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淮浦蘭 男  65岁
  • 注册日期:2018-05-25
  • 最近登录:2024-03-02
  • 粉丝人数:3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简析爱新觉罗·玄烨七绝《晚经淮阴》

淮浦蘭 发布于2020-10-27 11:01   点击:2819   评论:3  

【咏淮古诗赏读】

简析爱新觉罗·玄烨七绝《晚经淮阴》


晚经淮阴


【清】玄烨

淮水笼烟夜色横,栖鸦不定树头鸣。

红灯十里**满,风送前舟奏乐声。


【作者简介】

爱新觉罗·玄烨(1654.5-1722.12)是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他8岁登基,年号康熙,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诛鳌拜、削三藩、抗击沙俄、收复台湾、三征噶尔丹,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政体的捍卫者,奠下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宏大局面,被后世学者尊为“千古一帝”。美国学者著《全球通史》说:他统治的大清帝国是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1.5亿甚至更多的天朝臣民,正经历着一次经济、文化复兴。这次果断的行动标志着康熙漫长专制统治的开始。在他当政期间,大清帝国国力强盛、政治清明、社会繁荣稳定、文化成就卓越。城市手工业如棉纺织业、制陶业等也已从17世纪三四十年代经历的萧条阴影中走出来,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甚至还超过了以前的生产水平。

康熙特别热衷于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他自己也身体力行地倡导文学,并很重视满族八旗子弟文化素质的提高。史学家钱宗范认为:“他一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自然科学方面的数学、天文、历法、物理、地理、农学、医学、工程技术;人文方面的经、史、子、集;艺术方面的声律、书法、诗画,他几乎都有所研究。”在文学方面,他尤其喜爱写诗,《康熙诗词集注》凡50万言,其中古今体诗1135首,词12首,洋洋大观,是一位堪称空前的多产帝王诗人。

康熙帝的诗既有诗人之风,又有帝王之气,更有勤政爱民的思想,从而使他的诗歌在清朝的文学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写作背景】

明清之际,因为改朝换代,水利失修,洪沙灾害非常严重。据统计,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至康熙十六年(1677年)的18年间,黄河、淮河、运河连年溃决,海口淤塞,运河断航,漕运受阻,大片良田沦为泽国,南北漕运一再中断。康熙十六年任靳辅为河道总督,继承明代著名治河专家潘季驯“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治河理论,采用了建筑减水坝和开挖引河的方法,对三大河流进行综合整治,终使堤坝坚固,漕运无阻。

然而,连续多年花费大量人力、财力治水,不仅给国库度支增加压力,同时也在康熙帝的心头压上一块石头。康熙有丰富的水利知识,他要亲自巡察调研治河情况,于是就有了六巡江南视察河工壮举。

这首七言绝句《晚经淮阴》,就是康熙在1684年第一次乘舟南巡途经淮阴、视察天妃闸水工期间所作。

据史载,首次南巡在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九月二十八日启銮,十月二十日至天妃闸(在今淮阴码头镇境,素有“运河沿线七十二闸,天妃为首”之说。“文革”中被炸毁。)视察,见水势湍急,命改为草坝,另设七里、太平二闸,以分水势。当日晚间即经淮阴南行,奔向江宁。及至十一月初十日,康熙回京之舟再至清河县天妃闸,乃登岸视察高家堰,以其为“淮扬屏蔽”,令靳辅“须岁岁防护,不可轻视”。至清口,康熙又视察黄河南岸诸险工程,令靳辅筹一至妥之策,务令黄河之水永不倒灌运河。一代圣主明君,关切民生之情,殷殷可鉴。

至于此诗是康熙南来或者北去经过淮阴之时所作,则不得而知。

【诗句解释】

这首诗重在写景。通过描写诗人站在船头上的所见所闻,衬托了作者愉悦的心情和对祥和美景的向往。

淮水笼烟夜色横:淮水浩渺,烟波苍茫,夜色渐浓。点出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切合题中一个“晚”字。

