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客服 | 发表作品 | 诗词工具 | 以后自动登录

张一剑

张一剑
选择系统默认背景图


上传自定义背景图片

(建议尺寸1200x260像素)
关闭
李杜飘踪来洞府,随州谪迹有文章。 千秋雁影菰蒲落,划出江南一水乡。(余干)
一年内只能修改7次,您已修改0
童年往事回忆录(六)【七律4首】 [七律]   作者:张一剑    简体 繁体

儿时村郊冬日难忘的回忆:踢毽子【七律】

 

【创作背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儿时寒冬西岗村前。至今犹记在西岗村前老电站旁的一块空草地寒冬踢毽子的情景,那时二十几个人(万勇、广明、仁生、绍勇、东明、远征、文明、绍泉、绍新、斌生、绍广、绍宇、三明、小明、国根、同凡、良凡、金发、武发、明武、远军、明清和我等)分成两方,各自排开,大家都带着帽子和穿着棉袄,就这样一场踢毽子的游戏开始了,那踢毽子的声音和叫喊声相互交织,久久回荡在空中,那接毽子的神态,奔跑的憨态永远定格在那时的天空,让人久久回味。

时村中毽子的做法与玩法:青霉素(那时青霉素真是好药,很流行)小罐子上的圆形橡皮圈上垫两至三枚铜钱,再上穿鸡毛,下布包扎做成毽子,玩时双方于一片空旷地各自排开,开始方一开始可以用手抛出毽子或用脚踢出毽子,接方可衣兜帽接,帽接者可手抛或脚踢出毽子,衣兜者必须脚踢出毽子,允许毽子一次着地,以一方毽子连续两次着地者为输。

逝去的是美好的童年,拾起的是金色的回忆,有感于此,故吟成此律。

 

四九严冬鸟入巢,群童踢毽到村郊。


呼兵布阵随机待,呵气排云顺势抛。


舞动空中迎玉燕,穿梭野外搏青鵁。


人头涌趯寒风顶,脚下生威大地咆。

 

2017.11.12

 

儿时村中春节期间最爱玩的游戏:挑竹棍【七律】

 

【创作背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儿时西岗村春节期间。春节期间小孩子们都放寒假在家,这是最爱玩的游戏便是挑竹棍了,还记得拔香竹棍那燃烧激情的年代吗?那时农村春节期间用香打完鞭炮后都会把香插在墙上,于是便乐了我们这一群小孩,到处跑到人家的墙上去拔燃完香后的竹棍,收集起来便开始挑竹棍游戏了。游戏规则是:各人轮流取一次,每次只准将一支竹棍子取走归已。取竹棍子的过程,不允许碰动其它竹棍子,如果碰动就丧失本次取竹棍子的权利,将棍子放回原处,由下一个人去取,如此循环去取,直到竹棍子全部取完为止。再看各人手中的竹棍子多少,多者为赢,少者为输。

为了多取一支竹棍子,往往要象打桌球一样,围着一堆竹棍子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寻找最好的方位和角度,就是趴在地下也在所不惜,想方设法达到自己的目的。高手挑竹棍子,可以利用手中的竹棍子进行精确的推、拉、拨、挑,使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得以一个一个解决,精湛的技能,让你看到不得不服。

挑棍子游戏对儿童的智力开发很有益,不但可训练孩子们的眼力、观察力、判断力,磨练他们的细心、耐心和精细的动作,更能直接感受物体重心、启蒙结构力学知识。玩具简单易得,没有场地限制,安全实惠、易学难精,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游戏,可惜现在很少见儿童再玩这个游戏了。故吟成此律。

 

小山一座撒中央,手上工夫眼到场。


物拨何能轻易挑,它挨不得细微防。


走投无路只看客,游刃有余为在行。


棍子新春何处觅,时光斑驳插香墙。

 

2017.11.13

【注】1.物:指选中要挑的棍子。2.它:除选中要挑的棍子之外的其它棍子。3.颈联为扭救。4.插香墙:指把点完鞭炮用的香插在墙上从而插有香的墙。

 

儿时村中抹不去的回忆:看小人书【七律】

 

