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南方苑   8岁
  • 注册日期:2016-03-01
  • 最近登录:2024-04-17
  • 粉丝人数:331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转载】诗词意境杂谈

南方苑 发布于2020-10-01 16:31   点击:684   评论:0  

   诗词意境杂谈

一般来说,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境是指客观生活或氛围。意和境有机的融合从而造成一种艺术境界,称为“意境”。换一个角度来说,“意”是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的认识、感受和评价,包含着诗人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人通过形象的描出来的一种艺术境界。二者的关系是“意”借“境”而表现,“境”则以“意”为灵魂,情景相生,形神交融,方可成为意境。

  追求意境美,是有情有景的抒情诗的艺术极致,更是中国古典诗的特点,那些形象优美、意境深远、意味无穷的古诗,以其独物的艺术魅力影响着诗坛。意境在不同的作品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一、情境交融,虚实相生

  诗人的主观情感为“虚”,客观的物象为“实”,物象依靠感情获得生命,感情借物象得以表现。诗人在创造意境时,把主观感情和客观事物交融在一起,达到主客观的统一,这就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

  1、触景生情,因物缘情

  诗人看到某种富有特征的物象,受到感染,油然而引发某种悲喜、爱憎之情,将情感融入景物之中,让主观的情感与客观的景物统一起来。这是一种由外而内的感情触发过程,是创设意境的一个重要的手法。

  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由写景开头,十四个字勾勒出一幅登高远眺的壮阔图景。时当深秋,晴空如海,山高林密,晴初霜旦,高猿长啸,空谷传响,潭寒涧肃,沙洲小渚,孤零冷落,风霜高洁,水落石出,“天高”“沙白”“猿啸”“鸟飞”,这些又都是具有夔州三峡秋季特征的典型景物,捕捉入诗,不但形象鲜明,使人读了如临其境,而且所展示的境界,也极雄浑高远,饱含着诗人无穷的情思。

  第三、四两句写远眺之景,上句写山景,下句写江景,山上江中,往复交织,构成一幅非常生动的三峡秋景图。在极其萧飒荒凉的景象中,又充满着一种浑灏奔放的气势。以上四句写景,确实有力地烘托了诗人的心情,写出了诗人登高望远的悲秋之意。“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文心雕龙·物色》),更何况眼前这一片凄凉肃杀的景色?自然更使得诗人触景生情、引起相应的心理活动与感情变化了。而这种心理活动与感情变化,又反过来加深了景物的感情色彩。

  第五、六两句由上文写景很自然地过渡到抒情。两句写出自己身多疾病长期漂泊的艰难处境和秋景萧瑟触景生悲的愁苦心情。尾联两句是写自己穷困潦倒孤苦寂寞的境遇和心情。全诗就在沉重的感叹声中收结,结得悲愤深沉,而又寄慨遥深。在深沉重浊的韵调之中,体味出诗人颠沛流离的痛苦心情。

 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満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人在深秋与午夜,不仅看到了日落,听到了乌啼,感到了寒霜满天,还看到渔火映照江枫。诗人将这些物象与午夜钟声连在一起,塑造了完美的意境,真是身在客船,愁情难解,达到了情与境的和谐统一,感人致深,精美超拔。

2、寄情于景,物我合一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王微),这些说法,都说明了“寄情于景,物我合一”的境界。寄情于景,是一个由内而外的感情推移过程,诗人选择最能表现主观感情的景物,把情感寄于其中,求其似我。如《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到人间。

  该诗表面上写石灰的制作过程 ,实际上写人,写自己,寄不怕千难万苦,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的精神及以身报国的高尚情操于其中,将物性与人格巧妙地熔为一体,达到物我合一。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该诗写梅花在恶劣的环境中独自开放,借以寄托诗人报国无门,屡受排挤和打击的不平心境,表明了诗人的心迹,不为沽名钓誉,只为拯救国家,是一种坚贞的自信,做到了情寄于物,物因情见,物我同化。

  3、以情观物,缘情绘景

  诗人用某种情感去看待某一景物时,诗人笔下的景物,就染上了诗人的某种情感色彩,这就使景物有了人的情感。

  杜甫的《旅夜抒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夜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杜甫在成都无凭无依,流落飘零,夜愁不寐,孤寂苦痛,诗人顺江而下,除细草微风,危樯夜舟,什么都感受不到,夜孤寂得令人难以忍受,正是诗人以情观物,移情入物,使得空间中的一切存在都变成自身情绪的对象物,塑造了有着作者自己感情色彩的境界。

  再如,辛弃疾的《清平乐》: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该诗写了日常的农家生活场景,主要的内容都是意境的描绘,表面上看是作者无意的描摹,但内里却寄有作者的情感,那就是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4、情景并列,实则融合