栖鸦不定树头鸣:瑟瑟寒风,夜色弥漫,一群一群的乌鸦,在两岸树头上飞来飞去,寻觅栖息的窝巢,欲落还起,盘旋不定,聒噪不休。进一步渲染了夜色降临的沉寂氛围。

红灯十里**满:浩浩荡荡、蜿蜒十里的龙舟樯阵,塞满了河面,旌旗猎猎,两岸人家披红挂彩,灯笼闪闪。

风送前舟奏乐声:前面画舫上,还不时随风传来一阵阵和乐安祥的演奏之声,令人心旷神怡。

这灵动的音响画面,不仅填充了寥廓江天的空寂,还反映了作为诗人的帝王对国泰民安、歌舞升平大治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表现手法】

诗人运用动静结合、色彩对比的手法,描写了初冬时节淮上的枯燥与生动,萧瑟与热烈,现实与理想。

枯燥与生动。夜色笼烟的淮水,在初冬的寒风中,呈现的是一派枯燥沉寂的气氛。但是,静中有动,那些在树头上盘旋不定的乌鸦,叽叽喳喳的叫唤声,在万籁俱寂的静止画面中,增加了一种自然生态的动感和音响,从而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同时,一刻不停、铺满河面的皇家船队的十里**,都是活跃的因素,更使画面流动起来。

萧瑟与热烈。夜色横空,寒风吹水,自是一派萧瑟的初冬气氛。然而,与之相反的还有热烈火爆的一面。龙船画舫经过清江浦市区时,**十里,水面铺锦列绣,两岸红灯高挂,灯火闪烁,旗帜风动,十万民众夹岸争睹皇家气派,迎送圣驾的各级官员跪拜山呼万岁,直至旌樯远去,其场面十分热烈,空前未有。桅灯不见,而在空气中袅袅回荡着的,还有龙舟上飞扬开来的弦歌之声,令人流连忘返。

现实与理想。继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政府平定三藩之乱、确立稳定的皇朝统治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国内还发生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发生在6月,朝廷派兵收复并平毁了黑龙江北岸的俄占雅克萨城堡,前线闻捷;

第二件大事发生在917日,盘踞台湾多年的郑成功之孙、郑经次子、东宁王郑克塽(16708-17079月,字实弘,号晦堂)向清军大将军施琅正式递交了降书和所有印册,投降清朝,东宁王国灭亡。清朝收复台湾。台湾被纳入大清帝国版图,朝廷即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行省,下设台湾县、凤山县与诸罗县台湾知府由泉州知府蒋毓英转任。

第三件大事发生在10月,即在此次南巡期间,康熙发布诏令,全方位开放海禁。先后于二十三年至二十五年间设立闽、粤、江、浙四海关,分别管理对外贸易事务。这是大清帝国国力强盛的标志,也是康熙此行欢乐情绪的反映。

江山一统,四海清平,此时全面开放海禁,鼓励对外通商贸易,发展社会经济,增强国力民力,正是康熙大帝向他所追求的盛世理想迈出的重要一步,也是他政治自信的表现。理想的光环就在眼前,意满志得的康熙大帝岂能不畅怀放歌,风骚无限?

【艺术特色】

此诗语言直白浅显,明白如话,舒朗自然,全无生僻桀骜之词。写景状物亦信手拈来,如展画图。既丰富多彩,又生动活泼;既形象逼真,又深浅有度。特别是用了“鸣”、“奏”两个动词和“横”、“满”两个意动词,互相反衬,把宏大场面、热烈气氛烘托起来,反映出所经之地淮阴(清江浦)的经济繁荣,社会安定,从而突出地表现了全诗国泰民安、盛世无前的主题。

    题中用“经”字,表示在淮阴没有停留,没有上岸歇息。若用“过”字则不同,因古时“过”不单有“经过”的意思,还有“拜访”、“访问”、“探望”等多层意思,用在此就不准确了。

总之,康熙这首七言绝句是一幅有声的画、流动的诗,在意象造型、语言运用、结构安排和主题表现上,都有值得品味和借鉴之处。笔者兴之所至,步韵和诗一首,一并求教方家耳。

应许皇家霸气横,楼船画帜鼓箫鸣。

和风静水三千里,海禁重开盛世声。

                                                                                                                                                      2010年1027


清代的天妃闸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3) 查看   收藏(0)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