【创作背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儿时西岗村。小时候曾经为集一套《三国演义》、《岳飞传》、《西游记》、《红楼梦》等小人书而挖空心思,记得那时确实集了许多连环画,可惜现在一本都不见了。也曾为借来一本别人的小人书而如饥似渴的看着,可惜现在再也找不回那个激情的年代。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革命历史题材、少先队校园生活题材,影响较大的小人书有《小兵张嘎》、《鸡毛信》、《小英雄雨来》等。一直受到群众喜爱的电影连环画,就要算是家喻户晓的《铁道游击队》、《洪湖赤卫队》、《神笔马良》、《马兰花》,都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生人镌刻在记忆深处的故事,更不必提熟悉至极的《秃秃大王》和《三毛流浪记》。有感于此,故吟成此律。

 

四十年前在比闾,痴迷爱看小人书。


囊萤映雪浇勤奋,刺骨悬梁激伍胥。


吴市专探孙子法,渭河独钓太公鱼。


儿时只怨奢难得,何意村中陋巷居。

 

2017.11.13

【注】1.比闾:乡里。2.小人书:连环画。3.囊萤映雪:指连环画中孙康与车胤读书的故事。4.刺骨悬梁:指连环画中苏秦六国拜相的故事。5.伍胥:伍子胥。6.何意:哪里在意。

 

儿时村中大年初一拜年趣事【七律】

 

【创作背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儿时西岗村大年初一。我想,儿时过春节最难忘的大概就是拜年了,那时我们小孩拜年不管是亲非亲,只要靠到几乎是家家户户都要去拜年的,而拜年时口头说的大抵也就是三句话:老人家请拜年哦,过年身体健康,你老人家添福添寿。而我们小孩要的东西除了要一根烟之外,其他的什么都不接。记得当时和绍锦、绍方、绍泉、绍宇、绍四等几个堂兄弟及自己的弟弟绍懿、绍瑜去“削里”家拜年时,由于小时候不知削里是男还是女,拜年时就管叫为“削里婆”(其实是男的老人家)而搞得大家哄堂大笑,至今犹成为村中的趣事。有感于此,故作此律。

 

昔数新正趣事多,拜年群聚众偻罗。


领头屋下三开口,燕子檐前只附和。


客笑清风随意打,人迎玉露得烟过。


小时岂会雌雄辨,管叫男翁削里婆。

 

2017.11.13

【注】1.数:要算。2.新正:大年初一。3.偻罗:喽啰。4.打:打发。5.削里:时村中一老者的外号。

‘’‘’‘’‘’‘’‘’‘’‘’‘’‘’‘’‘’‘’‘’‘’‘’‘’‘’‘’‘’‘’‘’‘’‘’‘’‘’‘’‘’‘’‘’‘’‘’‘’‘’‘’‘’‘’‘’‘’‘’‘’‘’‘’‘’‘’‘’‘’‘’‘’‘’‘’‘’‘’‘’‘’‘’‘’‘’‘’‘’‘’‘’‘’‘’‘’‘’‘’‘’‘’‘’‘’‘’‘’‘’‘’‘’‘’‘’‘’‘’‘’‘’‘’‘’‘’‘’‘’‘’‘’‘’‘’‘’‘’‘’‘’‘’‘’‘’‘’‘’‘’‘’‘

’‘’‘’‘’‘’‘’‘’‘’‘’‘’‘’‘’‘’‘’‘’‘’‘’‘’‘’‘’‘’‘’‘’‘’‘’‘’‘’‘’‘’‘’‘’‘’‘’‘’‘’‘’‘’‘’‘’‘’‘’‘’‘’‘’‘’‘’‘’‘’‘’‘’‘’‘’‘’‘’‘’‘’‘’‘’‘’‘’‘’‘’‘’‘’‘’‘’‘’‘’‘’‘’‘’‘’‘’‘’‘’‘’‘’‘’‘’‘’‘’‘’‘’‘’‘’‘’‘’‘’‘’‘’‘’‘’‘’‘’‘’‘’‘’‘’‘’‘’‘’‘’‘’‘

花瑶光才女临屏赐玉添彩,高挂共赏:


《七律新韵·儿时趣事》

背过诗词扔脑后,秋千横荡路人惊。

上墙奔跑如风快,爬树飘飞比豹灵。

毛健皮筋捉蚂蚱,沙包水仗逮蜻蜓。

捧来孔孟昏昏唱,四岁成为北大生。

标签:
本文发表于 2018-02-07 14:40 ,被阅读过 1175 次。    [举报] 自动注释
推到展厅 礼物 赞(32) 查看   收藏(4)    
最近读者
发表评论
请勿大段复制原文、请勿千篇一律、请勿过分溢美。(发纯表情不用审核)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政治\敏感\领导人相关内容。《用户条例》

诗友评论 (28) [我要评论]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作品...
将作品移到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