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阳光清波 男  60岁
  • 注册日期:2019-01-05
  • 最近登录:2024-04-25
  • 粉丝人数:64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转载】张文木:毛泽东诗词中的战略思想(03)

阳光清波 发布于2021-06-16 05:36   点击:384   评论:1  

张文木:毛泽东诗词中的战略思想(3)

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我觉得前所未有的光荣,这个时代是中国共产党带领我们创造的。我这样说不是喊口号。这个思想的成长是经过反复的,但是只要遵循着唯物主义大道理,你就能前进。中国13亿人民,你为他们的利益去奋斗,很多事情你就能理解。 

http://www.m4.cn/opinion/2021-06/1349868_2.shtml

 

要和中国实际相联系

我们中国人天生倾向接受唯物主义。这是因为中国人所遇到的亡国灾难都是唯心主义的结果。毛泽东思想中的实事求是认识论的形成,是有五千多年实践经验的中国人的必然选择。

汉朝的时候,西汉还好一点,东汉就脱离实际了,空讲名学,就像今天空讲普世一样,跟宋朝空讲理学一样。普世,什么事不管,先问符合不符合名学,这是古代的“本本主义”。曹操说了一句非常狠的话:“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这句话说起来狠,实际上就是反名学,因为东汉名学太不管用了。实事求是的思想就是在东汉提出来的。提出这个思想是由于当时社会太不实事求是了。

北宋是怎么回事?北宋是经济发展太好了,麦迪逊写的《世界经济千年史》中说,宋朝经济是世界上最好的,但意识形态却是空讲理学。讲理学还掺杂了禅宗的思想,比东汉更糟糕。禅宗是亡国的学问,其特点是没有担当。作为个体的人往往喜欢它,原因在哪儿呢?它能让人的痛苦得到解脱,但却指不出前途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也就是这个;有什么前途、方向,不知道。但禅宗在宋朝的思想界影响很大,苏轼的那首《题西林壁》是典型的禅宗思想,鲁迅笔下的“阿Q”也体现了禅宗的堕落形式。

 

 

北宋亡,朱熹出。朱熹这个人是革命的理学家,他的贡献是将理学从天上拽到地下,他把“四书”放在学堂至尊必读的地位。“四书”的特点是什么?经世致用。这与今天我们把马列的著作放在讲堂至尊地位的作用很相似。将马列主义放到咱们的主讲地位是对的。我年轻时在西北大学读书,当时我学的专业是英语,但大家听我今天讲课却没有什么詹姆斯、汤姆斯、约瑟夫·奈之类的,说那不管用。就是说中国话办中国事,中国事办成才能说世界的事。当时我在西北大学上学时听政治经济学的课,就几个人听课,我一直听到底,那门课对我一生都有好处。如果你很小的时候读过马克思的《资本论》,那你从小就站到了理论的制高点上。学《毛泽东选集》也行,《毛泽东选集》也是很伟大的,说得都是唯物主义。

现在拍的战争片,在那么残酷的环境,还都是美女,长睫毛,一闪一闪的,临死的时候还问爱不爱?听到回答说爱!头一歪,死了。大家想可能吗?没有生死感,到处都是爱,日本人跟国民党爱,国民党跟共产党爱,爱情高于一切,忘了组织任务,不要组织,那在当时是不可能的。但是为什么要玩儿这个?吃太饱了。我听我妈说,我爸找我妈相亲的时候,从陕北背着一**袋的馒头。这是饥饿年代,这个管用。现在孩子就认为**管用,其实,这些是最脆弱的。馒头管用,这就是唯物主义,这是马克思给我们讲的最朴素的道理,由此,便有了价值和使用价值对立,有了唯物辩证法。

宋朝是中世纪世界各王朝中财富积累最多的国家。据英国学者安格斯·麦迪森(Angus Maddison)的研究,“西欧收入在公元1000年左右处于最低点。其水平显著低于其在公元1世纪时的水平,也低于同期的中国、印度以及东亚、西亚的其他地区的水平”;麦迪森同时也认为“11世纪是西欧经济开始上升的转折点”。这就是说,中国宋朝经济已处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巅峰。与此同时,宋代人的认识离实际却是渐行渐远,唯心主义成了意识形态的主流。北宋末期周程理学,认为理先于事,“天下只有一理”。这时的“理”,类似今天一些人讲的所谓高于具体国情的“普世价值”;与此相应,宋朝人才的选拔途径也坠入东汉名学的末路:取仕途功名的路径与实际经验严重脱节。

 

 

