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茶馆闲话 > 帖子
耿介斋 男  
  • 注册日期:2016-05-25
  • 最近登录:2024-04-05
  • 粉丝人数:114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留言暂存之苏武

耿介斋 发布于2020-07-30 00:03   点击:983   评论:2  
编号37508 得分 0        
七 绝 苏武守节
丈夫为国沥肝肠,岂可狗蝇效咸阳。
尔以归家轻易事,直教苏武喜如狂。
【作者注解】刚才出入一首后不小心误碰,现重新发一次,请谅解!
七 绝 苏武守节
其一
丈夫为国沥肝肠,岂可狗蝇效咸阳。
尔似归家轻易事,直教苏武喜如狂。
其二
几番梦里伴銮铃,泪眼还看雪上星。
争禁韶华凡两纪,无亏太史费丹青。
【天涯☞💎☜咫尺 点评】恳请诗友再花点时间阅读下赛事要求,所谓审题。三点提示:【一桩史事】、【步韵(次韵)】、【●两首●勾联、浑成一组。】。
差了另一个韵的那首了。在评论区和作者注解区补上(以评论区的首发为准),算你作品成组。
【宜山俗人 点评】其一,转结不畅,其二,前两句是代苏武第一人称角度,三四句是作者旁观者角度,语境有隔。
【有谁知 点评】咸阳何解?秦桧么?太隔了。
雪上星,显凑。
论得浅了。
诗友评论(36 收藏 自动注释
诗友评论:
  • 下雨的星期一:无亏太史费丹青。这句写得好,其它可能太仓促了,拼凑痕迹太明显了 07-26 22:28 [回应]
  • 耿介斋:其一,译出来:大丈夫当为国披肝沥胆,怎么能像秦桧那样的狗苟蝇营呢?回家,您看似轻而易举,对苏武来说,是他最高兴的事情哦。-----算是顺畅。
    其二,前两句描写,后两句议论。每每梦见坐在武帝的车上,热泪盈眶地醒来,唯有遍地大雪,闪烁的寒星。几乎二十年哦,谁能禁得?历史为他大费纸笔,真的不亏。人称、语境应该是没有错乱。 07-27 12:07 [回应]
  • 宜山俗人@耿介斋 如想语境不错乱,当作(我作者)几番梦见(某某)伴銮铃。省略的从题或文中知。
    我几番梦里伴銮铃,语意是我伴銮铃。如从省略主语苏武,从旁观者角度,苏武他几番梦里伴銮铃,与三四句是没语境错误,然一人能梦见别人,却不能进入另一人梦境知晓别人梦里内容,写小说才会虚构别人情感,以己情附加在别人身上,而不是像代言通过别人情感抒己之情怀。也许你会说了,这伴銮铃的就是指苏武不是作者啊,正是指的苏武,此句意语法意为我伴銮铃,要使我(作者)和苏武联系起来,就要形成代言,即我(苏武)梦里伴銮铃。
    第一人称,三四句是我(作者)旁观者发议,由此产生语境错误。
    其一,只是你通过文本加之文本外的了解,理解的诗的大致内容,而不是译读。
    指代,代指都有相关勾联,如蟾宫代指月亮,用古长安代指今西安,咸阳什么时候能代指秦桧呢,所谓的代指是你从文本里里外,去关联来的结果,所谓补脑理解,咸阳大致,好像,可能指的是秦桧。 07-27 15:12 [回应]
  • 耿介斋@宜山俗人 诗者,悄焉动容,思接千里,不可作小说故事读。述史诗,是第三人称。
    几番梦里伴銮铃,是他几番梦里伴銮铃,
