意的心情,抒怀人生得意,生活美好的快乐时光。
       名词解释,水云身,汉语词语,拼音shuǐ yún shēn,佛教语。意思指行脚僧。
       随车或驱车来到江南,发现这里别有洞天,不一样的景象,四季如春,真是大自然的无穷魅力,赏游间有清风赐得一副水云身。有画阑,有曲径无数美景,数不胜数,真是让人目不斜接,流连忘返,随处贪欢,不忍离去。把这游玩的快乐心情说与流莺听,流莺都笑话我,这算什么,我们这样的美景太多太多了。
       整诗立意新颖,构思巧妙,文笔细腻,意境优美,起承转合到位,章法老道。只得学习。

【江湖一剑飘点评】
    诗立意江南胜春引发的心中喜悦。起承转合均好。首联点题,一到江南,白云成了水云,溶入了美丽的江南水乡春色。尾联转到江南的画栏曲径,结到在这里和莺对语,对语什么,却不说,让读者去想。

【蓑羽鹤点评
       “车到江南别有春,清风赐得水云身。”此联就题直起赋眼前景、心中情。首句写实,第二句以拟人的手法融进感情。
       “画阑曲径贪欢处,说与流莺解笑人。”第三句叙写人事。第四句由实转虚。给读者留下遐想的空间。
      此绝句起承转合皆好。运用《渔洋绝句十二法》中第七法范本。

【阿荣行者点评】
       作者运用轻松、谐趣笔法,描述首次江南行,感受这里春天的别致,那清风就在水云间,那画阑故事、那曲径通幽。太多美景流连忘返,连“见过世面”的流莺鸟都在笑话“我”了。
评者认为,这首七绝题目《水云身》很奇妙,但平淡无奇的江南胜境描述不足以升华题目。

【风古尖上白云多赏评】
       水云身,百度了一下,曰:佛教语,指行脚僧。因其身如行云流水,居无定处,故称。亦泛指来去自由、无所羁绊之身。诗人估计是北方的,来到江南后,见到春还在,香风吹拂,身心自在,陶醉其中,读前两句,便可感知得意之色,透屏而来。
      后两句“曲径贪欢”、“流莺解笑”用词暧昧,有猎艳之嫌。另外末句 “说与流莺解笑人”有些不通顺,还不如 “似有流莺解笑人” 直截了当。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

【煇煇輝輝点评】
       车到江南,别是一春,清风有道,水云身心,画阑曲径,贪欢半晌,莺啼序里,解语何人。起承转合皆好,清新绝句,意蕴朦胧。
        《一窗幽记》:“初弹如珠后如缕,一声两声落花雨;诉尽平生云水心,尽是春花秋月语。”这里的“水云心”意为“如水似云之漂泊心”。不知本作是否有此如水似云之漂泊心呢?

【陶然赏读】
      起笔惊艳,承接奇特,转结新解。痕迹稍重,不够流畅。

6、七绝·困
作者:二木为林
外滩石缝草连生,黄浦游帆一字横。
依旧钟声过水岸,梦中辗转几回惊。

【絮雪飞花点评】
       这首诗写“困”,从外滩和黄埔可以看出是上海,因何而困?疫情严重导致,那么诗人是如何构思的呢?让我们拭目以待,从外人的角度去看。
       首句,上海外滩的石缝里草接连不断地生了出来,说明很久没有人去了,为什么,是因为疫情严重而封城隔离人员外出和没有游客的缘故,这是几十年没有见过的现象,没有直接说出什么什么情况,而且用上海人员最密集的地方,最有代表性的一点,来代表整个上海的情况,为何用上海外滩?假如不是严重,假如不是全城居家,放到其他一般的地方没有人还可以说通,放到这么繁华的外滩没有人就说不通了,可是这次真的没有,连草都长出来了。所以诗人构思真的巧妙,达到旁敲侧击来体现和说明中心问题了。开头漂亮。
       再看看第二句,“黄浦游帆一字横”,黄埔的游轮停在江面,这一排开,原来熙熙攘攘,来来往往,川流不息的游轮停在一边不跑了。这句显然是承接首句的。加以描写和进一步说明,非常合乎逻辑和章法。
       第三句,“依旧钟声过水岸”,虽然原来喧闹的景象暂时没有了,可隔岸的钟声还是依旧,说明了什么?说明城市还在,人还在,只是等待爆发的那一刻。
       第四句,“梦中辗转几回惊”,从来就没有这样情景,又怎么不让人心惊呢!不是一般的心惊,甚至成了噩梦,多少次梦里都被惊醒。说明了诗人的一种痛惜的心情,从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是多么爱这个城市,我们的大上海,全国人民为之骄傲的大上海呀!
      这诗创作非常成功,思想境界之高,意境深远,诗情画意呼之而出来源于诗人文笔功底。

