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 注册日期:2019-05-16
  • 最近登录:2024-04-21
  • 粉丝人数:1054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就诗论诗话诗论(二)

清风明月20190516 发布于2020-07-12 17:50   点击:1258   评论:5  


就诗论诗话诗论(二)
文/清风明月


(一)无邪论(或称良心论)

1. 三观正
历史耕人性,良心升意境。
无邪语义鲜,有梦诗魂盛。
吸露韵齐飞,呼虹思互动。
融情四季声,拓道三观正。

2. 问尔曹
明月掀天浪漫刀,挥江搅海舞波涛。
栽诗有道丹青画,润物无邪翠绿谣。
闪耀时光惟寂寂,沉香岁序岂飘飘。
思齐翰苑谁功利?端正文风问尔曹。

附论述:

“历史书写在人性上,诗歌吟咏于良心中。”《论语·为政第二》中说,“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无邪源于良心纯正,诚实为人。也只有思无邪,才能在除恶因、结善果上,升华大爱。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支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沈复《浮生六记》中讲述的芸娘,就是一个善良得不能再善良、纯正得无可再纯正、大度得没法再大度,被林语堂称为是中国文学史中最可爱的女人。

无邪系于初心依旧,情感真挚。也只有思无邪,才能在去愚因、结慧果上,觉醒大悟。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百里奚,五羊皮!忆别时,烹伏雌,舂黄齑,炊扊扅。今日富贵忘我为?”
——“自从闻笛苦匆匆,魄散魂飞似梦中。最恨粉墙高几许,蓬莱弱水隔千重。”
——沈佺与玉娘:“毂不偶于君,死愿以同穴!”

无邪归于道心坚毅,艰难困苦。也只有思无邪,才能在清伪因、结正果上,涅槃大美。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泛彼柏舟,在彼河侧。髧彼两髦,实维我特。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诗歌是人性之歌,诗学是人性之学,诗论是人性之论。人性是由各种社会关系之丝编织而成的,但织成后就成为了衍生新的社会关系的核心要素。每个人都是错综复杂社会关系网上的一个节点,当你以此为坐标编织你的社会关系网时,是陷于中心困境,在一而再、再而三的错觉中作茧自缚,还是在认清自我中破壁新生,最终化蛹成碟,这是每个人终其一生都时时刻刻面临的重大问题。

创作诗歌,就是以人性为本“思无邪”,用真养心、以心照物、格物活字、练字成诗、托诗升境,在时空中将你的生活、生命,通过智情景的再组合,从而构建你与世界万事万物的关系,升华真善美愿景,使你成为你所在文化在源远流长中再生再造的源头活水。所以,“为诗是’良心事业’,只要你植根良心,与灵魂对话,人人都可以成为诗人;当良心不值一分,为功名、铜臭而写的诗,首首都不过是矫揉造作的应时应景之作。”


(二)美人论(或称浪漫论)

意识轮回一美人(七律辘轳体)

1. 本
意识轮回一美人,阴阳对立两真身。
果然果报终归果,因本因原始动因。
风月无边升境界,江山有道壮精神。
心心念念通灵韵,合体皆缘本色循。

2. 诗
心灵平仄两乾坤,意识轮回一美人。
洁腹憨情穷我态,清樽醉爱拜君仁。
任由流誉随烟灭,只许诗魂旺火薪。
遐迩山川怡品位,纵横天地贯风云。

3. 情
宅第清欢夜夜欣,千年顾盼几回真。
红尘往复三生梦,意识轮回一美人。
相会沈园唐婉殒,窅冥穴寝玉娘身。
泫然追忆离别痛,怨恨时空天地昏。

4. 性
雌雄交配欲相亲,物种纷争懂感恩。
本末倒悬埋恶念,始终鉴道正真心。
世间颠覆三观乱,意识轮回一美人。
文化灵光生至性,息息不灭是基因。

5. 景
空色调和岁序新,清梅瑞雪育春心。
白云朵朵凝山黛,柳絮茸茸纳岸尘。
明月幽怀抒古韵,鲜花喂眼沁香魂。
物华交替八方景,意识轮回一美人。
(旧作新晒)


附论述:

《诗经》和《楚辞》是中华文化同根同心、风格各异的两大“诗学源头”:一个是黄河流域流淌的人间真情,在源远流长的炎黄文化及社会生活中,“集体众筹”的文化产物,其诗魂诗旨可用“无邪论”来概括;一个是长江流域高扬的完美人格,在博大精深的楚文化及社会生活中,“个人独创”的文化结晶,其诗魂诗旨可用“美人论”来论述。梁启超说:屈原是“中国文学家的老祖宗”,“吾以为凡为中国人者,须获有欣赏楚辞之能力,乃为不虚生此国。”鲁迅说:“较之于《诗》,则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凭心而言,不遵矩度……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

