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察也 男  
  • 注册日期:2020-01-06
  • 最近登录:2024-04-16
  • 粉丝人数:71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独抱诗心 (二)

察也 发布于2020-10-21 11:36   点击:1031   评论:2  
文/ 陈永正
承前文

     人心有真伪,而诗亦有真伪,学诗者须双目如电,洞察其心灵之至幽至远处。《抱朴子·应嘲》主张文字应“心口相契”,批评“违情曲笔,错滥真伪”者;《文心雕龙·情采》亦反对“为文造情”,认为“言与志反,文岂足徵”。言为心声,诗人为诗,亦当为个人精神世界之真实写照,然而亦有如元好问所云“心画心声总失真”者,顾炎武《日知录·文辞欺人》亦云:“人情弥巧,文而不惭。固有朝赋《采薇》之篇,而夕有捧檄之喜者。”诗人以文辞欺人,苟就其言而取之,则易为所欺。学诗者欲求诗之本意,自当烛其本心。顾氏又云:“世有知言者出焉。则其人之真伪,即以其言辨之,而卒莫能逃也。《黍离》之大夫,始而‘摇摇’,中而‘如噎’,既而‘如醉’,无可奈何,而付之苍天者,真也。汨罗之宗臣,言之重,辞之复,心烦意乱,而其词不能以次者,真也。栗里之徵士,淡然若忘于世,而感愤之怀,有时不能自止,而微见其情者,真也。其汲汲于自表暴而为言者,伪也。”顾氏举出《黍离》之大夫、屈原、陶潜以为情之真者,举出谢灵运、王维为情之伪者。这种真伪之别极为微妙,然解诗者不可不察。

     亦有怀著各种目的而制作伪诗者。或为掩盖历史真相而有意作伪,或应时应命违背良心而作伪,或不知羞耻趋炎附势而作伪;亦有倒填岁月者,或为表示自己洞烛先机而以事后之补作冒充旧作,或为證明自己是天纵之才而以新作冒充少作;而最甚者则窃他人之作为己作。如此种种,则非真诗人所为,虽不足以细论之,然解诗者亦不可不察。

     古人言诗,常把诗品与人品相提并论,认为人心术之诚伪,均可自其诗中察见。杨维桢《赵氏诗录序》谓“评诗之品无异人品”,刘熙载《艺概·诗概》亦谓“诗品出于人品”。 龚自珍《书汤海秋诗集后》甚至认为“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诗以人见,人以诗见,大抵如是。诗人毕竟是诗人,既能为文而造境,亦可以为文而造情,既可以誇张其长处,又需要掩饰其缺点。言为心声,诗者,美言也,诗为最美之心声,诗人总要在诗中把自己认为最美好的东西呈现出来。真中或有伪,伪中也有真,实在不易判别。严嵩《钤山堂集》、阮大铖《咏怀堂集》,其诗“恬澹自持”、“不乏风人之致”,就诗论诗,二人的诗品颇高。李慈铭《越缦堂日记》谓严嵩“似亦非丧心病狂者,使不及败而早死,复无奸子,亦足安其丘垄”(咸丰庚申十月初六日)。阮大铖是个极热衷于功名富贵的人,但当他被东林党所斥弃,匿居十七年,心境也许能有所变化,那些恬退閒适的诗歌,很难说都是情伪之作。况且人是会随环境而改变的,严、阮后来利欲熏心、败坏朝政,盖棺定论,自是罪不可逭,设想两人一生困守山中不出,其心之真伪难知,又谁能判其诗作的真伪呢。胡先骕《读阮大铖咏怀堂集》一文中,指出阮诗“其言不由衷”,钱钟书《谈艺录》亦谓“阮圆海欲作山水清音,而其诗格矜涩纤仄,望可知为深心密虑,非真閒适人寄意于诗者”,胡、钱事后之言,自当抱有成见。

     偶然写诗作伪以欺世,或有可能,但不可能长期甚至一辈子写诗都在作伪自欺。真正的“诗”,好诗,在行家眼中,是作不了伪的。

     又如清末诗人樊增祥,私生活尚称严谨,旁无姬侍,而性耽绮语,好作艳诗,故有“樊美人”之称;汪精卫晚节不终,然其为革命者时有“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之句,樊、汪之诗,皆当时性情之作,恐非作伪。当代亦有学者,诗词陈义甚高,冲澹清远,迥出凡尘,而其人却颇好名利,是以社会上啧有烦言,但我相信他那些被认为是作伪的诗也可能是真心的,那是以“向上一路”自诩的诗人希望达到而实际上未能达到的理想之圣域。如陈衍《何心与诗叙》所云:“吾尝谓诗者,荒寒之道,无当于利禄,肯与周旋,必其人贤者也。”此外,当九县飙回、三精雾塞之日,诗人出于种种原因,或有违心之作,实不得已而为之者,当非有意作伪,后世亦应察而谅之。

     元好问知道诗人也可能有情伪之作,故有心声失真之叹,而其论诗,则主诗人须心诚,不诚,则“言无所本”;学诗,则以“无为正人端士所不道”自警,是以季惟斋笺曰:“言诗人之心,必以中正为绳尺。”要“以意逆志”,当先设定诗人之心中正,情是真情,诗是真诗,否则一切皆为妄作。如王嗣奭《杜臆·杜诗笺选序》评杜甫所云:“一言以蔽之,曰‘以我为诗’,得性情之真而已。”诗中无“我”,即非真诗。学诗者亦应正心诚意,把诗人中正之心、真实之情以传达给读者。

      尽管诗人的诗心难测、本意难明,但历代的注释家还是锲而不舍,努力追寻。不过,注释还是有别于考證的。考證靠实学,靠材料,一时未能弄清楚的问题,有朝一日或会真相大白,而诗人的本意,藏于一己的心中,其在文字中所表现的,也许只是柏拉图所说的“洞穴中的人影”而已。诗人的原意,有时也会随考證的深入而显现出来。洪业《杜诗引得序》云:“考證之学,事以辨而愈明,理以争而愈胜。”一些诗人诗作,经过千百年来的学者深入的探索,原来比较隐晦的诗旨也逐渐明晰,一些新材料的发现,一些前人所未注意到的證据的获得,使一些本以为不可解的诗得到确解,使一些错误的解释得到纠正。然而,诗人创作时在感情上的升华,语言上的美化,导致诗歌的内容与现实甚至有很大的不同,研究者据以考索时亦不可不慎。

     王国维《浣溪沙》词云:“本事新词定有无,这般绮语太胡卢。灯前肠断为谁书。 隐几窥君新制作,背灯数妾旧欢娱。区区情事总难符。”这也许是作者对他的词集的一份“说明书”吧。他要向读者说清楚,特别是要向后世的笺注者说清楚:不必细细推求每一首词的“本事”。因为,
一,词中的绮语可能是美人香草式的譬喻,逐句坐实之,则会弄出笑话;
二,即使是真的写恋情,也容许有艺术加工,不一定与事实全符。对诗歌的理解,不能过于执著,活法成了死语。
黄庭坚《病懒》诗:“乃知善琴瑟,先欲绝弦寻。”《荆南签判向和卿用予六言见惠次韵奉酬四首》其四又云:“觅句真成小技,知音定须绝弦。”要作古人的知音,必须绝弦以寻,“绝弦”二字,道尽妙悟之意,个中消息,政复难道。上文反覆论述,不嫌琐屑,亦仅说明诗心虽难知而应力求知之而已。

本文摘自网络,仅供参考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9) 查看   收藏(3)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