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厚德载物-天汉 男  100岁
  • 注册日期:2019-08-13
  • 最近登录:2024-03-27
  • 粉丝人数:32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转载】【转帖】唐朝大诗人刘禹锡曾被当做宰相苗子培养,但因桃花诗两次被贬

厚德载物-天汉 发布于2020-08-15 15:16   点击:2562   评论:2  
【转帖】唐朝大诗人刘禹锡曾被当做宰相苗子培养,但因桃花诗两次被贬

【转帖】唐朝大诗人刘禹锡曾被当做宰相苗子培养,但因桃花诗两次被贬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出生于河南郑州荥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793年,刘禹锡进士及第,为监察御史。贞元末,加入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连州刺史、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842年卒,追赠户部尚书。代表作有《陋室铭》《竹枝词》《天论》等。

刘禹锡,自称祖先为汉景帝贾夫人之子中山靖王刘胜;七代祖刘亮,北魏冀州刺史、散骑常侍,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父亲刘绪,为避安史之乱,迁居苏州。刘禹锡生于大历七年(772年),其父、祖均为小官僚,父刘绪曾在江南为官,刘禹锡并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期。他很小就开始学习儒家经典和吟诗作赋,既聪明又勤奋,在做诗方面,曾得当时著名诗僧皎然、灵澈的熏陶指点。

刘禹锡肖像刘禹锡肖像

贞元六年(790年)十九岁前后,刘禹锡游学洛阳、长安,在士林中获得很高声誉。

贞元九年(793年),与柳宗元同榜进士及第,同年登博学鸿词科。两年后再登吏部取士科,释褐为太子校书,不久丁忧居家。贞元十六年(800年),杜佑淮南节度使兼任徐泗濠节度,辟刘禹锡为掌书记。后随杜佑回扬州,居幕期间代杜佑撰表状甚多。

贞元十八年(802年),调任京兆府渭南县主簿,不久迁监察御史。当时,韩愈、柳宗元均在御史台任职,三人结为好友,过从甚密。
贬谪生涯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唐德宗驾崩后,李诵即位,是为唐顺宗。原太子侍读王叔文王伾素有改革弊政之志,这时受到唐顺宗信任进入中枢。刘禹锡与王叔文相善,其才华志向尤受叔文器重,遂被任为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参与对国家财政的管理。这段时间里,刘禹锡政治热情极为高涨,和柳宗元一道成为革新集团的核心人物。

“二王刘柳”集团在短短的执政期间采取了不少具有进步意义的措施,但由于改革触犯了藩镇、宦官和大官僚们的利益,在保守势力的联合反扑下,很快宣告失败。唐顺宗被迫让位于太子李纯,王叔文赐死,王丕被贬后病亡,刘禹锡与柳宗元等八人先被贬为远州刺史,随即加贬为远州司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八司马事件”(同时贬为远州司马的共八人,史称“八司马”)。此后,刘禹锡在朗州近十年。期间,刘禹锡创作了大量寓言诗,表达了对当朝权贵的极大不满,又写了许多赋来表达自己不甘沉沦的雄心。由于接触当地民间歌谣,从中吸取了营养,他的诗歌创作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同时,他还写了多篇哲学论文,最重要的便是与柳宗元《天说》相呼应的《天论》三篇。

元和九年十二月(815年2月),刘禹锡与柳宗元等人一起奉召回京。次年三月(816年),刘禹锡创作了《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一诗,得罪执政,被贬谪到更远的播州去当刺史,幸有裴度、柳宗元诸人帮助,改为连州(今广东连州市)刺史。此后,刘禹锡在连州近五年。

元和十四年(819年),刘禹锡因母丧才得以离开连州。长庆元年(821年)冬,刘禹锡被任为夔州(今重庆奉节县)刺史。长庆四年(824年)夏,调任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奉调回洛阳,任职于东都尚书省。从初次被贬到此时,前后共历二十三年。

晚年生活

刘禹锡吟诗图刘禹锡吟诗图大和元年,刘禹锡任东都尚书。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写了《再游玄都观绝句》,表现了屡遭打击而始终不屈的意志。以后历官苏州、汝州、同州刺史。从开成元年(836年)开始,改任太子宾客、秘书监,分司东都的闲职。

