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客服 | 发表作品 | 诗词工具 | 以后自动登录

南之北

南之北
选择系统默认背景图


上传自定义背景图片

(建议尺寸1200x260像素)
关闭
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声明:我之诗词若非特别注明,默认皆依新韵;格律诗词以意为上,个别出律无妨】
一年内只能修改7次,您已修改0
永远的感动3:诗友精评小辑 [评论]   作者:南之北    简体 繁体

  这是诗友精评小辑系列的最后一期,发完这篇,马上就要过年了,节后再回52看望大家。在此,再次深深感谢留下这些精彩点评的好友们,祝你们新年诗艺日进、合家幸福!愿我们的友谊在2016年里能更加深厚、更加馨香!此外,也希望弥漫在我空间的这份浓浓的真情能感动更多诗友,能扩散到整个52;愿大家都能在52付出真心、找到真友,拥有一份真挚而温暖的友情!提前给各位诗友拜年了,祝大家新年身体健康、合家幸福、事业兴旺、万事顺意!

《行行重行行》

云木欣欣:
  每每读之,心里总会升起缕缕的惆怅,但更有阵阵的暖意。记得南宋词人辛弃疾在一首《贺新郎》词中曾发出了“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的喟叹,纵然如此,若我们始终怀揣着一颗真挚之心,在茫茫人海之中哪怕只发现了一处投向我们的会心微笑,那就已然知足了!人生若有幸得一知己,当倍加惜之!


张网徐成:
  欣赏诗友仿《古诗》而作的这首抒情之作!委曲含蓄,婉而多风。直而不野,清和平远。颇有汉魏古诗的风骨,推赞!我看到《古诗十九首》中的这类”思人“之作都是很悲凉的,如”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但读了诗友的这首诗,虽然也有黯然神伤之感,可一想到在自已的生活中还有个知已,决不会因为形迹的疏远而使感情淡薄的,这就表现出了两人友情的真挚不移,给人以积极向上的鼓舞。如”良会当有时,莫做俗人泣。“就是明证。


墨梅:
  这是一首抒情感怀诗,自然清新,精炼生动,言情而不庸俗,落寞而不低沉。
  全诗分三部分:
  (一)沐浴着春风,触景生情,感慨万千。
  (二)追忆着往事,思绪翩跹,感悟颇深。
  (三)憧憬着未来,满怀希冀,直抒胸臆。
  开篇引人入胜,“行行重行行,与君远别离。恨不相逢早,徒使日迟迟。”与心爱的人天各一方,久别思远,情致深蕴,惆怅满怀,字里行间飘逸着一缕凄美的韵味。“重”字“恨”字用得精辟。叠音韵味深长,“行行”言其远,“迟迟”言其久。“春来又春去,空老何人惜!”过渡句,承上启下,感叹岁月的流逝,为下文设下铺垫,触景生情,追忆往事,“含璞人不识,虚负凌云志。俗世稀芳草,谁解其中意?”怀才不遇,虚度年华,人生难得一知己,一种落魄的情怀溢于笔端。“长夜起徘徊,房中空寂寂。”,含蓄细腻的笔触,把孤寂的心情表的得淋漓尽致。 “可怜二十载,大隐隐于世。”“隐”字寓意深刻,道出了作者的心声,20年来,抑郁寡欢,被无视冷落在尘世间,有一种凄凉的意味。“一朝得识君,譬如拨云日。”转接句,文笔灵动,恰似雨后的阳光,给人以希冀!“蒙卿相怜惜,若遂平生志。”真情流露,终得知己,喜悦心情溢于言表。“但愿两心同,千里如平地。良会当有时,莫做俗人泣。”最喜欢这两句,没有了那种惘然凄迷的思愁,没有了那种沉闷厌烦的情绪,感情真挚,怨而不悲,真可谓“莫叹阻重深,缘来终须至。”!直抒胸臆,意味深远!


