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客服 | 发表作品 | 诗词工具 | 以后自动登录

守卫

守卫
选择系统默认背景图


上传自定义背景图片

(建议尺寸1200x260像素)
关闭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一年内只能修改7次,您已修改0
论声律 [五绝]   作者:守卫    简体 繁体
(一)
接舆不吟诵,五柳莫知心。
愧我高山曲,竟无流水音。
(二)
李白放歌行,汪伦仔细听。
花潭千尺水,一曲自泠泠。

朱彝尊《眼儿媚》赏析

 

《眼儿媚》

/清•朱彝尊

那年私语小窗边,明月未曾圆。含羞几度,已抛人远,忽近人前。

无情最是寒江水,催送渡头船。一声归去,临行又坐,乍起翻眠。

(临行或疑为临得)

 

【沉迷】

朱彝尊为浙西词派创始人,其词风格清丽,词中多是描写自己的感情世界。

试解读一下此词,“当年私语小窗边”说明了词人与所恋之人当年生活关系密切,“明月未曾圆”,恰如自己的感情,未得圆满。“含羞”指双方含羞,也正是前句“未曾圆”的原因。“已抛人远,忽近人前”,从记忆中拉回现实。接着下阙就开始写现实,寒江正是这份凄寒如水的深情,寒江亦是无情,把“我”推向渡头,“渡船去吧,就这么去吧,什么也别管了”,“临行又坐”,可是现实不允许,“乍起翻眠”,“乍起”正是表达词人想要过去的坚定的心。还是继续睡吧,可是这注定又是不眠夜了。

此词中,上片忆中见情,下片怯中存憾,描述了这么一段思而不得的感情。整首词虽仅四十八字,但词句中情绪转换多次,且上下片安排得当, 用词通俗,情感充沛

 

【爱你一辈子】

容易让人跟着入戏!代入感不错。

 

【花恋蝶】

写小姨子是一个全新的前人没有涉猎的角度,其他被前人写尽了,小姨成就了作者,作者需要一个小姨来一写,而用行为刻画内心,是探索创作的需要。

 

【乐合】

布局依然是上景下情,只是“过去景”。首句时间、地点。情景,相会(或偶然,或有意),或许个在窗里,一个在窗外。二句即可以说是交待具体时间,也可以说这次幽会的结果。三、四、五句说明这种关糸即不敢近又想近,即相互喜欢,又不敢逾越的关糸。下片起句转,以比、兴起。说好梦不圆又催人归,用行又坐写尽作者“百爪挠心”的那种感觉。乍起翻眠——寝食不安。

片写女主人公“怱近人前”,下片写作者“临行又座”写明互慕互爱。此篇最大的特点是抓住了人物特点,描写生动,整体布局驱于一般。

 

【兰城听雨】

要了解朱的这一段情史,应该读一下他的《风怀二百韵》。这首长诗是朱对其妻妹用情的一个完整记录。据此对照,这首词应该是写女方归宁后要返回夫家的情景。“那年私语小窗边,明月未曾圆。含羞几度,已抛人远,忽近人前。”表达一种相思而怨的情感。“无情最是寒江水,催送渡头船。一声归去,临行又坐,乍起翻眠。”说女方要坐船回夫家。船在渡头等着出发了。女方也舍不得走,说了一句要回去了,却又坐下来。乍起翻眠,一种解释可能是有家人在,那么女方临行又坐应该是实写眼前之景。乍起翻眠是虚写分别后的思念。是写两个人分别时坐卧不安的样子。另一种解释就是写离别时缠绵不舍的样子。

感觉最后一句写得不好。临行又坐,乍起翻眠。画面上没法协调,意思上也不顺畅。

 

【刘某人】

“明月未曾圆”句,我理解是月朦胧、鸟朦胧、人朦胧、情朦胧。“临行又坐”句我理解应该是“临得又坐”。意思就是感情已经明朗但人又走了,徒呼奈何。“得”可作:成、成功或能、可能的意思。坐:作徒然成空解。词的上片回忆朦胧生情,词的下片徒叹有情成空。看起来上下片连接不是很紧密,实际上是句断意连。

 

