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舒木营地 男  
  • 注册日期:2020-02-12
  • 最近登录:2024-04-19
  • 粉丝人数:367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转载】词学基础讲座(七)

舒木营地 发布于2022-01-21 06:53   点击:661   评论:0  
转载内容,仅供参考。感谢主讲人

词学基础讲座(七)

我们今天继续说词——舍得词学基础讲座(七),按惯例还是先闲谈几句吧。

   诗也好词也好,我们首先要注重的是它的意境的把握。大家都知道,写诗填词,要的就是那个“意境”。时常见一些朋友都在喊着“意”为先,把格律啊,文辞啊等等都可以放在一边,而统统为“意”让路。这样的说法在我们平时的诗词交流当中,大行其道。尤其是为自己文辞不通的作品辩解时,这个“意为先”是最常被使用的武器了,呵呵。舍得可以在此严肃说明,这种说法是行不通的,格律等外在“形”的表现,是“意”之存在的基本,没有形,就没有“意”可言的,脱离“形”的架构而空谈“意”为先,基本是属于无知的表现。舍得寻常点评诗词作品,习惯上是分为三个层次来赏析的,首先就注重文辞语言的表现,其次是注重意象的选取和组合,最后,才能谈到意境如何如何,意义如何。

   说起“意”与“形”的关系,我们不能不说到一个人,就是魏晋时期的玄学家王弼。有的人知道他,有的人不熟悉这个名字。但是,只要是中国人,没有不知道《易经》和《道德经》的。要知道,我们现在看到的《易经》和《道德经》,都是王弼版的。《周易注》、《周易略例》、《老子注》、《老子指略》、《论语释疑》等数种学术论著都出自王弼笔下。总之是个名副其实的高人吧。我们现在只引用他关于“意”与“言”的相关论述,以说明“意”与“形”的关系。

   王弼曰:“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於象, 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於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

   虽然他是个周易学家,但是,他这言论对我们来说颇有启发。我们注意这两句“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要想表达出“意”没有比用“象”来说明更好的了,象,我们可以看做是“意象”。进而,要想形容好这个“象”,没有比用语言来表达来更恰当合适的了。言生于象,象生于意,“寻言以观象”“寻象以观意”,说的多清楚啊。没有语言的组织和表述,就没有意象的生动体现。没有意象的表现和组合,就不存在所谓的“意境”了。抛开语言等外在形式的正确表达,而空谈“意”如何如何,那不是瞎扯吗?虽然是老话题,但还是要说明的,注重文法,修辞,格律等基础性的知识,是必须的。道理说开了非常简单,学问二字是需要认真的,浮躁浮夸之风,要不得。

   好,另外。对于上期的讲座,我现在补充说明一下。

   上期讲座结束时,我说了一下关于“词乐”的一些概念,可能不少朋友没听懂。这不要紧,主要是被那些名词给吓唬住了。其实,象“宫、商、角、徵、羽”这类的名称,只是一些符号,加上“变徵,变宫”共是七个音的标记符号而已,其性质相当(不等于)于西乐简谱里的“1234567西”。我说的那个“十二律”,其十二个名称也挺吓人的:“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律”。初接触的人一看就发蒙。其实,每一个只是代表一个标准“音准”,是用长短不同的十二个竹管(被称为“律管”)吹出来的音的高低。

   七音十二律,是词乐的基本术语,不可怕,也不必死记。看到这些名称知道它们是什么意思就可以了。七音是相对音阶,高和低不是绝对的,只是一个高低次序的排布。十二律则是绝对的音准,因为一支固定长度的竹管,吹出来的声音是不变的。

   弹过钢琴或电子琴的人都知道,键盘上每一个琴键都可以当做1(叨dao)(半音键#b不算,#是升调,b是降调),那么,它下面挨着的一个键就是2re)了,然后可以依次排布。所以说,七音不是绝对的。而每一个键盘键所发的音调是固定的,这个键盘键,就相当于那个“律管”了,称做“律”或“调”。好,把“宫”定在“黄钟”上起音,那么,这个“调式”就是“黄钟宫”了。比如钢琴最左边的那个低音键是LA,也就是A,往右依次,包括黑键就是什么降BBC等等,依次类推。 咱不叫它什么AC调,或降DD的,咱叫它“黄钟宫”或“南吕商”等等。这种类比关系,应该好理解了吧?