会昌元年(841年),加检校礼部尚书衔,世称刘宾客、刘尚书。刘禹锡晚年到洛阳,与朋友白居易、裴度等交游赋诗,唱和对吟,生活闲适,和白居易留有《刘白唱和集》《刘白吴洛寄和卷》,与白居易,裴度留有《汝洛集》等对吟唱和佳作[。此后,他历任集贤殿学士、礼部郎中、苏州刺史、汝州刺史、同州刺史,最后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会昌二年(842年),刘禹锡病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一岁,追赠为户部尚书,葬在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

刘禹锡在元和十三年(818年)曾自编其著述为“四十通”,又删取四分之一为“集略”。这是最早的刘禹锡集和选本,今都不传。载《刘禹锡集》40卷。宋初亡佚10卷,仅剩余30卷。而后宋敏求搜集遗佚,辑为《外集》100卷,但仍有遗漏。《刘禹锡集》三十卷,《外集》十卷,集中卷二十六,二十七收乐府两卷。

现存刘禹锡集古本主要有三种:

①清代避暑山庄旧藏宋绍兴八年(1138年)董刻本,题为《刘宾客文集》,属小字本,今有徐鸿宝影印本。又于淳熙十三年(1186年)陆游据董本重刻,称“浙本”。明清以来通行的刻本,基本上属于这个系统。

②日本平安福井氏崇兰馆所藏宋刻本,题为《刘梦得文集》,属蜀大字本,今有董康影印本、商务印书馆缩印本。

北京图书馆所藏宋刻残本《刘梦得文集》一至四卷,建安坊刻本。明、清两代的毛晋、惠栋何焯冯浩黄丕烈等人曾对刘禹锡集作过初步的校勘工作,但多数是抄本,流传不广。现通行刘禹锡集版本:《四部丛刊》本《刘梦得文集》,《四部备要》本《刘宾客文集》,《丛书集成》本《刘宾客文集》。此外,尚有校点本《刘禹锡集》。 今人卞孝萱著有《刘禹锡年谱》,对刘禹锡的生平和各种史料多有考订。

此外,刘禹锡还写了一本医书,名叫《传信方》。刘禹锡的山水诗,改变了大历、贞元诗人襟幅狭小、气象萧瑟的风格,而常常是写一种超出空间实距的、半虚半实的开阔景象,如“水底远山云似雪,桥边平岸草如烟”(《和牛相公游南庄醉后寓言戏赠乐天兼见示》),“野草芳菲红锦地,游丝缭乱碧罗天”(《春日书怀寄东洛白二十二杨八二庶子》)。再如《望洞庭》;在这静谧空灵的山光水色中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感,构成了一种恬静平和的氛围。不过,虽然刘禹锡说过“能离欲则方寸地虚”,但是他积极参与永贞革新,其实还是要在社会中实现人生理想;他的性格也比较倔强,受道家影响,诗中倒是常常表现出高扬开朗的精神。如《秋词》二首之一、《同乐天登栖灵寺塔》,都有一种高扬的力量。



由于有了含蓄深沉的内涵、开阔疏朗的境界和高扬向上的情感,刘禹锡的诗歌便显得既清峻又明朗。 刘禹锡又多次贬官南方,这也是民歌盛行的地方,所以刘禹锡常常收集民间歌谣,学习它的格调进行诗歌创作,如《白鹭儿》诗以隐喻方式写自己孤高的情怀,但用的是轻快的民歌体。还有一些完全仿照民歌的作品,如《竹枝词》《杨柳枝词》《堤上行》《蹋歌词》《浪淘沙词》《西塞山怀古》等,都很朴素自然、清新可爱,散发着民歌那样浓郁的生活气息,以下两首尤为传神:《堤上行》三首之二、《竹枝词》二首之一。
刘禹锡及其诗风颇具独特性。他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在忧患相仍的谪居年月里,感到了沉重的心理苦闷,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但他始终不曾绝望,有着一个斗士的灵魂;写下《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重游玄都观绝句》以及《百舌吟》《聚蚊谣》《飞鸢操》《华佗论》等诗文,屡屡讽刺、抨击政敌,由此导致一次次的政治压抑和打击,但这压抑打击却激起他更为强烈的愤懑和反抗,并从不同方面强化着他的诗人气质。他说:“我本山东人,平生多感慨”(《谒柱山会禅师》)。

