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羽佳蒙汜 男  
  • 注册日期:2017-03-06
  • 最近登录:2024-02-11
  • 粉丝人数:176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转载】格律诗创作点评

羽佳蒙汜 发布于2020-07-20 10:02   点击:1377   评论:0  
   古典诗词作为文学金字塔尖上的明珠,深的一部分人的喜爱,有些人阅读赏析古人作品之余,也开始学着创作。初学者容易犯一些错误,以下以两首初学者写的作品为例,简单解析一下。

七绝·听雨

冷雨潺潺鉴月明,清风簌簌袖中藏。
星河酩酊天接水,半世伶仃叹汪洋。

评析:格律存在严重问题,最不可接受的错误是出韵,第一句【明:八庚】,第二句【洋:七阳】,第20字 接 应平,第27字 汪 应仄。
逻辑矛盾且混乱。冷雨潺潺哪来的月明?下面又出现星河,不符合逻辑,清风是淡雅清爽的感觉,“簌簌”那是寒风呼啸。诗词创作的基本要求首先是符合逻辑,不要出现季节、区域等逻辑上的矛盾,比如炎炎夏日你出现下雪,下雪你出现蛙鸣,下雨你出现月光等;在符合逻辑的基础上,再发挥想象力,灵活应用修辞把诗装扮的漂亮点。

七绝·踏春
碧湖垂柳花争艳,绿草茵茵遍地香。
天际风筝轻慢舞,身居春色沐穹苍。

评析:格律正确。这首诗可以概括初学者典型的问题:整首诗都是景物描写,过于单薄。我们出去玩,看到的美景如果用画笔画,肯定要进行二次创作,加进去感情和想象,而不是跟相机一样没有取舍,不舍得放弃,所有元素都要放进去,你这么做让相机情何以堪?
   写诗也是,你不能把看到的都写下来,没有重点,没有层次,没有远近景,都是景物的堆砌。要产生联想,要抒发感情。
根据写诗构造的规律“起承转合” ,一般第一句写景,第二句承接上句进一步扩展,第三句就要脱离上述景物进行转,这些景物给你带来哪些感想,最后一句要对全诗做总结(当然诗无定则,高手即使写的都是景物,但是还是能融情入景,让人感受的作者的心情)。

比如这首: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起句写景,沙似雪;第二句进一步扩大视野,月如霜。第三句已经脱离景物描写,启动了听觉,何处传来吹炉管低沉的声音,出现了看不见的人,让读者的思维随着开始立体化,仿佛穿越到马鸣风萧萧的大漠,感觉凄凉而孤独。最后一句把上面所见所闻合起来,总结了一下:此情此景,征人(尤其是作者甚至有过这种体验的读者)是多么思念家乡啊。如果你纯粹只描写了景物,整首作品就是二维扁平化的,没有那么深刻立体的感情,就不能给人带来这么震撼的共鸣,

简言概之,初学者容易犯的错误有三:一、格律错误;二、逻辑混乱;三、意象(景色)堆砌,不懂取舍;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4) 查看   收藏(1)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