人的思想及其理论一旦脱离实际,学风也就随之堕落,接踵而至的就是国家的衰落。与苏辙同代的司马光也感受到空谈普世价值(即所谓“天理”)给国家带来的危险。他虽身系朝政,却仍无力回天,无奈只有将自己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寄托于笔下。在司马光笔下的《资治通鉴》,“专取关国家兴衰,系民生休戚”的历史事件,其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1]全书因事命篇,直面矛盾,以周天子导致国家分裂、诸侯雄起的政策失误开篇[2],记载了长达1362年的历史,一个故事一滩血,没有口号,绝无大话,更无空话。它犹如暗夜里闪电,晴空中惊雷,与当时那些严重脱离实际、空论普世理学的学风形成强烈的对比。尽管《资治通鉴》并没有警醒沉湎于诗词书画中的宋代朝政,甚至没有警醒作秀成瘾的明代朝政,但它最终警醒并挽救了中华民族。明亡后,中国大凡有作为的政治家,案头首选多为《资治通鉴》[3]。其中那经世致用、不尚空谈、实事求是的学风,为后来中国那“一天等于二十年”[4]的迅猛崛起奠定了认识论基础。

空论使宋人最终遭到报应:皇帝竟被自己原来瞧不上的金人虏去,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财富被掠一空。北宋亡后第三年,朱熹出世,南宋初弥漫于知识阶层的思想主题是救亡,这对朱熹影响很大。朱熹不当官,做学问,他做的学问是真学问。我们说朱熹是伟大的思想家,不要仅纠结于他的“缠脚”小节,最重要是他占领了当时的思想阵地,将宋人的思想从天上拉到地上。他当时的学术辩论主题都是谈这个问题的。

 

 

朱熹之后,中国的思想界开始进步了,讲究经世致用的学问。明朝末又出来王阳明,王阳明的特点在哪儿呢?就是让人将思想之根进一步落实扎深。正心,就是讲立场。为什么?北宋人、明朝人太不讲立场,空学之士,读书很多,形式主义也很厉害,就是不管用。就在崇祯临死时还说让人在他死后用他的头发盖住脸,不要影响了老百姓。死前都要来个范儿。那时整个时代都在作秀,所以王阳明说不能这样,要正心。

从王阳明之后,中国知识分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什么变化?就是抓枪杆子。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再往下走,毛泽东、蒋介石。其中大多数人书写得好,枪打得好。我说打枪不是真打枪,而是会抓枪杆子。在这方面,毛主席说蒋介石是我们的先生。当时我们党恰恰诞生在这个时代,当时我们学真理为什么学得这么快呢?因为失败了。宋朝人被他瞧不起的人打败,是蒙古人,明朝又是被满清人打败。文人自问,我比你好,怎么就被打败了呢?书读了那么多,人家在马上就把你干掉了,那就是自己有问题。最后王阳明说,我们要正心。朱熹是宋朝将知识分子从天上拉到地上的人,王阳明是明朝将知识分子的定调定在国家立场上的人。有立场了,就有了对手;有了对手,就有了战略与策略。后来才有“中学为体”认识——这是封建时代“独立自主”认识的不同表述。到十月革命,我们又把共产主义的思想扎根到本土上,都讲扎根的问题。

在中国湘湖一带有经世致用的传统,湘湖文化的本质就在这儿,不在“之乎者也”。现在我们学孔子学歪了,戴个大儒帽,穿个大儒服,在那表演得要死要活。这样是救不了民族的,靠会敬茶等等没有用,关键要拿枪,干革命。为什么?还是衣食住行,人要吃饭。有时候在一个大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民族觉醒的时候恰恰是在衰落时期,大衰落带来的就是大觉醒,大灾难就是大成长。所以,研究朱熹一定要研究南宋的救亡,朱熹诞生在一个救亡的时代,脱离这个事实背景,朱熹就研究偏了。

 

 

如果说司马光是宋以来中国政治家政治自觉的开山鼻祖,那么,朱熹是同期中国知识分子文化自觉的开山鼻祖。

近代以来,我们瞧不起洋人。在18世纪末,洋人与我们争的是跪还是不跪,半跪还是全跪的问题,可到了19世纪末,就变成你给他单膝跪还是两个膝全跪的问题了,倒过来了。19世纪末,八国联军进来,下跪都留不住一条命。有些人相信知识就是力量,那个时候知识真没力量。宫女都会背诗,人家都不会背诗,进来人家把你死命往水池里推。日本人在南京大屠杀的时候,你说我是著名学者,人家杀的就是你著名学者,你不投降就杀头。当时你举个奥地利国旗都能救命,举中华民国的旗救不了命。那个时候人们就知道了亡国的滋味。罗马人征服地中海的时候,当时地中海人说我有文化,你征服不了我,罗马人说把你征服了我就有文化了。结果罗马征服地中海后,那些亡国的数学家、哲学家都给罗马人中最没文化的家庭当奴隶,人家有意识地把他们派到那里去。为什么呢?提高罗马人的文化素质。