刘禹锡早年随父寓居嘉兴,常去吴兴拜访作为江南著名禅僧兼诗僧的皎然和灵澈,据其《澈上人文集纪》自述,当时他“方以两髦执笔砚,陪其吟咏,皆曰孺子可教”,这一早年经历对其后来的诗歌创作影响很深。

刘禹锡的诗,无论短章长篇,大都简洁明快,风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诸如“朔风悲老骥,秋霜动鸷禽。……不因感衰节,安能激壮心”(《学阮公体三首》其二)、“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始闻秋风》)这类诗句,写得昂扬高举,格调激越,具有一种振衰起废、催人向上的力量。至于其七言绝句,也是别具特色,如:“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浪淘沙词九首》其八)“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杨柳枝词九首》其一)就诗意看,这两篇作品均简练爽利,晓畅易解,但透过一层看,便会领悟到一种傲视忧患、独立不移的气概和迎接苦难、超越苦难的情怀,一种奔腾流走的生命活力和弃旧图新面向未来的乐观精神,一种坚毅高洁的人格内蕴。再如他那首有名的《秋词》,全诗一反传统的悲秋观,颂秋赞秋,赋予秋一种导引生命的力量,表现了诗人对自由境界的无限向往之情。胸次特高,骨力甚健。

刘禹锡深信道教,在很多年以后他还说,写诗的人应该“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景”(《董氏武陵集纪》),前句即指语言的简练与含蓄,后句即指主体的观照与冥想。所以他一方面重视通过锤炼与润饰使诗歌的语言既精巧又自然,而反对多用生僻字眼,提出“为诗用僻字,须有来处…… 后辈业诗,即须有据,不可率尔道也”(《刘宾客嘉话录》);另一方面,他又极重视主体的观照与冥想,在《秋日过鸿举法师寺院便送归江陵诗引》中他曾说: “能离欲则方寸地虚,虚而万景入;入必有所泄,乃形于词。因定而得境,故翛然以清;由慧而遣词,故粹然以丽。”

刘禹锡的诗大多自然流畅、简练爽利,同时具有一种空旷开阔的时间感和空间感。像他的名句如“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越中蔼蔼繁华地,秦望峰前禹穴西。《酬浙东李侍郎越州春晚即事长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都是他对历史、人生进行沉思之后的一种感悟。这种感悟以形象出现在诗里,不仅有开阔的视界,而且有一种超时距的跨度,显示出历史、现实、未来在这里的交融。

刘禹锡的咏史诗十分为人称道。这些诗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表现他阅尽沧桑变化之后的沉思,其中蕴涵了很深的感慨,如《酬浙东李侍郎越州春晚即事长句》《西塞山怀古》《乌衣巷》《石头城》《蜀先主庙》等都是名篇。




唐朝诗人刘禹锡曾被当做宰相苗子培养,但因桃花诗两次被贬

        在中国这个保守主义的大本营,什么最难?变革。因为中国人太成熟老辣,对变革本身都是排斥的。因为变革的结果是未知,可能突飞猛进可能今不如昔。干脆不变,至少不会变得更坏。保守,不是贬义词。我就是保守派。大一统帝国成形后,政治改革就鲜有成功案例。

       能混到那个级别的官员,进入核心权利层的,没有几个是有过分幼稚病的。混在体制内能吃香喝辣的人,一般是不大愿意革自己命的。触犯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受到的反扑是相当猛烈的。文彦博说话,皇上您是跟士大夫治天下。已经近乎威胁。所以改革派们,多少是有些浪漫主义情怀的人,多少是有些不太把人情往来看得过重的人。如果维护同事间友好和谐是更重要的事儿,那你好我好大家好,一起吃香喝辣,改革个毛啊。改革,就是要搬开绊脚石。我很喜欢苏东坡,但是站在王安石立场,这一个喜欢说风凉话,又有很大舆论影响的人,是不是应该让他去凉快,让他“谁不改革谁下台”?所以现在看到很多史家对王安石评价很低,有的甚至把北宋亡国的罪魁帽子都扣上了。