【月朗莲馨点评】
      往日热闹的外滩街道石缝里野草连生,黄浦江里的游船在码头一字横排停泊。塔楼钟声依旧飘过水岸,困在家里的我在梦中辗转几次惊醒(或惊惋、或惊喜解封等)。
       写因疫困家,不能出行,却未直接写自家的状况,而是着眼于往日 车水马龙、游船如织的外滩、浦江,如今久已人迹罕至,表明万众皆困,都期盼疫尽解封。着眼点好,景像更典型,意蕴更广泛。唯所惊者何,似不大明晰。

【蓑羽鹤点评】
       前三句皆写实景,第四句结转并抒情。写法独特、抒情婉转,寓意无穷。
      此绝起承转合皆好,运用《渔洋绝句十二法》之第十法范本。

【阿荣行者点评】
        上海的疫情造就了奇特的城市风景:此前人山人海的外滩竟然长了草,黄浦江上所有的船只不能出航。只剩下时节如流的建筑顶上的钟声依然在准时准点敲响,但“我”却辗转反侧,一夜间被惊醒了好几回。
       这样的情状,被诗题一个《困》字“化解”,真是妙笔生花!

【江湖一剑飘点评】
     诗立意疫之困。也许是居家望外,也许是劫后逢生。起承转合均好。首联起句石缝生草,还是连生,极度说明外滩无人走了,对句承接到游艇也“横”在那了,还是无人,似从韦应物的“野渡无人舟自横”化出,“一字横”于沧凉中也尽显游船昔日气派。尾联起句转到钟声,转在这个“依旧”,用得好,对句结出诗意:前三句铺垫下对时疫的惊。诗句蕴藉清丽,与题“困”一起构成对时疫成难的刻划,入木三分,发人所思。

【陶然赏读】
       写上海之困,含蓄流连,令人长叹!

【蓑羽鹤点评】
      前三句皆写实景,第四句结转并抒情。写法独特、抒情婉转,寓意无穷。
      此绝起承转合皆好,运用《渔洋绝句十二法》之第十法范本。

【风古尖上白云多赏评】
       过往游人如织的外滩,而今门可罗雀,石缝已长满青青草,有点城春草木深的凄凉。往昔来来往往的游艇,如今却一动不动、整整齐齐地排列江边,寂寥无人。而水岸的钟声依旧,让因疫宅居的人们更添愁绪。唐.韦庄有“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所讽之事固然迥异,所抒之情亦有相通之处。
       总之,算得上是七绝中难得一见的佳品。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

【煇煇輝輝点评】
       看作者发表此作品,是网上流传的图,因封城,上海外滩上的地砖缝隙都长出了草。故第一句写“外滩石缝草连生”。在外滩向远望处,黄浦江上游船一字停着,也是毫无生气。然后钟声回荡,梦里惊魂,翻来覆去。起承转合皆好,前两句写得很好,字浅意深。“依旧”转得好,时间维度上的“几回惊”呼应空间维度上的“一字横”。
不足之处,诗题为“困”,但四句似不切题。
      平水韵的“过”:作固定组词“经过”时,只可平guō(下平五歌);作名词“过失”、“过错”时只可仄guò(去声二十一个);其它情况(如表示过去了、错过了)可平guō(下平五歌)可仄guò(去声二十一个)。

【白云无尽点评】
       诗写上海疫情封控期间的感受。本是游人如织的外滩,长起了荒草。往日穿梭往返的游船,一字排开停在那。水面上,只有钟声传来,打断宅居人的闲梦。抓住了典型意象,刻画贴切真实。好诗。