    咸阳
    宋 陆游《跋李庄简公家书》:“每言秦氏秦桧,必曰‘咸阳’。愤切慨慷,形于色辞。”
    时人以“咸阳”称桧,后用为典实。清 唐孙华《题吴长卿先生宋相谱册子》诗:“妆点钱塘作汴州,君臣燕喜竟忘仇。咸阳巧为金源计,良将先教死杜邮。” 07-27 19:09 [回应]
  • 作者:@下雨的星期一 谢谢诗友点评! 07-27 20:16 [回应]
  • 作者:@宜山俗人 谢谢诗友点评! 07-27 20:17 [回应]
  • 作者:@宜山俗人 谢谢诗友点评! 07-27 20:17 [回应]
  • 作者:@耿介斋 谢谢诗友点评! 07-27 20:17 [回应]
  • 宜山俗人@耿介斋 你说的没错,述史事应用第三人称。苏武他几番梦里伴銮铃,这样解是不会有语境问题,但这不是述史了,作者无法知晓苏武的梦境,再看启承,他梦里伴銮铃,场景在皇帝老头身边,承的第二句,泪眼还看雪上星,场景也应是梦中景才是,可这是北海牧羊之景,梦中场景不符。如不是梦中景,解读就是他几番梦里在国都伴着銮铃,他泪眼巴巴的看着北海雪夜的星星,这是述史么?东一榔头西一榔头的。
    只有改为梦见,作依事咏人。作者几番梦见苏武伴銮铃,几番梦见苏武泪眼望星,互文解联系紧密。
    如一二句倒过来解读,他泪眼巴巴在雪夜里望着星空,多少次梦回故土或回忆起伴銮驾的日子,依然是咏人或说小说散文抒情手笔,而非述史叙事手笔,这两句都不是在叙事,只是转结才依人依事发议。
    如把咸阳理解为秦桧,拿秦桧作比,我认为这是对苏武的不尊重,也扯的有点远,我更倾向于相信是作者记错了国都。 07-27 21:38 [回应]
  • 耿介斋:呵呵,非也,非也。
    一、我无法知晓苏武的梦境,可以写他的梦境,苏武实际上没有真的有过此梦,也可以写他的梦境。文学高于生活。如果写苏武梦见娶匈奴单于的女儿,就脱离生活了。
    二、还,还醒,醒来也。作者这样写,是对比、衬托手法。梦里激动得流泪,醒来如此残酷,凸显苏武这十九年的坚持。
    三、用秦桧的卑猥也是反衬苏武的坚贞。反衬,是最基本的修辞方法之一。可以好,不可以坏----这里的坏,反衬好的更好。苏武如此坚贞,作为丞相的秦桧如此卑猥,是更敬重苏武的人格,是对苏武的更加尊重。 07-28 00:04 [回应]
  • 耿介斋@宜山俗人 比如,我们都来学焦裕禄,千万不要像某某贪官那样。这里的贪官,不冲击焦裕禄的伟大。 07-28 00:09 [回应]
  • 宜山俗人:你无法知晓别人梦境,这就是常识,生活常识,诗高于生活,诗家可以通过第一人称语境描写别人梦里,小说可以第一第三人称虚构别人梦境。
    写史咏史多咏人以第三人称语境,但也有很多第一人称语境,比如闺怨诗,写昭君的就很多。题木兰庙,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第一人称语境。
    再贴个第三人称的,题令狐家木兰花,腻如玉指涂朱粉,光似金刀剪紫霞,从此时时春梦里,应添一树女郎花。从旁观者角度。
    丈夫为国,此处丈夫指苏武,不是泛泛而言的丈夫,苏武为国沥肝肠,怎么能狗蝇学(仿效)秦桧呢。如丈夫,理解为大丈夫(理应)为国沥肝肠,怎么能。。也是加字解读。如,你本是个好学生,怎么能浑蛋的学某某人呢?只有去学了,才会有指劝人莫效。