去也大江东:
  确有汉魏之风,而其意清丽明亮,又有别于古,自出新意,别开生面。


《春来几首》

云木欣欣:
  先生这儿充满着明媚多姿的春光,忍不住驻足观望,但见桃花灼灼生辉,新柳丝丝含情,水光滟滟照人,莺歌声声动人 ,无限春光惹动万缕情思,品味着充满画意的诗行,仿佛步入其中,身临其境,令人流连忘返。


《满江红。抒怀》

吟秋:
  上片:由境与情,导出“无人省,漫把那骊歌,空吟彻。” 竭尽“半世孤芳唯自赏,一身肝胆余微热。”之怅怀。
  下片:题平生爱,平生志,慨叹“倩何人慰我,情怀如烈?”。幸“ 终有红尘知己者,不教寂寞欺高洁。”最后转“盼春回,向雁字归程,传新阕。”作结。全文先抑后扬,意蕴悠悠。
  之北君之诗作词作,均有自己之性格,大赞!也觉得,今人习诗作词,原本都应如此的吧。


去也大江东:
其词疏阔、俊朗,其气高昂、清肃,足见书生之本真!


《冬雨有思二首》

玄岳野老:
别花犹未放,先遣泪花发。
只有门前柳,年年向故人。
——短小精悍,首首精品。推荐收藏!
  特别喜欢“只有门前柳,年年向故人”这句。象这样的句子,可以媲美魏晋名家了。“别花犹未放,先遣泪花发。”句子很好,可惜“花、发”同韵母了。


田园牧哥:
  之北君这两首大好!在古诗词需要与时俱进的当下,如何既葆古诗词特有的节奏乐感之美,又不被平仄束缚,破除樊篱,君做了许多实践与摸索,且成效明显;“泪花”入古诗,尤可称道,我以为,古诗词写作可从新诗中借鉴好多新颖的意象,使其别开生面,增加美感。


《小绝旧作一组》

秣陵苏:
  这组小绝旧作写得真是让人感慨万分呢。不知是何时所作,似为情困,又为尘累。“今生且作来生看,相逢只恐在梦中!”很喜欢这句了,有共鸣。看来北兄彼时似乎心伤至极,孤独,寂寞,茫然……希望不仅诗是旧绝,这种心境也成为过去式吧。这组诗读来让人伤感,心惊。问好北兄,握手,紧紧的!


玄岳野老:
小窗一夜听秋雨,泪比江湖秋水多。
无那尘缘无那事,都随风雨任飘零。
天上年年犹得见,人间一见已是多!

  先生这几首绝句十分精妙。倾泻感情,行云流水。寂寞尽出,真情有寄。诗句清丽,精彩纷呈,笔力强悍。特别喜欢第一首。


《题雪中红叶》

格格巫:
  幽而不怨,疏淡有情怀,隐隐的坚韧不屈夹杂其间。


秋瞳:
  之北此阕大好。清幽而不怨,寂寂和楚楚,怜几个词使得整个诗充满一种内在的感情,对自己的忧思,对远方人忧怜。诗贵情真!收赞!问好!


秣陵苏:
  这首雪中红叶诗写得太好了,写出了雪中红叶的可爱可敬,纵有大雪压身,有待春来逢。以往的不快我一直觉得诗歌的形式只是为内容服务的,有了丰富的内涵,文字才有了灵魂。北兄在诗中也有对自己经历的感悟,或许因这红叶而精神为之一振,消去过往的压抑呢。


《岁末怀雁行兄二首》

云木欣欣:
  迟赏之北君的佳作,二首古绝颇有孟浩然之风,无一“情”字,但与友人的深厚情谊却蕴含在字里行间,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矣,“荒园尘满径,故人几时归”,深情缱绻,对于友人的期待之情跃然纸上,不禁令人想起孟浩然的“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怀人小绝二首》

向之:
  欣赏佳作,喜欢你的意境,历来如此。“细雨如愁泪不干”,把雨比喻成泪的,向来不少,但到你笔下,意境就是不一般了,这才是诗。


《晚出堤上有作》

向之:
徐步高堤上,冷月出长林。
薄雾生秋水,泽畔起清音。
岁晚悲摇落,行独寂寞深。
高吟无知者,余响自波沉。

  好诗当赞!大赞!这才是好诗!先生真得诗家神韵!这哪里是一两句佳句?句句是佳句!月称冷,林曰长,这清幽的调子一下子就定下了。薄雾秋水,自是凄凉,泽畔清音,唯独行者闻之。秋叶摇落在岁晚之时,唯独行者更能悲之。世上知音本来就难觅,曲高自然和寡,高吟随波浮沉,又何妨?问好!