7、七绝·蛙语
作者:张宏刚
独坐中宵愁药蛉,相宜禾稻是曾经。
只今不敢田畴去,偶鼓陂塘谁忍听。

【絮雪飞花点评】
       中宵,夜晚的意思。陂塘,意思是犹狭窄的池塘。指因自然的水池加以人工的建设,以为灌溉之用的水利工程。蛉,是脉翅目昆虫。如草青蛉、粉蛉等。这几个名词解释。
      下面我们浅析一二,青蛙🐸独自坐到半夜,为了一日三餐发愁,愁什么呢?唉,现在庄家都打了农药,原来好吃昆虫。如草青蛉、粉蛉,都因为打药没有了,即使在田里看到一两个,不能吃了。越想越不是滋味,想当初,我蛙氏一族,纵横稻田沙场,杀退一次次蛉虫大军,保护了一田禾苗百姓,这样壮举和自豪,这样美餐野味,一去不复返,再也不敢去那里,现在只能想一想了。只能偏安一隅于陂塘荒沟,再来一两声秦腔,谁不为它们失业而惋惜,也不忍听到他们的忧伤的歌声。
     太好了,这样的题材都被诗人挖掘出来,立意构思都巧,起承转合非常到位,收尾呼应主题,非常有意境,并又寓意,其实就是一篇小小的寓言,有一定的哲理性,社会性和讽刺性。
     
【江湖一剑飘点评】
     诗立意用蛙语来表达对农田用药不利于环保的鞭挞,巧而新。首联描摹今愁昔欢,形象生动。尾联起句转到“不敢”,对句结到“谁忍听”。“忍”可酌,也许可用“愿”。

【蓑羽鹤点评】
       “独坐中宵愁药蛉,相宜禾稻是曾经。”独坐到深夜为稻田里的虫灾发愁。朋友啊,你曾经是禾稻最好保护神。“只今不敢田畴去,偶鼓陂塘谁忍听。”口风一转,作者道明了心声:到如今,每次去田里,偶尔的蛙鸣让人心痛。
无机肥和农药的滥用使青蛙的数量急剧下降。辛弃疾“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景象成了遥远的历史。作者着眼于绿色环保,从青蛙几乎绝迹说起,让人唏嘘的同时引起人类的警醒。
      全篇未见“蛙”字,而见其形闻其鸣,而且是悲鸣!寓意深刻悠远。好诗当赞!
      从结构上讲,前两句以叙事的方式起笔,第三句以否定词转接。是《渔洋绝句十二法》之第一法范例。

【阿荣行者点评】
      借用@稻香老人 老师推荐此绝的语句:借青蛙之语,发环保之忧,抒悯农之意。--------没有比这个评语更好的了。
      如今环保的压力依然很大,虽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并实践了十多年,依然任重道远。

【陶然赏读】
       青蛙少了,愁绪多了。好诗!

【稻香老人点评】
      借青蛙之语,发环保之忧,抒悯农之意。手法与诗意皆佳!

8、七绝·过山东微山湖
文/曾红乐
微山湖阔天高远,芦苇丛深雁共鸣。
日落云霞何处去,船傍柳岸酒旗迎。

【絮雪飞花点评】
        这首诗是一篇游记偶笔,描写山东微山湖的美景。我们来浅析一二。
       山东微山湖非常辽阔,一眼望去,感觉天很高,看的远。这是首句,开篇直接进入主题,描写微山湖的第一映象,这是远景。
       近处一片片芦苇丛深,里面停落许多大雁,不时的传来大雁同声共鸣。这句是承接首句,对所见所闻补充说明和描写,丰富了画面和让读者更加清晰景物。
       “日落云霞何处去”,这句就从对湖的环境情景描写,一下子转移天边的落日,这个符合思维和人们观察事物的习惯,让人诚服,顺理成章。特别是“何处去”三个字问的好,增加了诗意,塑造出诗情出来。
       尾句,在船傍的柳岸上,有在风中飘动酒旗向游人们招手迎接。
       总之,这是创作非常成功,佳作。赞。
       
【江湖一剑飘点评】
     诗立意游乐。起承转合均好。首联摹湖景,起句“高远”若不是直接写出来,而是让人读出来就更妙了。对句有场面感,特别是“芦苇丛深”有意境,“共”可酌。尾联转合精彩,在这美丽的湖边,去哪歇下呢?酒旗呀!另七绝还是以首句押韵来得优美。

