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 注册日期:2012-03-13
  • 最近登录:2023-01-05
  • 粉丝人数:293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写诗的原理一百十六(怎样从高尚体会修养)

huge(远山绿叶) 发布于2020-08-05 08:52   点击:453   评论:2  
七绝 以诗代序
小人君子不同怀,鼠辈庸流方共侪。天下如无君子在,苍生处处曝尸骸。


写诗的原理



一百十六、怎样从高尚体会修养

高尚,可以用“竹风亮节”来形容,总的是高而向上的意思,指的是美德崇高、人格磊落的一种做人品性。高尚是修养之基,也是修养之源,没有高尚就谈不上修养。

所谓修养,就是修高养尚。尚,通“上”。修养就是往高处修,往上处养。其中,“修”是学习和磨炼的意思,“养”是呵护和形成习惯的意思。修养永远意味追求进步,积极向上。

这样说来,修养与平庸毫无关系,平庸之中根本没法修养,也体现不出修养。平庸,字典里讲,是“寻常而不突出”的意思,是与高尚形成对照的一个词。

怎样才能不平庸?人人都有家庭,都要与社会打交道,也就离不开生活和工作,这就要求修养总是全面修养,巨细皆到,只有全面修养做好了,才不寻常,哪一方面突出才不是空穴来风。

换言之,全面修养无非德、能、勤、绩、责这几个方面,如果这些方面都做得好,只要有一个方面突出,便可意味高尚。

全面修养做得好,与哪一方面突出,既是相辅相成水涨船高的关系,也是互证关系。如果仅仅某个方面突出,其它方面则很差,就证 明不出有修养,更谈不上高尚。这就是说。人有专能,总是相对容易的,再怎么如同鸡群之鹤,都是另一回事。

但是,各方面都有修养,又没的可显示出来,则是自相矛盾,还等于没有修养。实际是修养不够,意味让修养钻进了死胡同,不仅没有高尚可言,而且即使貌似高尚,也是好心办坏事的,毕竟能力不够,什么都是空谈。

修养一是要讲究全面,一是要讲究过程,这便不仅与除了自私自利,便不管不顾、得过且过的平庸区分了开来,也与不讲过程、不择手段的急功近利区分了开来,同时这也道出了高尚的秘密,即,平庸之中出不来高尚,急功近利之中还出不来高尚。

高尚是道德的最高体现,也是做人的高度价值观。中华民族历来有讲究高尚的传统,像《论语》《礼记》《三字经》《弟子规》等,都直接记载了传统高尚思想和教育理念,以及大量经典事例,也正是这些经典,哺育了一代代中国人,并把高尚的修养传了下来。

新中国成立后,更是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推陈出新,把传统高尚意识推向了空前未有的高潮,进而缔造了主要以一大批各行各业无私奉献,革命英雄和劳动模范人物为代表,以社会主义主人翁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为核心价值观的共产主义道德风尚。

因此,平庸从不是中国人擅长的讲究,反而是中国人核心思想中最鄙视和厌恶的,更常把“庸人”和“小人”相提并论,

例如,《礼记·哀公问》中,鲁哀公问孔子:“大礼何如?君子之言礼,何其尊也?”孔子曰:“丘也小人,不足以知礼。”

《孔子家语·五仪解第七》中,鲁哀公问孔子怎么为治理国家选拔人才,孔子曰:“人有五仪,有庸人,有士人,有君子,有贤人,有圣人。”“所谓庸人者,心不存慎终之规,口不吐训格之言,不择贤以托其身,不力行以自定。见小暗大,而不知所务;从物如流,不知其所执。此则庸人也。

鲁哀公,春秋鲁国君主。从这些记载可知,中国很早就关注了人才品性与国家治理的关系,而小人与庸人恰恰是最不利于国家的,所以更崇尚士人、君子、贤人,乃至圣人,因为这些在古人看来都是高尚的人。

孔子曰:“所谓士人者,心有所定,计有所守,虽不能尽道术之本,必有率也;虽不能备百善之美,必有处也。是故知不务多,必审其所知;言不务多,必审其所谓;行不务多,必审其所由。智既知之,言既道之,行既由之,则若性命之形骸之不可易也。富贵不足以益,贫贱不足以损。此则士人也。”

“所谓君子者,言必忠信而心不怨,仁义在身而色无伐,思虑通明而辞不专。笃行信道,自强不息。油然若将可越,而终不可及者。此则君子也。

“所谓贤人者,德不逾闲,行中规绳。言足以法于天下而不伤于身,道足以化于百姓而不伤于本。富则天下无宛财,施则天下不病贫。此则贤者也。

“所谓圣人者,德合于天地,变通无方。穷万事之终始,协庶品之自然,敷其大道而遂成情性。明并日月,化行若神。下民不知其德,睹者不识其邻。此谓圣人也。”