      王叔文一干人,干的是要动人奶酪的事儿。既得利益者侧目说句“柳刘”再平常不过。柳宗元这些人其实还是太厚道,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改革也一样。有时候是要人头落地。商鞅变法能成功,不是靠城门立柱而是靠剁了太子老师的鼻子。柳刘这样的人做不来这种杀伐果断,他们也注定成功不了。况且他们上头的大老板可没有商君老板对国家机器的控制力,比神宗皇帝都不如。封建时代的变革,其实更多是大老板想有所作为,网罗一帮人去执行自己意图。顶不住压力,具体操盘手就当替罪羊的。找个合适机会换波人再试试。那个什么诗案,就是个政治斗争。小说家写书都常有段子,奸臣把某诗作拿来附会成反诗然后陷害忠良。把这个当真,太敏感。

柳宗元的文章我读过很多,是一个厚道而有政治抱负的人。他的文章多有政治讽喻。但是我最喜欢的一篇是《段太尉轶事状》,一个死人,和柳宗元本人瓜葛也不多,柳为他捍卫名誉,仗义执言。韩愈和柳宗元政治立场不同,但是在柳子厚墓志铭一篇也极尽溢美之辞。刘禹锡流放播州,柳念刘母年高,
“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并“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每次读到这里我都很动容。

柳刘二人相互引为知己。柳宗元《重别梦得》写到“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歧路忽西东。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临舍翁”。二十年来万事同,晚岁当为邻舍翁。我老了麻木了,如果我十几岁能读懂,我必是读一次哭一次。刘禹锡也应和“弱冠同怀长者忧,临歧回想尽悠悠.耦耕若便遗身世,黄发相看万事休。”
最后柳宗元客死柳州,刘禹锡穷毕生之力为柳宗元整理遗稿刊印。柳的幼子也是刘禹锡代为抚养。这份情谊,配得上“以柳易播”。这样的朋友,这样的友谊,值不值得你拿十年二十年的寿命来换?我愿意!