【蓑羽鹤点评】
      前两句写实景,第三句以疑问词转接,第四句主人公闪亮登场。全诗未见“人”字,但首句“眼观”;二句“耳听”;三句“心思”;四句暗示“出场”。实际上过微山湖之人时时在场,是诗之主线。
      起承转合皆好,读来朗朗上口。为《渔洋绝句十二法》第三法范例。

【白云无尽点评】
      诗写经过微山湖所见所感。意境开阔,有声有色,画面感很强。诗意清新流畅。何处去,读来不太顺,往何处?酒旗,是古代酒店门前,招揽顾客的旗子,古诗词中很常见。用于写现代的景观,使诗作顿失真情实感,当酌。

【阿荣行者点评】
      什么是山高皇帝远?请读十次本首妙韵绝句。

【仁山智水点评】
        曾红乐老师的这首作品是游记性质的七绝,感觉应该是傍晚乘船游微山湖,首句铺开一片天高湖阔的画面,中规中矩,对句继续摹景“芦苇丛深雁共鸣”,则把人带入一个另外的世界,不知大家对刘知侠的“铁道游击队”是否有印象,耳边仿佛想起“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那遥远而又熟悉的旋律,勾起人们的怀旧之感。然后以问句的形式发出“日落云霞何处去”感叹,一语双关,即叹实景,又叹久远的回忆。“船傍柳岸酒旗迎”再次把读者从回忆和感慨中拉回现实,船靠柳岸,酒楼的旗子飘舞迎接远方的游客!
      作品平淡朴实,无华丽的语言,但是给人一种心平气和、流畅自然的感觉!

【陶然赏读】
       湖上风光,柳岸酒家,好地方!“傍”疑似出律。船与云霞的位置或可换一换。

【白云无尽点评】
        诗写经过微山湖所见所感。意境开阔,有声有色,画面感很强。诗意清新流畅。何处去,读来不太顺,往何处?酒旗,是古代酒店门前,招揽顾客的旗子,古诗词中很常见。用于写现代的景观,使诗作顿失真情实感,当酌。

【风古尖上白云多赏评】
        微山湖,一个盛满故事的地方。本诗四句,四幅画面,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人心驰神往。
       日落云霞何处去,应是代问,按理末句应代回,意才圆满。“船傍柳岸酒旗迎”,酒旗迎的应该是船,不是云霞。那这样的话,第三句的“何处去”就没着落了。
        另:末句中的“傍”应是倚靠之意,在此处应是仄声,有出律之嫌。建议改为“横”。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

【煇煇輝輝点评】
       微山湖是位于中国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南部的断陷湖。湖宽阔,天高远,芦苇岸,大雁鸣,斜阳落,云霞晚,船停边,酒旗风。大致勾画湖的全景图。第二句、第四句上的意境还是不错的
       不足之处,从意境上来说,宜从远到近,故第二句和第三句宜互换,现第三句其实跟第一句很接近,应是承接关系。“山高远”三字小韵,声韵拉得不开。另外,傍:阳韵,平声 (páng):通旁,《说文》近也,《广韵》侧也;漾韵,去声 (bàng):倚也,亦近也。“船傍柳岸”按意思,“傍”既可理解为平声,也可理解为仄声。

【心如雨晴赏评】
          这首绝句老师以白描手法描绘了微山湖景色,反映了微山湖的真实面貌。这湖有两个特点,一湖阔,二苇深。头两句刻划的淋漓尽致,生动形象。这湖还盛产大闸蠏,麻鸭蛋,作者避而未及。第三句转日落云霞,然后去有酒旗的地方。酒馆处处,湖鲜飘香,道出了微山湖景美、味美,这里是个好地方。全诗言简意赅,朴实真切,情景交融,恢弘大气。

9、【谒金门】西楼月
文/枫玲玲
西楼月。曾照几多离别。窗外梨花飘玉雪。树下箫声咽。
锦字回文半页,题作相思小阕。花落花开情未灭。梦里双蝴蝶。

【絮雪飞花点评】
      该词立意新,构思巧,文笔细,音律美,意境幽,感情真,读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让我们来看看,来浅析一二。
      上片,西楼月,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西边的亭楼,曾经照过多少离别的情形。那窗外梨花,随着风儿飘落,如白玉般雪花。树下有幽幽的玉箫的声音悲凉呜咽。上片写景,西楼,月,梨花,箫。来塑造一种环境和幽思伤怀的气氛。
      下片,用无比美好的文字的回信已写了半页,以相思小阕为题目。无论花落,还是花开,深深的思念之情没有泯灭。因思念之情常在心中萦绕,以至于常常在梦里出现,两人相依相恋,同飞同宿,如一对幸福的蝴蝶,在一起不离不弃的飞舞。。
     整词是状景抒怀,层次分明,结构紧密,前后逻辑联系紧密,语言流畅清雅。