孔子的话之所以传承2000多年而不衰,显然是传统普遍认同和实践证 明的结果。小人和庸人之所以高尚不起来,实质就是“不足以知礼”,故“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而庸人则“见小暗大,而不知所务;从物如流,不知其所执”,也就都逃不出“斗筲之人,何足算也”(《论语》)。

将此联系到现实,便不难发现今人在高尚意识方面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哪怕这是一个依法治国的时代,但丢了优秀传统,是高明了,还是愚钝了?

比如,现在很流行“法无禁止即可为”这个观点,普遍以为不谬,实际从法律的角度看,的确也谬不起来,不然也不叫依法治国,但是有几个人还想着,这个观点还缺半拉,即“法无授权即禁止”?

从常识来讲,法律是用来惩治少数坏人的,也是给多数好人树立参照的,有法可依当然是好事,可为什么又普遍倾向钻法律的空子,甚至逾越法律?

这就是资本主义侵蚀下功利主义“双重标准”的结果,虽可说成是合则用不合则弃选择心态下虚伪生活观念作祟,无疑也最真切地证 明了,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真实写照,更是“不足以知礼”的反映,恐怕这也无法质疑地让孔子成了,对今天之所以泛滥“斗筲之人”的大预见家。

究根结底,小人和庸人之所以古来就遭高尚者唾弃,就在于二者在共有自私自利本性的同时,小人以无不至极的破坏性,足以成为真善美的死敌,而庸人以总是腐朽落后的面目,足以让一切真善美泡汤,这是两股永远与人类进步背道而驰无法救药的势力。

事实证明,当今处处之小人非但不减,庸人也随着文而不化的泛滥,纷纷披上了有知识的外衣,而且小人不再仅仅以传统阿谀奉承的奸佞面目出现,实际多成了各级各类层出不穷,外表堂皇、内心龌龊的新兴腐败分子,甚至扩大到了低龄化、儿童化,如抄袭,制假,贿赂,欺凌,霸凌,庸人则表现为唯恐文而不化没有用场,不惜竭尽所能以这样那样嫉贤妒能心理,对各种高尚行为进行抹黑和歪曲,直至把进步拉为落后

是这些,让形形色 色心理夹杂一起,反映出了各种矛盾现象,尤其反映为让社会总体上呈现出了一方是五花八门的占上风者,一方是所谓“羡慕嫉妒恨”的弱势者。占上风者自然有自身的说辞,弱势者因还找不到相应的说辞,也就被说成了“羡慕嫉妒恨”。

其实,“羡慕嫉妒恨”这个说法很有社情信息价值,不应是个贬义词,它道出了人们面对一个成王败寇社会,所表现出既矛盾又复杂的心理现象,几乎可以从中找到所有该不该“羡慕嫉妒恨”的情形,一方面透露出占上风一方的无原则性才会引起这般,一方面暴露了人们在一个是非莫辨的时代里,普遍找不到自我价值和定位,不得不缺乏成就感、安全感和幸福感的真实境遇。

这本该是个引起广泛重视的社会发展问题,可惜还是被广泛社会漠视了,反而成了鱼目混珠占上风者大言不惭的笑侃,时不时就拿来当挡箭牌,大有“谁羡慕嫉妒恨,谁就是失败者”的高高在上尊严挑衅意味,无形中给分配不合理的混沌社会,又添上了一股股以丑为美的烟尘。

当然,这之中也包括处于弱势一方的人,站位不清地互相攻击和挤对,毕竟仅凭少数人,“羡慕嫉妒恨”这个说法很难传开。在人人皂白不分的心态下,有什么颠倒的情形都似乎不足怪,不然苍蝇能借哪些卵生蛆?再好的鸡、再好的饲养,也会下出劣质蛋,人非例外。

试想,成王败寇,出人头地,高高在上,作威作福,这些都是旧社会和现行资本主义社会才有的腐朽意识,为什么要成为社会主义社会中可“羡慕嫉妒恨”的东西?这是合理的现象,还是不合理的现象?

毫无疑问,谁要是对这样的问题也搞争论,就一定是文而不化和睁眼瞎,甚至居心叵测,注定了他与高尚怎么都不沾边。其原因,一是毛泽东的智慧里早已给出了答案,一是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哪些是该存在的,哪些是不该存在的,对这些岂能视而不见?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2) 查看   收藏(2)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