的确,我们读《楚辞》,总被屈原那铮铮铁骨的完美人格强烈地感染着。其各具特色的每一首抒情长诗中那天生的浪漫主义精神和地设的爱国主义情怀是一脉相承的,总如行云流水、一泻千里地向我们扑面而来,历久弥新。而掩卷之后,我们又不得不深思:如此痛苦并矛盾着的屈原,其精神气质到底来自哪里?

其实,生命中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诗人,生活中每一个人的自在吟咏也自有诗意——这是《诗经》累世成书告诉我们的答案。然而,人无浓浓的浪漫情怀,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诗人;吟咏无深深的浪漫情愫,不可能吟就优秀的诗歌——这是《楚辞》横空出世给予我们的启迪。那么,人的这种浪漫之情到底来自哪里呢?我们在品读《楚辞》和李白等浪漫主义诗人的诗时,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寻觅答案。我感到:这种浪漫之情来源于人必须摆脱时空困惑、必须战胜现实矛盾、必须超越个人痛苦的强烈生命意识。而这种强烈的生命意识又来自哪里?他来源于自然界万事万物在永无止境的时空组合中,所追求的那永恒的生命审美。故我国第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主义诗人——“诗祖”屈原,正是因为他赤诚之心中始终有着火热的“美人情愫和香草理念”,他才能浪漫独创出史诗级心灵之歌——《楚辞》。

屈原强烈的时空组合中的生命审美意识,为政则力主改革、张扬美政;写诗则以“美人情愫”聚魂、以“香草理念”立意。其独创的具有浓郁楚文化精神气质和生活气息的芬美诗篇,在审美境界上呈现出四大美:(一)人格意境美。将楚国的命运与个人的命运,在爱国主义精神和完美主义人格相交融的高度上,自觉地紧紧联系在一起。(二)悲剧色彩美。生在末世,目睹楚国内政外交上的种种腐败和不作为、乱作为,自己因谗言陷害、身处逆境而又无力回天,在多重现实困境和精神困境中不得不以死殉国来表达忠贞。(三)矛盾升华美。这种矛盾的根源在于诗人“美人情愫和香草理念”与“天道之盈虚,对应世间之清浊”的儒家文化,以及“悠然时世,随遇而安”的道家文化所不兼容。其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屈原“诗心灵性”与以渔父为代表的“世俗理性”之间的矛盾,如“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与“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二是“理想高扬”与“追求功名”之间的矛盾。三是“天道盈虚”与“人世沉浮”之间的矛盾。四是自我主客冲突之间的矛盾。(四)自由抗争美。这是屈原自身具有与世抗争、终于死节的“超世自由”,与儒家文化的“入世自由”,以及道家文化的“出世自由”,面对人生顺逆、现实阴暗,在主客激烈冲撞中所迸发出来的穿越时空的永恒自由之美。这也是屈原代表作《离骚》及其标题“离骚”两字所隐含的主旨。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里说:“离骚者,犹离忧也。”班固在《离骚赞序》里说:“离,犹遭也;骚,忧也。叫已遭忧作辞也。”钱钟书则认为“离骚”是“欲摆脱忧愁而遁避之”。从屈原在《离骚》开头就自述身世、表明心志,再联系其遭谗言被楚怀王疏远后流放楚国山水的经历来看,其“离”与“骚”表现为“双重现实困境”之“离”和“双重精神悖论”之“骚”:一是与自己曾引以为豪的以楚怀王为代表的贵族阶级之“离”,从而表现为“精神求索”之“骚”。二是与和光同尘的时空,以及苟且偷生的现实之“离”,从而表现为“信仰重塑”之“骚”。最终,理想与现实、自由与命运、生与死等等,深深地交织在屈原的心上,诗祖只能以自我主体主动归于“无”,来安慰自我客体终究归于“虚”,从而控诉社会主体的“原罪”和现实客体的“非义”。因此,“自由抗争美”就以与尘世的彻底“大拒绝”:这种生命在人间的最高悲剧形式呈现——“定心广志”安魂于九歌、九章之上的“天国”。而这也恰恰是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中所缺乏的极其崇高的“诗心灵性”浪漫大自由。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83) 查看   收藏(1)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