【米多阿发词评】
        枫玲玲老师《谒金门•西楼月》又上榜周评,不仅羡慕,而且感叹!老师精品频出,可见其词作能力的功底,内心不得不佩服!
        上片段,写每每分别的痛苦。起句“西楼月”,给全词就定了一个基调,写离别情感!因为“西楼”,一般为古代的相思之地。
       诗文中,西边,一般对应的是望郎人、思春少女、哀婉的侍女、感伤韶华流逝的美妾等人,“西楼”自然成了女子的居所,具有明确的性别指向。还有西窗、西厢、西宫、西阁、西亭等,皆是古人诗文寄托情思的建筑,常来表达相思、哀怨等凄美意象。“月”时间指代,给相思烘托氛围!“曾照几多离别”,进一步对前句阐释,曾经多少的分手送别之地。每当离别时,窗外梨花飘落,似寒冬的雪花一般。“玉雪”,白雪,借指白色的花。似乎梨花知暖,也通人性,人别时,花朵随落并哭泣!梨花树下,好像有人吹起玉箫,声音悲凉。
        一种月夜西楼,有情人即将分离,梨花也同怜似雪,凄婉的箫声复起,时扬时阻,哽咽不止,仿有天地同泣的感觉。
       下片段,写夜夜相思的痛苦。“锦字回文”,绣在锦缎上的回文,借指相思之书信。因相思绵长,写给你的鱼雁锦书仅仅起笔一半,题给你的无限相思只倾诉了小部分,还不能完全表达整段意思,却泪奔粘巾,难以诉说下半节更伤心之事。
       季节轮换,花落花开,斗转星移,流逝的青春年华不可复返,但相思之情,始终如一,坚如磐石,永恒不变!梦中,时时追忆着我俩如双蝴蝶,比翼齐飞!“蝴蝶”是幸福、爱情的象征,给人以鼓舞、陶醉和向往,中国传统文学中,常把双飞的蝴蝶作为自由恋爱的象征,这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本词短小精悍,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以“西楼月”为场景,描画离人断肠,相思之苦,恋情无数,幽情难寄,空有梦中齐飞之痛苦,具有典型婉约型之词风,值得称道学习!

【煇煇輝輝点评】
       粗读之下,意境凄婉,文笔隽永。细想之下,词汇堆砌明显,似无现代气息,似无真情实感。个人所见,如有不妥,望海涵。

【董九点评】
       题目“西楼月”。西楼月,在诗词中是一个特定的意象,自古文人墨客,文章多有涉及。本词写的非常好!
不足之处是,描写的景物,当代很难看到。缺少现实生活的基础。

【心如雨晴赏评】
          这是一首情深意远、柔婉优美的抒情词作。上片写西楼月照离别所见,窗外梨花飘玉雪,树下却箫声呜咽,画面冷峻清丽,凄美生动。下片写别后相思,锦字回文半页,千言万语全在里面。情意浓浓;花开花落情未灭,梦里双双蝴蝶。这两句写尽管经历坎坷,可是感情仍在,同时也有对未来的向往及离人相逢的喜悦,把绵长的情感描写的深刻婉约,耐人回味。

【白云无尽点评】
       很喜欢这首西楼月。上片写景,情景交融。梨花飘玉雪,似可酌。改梨枝飘玉雪似乎更好。下片写相思,几载花开花落,梦里也是双蝴蝶。词作读来温婉优雅,词味浓郁。

10、【谒金门】听荷
文/阿荣行者
满塘寂。细雨如丝沥沥。抽叶荷田成片碧。几声蛙鼓击。
两个蜻蜓振翼,点水嗡嗡飞疾。菡萏凝珠迎夏日。扁舟谁吹笛?