脱离实际要亡国。湘湖一带为什么能出现这种经世致用的思想,这和朱熹、王阳明、王船山等学者在这里的讲学活动有关,由此出现了一批一批真学者。

 

 

中国共产党也是在与唯心主义的斗争中成长和进步的。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当时有一种和平主义的舆论倾向,认为今后绝不打仗,世界将来也不可能再打仗,死了那么多人,难道人类连这点儿反思能力都没有吗?人类是有反思能力,但肚子没有反思能力,它只认死理:饿了就是饿了,除非吃饱了。长期在高府学堂不会饿肚子的人就容易往唯心论上走。

当时北大出现“五四运动”,这都是很好的现象,但是也有脱离实际的情况。陈独秀真相信可以不拿枪杆。陈独秀积极地执行了共产国际的路线,放弃了枪杆。当时毛主席坚决反对,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毛主席为什么连说那样、那样、那样,他不到气急了,不会那样说话。当时毛主席没掌权。毛泽东能调查实际,1926年去湖南考察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写出来,没人当回事。毛主席说话没人听,蒋介石用枪说话,一开枪,杀了一大片,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1927年,共产党一年学到的东西比十年学得还多,真是生死之地见真理。

真理是从哪儿推送出来的?真理并不主要是从课堂上给你的,真理是对立面告诉你的。知识的来源不是学习而是经历。老子说“反者道之动”,反面的力量才能使你前进,反力即助力,推送力量之源来自对立面。马克思在书里写规定即肯定,莱布尼茨也讲否定即肯定,都是这个思想。我的文章里也引用了孔丹同志说的一句话:“历史的逻辑是从反面展开的。”这都是黑格尔的思想,是本质的东西。为什么会这样呢?为生存,争资源。这在大自然中叫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在社会中叫阶级斗争。资源有限,不斗争就无以生存。这个道理,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开始也不重视,毛泽东说必须重视,最后结果是什么呢?蒋介石的枪教育了我们。国民党怎么知道这个道理呢?孙中山开始也不知道,不抓枪杆子,让清王朝杀明白了,所以流血是最高形式的教育,反动派是要**的。所以毛主席说蒋先生是好老师。共产党最后进了山,这是蒋介石逼着它要接地气。

 

 

接地气之后,共产党的生存环境开始好转,但不久来了一个年轻的“大爷”叫王明。他认为真理在他那里,因为他是克里姆林宫派来的。王明见过斯大林,同志们想想在当时见过斯大林的人,那就代表真理,何况还是斯大林派他来的。在这个时候,我们可真没有自信。行还是不行,要听斯大林的。但是,即使是天王老子派来的,还得和中国实际结合。王明的指挥对不对,在当时集中表现在军事斗争上。在这之前,陈独秀已经脱离实际、失败了;现在王明是否脱离实际,要看成效。

当时的军事斗争成败跟中国的地理形势有关。大家看看欧洲是什么样的地形?欧洲是大平原,李德、博古他们学的军事理论都是从欧洲实践得出来的理论,全是平原作战,挖战壕、修碉堡,决战。平原就是决战,几个大部队在那儿,没有掩护物,老远就能看到你。欧洲平原太广大了,他们根本没有山地作战的概念。克劳塞维茨的书讲的都是决战,决战的思想在他们意识里根深蒂固,认为这是天经地义、说都不用说的。所以王明等人站在莫斯科看江西山里的毛泽东,就觉得他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说他是“游击主义”、“逃跑主义”,扣帽子。但不管扣什么帽子,只有结合中国实际才是真的,打赢才是真的,打不赢有什么用?但人家王明牌儿大,文凭高,人家是莫斯科派的,这时北大的也不行了。毛泽东见的是李大钊,王明见的是斯大林。王明回国以后就在上海呆着,一看形势不好,又跑回苏联,后又派李德、博古来。我看过李德写的关于游击战争的文章,严重脱离中国实际。他到江西后先办军校,学西方那一套。把毛主席排斥在一边,说毛主席不行。他们也不想想,平原是这样打,但中国地形是什么?中国是山地地形,我们到江西去还用修什么碉堡?挖什么战壕?到处都是天然的“碉堡”和“战壕”。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到处都有自然物的掩护。我们都是游击队,哪怕山高水又深。《游击战之歌》就是从这个地形中走出来的。大自然给的掩护李德却不要,非要自己建造,要寻找平地挖碉堡、搞决战。国民党也是这么学来的,国民党从日本、德国学,所以国民党和日本打仗很好看:双方都在山里找平地,拿铁锹挖战壕。山里那些地形还挖战壕,要是毛主席早就转移了,东天不亮西天亮,钻进山,找地形“包饺子”。东转西转,几下就把敌人吃掉了。这种打法很好,但这种打法到西方就不行。四渡赤水,如果在欧洲大平原,人家一眼看到你。反之,西方的打法在中国就行不通。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7) 查看   收藏(2)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