罗袖聆风:
  好诗。整首诗层次渐进,至尾联将整首诗带入高潮,读罢回味无穷。
  首联徐步高堤上,冷月出长林。一个徐步便道出悠然的心情,虽是冷月,亦觉得美,而不觉得凄凉。晗联薄雾生秋水,泽畔起清音。幽幽的长堤,薄雾初起,河边隐隐有清音传来,此时此刻诗人的心情已经开始有了淡淡的伤感。颈联岁晚悲摇落,行独寂寞深。将读者慢慢带入了寂寞,悲凉的境地。深夜的风带着一股寒意,枯萎了的草木随风而逝,是怎样凋零的景象。
  尾联高吟无知音,余响自波沉。微风吹动草木,潺潺的流水和着虫鸣,在这清冷的夜里,诗人独步行走于长堤之上。内心是跌宕起伏的。谁解高山流水遇知音?无人懂无人和,也只能长叹一声,任余响与逝水一道沉寂在无边的夜色里。此句已非单单写景,更是读者内心的写照。一个寂寞,清高,无奈而又渴望知己的形象跃然纸上。


弄影:
  难得佳作,炼字炼意,境界高远!令人想起虞世南的《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有异曲同工之妙!与虞世南的诗相比,这首古风更多了一份落寞和惆怅。


《沁园春·抒怀》

秣陵苏:
  问好北兄。拜读大作。上大学那会儿我还不会写诗呢。呵呵。此词虽然在平仄上尚可推敲,难得的是那份真性情。上片春愁无绪,心思茫然,写出了即将毕业,而前程未卜的迷茫,又或许还有对校园青春的美好回忆,或者某些遗憾。下片由今入昔,遥想领袖当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叹自己虚掷光阴,“待奋发立志,从头拼搏。”眼前锦绣青春在,何不迈步从头越?整首词情感波动,由起调的忧郁,到结句的高昂,作者也完成了自己一次心路历程。我倒是觉得这词不改也可,毕竟保留了当初的一份质朴、热情和记忆。改了,那也是现在的心境,未必有那时的意趣了。


《哀高丘》

张网徐成:
  很欣赏南之北诗友的这首“绍骚”之作,有汉代楚辞之遗风。我看过汉代几个”大家“作的“楚辞”,都是根据屈原的思想及其作品来作的,甚至有的人就是把屈原一生的事迹来重复一遍。如东方朔的《七谏》,洋洋洒洒,从屈原的“初放”一直写到屈原的“沉江”。

  南之北诗友这篇代屈子而赋的“楚辞”,篇幅虽然不长,而且是从屈原《涉江》后所写,但6段还是表现了屈原从陵阳渡江以后,所到之地的思想感情的记载。说到了自已如何游览,修饰,最后还希望有回到楚国的机会,始终没有离开屈原“爱国”的这一高贵的人格中心。
  借屈子来抒发自已胸中的块垒。作者在后记中说得很明白:“虽是替古人代言,我的作品中也并非全是古人思想,而没有自己的影子。”作者是这么说的,确实也是这么做的,这是这篇《哀高丘》价值之所在。如:“悲国事之零落兮,哀斯民之多故。愿革弊以兴美政兮,以从前修之先路。”“众皆溷浊而沉醉兮,吾独深思而高举。”等句。既有《离骚》文笔之美,又有“古瓶装新酒之醇”。屈原是希望当时有一个美好的政治的,但没有,怎么办呢?就只好“从彭咸之所居”。南诗的最后结尾:“吾将从彭咸之所之”,我体会到这就是“作者的影子”。
  把屈原的民族气节突出的表现出来了。诗的一开篇就是:“登坟坟之高丘兮,回朕车以望帝乡。极余目以远眺兮,泪流襟之浪浪。”为什么一起句,作者就抓住了屈子的民族气节的核心,我认为这是作者读大学时,学了《离骚》,受屈原影响是很深的。所以才敢大呼:我即古人,古人即我也!

标签:
本文发表于 2016-02-06 09:22 ,被阅读过 1659 次。    [举报] 自动注释
推到展厅 礼物 赞(30) 查看   收藏(5)    
最近读者
发表评论
请勿大段复制原文、请勿千篇一律、请勿过分溢美。(发纯表情不用审核)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政治\敏感\领导人相关内容。《用户条例》

诗友评论 (23) [我要评论]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作品...
将作品移到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