“刘嘴贱”??呵呵。
刘禹锡的诗的确能显示出他为人很狂,兼豁达自负。一个住在草屋都能说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人,焉能不狂。但是刘禹锡也并非为同僚不喜欢,至少柳宗元、王叔文这些与他政治理念类似的人,都很喜欢刘。柳宗元被贬黜时都心心念念希望保全梦得。
刘禹锡被贬,说到底无非是因为党争和永贞革新的失败。刘所在的王党是革新派,当年唐顺宗和革新派都希望收夺宦官兵权,制裁藩镇跋扈,打击贪官污吏,动了宦官及旧世族的利益,最后革新失败,宦官得权,唐顺宗都被迫禅位,何况刘禹锡了…刘之后的仕途,显然只有贬黜。革新的那帮人都贬了,与他们性格讨喜与否几乎没有关系。后来唐宪宗即位,虽然是明主,但被宦官拥立才继位的他,最后还是被宦官杀了。显然,刘禹锡在那样一个党争的背景下,作为当年新政的力推者,肯定被宦官集团各种排挤。
      政治是什么,要团结人,要拉拢人。曹操为了拉拢张绣可以忍杀子之仇,徐阶为了除严嵩把孙女嫁给严家为妾。说白了,文人身上那种恃才傲物把复杂关系看简单东西是很难让他们走远的?他如果真的有政治才能,会得罪那些握有兵权的宦官集团?
第二,因文字获罪的历史,在天朝可谓由来已久。集大成者,可能是满清?司马迁的外孙杨恢因为在写给友人的信中因用词不慎而被汉宣帝下令处死。这可是西汉四帝中的明主汉宣帝,尚不能免俗,何况他人。苏仙也曾被乌台诗案搞得酸爽一片,生不如死。因文字而获罪,因文字而丧失政治前途。他刘禹锡不是第一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人。前有杨恢写讽,后有柳永写词赋。在封建时代,不论是那一帝国。复杂的政治斗争,都决定了文字和言语将会是你击败政治对手的契机之一。既然你有充当政治家的决心,为什么又要犯文人的毛病。文人敏感肆意的性格,固然可以刺激他们的灵感,留下旷世的名作。然而把文人的肆意放纵带到政治泥潭里面,是要吃大亏的。可惜的是,成为一代词宗诗豪的这些文人,从来不会把政治的审慎和文人的恣肆分辨清楚。文章自古憎命达,在封建时代尤如是。唐朝诗人得高位大爵者,也只有高适一人罢了。可叹,可思。
     张兆林问孟维周,刘禹锡有首诗,说什么什么桃千树,尽是什么刘郎栽,读过没有?孟维周早已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了,便说没有读过。原来孟维周听说,陶老书记对前段县处级领导班子调整有些看法。几位对安排不满意的原县委书记和部门领导牢骚满腹,有的跑到陶老那里诉苦。如南县的雷子建被安排到地委党校任校长,气得骂娘。他妈的张兆林太会玩人了。刚上去时,到处安抚人心,让大家都觉得张书记待自己不错,把自己当做他的心腹。事实上到底谁是心腹?只有他姓张的心中有数。好了,现在他根基牢了,一切都明朗化了,原来陶书记培养的全部靠边站。陶老不准他们乱说。这些人一乱说,难免让人误会是陶凡在操纵。中国政治同西方不同。尼克松下野后,从卡特一直批评到里根和布什,那是很正常的事,既不妨碍哪位在位总统的威信,也不妨碍他自己死后享受国葬。中国国情不同哪!但这些同志若硬是要嚷几句,他也只是安慰他们一下,不作什么评价。有次在陶老家中,好几个人在场,有人又提到了最近干部调整问题。陶凡摇摇手,说,不要议论这事,不要议论这事。接着随口念出了两句诗,说是刘禹锡的。在座的听不明白,却感觉到可能同人事问题有关。不知谁给传了出来,但传得不全。孟维周听到后,对那诗有点印象,但也记不清了。回去一翻书,方知原文是“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说的是刘禹锡被贬官十年后,应召回到朝廷,见朝廷又扶植了一批新贵。有感到此,作诗讥讽。孟维周明白了这个曲直,当然说没有读过这诗,省得惹麻烦。有些事是要装聋作哑的。张书记问过孟维周后,便作平淡的样子,其实仍疑云不散。孟维周忽发一念:干脆效法前人,以今典古,就说那两句诗我虽没读过,但从字面上看,用现在的话讲,应该指事业后继有人,欣欣向荣。细细一想,算了算了,不要自作聪明。