   好,这是对上期讲座时关于“词乐”中一些词汇的一些补充说明。关于宋词理论性的一些知识,我说了不少了,可是还远远不够。因为词,既不好学,更不好讲。要想深入了解以及掌握是有难度的,必须要常年侵淫其中,才能登堂入室而可得其中三味。

   大家注意到,舍得讲座时的《闲谈》不少,分享知识是其一,交流体会也是其一,更重要的,是意图以“拉家常”式的对话,形成融洽的交流氛围,大家开心了,学习也才会事半功倍。舍得讲座的同时,也是和大家共同在学习。

   今天,我们再谈一下词的“句式”问题

词,也是格律体裁的文学形式。在词的格律体系中,“字有定句”是其本色要求。词,我们也称呼它为“长短句”,每个词牌(词调)都是由长短不一的句子按照不同的平仄要求组合起来的。也就是说,每个词牌的每句话,都是有其平仄定格的。我们称它为“词谱”。词中句子的平仄组合是有序的规定好的(也算约定俗成的吧),不可随意变动的。

   在讲词的开始时,我说过,要想学词,就必须先学近体诗。有了近体诗的基础,学起词来就容易一些。为什么呢?因为词中所用的句子,大多是属于“律句”,其平仄排布规律和近体诗是一样的。词的句子,可以分为“律句”和“非律句”二种,律句嘛,就参考近体诗的平仄谱了,以两个字为一个“节点”,两平两仄的交替排布。其注意事项也和近体诗相同的,135不论啊,246分明啊,不要孤平,不要三平尾,这些都是律句的基本特点和要求的。这种律句,占了词的句式中的绝大部分。所以我们读词的时候,也多是以这种律句的平仄谱来读的。但,完全都是律诗的律句,那就不叫词了,呵。

   所以,词中还有具有词自己特点的句式,也就是“非律句”。词之长短句的多样性,也给“非律句”的搭建了精彩演出的好平台。非律句,数量不是很多,却常常集中表现了词味所在,可以把它看成是特殊句式。说起词的句式,可谓是非常复杂,可以从单子句,直到十一个字的句子,都有。我们慢慢分析一下吧,这得需要点耐心呢,呵。

   1,一字句。一字句,就是一个节拍,声韵可平也可仄。一字,就构成了一句。有时候一字构成不了一句的意思,但是为了词意表达的需要,也把它单独给分了出来。我们熟悉的《十六字令》,其第一个字(取平声),就是个“一字句”。还常被用来举例的是《钗头凤》,它的煞尾句是三个仄音字--“仄,仄,仄”。例如陆游的《钗头凤》,“错,错,错”,“莫,莫,莫”,这三个独词句,都属于一字句。这两种情况下,这个“一字句”总是需要入韵的。

    2,一字豆。这个“豆”其实就是“读”(dòu)字,我们读古文的时候,讲究的“句读”,也就是文章句子需要停顿的地方。“一字豆”我在前几期讲座时提过了,它常用在五言的句子中。它做为领字,和后面的四个字构成了“上一下四”的句式关系。它也经常被用在引领八字句的两句之上,用一个字,引领出二个“四字句”。也就是构成了常见的“X-XXXXXXXX”。例如“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王安石-《桂枝香》),“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毛泽东-《沁园春》雪),再如“恨-玉奴消瘦,飞趁轻鸿。(吴文英-《声声慢》)等等。

   一字豆,基本是由虚字构成的,比如“但、又、正、更、渐、尚、甚、况、且、乍、方、纵”等;有些是动词,如望、对、叹、看、念、料、算、想、恨、怕、怅、问等。这些字又大多是去声。在词中,逢五言句时,多注意是否是由“一字豆”来领字的,注意了,节奏鲜明清亮,不然,读起来都不顺的。我说到“领字”二字,其实,“一字豆”也可以被称为“领字”的,“领字”是清朝时兴起的说法,我们也来说说这“领字”。

 

   一个字来引领全句的,就是我们前面说的“一字豆”,用二个字来领呢?就叫“二字豆”,同样,三字领句的,叫做“三字豆”。因为这个领字的概念于词而言比较重要,我们就多说几句。现在看一段词话吧:

   “词与诗不同,词之句语,有二字、三字、四字,至六字、七、八字者,若堆叠实字,读且不通,况付之雪儿乎。合用虚字呼唤,单字如正、但、任、甚之类,两字如莫是、还又、那堪之类,三字如更能消、最无端、又却是之类,此等虚字,却要用之得其所。若使尽用虚字,句语又俗,虽不质实,恐不无掩卷之消。”

   这是《词源·虚字》(张炎)中对领字的专门论述。这里说的“虚字”就是所谓的“领字”---合用“虚”呼唤。这段词话里,连“二字豆”“三字豆”都说的比较明白了,还举例呢,二字豆常用的如“莫是、还又、那堪”等等,三字豆常用的“更能消、最无端、又却是”这类的例子。我们说“一字豆”适合用虚字来写,其实看这二豆三豆,也都适合虚字领的。还有,《乐府指迷》(沈义父著)中对此也有比较清晰的论述,舍得会在稍后几期的讲座中,对《乐府指迷》等前人词话进行领读,和大家共同学习的过程,也是享受前人词学思想的快乐过程。这个“领字”,有领一句的,也有领二句三句的,最多是领四句的。一字豆或领字,是学词必须搞懂的概念,须用心领会之。

