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锦天 男  70岁
  • 注册日期:2015-09-26
  • 最近登录:2024-04-19
  • 粉丝人数:550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咏怀古迹五首赏析之三——-不作一言议论的咏史诗

锦天 发布于2020-10-22 13:27   点击:897   评论:2  
咏怀古迹五首赏析之三—-不作一言议论的咏史诗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佩空归月下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此诗首联,挟群山之势,奔涌而来。凸显了明妃村的卓尔不群。同时点题,本章的咏怀参照物就是明妃村。
这一联就明妃村的描写,落笔气象雄阔,其地理特点,表达得淋漓尽致,而且交待了这个村是古迹,是明妃土生土长的地方。从“尚有”二字着落。

颔联,承接上联的村字进一步扩展。是凭吊明妃生赴异域,死葬黄沙。不能归国,更不能回到明妃村这个故乡。一去也好,独留也罢,
都是描写魂留大漠,都是远离故乡的悲哀。一去,就永远和朔漠连在一起,独留,那就是生,没有故乡亲人陪伴。死,没有故乡亲人的祭奠。独留留下了什么,是无尽的孤寂,无尽的哀怨。这种孤寂,这种哀怨,是孤独中的孤独,哀怨里的哀怨。
这个去,正如江淹恨赋所描写那样,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青塚,塞外草白,昭君墓上草色独青。而向黄昏,实有死犹向汉,死也不灭回到故乡的的意志表现。

颈联,省识只在画图,正谓不省也。杜甫用了婉转的批评,对汉帝不识人,对昭君受到不公平的对待,表示了谴责。悲剧由此造成,那么昭君的归,就是空归,是魂兮归来。这个空归,呼应了上联的向黄昏。总之,这联是个转折,重点在生前因“不识”未能得到公平对待,
死后魂归,也只能徒引浩叹。

尾联落在怨恨二字,也是本诗的本意。怨己之远嫁,怨汉之无恩。这个怨恨,借助琵琶上抒发出来,不同凡响,千载余音不绝。
琵琶,相传汉江都王之女,敕封公主,远嫁乌孙,悲伤之际,胡人弹琵琶娱之。实际上,可能越听越想回汉朝。又,琴操也记载,昭君在塞外,作怨思之歌,名昭君怨。
多少年来,琵琶中的胡音,如果知音听起来,当然懂得那分明是昭君满腔的怨恨当面在曲子中倾述。

这首咏史诗,通篇不作议论,而议论之情,通过饱含感情的叙事表达出来,作者的观点表达得非常充分,原来咏史诗的表达方式,也是不拘一格的。此外,我们也应该看到,写诗,是要把自己放进去的,不然就没有感染力,就是为写诗而写诗。
这首诗,是杜甫经过明妃村,想到昭君离家去国,生长名邦,殁身塞外。也感慨自己也像明妃一样,高才不遇,咏史也是自赋,借古人之事抒发自己怀抱。

总之,这首诗非常精彩,无论篇章布局,对仗工稳还是用词精到,都是上乘,杜甫本身就是七律的杰出代表人物,其作品雄奇飞动,纵姿壮浪,凌跨古今,保举天地,而本诗是杜甫七律的名篇之一。观赏此篇,诗笔有群山万壑赴荆门的气势,评者以为咏昭君诗此为绝唱,余皆平平。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5) 查看   收藏(0)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