【启明】

一个字,一首诗。理解诗中的一个字,打开一首诗的大门。《眼儿媚》上来就是“那年”,翻译过来就是“忆”。这个“忆”跨度有多大?至“明月未曾圆”,“含羞几度,已抛人远,忽近人前”就不是发生在窗边的事了。忆至“忽近人前”,合乎情理,词上下半阙常常描写不同的场景。若是忆至“临行又坐”,“乍起翻眠”、起而写诗,就是忆后的结果。“临行又坐”是一个情景,“乍起翻眠”是一个情景。即使二个情景发生在同一场合,时间上也不一样。

诗词是要读者去感受的,并不一定要和诗人的原始想法相符。“含羞几度,已抛人远,忽近人前”不管是否发生在窗边,读者都有权利想成发生或不发生在窗边。给读者留有想象的空间。

 

【楼后人】

朱彝尊的这阕《眼儿媚》,语言平实,只是用两个画面来表达一种深挚的情感。而这种手法,可以说在古今各个诗词大家手里屡见不鲜。然而,由于他有比较强的语言把控能力和画面捕捉能力,使整个画面比较生动。个人以为有点美中不足的是,有些语言过于直白而少了韵致。如:含羞几度,这四个字,本来也不会很不好。但由于后面的“已抛人远,忽近人前。”已经把含羞的情景刻画的相当的生动,前面这句反而显得有些多余。这也是很多诗词大家尽力避免而又屡见不鲜的瑕疵。词尚婉,个人以为用司空图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来形容是最合适的。某些情绪,如果不用愁啊,无情,羞等等的字眼表示,而是用白描的方式托出,可能更有效果。瑕不掩瑜,整体作品是成功的,但细节还是有些不足。这也是我们今后创作应该注意的地方。

 

【掠影孤鸿】

上片“那年私语小窗边,明月未曾圆。含羞几度,已抛人远,忽近人前。”说有一年,他们两人在小窗边私语,明月还没有圆满。几次含羞相送,明明已经离开我很远了,却忽然感到她又近在眼前。“那年”把读者一下子带到了他们在小窗旁窃窃私语的情景之中,说明这是作者的回忆。“明月未曾圆”交代了“私语小窗边”具体的时间,一语双关,暗示两人终未如人愿的结果,给全词奠定了悲伤的基调。“含羞几度”则由初次私语转换到后来的几次见面与分离,随着时间的推移,交往的深入,两人感情也逐步升温,逐步发展到欲罢还休挥之不去的地步。空间转换自然,不留痕迹,艺术“飞白”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下片“无情最是寒江水,催送渡头船。一声归去,临得又坐,乍起翻眠。”由上片的回忆回到了现实。最无情的莫不过一江寒水,表面上写的是寒水,实际上写出了作者在送自己一直心爱着的人即将出嫁时内心比这一江寒水还寒的心里感受。随着一声又一声催发到渡口上渡船,作者越发依依不舍,不知所措。情景交融,感同身受。当终于听到一声道别回去吧后,也就是在心爱的人要离开之际,作者更是坐立不安,即使到了晚上,一次次突然坐起,辗转反侧,无法入眠。“无情最是寒江水”不仅写出了两人分别的季节,还写出了作者的万般痛苦与无奈的心情。“一声归去,临得又坐,乍起翻眠”通过一会站立,一会坐下,彻夜难眠,进一步写出了作者坐立不安的情形和婉转细柔,缠绵悱恻的思念。

这首词表现手法纯熟流畅,意境醇雅净亮,语言清丽含情。但这首词历来注释不一,莫衷一是。如有的人认为上片的“含羞几度,已抛人远,忽近人前。”和下片“一声归去,临得又坐,乍起翻眠。”描写的并不是作者,而是作者心爱的人(小姨子)的言行与心理感受。从词表达内容的前后连贯上看,我更倾向于描写的就是作者本人。还有“临行”一词,有的版本是“临得”。“临行”的“行”为平声,符合词牌音韵要求,我觉得原词“临行”可能性更大些,“临得”有可能是后人整理时出现的差错。尤为这些,有待于方家进一步考证及权威定论。

 

    【阿朵公主】

这首小词讲述的是作者与一位年青姑娘的爱情及分离的故事。下笔不重,意味却深。

 

【年私语小窗边,明月未曾圆。】

从忆起笔,交待时间(那年)、地点(小窗边)。

运用情景交融的写法,通过诗人笔下的一些温馨的镜头,如私语、小窗、明月,来表达相爱时的美好。然而,“未曾圆”的出现,表面上是说约会时,月亮不是圆的,实际上是为后面的离别打下伏笔。