【絮雪飞花点评】
        这首词是描写荷塘下景,立意构思都巧,文笔隽永,意境优美。
         上片,来到塘边,满塘寂幽。这里寂,不是没有声音,而是没有多人的意思,细雨如丝,淅淅沥沥地下着。已经抽出来和正在抽的荷叶荷,层层叠叠汇成一大片碧玉。几声蛙鼓不紧不慢的响起。到此为止,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美丽画卷,那么浪漫!那么诗意!那么梦幻!
        我们再来继续看看下片。突然来了两只蜻蜓,振动着翅膀,在水面上飞动着,尾巴不时地点击水面,飞到跟前,还能听到嗡嗡煽动翅膀的声音,飞的疾快。还有那些菡萏,含苞待放的花苞,在花苞的上面有些露珠,迎着夏日熠熠生辉。正在这时,突然远处不知谁驾着一叶扁舟,从那里传来吹笛声?
      整词看完很美!景物描写非常有功夫,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有悠扬动听笛声,有自然界的声响。从几个词可以看出,发声有,蛙,蜻蜓,细雨,笛。景物非常丰富,有,塘,雨,蛙,荷叶,菡萏,蜻蜓,水点,夏日,扁舟,笛。所以诗人笔下的就是一个世界。给人以美的享受。
      立意构思,有文有句;语言流畅清雅,有声有韵。非常好!

【煇煇輝輝点评】
        关于荷与蜻蜓最出名的诗句是什么?本人最容易想起的是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和《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两首都是出自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的杨万里的妙笔。
        回到本作,池塘寂静,细雨丝丝,荷叶田田,几声蛙鸣,蜻蜓点水,菡萏(荷花品种之一)凝珠,谁人泛舟吹笛?
        静动结合也是常规写法。有声有色,意境还是使人快乐的,也反映作者对荷的热爱。
        不足之处,是有关平仄格律问题,“扁舟谁吹笛”出律。按钦定词谱韦庄格体,最后五字“断肠芳草碧”的平仄为“中中平中仄”,表面上看“扁舟谁吹笛”是合律的。但词极少出现(除非领字句或逗号句)第二和第四个字同平仄的,当出现时就要怀疑了。此处“舟”和“吹”同平声,故出律。那为什么钦定词谱出现“中中平中仄”呢?那是因为,这个格体的最后五字,本来不止一种平仄形式。
        举例来说,苏轼《谒金门•今夜雨》“夜阑还独语”、韦庄《谒金门•春漏促》“远山眉黛绿”、吴潜《谒金门•纱窗晓》“家山千里杳”——这些平仄是“中平平仄仄”,绝大部分《谒金门》(包括其它格体)都是“中平平仄仄”句式;而无名氏《谒金门•文章士》“祝寿同彭祖”、苏庠《谒金门•何处所》“柳浪迷烟渚”,似乎仅此二例—— 这些平仄是“仄仄平平仄”。由可推断出,这五字的平仄规律还是出自于五律的平仄。钦定词谱出现“中中平中仄”其实就是这两种形式,但不能是“平平平平仄”。
        但为什么吴文英《谒金门•鸡唱晚》“昼际生绣线”——“仄仄平仄仄”?为什么王国维《谒金门•孤檠侧》“旧欢远处觅”——“仄平仄仄仄”?本人暂时理解不了,可能是出律?这两首可以作探讨的。
        本作出现此问题,可能是过于信赖工具检测,而词感不足导致的。
        本人在点评129期某首《卜算子》时写道:“按钦定词谱,上阕、下阕首句虽是“中中中中平”,但“二月龙抬头”、“ 双蝶花间飞”三平尾,其实是出律了,一般是“中仄仄平平”(正格)、“中仄平仄平”(自拗救)。”后续本人只发现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仅此一首,上阕出现三平尾“我住长江头”,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我猜测是因为王力先生所说的“不拘泥平仄”,“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形成强烈的对比,故“不拘泥平仄”。 王力先生拿杜甫的《白帝》首联“白帝城中云出门, 白帝城下雨翻盆。”
       举例,说对句“白帝”故意出律,有意把白帝城中跟白帝城下(城外)迥不相同的天气作一个对比,比如城中的老爷们是享福的,城外的老百姓是受灾受难的。还有举毛主席《沁园春•雪》“成吉思汗”、还有“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也是不拘泥平仄。选自——王力《诗词格律》“结语”章节。
        作为诗词人,可以利用工具,但不能过于依赖工具检测,还是需要人工校对的。当出现(除非领字句或逗号句)第二和第四个字同平仄的、三仄尾、三平尾等时,就要重点校对。
        另外一个小问题是描写的池塘(塘、田)、荷叶(荷、菡萏)重复了。

