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客服 | 发表作品 | 诗词工具 | 以后自动登录

山区脚夫

山区脚夫
选择系统默认背景图


上传自定义背景图片

(建议尺寸1200x260像素)
关闭
云楼三钓的照片全部为本人用手机拍摄的。主张知识产权。其余的图片多来自网上,感谢原作者。
一年内只能修改7次,您已修改0
七律*往事如风 [七律]   作者:山区脚夫    简体 繁体

恩师赵奎生一星期前仙逝,当日,发表了《九悼赵老师》。今日,是赵老师头七,五十年的交情还在心中游荡,放不下来,择其中30件小事,撰成小集,分三日,呈现大家尊前,诚望得到指点。

1七律●重新入学

196811月,由于母亲下放,我只好辍学,随着家里一起来到德胜公社东山大队吴家门生产队。70年底,父亲劳改释放(含冤入狱,已平反,恢复地位),回到黎川。当时,我名誉上是初中生,但在文革影响下,实际上就是接近完成小学课程。不过,在农村的2年多时间里,我得到了姐夫——黄振良的丰富藏书,一直在进行自学。考虑到文革期间,学校教学不正常,因此,家里认为,可以试试直接插入高中学习。在姐夫的帮助下,经过武纪文老师的介绍,19713月,我入学了,来到当时的黎川中学二连三排(相当于高一三班),第一次见到了班主任赵奎生老师,开始了与赵老师的五十年交往。

 

都说山乡有好风,我心却掩壑寒中。

言尊川野百花实,脚入牛棚五愿空。

铁臂悠悠男讪女,淫声恶恶黑镏红。

荆途陡险我来劈,返学寻知孔庙东。

 

2七律●第一印像

来到黎川中学,班主任赵老师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高(近180)、黑、不很帅。当时,文革方兴未艾的缘故,二连三个排的班主任老师(饶德铭、苏学嵩、赵奎生)是清一色的光棍。也许是家里没有贤内助打理,他们给他人的印象都散发出那种文人的浪气,只不过,在赵老师身上似乎更浓些。

 

黎水粼粼倒日峰,五车若满必成龙。

眼前诸葛求莺语,庙里新生现菜容。

浪气清夜曲,寒窗却蔽景阳钟。

军名标号无三怪,千载常青罗汉松。

 

3七律●语文课

赵奎生老师是教语文的,每当上语文课,课堂里,老师都是用他那嘶哑的声音,将自己认真备课内容向着课堂上的学生娓娓道来。说句实在话,处在“文革”中的老师,真没几个像赵老师这么认真讲课的,因为底下也没几个学生爱听老师的。但赵老师总是凭着他那扎实的文科功底,凭着他一颗良心,坚守着自己的三尺讲台。

 

口水滔滔可倒江,几人聚耳傍寒窗?

远传嘶哑自孤单,倾注蜗涎岂半双。

唯我思沉珠玉对,管他云梦阖闾邦。

荒唐世界荒唐是,高殿除尘盼昴降。

 

4七律●作文讲评

在语文课上,给我终身难忘的是:赵老师把我写的一篇作文,作为最差作文进行了通篇点评。当时的我,真是百苦入嘴。在文革中,我父母都受到巨大冲击,家庭一度沦落社会最底层。可想而知,我当时是何等狼狈。中断了两年多学业,初步赶学,落后是肯定的。

 

百苦焦心恰是时,满堂批语泪花知。

回首斜阳树,笔冲霄宝月诗。

应悼虫沙埋尺璧,任由吴斧斫蟾枝。

舟学海风雷急,挨下鞭笞报子期。

 

5七律●小曲漫唱

赵老师是语文老师,他还曾经是我们黎川县剧团的**编剧。他有一个爱好,喜欢在我们几个学生面前唱唱各地的地方小曲。从他那破锣式的腔调里,我们也享受到一种漫游的精神乐趣。

 

秋硕傲穹群雁归,春堂增色郢声飞。

夜莺欲植三眠柳,古锦宜裁五采衣。

掘自天南尽纤巨,移迁地北落霏微。

僻乡珍藏千年宝,文庙仍馨小嗓稀。

 

6七律●吹萨克斯

赵老师多才,会吹萨克斯管。我来自农村,第一次听到长长黑黑的管子里,发出了那种低沉的乐调。虽然我处于绝对音乐盲阶段,根本听不出什么来,甚至觉得不如山里早晨的鸟儿叽叽喳喳好听。但是,看到赵老师能够在文艺汇演时,在台上悠然自得,总是很佩服的。

 

透尽聪明媲二疏,管弦春色挤空余。

乐盲怎赏依依柳,鹭饿尤谗羡羡鱼。

潇洒舞姿歌凤穴,悠然吹嘴捣鸠居。

合韶可补仙家异,如是悠然出没书。

 

7七律●期中测验

1972年,邓小平同志复出,开展了教育整顿。学校里刮起了学习暖风。赵老师也秀了一把:在一次语文测验前,他提前几天,就在课堂上吹风,说到这次的测验要动真格的,测验题的难度相对要上一个台阶,以平常最好学生的成绩为标准,增加30%的难度。他甚至扬言:我估计,全班可能没有人能够得到80分以上。

 

秃柳熬冬绿叶无,春来谁画辋川图?

傍窗吟读漂千穗,携美招蟾爱五湖。

甄辨舞文贫富子,胡涂弄墨是非夫。

曲高何惧吟和寡,大海湛蓝彰目珠。

 

8七律●抽烟

赵奎生老师的烟瘾很大,两根手指黄里带黑,不那么整齐的牙齿总是带有点黑的,一说话,就近的人就得接受浓浓的烟味的熏陶。

 

浓雾重重泰岳西,青峰自傲海波低。

楼高百尺求田笑,枝刻千斑染竹啼。

拾紫一方尤学霸,熏黄二指是烟迷。

难为绿酒总相伴,林下茶闲向剡溪。

 

9七律●学校农场

文革中,黎川中学在郊外有一片农场,学校总是轮流安排各班,前往劳动,以落实学农活动。在农场的田间,赵老师总是跟我们几个男生在一起,女生一般在这里躲开赵老师。

 

多学非专才入怀?踏冰日晒脚无鞋。

钟传十里云浇地,福赐众生香积斋。

隔垄鲜蔫规独异,划牢男女怎相谐。

五车杂载千风物,雪月溪山两各佳。

 

10七律●支农双抢

在高中,到了双抢的时候,学校一般推迟放假,组织高中同学,去生产队参加劳动。72年夏天,我们班就被派到洵口公社河源大队。在白天我们参加田间劳动。由于班里原本有一批农家子弟,对于双抢门道熟悉,个顶个是好劳动力。但是,这些大小伙子在吃派饭时,很不受农家婆娘的欢迎,原因竟然是:小伙子比大姑娘能吃。

 

盛夏支农曲意来,山乡拂晓必干开。

双抢争种双千稻,一炼难成八斗才。

圣庙长燃灯蕊喜,壮男独享肚皮哀。

风高岂革三生苦,明月巡川二两猜。

标签:
本文发表于 2020-12-24 17:35 ,被阅读过 531 次。    [举报] 自动注释
推到展厅 礼物 赞(39) 查看   收藏(3)    
最近读者
发表评论
请勿大段复制原文、请勿千篇一律、请勿过分溢美。(发纯表情不用审核)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政治\敏感\领导人相关内容。《用户条例》

诗友评论 (11) [我要评论]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作品...
将作品移到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