  在诗词中,描绘景色的内容和抒情的内容分界清楚,表面上看,二者平行并列,实则情景融合在一起,前文的景是为了后文的抒情。

  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诗的前两联写景,着力描绘洞庭湖汪洋浩荡,一望无际,气蒸荆楚,波撼岳阳的壮观景象。气势雄伟,形象鲜明生动,表现了诗人广阔的胸襟。后两联由眼前景物的触发转向抒情,诗人面对浩淼的无垠的湖水,想到自己功名未遂,空有出仕的愿望,无人引荐,就好象欲渡洞庭湖而无舟船一样,该诗抒情与眼前的景物巧妙地结合起来,委婉含蓄,不卑不亢。

  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起,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日高楼休独依,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词的上片将景色描写的阔远而绮丽,毫无衰飒情味,与下片抒发的羁旅愁绪,黯然凄怆的思乡之情融合起来,一方面显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和对生活自然的热爱,反过来衬托悲伤;另一方面又使下片所抒之情显得柔而有骨,深挚而不流于颓靡。

  苏轼的五绝《汾上惊秋》: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汾河。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诗人用情景相生、情景“互藏其宅”的方法创造意境,艺术地表达自己的情意。首句从景写起,次句由景到叙事,三句由叙事写到心情,最后以景语作结。前两句侧重写景,皆写那些能够表达感情的景物,后两句以情为主,又不空泛抒情。前后各有侧重,但又“互藏其宅”,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尤其收句,以景结情,更显含蓄有深味。此诗寒意之景与烦愁之情水乳交融的意境,浑然纸上,如画彰目。

二、情景矛盾,互为映衬

  诗中的情与景本来是谐调一致的,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可有时为了创造新的意境,却把相反的互相矛盾的情与景放在一起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彼此相成交相辉映,造成一种别开生面,出人意料的情趣。该造景法,具有隐曲性、深藏性,以此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该诗后三句写往日热闹繁华的生活,象征着他生活中的最美好,最无忧无虑,春风得意的时刻,景之浓丽,情之浓烈,从表面看,所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实际上作者着重表达的倒是另一方面——今日处境的无限凄凉,开头的“多少恨”,通过这繁华生活的梦境进行有力的反托,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便越浓重,真是以乐境写哀情,对往昔的繁华眷恋越深,今日处境的凄凉越不难想见。

  杜甫的《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登楼》该诗写于安史之乱刚刚平定而吐蕃入侵、藩镇割据、宦官专权之时。全诗借临以抒情,融山水景象、历史遗迹、国家灾难、个人忧思为一体,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首联,“花近高楼”与“万方多难”形成反衬,以乐景写衰情尤哀。颔联,写“登临”所见,描述山河壮观。上句向空间开拓视野,下句就时间驰骋遐思。天高地迥,古往今来,境界阔大,情思悠远,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民族历史的追怀,也流露着诗人忧国忧民的无限心。

  颈联,写登楼所想,议论天下形势。所思所感中,有希望也有焦虑和担忧。尾联怀古讽今,寄托个人抱负。末两句,承前写景:由忧山川自然景观而写古迹人文景观;承前抒情:由抒爱山川社稷之情而抒发济世无奈之叹。全诗即景抒情,语壮景阔,寄慨遥深,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这首诗即景抒怀,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语壮境阔,寄慨遥深,融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表现了诗人沉重忧伤的感情。

  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三、删繁就简,含蓄不露

  诗要用最简洁的语言描绘形象,而构成意境的感情则含而不露,巧妙地溶入形象的描绘之中,这就是达到艺术上的含蓄,把丰富的情感浓缩到“以一当十”的艺术形象里,使意境深远。姜夔说“语贵含蓄”,杨载说“绝句之法,要婉曲回解。删繁就简,句绝而意不绝。”

  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本诗写景,用寻常的话语点缀,不雕琢,不尚工巧,风味独特。未句“花落知多少”情致横溢,美好的春天该珍惜呀!诗小含量大,意境深远。全诗看似纯粹写景,却渗透着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人生的感叹!

  苏轼的五绝《汾上惊秋》: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汾河。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该诗的前两句侧重写景,皆写能够表达感情的景物,后两句则以情为主,又不是空泛的抒情,前后各有侧重,但又“互藏其室”,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尤其收句,以景结情,更显含蓄有深味。此诗寒意之景和烦愁之情水乳交融的意境,浑然纸上。

  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至今惟有鹧鸪飞。

  该诗前三句尽管都是对客观景物的描写,着重渲染的是昔日的繁化,但其中却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诗人给我们展示子两幅画面:一幅是战士们脱下战袍,换上锦衣,向国人炫耀;另一幅是宫女打扮成花一般的美人,在宫殿中恣情的欢乐。这表明勾践把昔日的屈辱和苦难忘得一干二净,完全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之中。最末一句,写诗人的眼前的凄凉景象,引发人的沉思,其中含有无限的感慨。

  “一切景语皆情语”。对于诗歌而言更是如此,而借景抒情是诗歌的主要抒情方式,由外而内地透过景、物去把握作者的情感便成为阅读诗歌的基本途径。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11) 查看   收藏(6)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