【月朗莲馨点评】
         描写非常生动细腻:写雨,有形态有声音;写荷,有动态有数量有颜色;写青蛙蜻蜓,有数量有动作有声音有速度;写荷苞露珠,有动态有辉映且比拟。末尾人舟进入画面还留悬念:谁驾一叶扁舟吹笛而来?是美女、帅哥还是翁童?引人想象,余味悠悠。
         首句“满塘寂”似与后文的状况不太一致。不过也许开始“寂”,或“蛙鸣塘更幽”。另外,蜻蜓飞时是否有“嗡嗡”之声?

【仁山智水点评】
      阿荣老师的这首谒金门是一首水乡初夏雨中即景作品,感觉最大的特点是景物描写细致入微,氛围渲染平和清婉,风格淡雅,没有一丝烟火气息。
塘寂雨丝撩碧波,小荷抽叶鼓蛙蓑。
蜻蜓点水双飞翼,短笛轻舟柳岸和。

【董九点评】
       题目“听荷”,重点应该是“听”。上片“蛙”声。下片“蜻蜓”“嗡嗡”声。写出了荷塘风色。不足之处是,好像缺了点“荷”的声音。另外上下片都在一个层次徘徊。没有拉开。

【白云无尽点评】
       看来词人是钟爱荷花之人。荷花末开,已到荷田边流连。词题为“听荷“,所以笔墨着重在描写听到的。上片,荷叶已成片,下着细雨,雨声沥沥,几声蛙鸣。
      下片,蜻蜓飞翔,点水。荷叶上水珠滚动,忽然,扁舟上传来悠扬笛声。全词描写细腻贴切,脉络清晰,意境优美。首句“满塘寂”似可酌。迎夏日,是指春末吗?何不融入首句,早早点明时节?

【心如雨晴赏评】
          这首听荷,一改往昔对荷的描写,此作宝贵在一个“听”字。听什么?听细雨声,听抽叶声,听蛙鼓声。这一听把荷塘描写的活灵活现,淋漓尽致,声声入耳。下片特写蜻蜓展翅点水飞疾,由面到点,更是鲜明生动,令人向往。
        最后两句菡萏凝珠迎夏日,听来扁舟谁笛?使荷塘画面更加完整,声色俱全,高低组合,情景交融,而且余音在外。画面描写的生动美妙,细致入微,令人流连。老师深得作词技法。

【阿荣行者自评】
        拙作《谒金门.听荷》再次获选《岭南风韵周评(138期)》,心下赧赧然有些激动、有些不知所措,因为岭南诗社大家好手云集、胜友高朋满座,好作品每日层出,目不暇接。窃以为能于岭南诗社倚门听道已属荣幸,不敢想入选周评。本人深感惶恐。
      下面说说我这阕词作的来龙去脉。
       自从党中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国土奋斗目标,广东省下大力气整治乡村环境,以建设碧道为抓手行恢复原生态之目的,十年下来,如今的农村环境不可同日而语,原野庄园叠岭、乡村池塘游鸭。
        到了初夏,每条村子周边的池塘荷叶碧绿、荷花妖娆,常有汉服仙女驾舟歌舞,弹琴引箫,与蛙共鼓、吟风弄月。诸般事,绝非朱老夫子当年仅存的半亩不足;也难怪有人戏称,与其坐飞机去杭州西湖赏”曲院风荷“名景,不如在俺家门前的池塘看荷塘夜色。(^_^)
      初夏的荷塘历来是诗人悠闲的驿站、灵感的源泉。雨霁润骚撩月色,笛声悠远睡蜻蜓。本词《谒金门.听荷》由此而描绘、写实还虚:
      (1) 初夏雨季荷塘水满了,淅淅沥沥的雨丝落在荷叶上,引得田里(偶尔的几次)青蛙发声;为了避雨,原先悬停在含苞未放的荷蕾上的两只蜻蜓,快快的飞走了。而那飘在水面上的芙蕖,雨滴凝结成水珠烨烨发光,迎接(即将放晴的)盛夏!转身,看到了不远处缓缓行来的一叶扁舟并伴随着长笛的美律,但分不清谁在吹!!!
(2)个人对《谒金门》词牌的韵律理解。这个词牌来自唐教坊,走的是婉约风。商调,以韦庄《谒金门·空相忆》为正体,双调四十五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有变体三种。韦庄体其结构上,上阕宫调起句(摊破法平平仄),然后是3、5、7字句式层层递进,5字句式入声收尾停顿并结转下阕,形成6、6、7、5字句式,宫调韵律行进、上声停顿辅助,节奏感强而不亢,在定调状态平仄与韵律丝丝缝严合,引人入胜。这种短调非小令词牌能比,比较容易形成一首完整的短平快歌曲,甚为词、曲、歌三方喜欢。
      以上是个人有感而发,恭请大家指出缺点、不吝赐教。最后再次感谢推荐人、感谢评家、感谢诗友们。祝诗友们周末愉快!晚安!