--文人喜自夸、善自矜,也常互黑,骨子里总有些恃才傲物、以某种才能形成身份区隔的心理驱动。唐朝名士都爱舞文弄墨、触景赋诗,其中也不乏军事才能、政治判断力的人才,比如高适曾任剑南节度使,旧唐书赞之为诗人最达者,文人未必都夸夸其谈、性格有缺。
--我们以不同立场和价值观评判某个人,难免结论有异,由于自身处境更以前人的言行作为观照与寄托。刘禹锡的内心强大在懦弱文人中罕有,现实中顺者不免嗔其癫狂失礼,而逆境中人往往受到他豁达坚韧个性的激励。《陋室铭》虽自大,但正如白居易凭吊中所称“四海齐名白与刘”,当时的文坛巨星级人物难免飘飘然。然而,即使刘白“同年同病同心事”,对某一事物的看法也会根据自身代入感而不同。“命压人头”和“沉舟侧畔”的典故自不必说,二人在晚年都对佛事产生兴趣,但刘仍然是以豁达心境为出发点主要对于佛教的方法论着力颇多,而白更关注教义的修行实践方面。
--刘和柳宗元性格的迥然有异更是直接影响了二人的最终命运。柳宗元长吁短叹、郁郁而终,而刘禹锡至少尾盘发力卷土重来,虽然检校礼部尚书和死后追赠的户部尚书都属虚衔,但已是“二王八司马”除程异以外的最好结局,程异是难得的盐铁**的专业人才,最后拜为御史中丞。
--个人认为,当世学者李敖先生和刘禹锡的社会形象神似,爱之认为不屈不挠,恶之则鄙夷为跳梁小丑,但结果也算名利双收。(历史细节多湮没难考,下面的内容多含推断。)我反而认为,刘禹锡有意识地利用这种轻狂和guts的形象来获取政治资本,可谓深藏不露。改革有如触及灵魂,没有团结的战斗力和意志断难成功,永贞革新的失败只以“结党营私”而论略显模糊焦点,自古胜者誉为柱国,败寇讽其朋党。政权交替、强藩待价而沽、内侍权倾朝野都是重要原因,原有的利益格局分配和政治权力架构重组都显操之过急,使其成为“百日维新”的前世注解。
--因此,几位司马第一次被召返京并非是革新派重新掌权,而是时局困境依旧和各派妥协的结果,即使重新在中央任职也是前途凶险。刘禹锡敢于以辛辣嘲讽之语写出第一首桃花诗,如果没有此行前景黯淡的消息透露,他不会草率地害了同僚前途,而柳宗元在二次贬谪途中也未有怨言而甘愿互换治所。刘禹锡以这首桃花诗在社会评议中做实了“革新和强硬”形象,这是对决策者的一种自我营销,日后朝中每有改革动议都会想起征召刘,只是多为权臣所阻,这与其政治宣传手法不无关系。试想一个人若受到大众唾弃,怎么会经常被想起?主要还是在于他表露出自己的价值所在。
--党同伐异的政治交锋中最忌讳反覆无常之人,李商隐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生存,苏轼为新旧党所不容,而那些有guts的人反而被视为忠诚。人品在宦海沉浮中的作用多大很难说清,人本来就是复杂的动物,威权式的皇帝更爱杀谗佞跑官小人,官场老油条也常起起伏伏,一条路走到黑有时会有奇效。二次写桃花诗时昔日政敌都已故去,这有点儿像郭德纲先生说的艺术家与寿命的笑谈,正常人吐露胸中23年郁结的恶气未有何不妥,从青春英姿到老生华发的悲凉,真的是一句“沉舟侧畔”就可以轻描淡写的吗?社会学的冲突学派常讲“安全阀效应”,社会治理中需要某个渠道把怨气释放,何况生老病死的血肉之躯呢?这首诗虽有戏谑前朝和攻讦政敌之意,但仍然向世人展示自己的guts和改革决心,在社交媒体极度匮乏的古代,写诗酬答就是最重要的表明立场手段之一。现代社会某些政治人物也还是会采取“言外之意”的政治作秀而争夺话语权,更何况古代。
--刘禹锡的可贵之处在于他的内心强大和反向思维,纵然有打落牙齿和血吞的意味,在柔弱腹黑的文人群体中也属独树一帜。政治场域中他的社会认知形象是一以贯之而永不妥协的,只要改朝换代或者时局需要以改革来为内部矛盾纾困,他一定会是最先被想起来的那个。有性格弱点不可怕,能把它反向包装为宣传卖点也算是心机boy一枚啊。一切历史难免终沦为当代史,谁又能说得清。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逆境时这句诗能带来激励,无愧诗豪之名。