【含羞几度,已抛人远,忽近人前。】

承接上面进一步铺开,用词极简,却耐人寻味。

情窦初开的女子,在情人的眼里总是脉脉含情。相恋几年,却聚少离多,若即若离,怎不让人惆怅。抛、远二字让情境转换微露端倪。忽字用得很到位。忽近人前在这很好地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无情最是寒江水,催送渡头船。】

开始着笔现状,语境突然转换。

直接用了无情二字,无情指的是什么?是寒江水,渡头船。渡头船点题,即全诗的主旨是分离。这里作者借用一寒字喻自己当时离别在即的伤感和生活处境的艰难,一语双关,恰到好处。至此,那句“明月未曾圆”的伏笔,在这里也有了着落。催字用得巧妙,把作者当时烦闷的心情表现得一览无余。

【一声归去,临行又坐,乍起翻眠。】

围绕“寒”因继续展开,意境更显凄凉悲伤。

离别在即,船马上要开了,一声归去吧,道出了离别时的辛酸和难舍难分。作者刚站起来要走,却怎么也迈不开步子,脚一软又瘫坐下,悲伤难支,起身,一头潦倒在床上。。。

到这里,词人的笔力已透过外在的几个动作和几个副词(临、又、乍),把此时此刻诗人内心郁积的凄苦悲伤无奈颓废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通篇读来,全词风格蕴藉婉约情深,构思精巧,离情于景,情景交融。全诗无一悲字,字里行间却能深切地感受到作者的悲伤,无一离字,却无时不在体现离别。词中两条意脉,上片喜,下片悲,相互融合,前后照应,使全诗感情饱满,读来感同身受。

 

【柒柒六】

朱彝尊的这首词,粗看非常简单,因为词意明确。而且该词是收录在朱彝尊的《静志居琴趣经》中,无疑是为其妻妹冯寿常(字静志)写的。但是要合理还原词描写的场景,却并不容易。

关于冯寿常和朱彝尊的故事,不铺开讲了。就讲几个关键时间——朱和冯分离的时间。朱是入赘的,所以战乱流离都是随着冯家一起,所以和冯两人尽管走不到一起,人还是能在一起的。然而顺治十三年(1656年),朱远游岭南了,并且在岭南呆了两年,这算是两人一次长时间的分离。1658年,朱从岭南回浙,朱时年30岁,冯时年25岁,也许是因为久别重逢,是年冬(1658年),两人终于冲破了道德伦理,关系有了实质性的进展。有词为证:

《洞仙歌》仲冬二七,算良期须果。若再沉吟甚时可。况熏炉渐冷,窗烛都灰,难道又各自抱衾闲坐。银湾桥已就,冉冉行云,明月怀中半霄堕,归去忒匆匆,软语叮咛,第一怕,袜罗尘涴。料消息青鸾定应知,也莫说今番,不曾真个。

其中,“银摇桥已就,冉冉行云,明月怀中半宵坠。”描写的就是两人重逢之后,突破了伦理的“香艳”场面然而,下一句“归去忒匆匆”,可见这次相聚是非常短暂的。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朱从岭南回来后,马上又离开呢?分析时间,大概率是1659年的“通海案”。朱早期和反清复明人士来往甚密,因此通海案一发,朱就外出避难永嘉,后至云中,多年未回。

在来看这首词,词中有几个关键的字词。1.那年,2.私语,3.抛,4.忽,5.催送,6.渡头

 ·为什么是那年,而不是当年?可见那年的事情是具体的,也就是私语小窗边是特指的。私语了什么呢,可能是朱对冯的承诺。小窗一词,用在女性身上也更合适。

     ·已抛人远,是谁抛谁?朱曾经远行,冯一直在家,那么当是远行的“抛弃”了在家的。另外从男女角度考虑,也是男的“抛弃”女的。结论——由此可见,这首词上阙,朱是以冯的角度写的。

     ·忽近人前,忽表示什么?结合朱从岭南回来,忽字可见冯见朱归来的惊喜。

     ·催送。催谁送?催的是“我”送,难么这首词的下阕的第一人称是谁,就决定了这个我是谁。

     ·渡头。为什么是渡头而不是码头?渡头坐的是渡轮,是短途的行程。码头坐的是客轮,是长途的。船的种类不一样。为什么要说船,这里涉及到“临得又坐,乍起翻眠”这八个字。如果是渡轮,是短途的,难么这八个字就不会发生在船上。既然不是发生在船上,那么可以得出,这首词的下阕的第一人称不是朱而是冯。