11、【南乡一剪梅】乡村振兴
作者:华蓥山之哥
穷草已除根,富树花开果硕匀。万户千村新气象,男也欢欣,女也欢欣。
鞭马向前奔,特路宽长不断伸。料想将来乡里景,炎季如春,寒季如春。

【絮雪飞花点评】
        该词上景下怀,层次分明,轻快悠然,抑扬顿挫,化繁为简,雅俗共赏。诗人如何立意构思的,让我拙笔简析一二。
      上片,穷草,就是贫困,或是给人带来贫困的妖魔,已经被除根了;富树,即给我们带来富裕的神,富裕之树,已开花开结果,并又大有匀,这里硕匀,意思是不是一般的脱贫,而实实在在的富裕起来,不是小康,而是大康,不是一两家,而是全民全面致富,所谓“脱贫不落一户”,所以全民大富。
      万户千村,是泛指,家家户户,村村落落,都是新气象。男也欢欣,女也欢欣。男女老少都高兴,都喜悦。
     这是上片叙实记景,把当前全民脱贫致富的面貌介绍给大家。
     下片,因为好的政策,收到好的效果,说明党的新时代的方针大略是非常正确的,既然是正确,我们就应该沿着这条正确的道路前进、前进、再前进。在富国富民大道上扬鞭策马向前奔。这条特色社会主义大路,非常宽阔,非常长,这条康庄大道不断向前延伸。可以料想到,将来乡村里美景四季如春。
     这样的立意构思,确实不错,并且文笔功底了得,意境深远。也同样反映了诗人思想境界之高。

【白云无尽点评】
       词写乡村脱贫致富,振兴发展的喜人新貌。充满积极乐观的正能量。上片写现在,穷草根除,富树果硕,男女欢欣。个见,若是酌改为,山也欢欣,水世欢欣,似可增强词味。
       下片展望未来,信心满怀。特路一词,不知何意。最后两句,乡村发展以后,夏天和冬天也和春天一样?如果讲室内有空调暖气,人将四季生活辞适,这样说是对的。乡里景,室外就不至于吧?若我解读错误了,请诗兄海涵。

【董九点评】
        题目“乡村振兴”,通过作者的视线,我们看到了一幅欣欣向荣的乡村画面。感情饱满,事物典型。能把作者的这种情绪传导给读者。令人振奋,令人羡慕。

【心如雨晴赏评】
           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举世瞩目,成就之一就是消除了绝对贫困,乡村走向振兴,农民走上致富路。史无前例,了不起!老师讴歌了这翻天覆地的变化。前段写拔掉穷根后的新气象,后段写未来的前景。词作立意明朗,层次分明,文辞大气,掷地有声。足见老师文学功底深厚。满腹正能量!

【仁山智水点评】
      华蓥山之哥老师是岭南的老社员了,绝、律、词作品颇多,这首“南乡一剪梅.乡村振兴”仍然延续了其语言朴素接地气、切合当代说实政的风格。
     乡村振兴是当前中国发展的主题,作品以除穷根,富树开花结硕果入题,用“男也欢欣,女也欢欣”的情绪表达出老百姓对新农村、新气象的幸福感。下片展望未来,憧憬美好的“将来乡里的景象”,“炎季寒季皆如春”,表达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个人觉得,作品立意非常好,但是有些语言过于口语化,还需要进一步润色打磨,提高作品的文学性。

(完)
礼物 打赏 赞(19) 收藏(0)
诗词吾爱网推出超级会员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