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 注册日期:2019-05-16
  • 最近登录:2024-04-06
  • 粉丝人数:1056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试论诗及其他(二)

清风明月20190516 发布于2020-06-05 21:05   点击:1379   评论:8  


试论诗及其他(二)
文/清风明月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特别重视教育的中华民族,始终将诗作为主要启蒙教材,每个人从孩童时代起,就在诵读背记中使得诗意沁心润腹: “人间情网千千结,九曲回肠韵律诀。日月锦心涵暗香,山川绣口咏诗阕。” 也正因为如此,历史上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像中华民族一样,在世代相传的几千年岁月中,对诗歌女神的钟爱一直亘古不变。
中国人对诗“兴观群怨”,就像对待自然界“风花雪月”一样,已将生命情感随时令深深地包裹在诗意中。也许每个中国人尤其是为诗者,对诗都有一个或清晰或含糊的总体印象。但若进一步追问:到底诗是什么?这也如同追问“时间是什么”一样,若不问,谁都知道;若一问,似乎谁都答不出一个所以然来。此刻我就陷入了这一两难境地,在一种不可言喻且不得要领的朦胧中感到:

诗是最白的生命素描。诗之情志雅趣皆源于诗心,就像“道法自然”一样,须采取素描手法,用生活底色坦诚地向生命本色告白。生活的斑斓色彩在素描中呈现,生命的永恒意义在留白中品味。沿着孔子“思无邪,言无忌”的旨意可直白地概括为:“顺天意——思无邪,接地气——言无忌,道真谛——心之灵,扬正义——情之志。”

诗是最实的生活积累。每一首诗都是诗人一生实实在在经验的瞬间爆发。为人越实在,做事越踏实,生活越厚实,诗意爆发的空间就越大。

诗是最旷的人生情怀。真正诗者,那孤寂的诗魂不屑与世俗虚名为伍。心中诗意的远方,一直有一叶他独有的情怀“方舟”,永远载着他清高的背影,渐渐消失在时代背景中……至于在世能否被认可,历史将如何评价其诗,似乎都是“浮名于我本虚舟”。因为他只忠于自己的“良心”——推动历史前进的最大精神力量。

诗是最近的心灵逼视。没有心灵的苏醒、真情的袒露和与时俱进的觉悟,任何词采华瞻、形式完美的诗作,都是假古贤“衣钵”,装自己“虚荣”。为诗是“良心事业”,只要你植根良心,与灵魂对话,人人都可以成为诗人;当良心不值一分,为功名、铜臭而写的诗,首首都不过是矫揉造作的应时应景之作。

诗是最真的文学样本。在没发明文字前,人类祖先就以舞蹈、图腾、图画、雕塑、语言、音乐等形式写诗。所以,诗歌——灵魂之声,是最初开启人类求真、求善、求美价值形态的人生逻辑行为;是以意境横跨政治、经济、科学、历史、社会、自然的最广阔的文学形式;是以语言贯通宗教、哲学、信仰的最纯粹的人性标本。诗歌,是社会矛盾的思想抗体,是人类进化的精神指南,其语言张力、自由想象力和价值凝聚力,就像大自然“无价之宝的诗”——“清风明月”一样,是最真实的文学样本。

诗是最高的艺术形态。这里我从艺术专用术语之外来表述,诗歌是中华民族的“同心结”,虽然历史总是在高低中起伏,但不管是高潮还是低谷,中国人总是将诗及诗人抬至极高位置,而历史上几个鼎盛时期的诗人及其作品也都作出了极好的回应,诗祖、诗圣、诗仙、诗佛、诗豪、诗鬼等诗人的形象,在中国人的心中何曾暗淡过。因为诗歌本身就是艺术殿堂上那颗最璀璨的明珠,一直照亮着人们的心灵。

当我直面现实,在心里构架了对诗的总体认知,沉思诗歌王国自“崖山之后”,诗歌渐渐衰变的原因,反观自己越来越清瘦的背影,我内心又不禁凄凄吟唱:

诗之守

情太深
无处安放 就写诗
诗太多
无人欣赏 就望月
月太远
无法接近 就坚守
清贫日子 原封不动
案头山水 岁月相送
从天涯到故乡 越走越静
从诗唐到诗心 越写越重……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109) 查看   收藏(9)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