    总结,该词上下阙都是朱以冯的角度写的。

    基于以上分析,再来翻译这首词:

    记得那年你来到我的小窗边,和我偷偷约定(内容脑补),那时我还是情窦初开,尚未成年。(也可以理解成约定的事一直没有实现)。曾经以为你远出不归,已经抛弃我了,可你又忽然出现在我面前,如今我每次看见你时,不免又喜又羞。

    最无情的是那寒冷的江水,催着我送你坐的渡轮离开。每每在梦中梦到你在船上说“别送了,回去吧”这个场景,就好像又一次亲临了那个伤心的时刻(临得),我就会伤心得突然从梦中坐,再躺下时已经是辗转难眠(翻眠)。

临得一声归去,乍又坐起翻眠。

 

【宜山俗人】

这是一首值得玩味的词。上片写小女孩来诗人窗边私语,把一个女孩情窦初开的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如在眼前。下片写临近分别之场景,同样把诗人的复杂心理的细腻描写,内心的波动,纠缠。欲送却未送,欲送不忍送,或说已无法送,无理由送。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众所周知,一诗词写出来,由于诗词的篇幅短小,诗人不可能像记叙文那样写的通彻,读者也就会产生不同的解读或理解。解读和理解的准确度,在于是否能解读的符合情理。下面我试着谈下我读此词的解读,对诗中场景的理解。

上片窗边私语,两人,那么就会产生四个场景,一,两人同在窗内,二,两人同在窗外。三,诗人在窗内,女孩在窗外。四,女孩在窗内,诗人在外。真正正确的只有一个,那么结合上下文逐一分析排出不合理的。通过已远忽近,知女孩活动范围比较大,一和四就可以排除了。如两人都在窗外,对于一注重炼字精确表达的诗人来说,他会选择用小窗前。所以我倾向场景是第三诗人在窗内,女孩在窗外。明月未曾圆,也含几层意思,一,月夜,时间点,二,明月意指女孩年轻尚不足十五岁。三,女孩与诗人尚未连理或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关系。         由此分析是女孩私自找诗人聊天示爱。

下片,诗人并未直接写怎样怎样分别,而是通过意象,表明渡头船在等在催快要送人走了,临别之景。文中沒直接表明是诗人离开,还是女孩离开,也需要去分析。

从一声归去,可以看出,是女孩离开,从上片窗联系分析,诗人离开此地不叫归去。那么是不是诗人送女孩上船呢?一,女孩在船上说我要走了(归去)。或者说我要走了你回去吧。若如此,后面场景将是,船将开(临行),女孩船下视察觉(临得)并未走,又坐下,坐又坐不住,刚起来又躺下或假眠。似乎也通,但这种解释比较勉强。因为这个过程比较长,与催送(急)是不太相符合,况眠之景,诗人未必能见到,船上也未必有卧铺,不论是躺,是假眠更重要的是不符合女孩心理状态(依依不舍),倒是符合前句无情,但与上片感情冲突。二,女孩在渡头船下与诗人别,这情景更易排出,如此,后句更解释不通。三,渡头船在等人急着走,女孩走前匆匆到诗人家窗口知会一声,告之要走了,渡头船已在等。诗人尚未起床,得到消息(临得)或准备相送(临行)又坐(女孩已走了,有些失落,或太突然,一下没反映过来,没心理准备,呆住了),乍起,(等回过神来,想起应该起床要去送别下)翻眠(女孩已走,等回过神来,即使去送,追到渡头,恐怕船也走了,想想还是算了,继续睡吧。或许也是不忍去送,怕去了心里更受不了)。我倾向于第三种分析。

标签:
本文发表于 2019-08-22 10:33 ,被阅读过 252 次。    [举报] 自动注释
推到展厅 礼物 赞(22) 查看   收藏(0)    
最近读者
发表评论
请勿大段复制原文、请勿千篇一律、请勿过分溢美。(发纯表情不用审核)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政治\敏感\领导人相关内容。《用户条例》

诗友评论 (0) [我要评论]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作品...
将作品移到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