刘禹锡最著名的诗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灵异了。
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
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
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秋风引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堤上行 
酒旗相望大堤头,
堤下连樯堤上楼。
日暮行人争渡急,
桨声幽轧满中流。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
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
前度刘郎今又来。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江南春 
新妆宜面下朱楼
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
蜻蜓飞上玉搔头。


竹枝 
白帝城头春草生,
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
北人莫上动乡情。


竹枝

瞿塘嘈嘈十二滩,
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
等闲平地起波澜。


竹枝

山上层层桃李花,
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 
长刀短笠去烧畲。


竹枝 
山桃红花满上头,
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
水流无限似侬愁。


竹枝 
巫峡苍苍烟雨时,
清猿啼在最高枝。
个里愁人肠自断,
由来不是此声悲。


竹枝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

楚水巴山江雨多, 
巴人能唱本乡歌。
今朝北客思归去,
回入纥那披绿罗。


竹枝

江上春来新雨晴,
瀼西春水縠纹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
人来人去唱歌行。


竹枝

两岸山花似雪开,
家家春酒满银杯。
昭君坊中多女伴,
永安宫外踏青来。


竹枝

城西门外滟滪堆,
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恼人心不如石,
少时东去复西来。


竹枝

日出三竿春雾消,
江头蜀客驻兰桡。
凭寄狂夫书一纸,
住在成都万里桥。 
步虚词 
阿母种桃云海际,
花落子城二千岁。 
海风吹折最繁枝,
跪捧琼盘献天帝。


步虚词

华表千年一鹤归,
凝丹为顶雪为衣。
星星仙语人听尽,
却向五云翻翅飞。


抛球乐

五色绣团圆,
登君玳瑁筵。
最宜红烛下,
偏称落花前。 
上客如先起,
应须赠一船。


抛球乐 
春早见花枝, 
朝朝恨发迟。
及看花落后,
却忆未开时。
幸有抛球乐,
一杯君莫辞。


纥那曲

杨柳郁青青,
竹枝无限情。
同郎一回顾,
听唱纥那声。


纥那曲

踏曲兴无穷,
调同辞不同。
愿郎千万寿,
长作主人翁。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浪淘沙

八月涛声吼地来,
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
卷起沙堆似雪堆。


浪淘沙

流水淘沙不暂停,
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
回唱迎神三两声。


浪淘沙

洛水桥边春日斜,
碧流轻浅见琼沙。
无端陌上狂风急,
惊起鸳鸯出浪花。


浪淘沙

莫道谗言如浪深, 
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寒沙始到金。


浪淘沙

汴水东流虎眼纹,
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
渡却人间多少人。


浪淘沙

濯锦江边两岸花,
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
将向中流定晚霞。


浪淘沙

日照澄洲江雾开,
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
尽是沙中浪底来。


浪淘沙 
鹦鹉洲头浪飐沙,
青楼春望日将斜。
衔泥燕子争归舍,
独自狂夫不忆家。 
 杨柳枝 
塞北梅花羌笛吹,
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
听唱新翻杨柳枝。


杨柳枝

御陌青门拂地垂,
千条金缕万条丝。
如今绾作同心结,
将赠行人知不知。


杨柳枝

轻盈袅娜占年华,
舞榭妆楼处处遮。
春尽絮飞留不得,
随风好去落人家。


杨柳枝

南陌东城春草时,
相逢何处不依依。
桃红李白皆夸好,
须得垂杨相发挥。


杨柳枝

城外春风吹酒旗,
行人挥袂日西时。
长安陌上无穷树,
唯有垂杨管别离。


杨柳枝

扬子江头烟景迷,
隋家宫树拂金堤。
嵯峨犹有当时色,
半蘸波中水鸟栖。


杨柳枝

迎得春光先到来,
轻黄浅绿映楼台。
只缘袅娜多情思,
更被春风长挫摧。


杨柳枝

巫峡巫山杨柳多,
朝云暮雨远相和。
因想阳台无限事,
为君回唱竹枝歌。


杨柳枝 
凤阙轻遮翡翠帏,
龙墀遥望麴尘丝。 
御沟春水相辉映,
狂杀长安年少儿。

杨柳枝 
花萼楼前初种时,
美人楼上斗腰肢。
如今抛掷长街里,
露叶如啼欲恨谁。


杨柳枝

炀帝行宫汴水滨,
数株残柳不胜春。
晚来风起花如雪,
飞入宫墙不见人。


杨柳枝 
金谷园中莺乱飞,
铜驼陌上好风吹。
城东桃李须臾尽,
争似垂杨无限时。

踏歌词

春江月出大堤平,
堤上女郎连袂行。
唱尽新词欢不见,
红窗映树鹧鸪鸣。


踏歌词

桃蹊柳陌好经过,
镫下妆成月下歌。
为是襄王故宫地,
至今犹自细腰多。


踏歌词

新词宛转递相传, 
振袖倾鬟风露前。
月落乌啼云雨散,
游童陌上拾花钿。



踏歌词

日暮江南闻竹枝,
南人行乐北人悲。
自从雪里唱新曲,
直到三春花尽时。 
 忆江南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
弱柳从风疑举袂, 
丛兰帙浥露似沾巾,
独坐亦含颦

忆江南

春去也,共惜艳阳年。
犹有桃花流水上,
无辞竹叶醉尊前,
惟待见青天。


潇湘神

湘水流,湘水流,
九疑云物至今秋。
若问二妃何处所,
零陵芳草露中愁。

潇湘神

斑竹枝,斑竹枝,
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瑟怨,
潇湘深夜月明时。


西塞山怀古

西晋楼船下益州,
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
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心事,
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
故垒萧萧芦荻秋。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蜀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闻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8) 查看   收藏(0)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