    这不是我们要怎样不要怎样的说教语式。丈夫理应学苏武,切莫苟蝇效咸阳。才是你说的反衬。
    还,本身没有醒的意思,但可以从梦中回来引申为醒来,这几番是几次多少次,不是一夜多少次。他多少次梦里陪伴着銮驾,醒来泪眼巴巴望着雪夜的星星。雪夜能不能见到星星估且不说。你说写史事,这是史事?这是小说虚构,不是诗虚写。写诗的角度主要,我为旁观者第三人称,我第一人称(含代拟〉。判定语境,从叙事的口吻来判断。当你一句用旁观者口吻,一句用第一人称口吻时,就会产生语境错误。
    也可从语境叙事的内容及口吻判断主语。例,回来了?回来了。同样是两人对话,内容只两人时,主语都是,你回来了?我回来了。我问他,他问我,我和你这两主语所指的人是不同的,他问我是时,你回来了?这你指的是我,而不是主语是我。 07-28 11:37 [回应]
  • 作者:谢谢!事情越辩越明。 07-28 11:43 [回应]
  • 宜山俗人:诗能不能虚构?当然也行,看情况,擂台要求依一桩史事,内容当依史事,能体现出一些史事主要特征,而不是去随意虚构。 07-28 11:43 [回应]
  • 镀金:我总觉得要苏武不可效秦桧有什么地方不对,苏武想效秦桧也没法效呀。 07-28 14:17 [回应]
  • 耿介斋@宜山俗人 呵呵,岂能如此拘泥。
    丈夫为国沥肝肠,岂可狗蝇效咸阳。
    为什么发此宏论,感慨,因为眼前有一个高大形象苏武,大丈夫就应该像他那样为国家披肝沥胆,无论如何不要只顾自己。
    写诗,口吻变换,并不奇怪。 07-28 19:18 [回应]
  • 耿介斋@镀金 是应当效法苏武,不能学秦桧。苏武与秦桧是两个方向,要向东,不要向西。不发生苏武学秦桧的关系 07-28 19:22 [回应]
  • 耿介斋@宜山俗人 一、几番梦里伴銮铃,-----只要苏武非常希望回朝复命,写诗就可以写,他做回朝的梦。这不是虚构。是正常的修辞。
    前两句是描写苏武, ----每每梦见坐在武帝的车上,热泪盈眶地醒来,唯有遍地大雪,闪烁的寒星。读诗,不是读小说。无法写,苏武抬头,看不见天,跑到蒙古包以外,看见寒星闪烁。
    后两句是发议论。几乎二十年哦,谁能禁得?历史为他大费纸笔,真的不亏。人称、语境应该是没有错乱。
    第二首里没有人称变换,都是第三人称。就是第一首里,有一个尔,也是议论时的假设语气。你觉得回家轻而易举,苏武可是欣喜若狂的。人称很清晰,我这怎么么读也读不出人称的错乱。
    二、丈夫为国沥肝肠,岂可狗蝇效咸阳。
    -----作为男子汉,应该像苏武那样,为国家披肝沥胆,不能像秦桧那样狗苟蝇营。
    不是“苏武不可效秦桧” 07-28 19:51 [回应]
  • 宜山俗人:岂可狗蝇效咸阳,这是反诘句。
    怎么可以学秦桧呢?在生活中,是不是你犯错了去学了别人了比如你玩皮捣蛋了,正好张三是个捣蛋王,家长才会责怪你,你怎么可以像张三那样捣蛋呢?
    如是你没有捣蛋,家长要教育你就不会用反诘的语气,只教你,不要学张三玩皮捣蛋哈。那句式就是。不可玩皮学张三。你不说语境吗,不同的说话语气口吻,意思能一样吗?