   有个问题,在这里再次郑重提醒一下:古典诗词范围内,对字的虚实划分有其特殊性的。唐宋词中的虚字并不等同于现代语法概念上的虚词,它是针对其艺术职能而说的,而非指词性而言的。词中担当领字虚字的就包括有副词、动词、连词、介词、形容词等。我在讲近体诗炼字的时候强调过“虚字”的概念,这点,有些朋友曾经来问过我,在此一并做答。

   “一字豆”或“领字”看词谱是找不到的,需要自己根据词意斟酌品味以及设计的,下面再举几个领字的例子,大家了参考体会一下:

 一字领一句:
  向-抱影凝情处。(周邦彦-《法曲献仙音》)
  想-绣阁深沉。(柳永-《倾杯乐》)
  但-暗忆江南江北。(姜夔-《疏影》)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吴丈英-《唐多令》)

 

  一字领二句:
  探-风前津鼓,树抄旌旗。(周邦彦-《夜飞鹊》)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柳永-《八声甘州》)
  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抒,(姜夔-《齐天乐》)
  奈-云和再鼓,曲终人远。(贺铸-《望湘人》)
  恨-玉奴消瘦,飞趁轻鸿。(吴文英-《声声慢》)

 
  一字领三句: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柳永-《八声甘州》)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辛弃疾-《摸鱼儿》)
  奈-华岳烧丹,青谿看鹤,尚负初心。(陆游-《木兰花慢》)
  帐-水去云回,佳期奋渺,远梦参差。(张袁-《木兰花慢》)

 

  一字领四句:
  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出,朝露漙漙。(苏轼-《沁园春》)
  皇-一川冥霭,雁声哀怨。半规凉月,人影参差,(周邦彦-《风流子》)
  想-骢马钿车,俊游何在。雪梅蛾柳,旧梦难招。(张翥-《风流子》)
  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新月初笼。(辛弃疾-《沁园春》)

   3,二字句。属于律句了。二字句用起来也是有说道的。一般是用平平,平仄。前面的第一字常为认为是中性的,可平可仄。但是要注意,“仄仄”的情况是比较少见的“拗句”,而“仄平”则是属于罕见的“拗句”了,这两种情况要慎用。二字句还有个特点,不用则已,如果用,就一定要押韵的。说起二字句,我们自然会想起了那个小令《如梦令》了,其中就要求有两个叠用的“二字句”。试看李清照的《如梦令》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前面说了一个“二字豆”的概念。二字虚词做领字,就常被称为“二字豆”,例如“怎禁、却是、漫道、况值、莫是、试问、可是、却道”等都等这类词。其实,这要看句子的长短,以及怎么拆分句读的。二字句做领,一般都用在五言以上的长句之中。这两字做“领字”,即使没有和句子分开,也是要入韵的。它可以单独做一个节奏单位而存在的,这点需要注意的。这种情况,也多用在慢词当中。

   看一下黄庭坚的《满庭芳》,他的下阕的起句是:“堪听,微雨过,媻姗藻荇,琐碎浮萍”。其首句原为“平平平仄仄”,却可以变成“平平,平仄仄”而论了。这里“堪听”是而个虚字,可做二字豆而起,“听”字入韵。这只是经验性质的介绍。大家做一下了解,可自己再参考一些词作品味吧。

   4,三字句。也属于律句范畴之内了。一般可以看做律句(五言或七言)的后三字,用“上二下一”或“上一下二”这样的格式来组合而成的。以律句来看,那么,就应该是这样一些组合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如同律句有拗的情况,这里也存在“拗句”的形式,只不过,词里的这种拗的时有所见的,不象律诗那样严格限制。“仄仄仄、仄平仄”这样的拗句比较常见,“平仄平、平平平”则是比较少见的拗句。

   这里还是要强调的,“仄仄仄”和“平平平”这样的三同句一般是格律之大忌,还是不要轻易去尝试。概因为,格律的守则的二字为一音节,以示声韵交替之美感,一色的平或仄,非特别需要,不要轻易使用。三字句是比较常见的,比如我们熟悉的《鹧鸪天》,它的第五六句,要求的就是三字句。看个例子,顺便欣赏一下晏几道的《鹧鸪天》: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看这“从别后,忆相逢”,就是三字句,也是律句,其格律是“平仄仄,仄平平”。《鹧鸪天》这个词牌,和七律挺象的,三四句要求对仗,两个三字句,一般也要求对仗的。其平仄分布,还有粘对,都和七律很接近。但它不是七律哦。它是分成上下阕的一个词牌。三字句,在这里是过拍。这阕词填的漂亮吧。小山的词,历来被评为“秀气胜韵,得之天然”,独步直可追“花间”了。

   晏几道,号小山,他爹就是大名鼎鼎的太平宰相晏殊,词学大家。晏殊的名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的词是富贵闲愁,小山之词则是王孙公子的落魄伤情。

   呵。讲“三字句”的句式,俺却借题发挥起来了。时间也差不多了,今天就说到这里吧。各位,再见!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17) 查看   收藏(7)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