    你再看古人旁观者语境说别人梦,应添一树女郎花。这是一人对另一人猜测的语气。为什么可以写别人梦,是人和人有通感,自己置身苏武的处境,一样会想回来。你无视一人无法知晓另一人梦境这一常识(人家告诉你的除外),用第三人称去进入别人梦中写别人梦境,你当然认为没问题了。梦境只有自己知道,这是第一人称的语境,别人第三人称只能猜。本该是第一人称的语境,你用第三人称来写,怎不是错误?按你这解法,擂台这多写代言昭君的,你都可以用他昭君昭君他怎么怎么,都成第三人称了。 07-28 21:10 [回应]
  • 耿介斋:宜山俗人,越说越离谱了。
    在诗词里,反诘是为了加重语气。
    诗友几次说语境,我怎么觉得诗友好像不怎么熟悉语境的含义。
    “瓜田岂可纳履”,不是必须一,你处在瓜田里,二,你坚持要提鞋或者已经提一次鞋,才算具有吟此诗句的语境。
    还有,诗友对‘几番梦里伴銮铃’一句反复纠缠,认为诗人不可能知道苏武的梦。这是写诗哦,不是在写史记。
    ‘几番梦里伴銮铃’,这是说苏武经常梦想回到汉武帝身边,不是诗人杜撰了一个事实,我的诗友。 07-29 02:37 [回应]
  • 宜山俗人:首先,为国是表示目的,要译为了,不是当为,虽然作者是想表达这个意思,岂可直译是怎么可以,不是怎么能,怎么能用岂能来表达,效,字义学,仿效,不是像。
    丈夫为了国家披肝沥胆,怎么可以狗苟蝇营的仿效秦桧呢?或怎么可以仿效秦桧像他那样狗苟蝇营呢?译诗当从文本字词的通俗意去解读,不是可以这样理解这种脱离文字本意的解读。丈夫未明指苏武,可指所有能称丈夫的人,包括苏武。
    一人梦境只有己知,换言之,描述梦境只适合第一人称叙述,他人是猜测叙述, 07-29 12:27 [回应]
  • 宜山俗人:例,他从此时时春梦里,应添一树从妙郎花,从应添两字可判断是第可判断。
    我〈木兰)弯弓征战作男儿,我(木兰)梦里曾经与画眉。我(木兰)几度思归还把酒,我(木兰〉拂云堆上祝明妃。第一人称语境。
    当然按你理解,木兰(他〉弯弓征战作男儿,木兰(他)梦里曾经与画眉。木兰(他)几度思归还把酒,木兰(他〉拂云堆上祝明妃。全是第三人称角度,也全是木兰主语,好像没毛病。但我要告诉你,几度思归还把酒,这是我第一人称的状态下的情景描写,为第一人称语境。于诗中,作者(我)本为局外人,但可将我化为当事人,从当事人〈我〉的角度来写只适合第一人称语境的东西。从旁观者角度,来写本应是第一人称的语境,就是个错误。在你眼里,恐怕要在诗中出现我字时,你才会认为是第一人称语境。
    你可去查古诗,描述梦境场景的是用我第一人称角度写,还是第三人称角度写,用第三人称是怎样写别人梦里场景的。
    用实例说话,不作无谓的口舌之争。请举例。几番梦里,谁者知是苏武梦里,关键是这梦里内容是由作者说,还是应该让苏武(作者我代入)来说。 07-29 12:59 [回应]
  • 耿介斋:呵呵,呵呵 07-29 13:22 [回应]
  • 耿介斋:你不至于读不懂吧?这两首诗不深奥,多读几遍你就明白了。 07-29 13:25 [回应]
  • 耿介斋:这句话不太好,发出去无法删除,失礼了 07-29 13:26 [回应]
  • 宜山俗人@耿介斋 写的,苏武梦里回朝廷,谁都懂 07-29 13:30 [回应]
  • 宜山俗人@耿介斋 请你别扯那些没用的,用实例来说话。 07-29 13:34 [回应]
  • 耿介斋:之所以说你没有读这样不恰当的话,是(用实例说话,不作无谓的口舌之争。请举例。几番梦里,谁者知是苏武梦里)这个话太过糊涂了。诗的题目是苏武守节,苏武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几番梦里伴銮铃,泪眼还看雪上星。-----读者再糊涂,也不至于不明白,是苏武做梦也希望还朝。如果连这个也争论,那么,世界上就只有一件事了,----就是在这儿说废话。 07-29 13:37 [回应]
  • 宜山俗人:你只知第一人称角度,第三人称角度,却不知何为语境。 07-29 13:39 [回应]
  • 宜山俗人:正因为你不知诗与小说的区别,在这里空谈什么高于生活。 07-29 13:44 [回应]
  • 宜山俗人@耿介斋 谁者知,是谁都知,笔误。 07-29 13:52 [回应]
  • 有谁知:。。。。互相不在对方频道上,相争无益啊 07-29 15:32 [回应]
  • 耿介斋@宜山俗人 刚才去你原地看了看,有几首诗还挺好。怎么评论起诗来,如此上不得台面。 07-29 18:44 [回应]
  • 宜山俗人:你只是在反反复复强调写的是苏武梦里回朝廷这一哪个人都能理解的事上,
    我和你谈的是语境的问题。语境问题你又只停留下,全是第三人称,或全是第一人称,就不会有语境错误这一层面上。
    不在一个频道,说多了你也不懂也理解不了,不说也罢。
    你习惯了按理解解诗而不是按文本字词意解诗,只理解了写了个什么内容,诗就没问题了这一层面。不在一个频道,不说也罢,累。 07-29 19:39 [回应]
  • 耿介斋:看你语言的逻辑演绎,以及性格上的死缠烂打,本想一笑了之。既然你的诗尚可,自应该有些知识。只好再耐心说几句。
    你应该认真看看自己的发言。
    几番梦里伴銮铃,泪眼还看雪上星。
    争禁韶华凡两纪,无亏太史费丹青。
    ----【 前两句是代苏武第一人称角度,三四句是作者旁观者角度,语境有隔。】
    显然,前两句是叙,后两句是议。如此简单的结构,你怎么弄出作者代苏武第一人称角度来了?哪儿来的语境有隔?
    更好笑的是,【只有改为作者几番梦见苏武伴銮铃,几番梦见苏武泪眼望星】才合你口中离不开的‘语境’。若如此改,成了什么?你改一下试一试。
    【你无法知晓别人梦境】【不能进入另一人梦境知晓别人梦里内容】,【描述梦境只适合第一人称叙述】。你在哪儿得出的如此怪异的结论?李商隐的‘庄生晓梦迷蝴蝶’杜牧的‘残梦夜魂断,美人边思深’,梦的内容多具体啊。
    丈夫为国沥肝肠,岂可狗蝇效咸阳。
    尔以归家轻易事,直教苏武喜如狂。
    ----【为 国是表示目的,要译为了,不是当为】,
    你曾经口不离“语境”,到了真的需要依据语境的时候,你又把语境忘在脑后了。大家都知道,读诗是需要根据全诗的内容、语境去理解的。在《丈夫为国沥肝肠》,为,就是应当为。诗的语言是无法照顾所有句子成分的。
    【岂可狗蝇效咸阳,这是反诘句---你没有捣蛋,家长要教育你就不会用反诘的语气,】----(只有真的犯了和秦桧一样的错,才可以用反诘,说‘岂可狗蝇效咸阳’这样的话)
    你这逻辑,自己不觉得怪异吗?
    【丈夫为国,此处丈夫指苏武,不是泛泛而言的丈夫,苏武为国沥肝肠,怎么能狗蝇学(仿效)秦桧呢】丈夫为什么不是泛泛而言的男子汉大丈夫呢?你判定的逻辑依据是什么?
    为争论而争论,此风大不雅。 07-29 20:37 [回应]
  • 宜山俗人:你应当为,应当为了,这为还是解的为了意,应当两字是你的加词解读。
    昨天梦里见到张三了。前面请帮我加个主语,你我他中选。
    昨天梦里见到张三了?也请帮忙加个主语你我他。然后再来谈语境问题。 07-30 00:57 [回应]
  • 耿介斋 :伙计,你琐碎不琐碎啊?
    即使你没有读过多少书,成年人也应该有些基础的认知。你弄这些小儿科的玩意儿与你要争论的内容有什么相干?
    好笑的是,不涉及语境问题时,你语境语境的不住口念叨着。一到涉及语境的时候,你就把语境问题束之高阁了。
    你想,你折干巴巴的一句话,不给出语言环境,前面怎么加主语?这么一个小儿科的问题,也要在这儿争论?如果一定要加,有一千万个答案。你说,这样的问题,有没有意义?
    好好写诗吧,你的诗词质量还行。别拗着一些自己根本不太清晰的问题,无休无止的争论。
  • 耿介斋 :折,应该是 这。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2) 查看   收藏(0)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